第五百二十章 崇祯帝的欢呼
“陛下,好消息啊,真的是好消息啊”!王承恩跌跌撞撞的跑来,手里还拿着一份东西。
“大伴,何事如此欣喜啊”!崇祯帝淡淡的说,现在他的心情一点都不好,李自成攻破了开封府,咄咄逼人,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了,即便是不情愿,还是把孙传庭给放了出来。
孙传庭接任宣大总督,开始边练新军,整合队伍,同时打造器械,来达到强军的目的。
“真的是好消息,陛下,你看”。王承恩欣喜的递上来战报,这可是千真万确的好消息。
“贼酋皇太极死了?消息可靠吗”?崇祯帝看到那上面的字迹的时候,一愣,继而发问,可别再闹出乌龙来。
“陛下,千真万确啊,确认了三次,不会有错的”。王承恩高兴的说,几个不同渠道,都是一样的消息。
“哈哈,好啊,这个贼酋终于死了,快,摆驾,我要去太庙祭奠,告诉列祖列宗这个好消息”。崇祯帝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个皇太极终于死了啊,从自己登基以来,他就对中原虎视眈眈,数次入侵,劫掠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多行不义必自毙,现在终于死了吧。
“奴才为陛下贺,为大明贺”。王承恩跪拜道,他可是好久都没有看到陛下的笑脸了。
“陛下,首辅大人,兵部尚书等人求见”。不多时,一个小黄门急匆匆的跑来,禀告的说。
“宣”!崇祯帝大袖一挥,太庙可以过一会再去,现在要跟臣子们,一起分享这个好消息。
“陛下,天大的好消息啊,贼酋皇太极死了”。首辅急匆匆的走进来,那一脸的笑意,是怎么也遮不住的。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兵部尚书陈新甲美滋滋的,虽然皇太极不是自己干掉的,可是,这也在自己任职期间死的啊。
随后一批官员,对着崇祯帝就是一阵恭贺,拍马屁,乐的崇祯帝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了。
“同贺!为我大明贺”。崇祯帝大声喊道,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朝堂上欢呼了一阵以后,崇祯帝去了太庙昭告,上香,告诉列祖列宗,自己把最大的敌人给干掉了。
崇祯帝感觉,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了,苍天开眼啊,皇太极死了,让一个六岁的娃娃来当皇上,他懂什么啊,只要自己继续努力,恢复失地,那是早晚的事,自己一定会给太子,留下一个完整,庞大的大明朝的。
皇太极的死,给了崇祯帝极大的信心,他感觉,自己终究会胜利的。
“你们怎么看,据悉,朝廷都开始庆祝了”。王虎笑着说,这崇祯帝还真不要脸的,把皇太极的死,也算到自己的功劳上,不过也不算错,也算是,因为是熬死的。
“我感觉,这对于鞑子来说,影响不大,现在鞑子已经不是以前的部落时代了,他有着一套完整的制度,即便是那福临才六岁,并不会让鞑子的战斗力减弱,相反,鞑子的实力,在逐年增加,而且据悉,鞑子在大力发展火炮,特别是红衣大炮,对于咱们来说,不是个好消息”。
“况且,鞑子这一次捡回去咱们不少的火铳火炮,想要仿制,具体怎么样,暂时还没有传回来消息”。高福站了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相比于朝廷的普天同庆,倒是平静的多。
“不错,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不管是多尔衮,还是代善等人,都不是酒囊饭袋,所以咱们不能掉以轻心”。李小伟很认同高福的看法,而且,对于鞑子想要仿制火铳的事情,非常的担心。
“放心吧,咱们的火铳,不是那么好仿制的,就一个火铳管的压制,他们就做不了,还有钢铁的产量,跟我们是没法比的”。杨二牛解释的说,这造枪造炮的,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配套设施都要跟上才行,要不然,肯定会出问题的。
“我赞同杨二牛的看法,况且,这火铳和火炮的造价,可是不菲,想要推广,就需要大量的银子作为支撑,要知道关外乃是苦寒之地,鞑子又没有多少会经商的,依靠的无非是晋商,说句简单点的,他们很穷,要不然也不会隔两年就来劫掠,所以,即便是他们能够造出来,也不可能大批量装备的”。王明从经济方面,分析了鞑子仿造武器的可能性,得出来的结论就是,不太可能。
“可能不可能,我们的情报人员,已经在努力的截获了,想想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消息传来,虽然皇太极死了,对于咱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不可自满,不可掉以轻心,等咱们占领了盛京,杀光了鞑子的时候,在欢呼庆祝不迟”。王虎一拍桌子,霸气的说,像朝廷这样,很快就会傻眼的,到时候吴三桂投降,鞑子就会入主中原的。
想到这里,王虎忽然间发现一个好的计策,那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吴三桂和大顺军激战,清军来了个黄雀在后,既损耗了关宁军,又大败大顺军,可谓是一石二鸟之计。
那么,自己为什么不能也埋伏一下,等清军胜出的时候,做那个可以捉黄雀的老鹰,看看,谁才能笑到最后。
到时候自己打掉了鞑子的先头部队,不知道鞑子,还敢不敢入主中原,要真是退回去,那么,吴三桂的脸色,一定非常的精彩,还有那些投降的人,不知道会不会后悔。
皇太极死了,以及小皇帝登基的信报,很快就交到了孙承宗那里,这是一个振奋国人的好消息,怎么可能不登枣林时报呢。
“哈哈,报应啊,因果有循环,苍天饶过谁,这皇太极坏事做尽,报应终于来了,就是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得到,鞑子的灭亡,明人重新占领那一片的土地”。
很快,孙承宗开始下笔,他要把这个消息编撰出来,而不是像信报那样,两句话就完了。
意料之中的事情,这一期的枣林时报,刚刚出来就卖脱销了,加印了五次,依旧供不应求。
“大伴,何事如此欣喜啊”!崇祯帝淡淡的说,现在他的心情一点都不好,李自成攻破了开封府,咄咄逼人,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了,即便是不情愿,还是把孙传庭给放了出来。
孙传庭接任宣大总督,开始边练新军,整合队伍,同时打造器械,来达到强军的目的。
“真的是好消息,陛下,你看”。王承恩欣喜的递上来战报,这可是千真万确的好消息。
“贼酋皇太极死了?消息可靠吗”?崇祯帝看到那上面的字迹的时候,一愣,继而发问,可别再闹出乌龙来。
“陛下,千真万确啊,确认了三次,不会有错的”。王承恩高兴的说,几个不同渠道,都是一样的消息。
“哈哈,好啊,这个贼酋终于死了,快,摆驾,我要去太庙祭奠,告诉列祖列宗这个好消息”。崇祯帝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个皇太极终于死了啊,从自己登基以来,他就对中原虎视眈眈,数次入侵,劫掠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多行不义必自毙,现在终于死了吧。
“奴才为陛下贺,为大明贺”。王承恩跪拜道,他可是好久都没有看到陛下的笑脸了。
“陛下,首辅大人,兵部尚书等人求见”。不多时,一个小黄门急匆匆的跑来,禀告的说。
“宣”!崇祯帝大袖一挥,太庙可以过一会再去,现在要跟臣子们,一起分享这个好消息。
“陛下,天大的好消息啊,贼酋皇太极死了”。首辅急匆匆的走进来,那一脸的笑意,是怎么也遮不住的。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兵部尚书陈新甲美滋滋的,虽然皇太极不是自己干掉的,可是,这也在自己任职期间死的啊。
随后一批官员,对着崇祯帝就是一阵恭贺,拍马屁,乐的崇祯帝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了。
“同贺!为我大明贺”。崇祯帝大声喊道,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朝堂上欢呼了一阵以后,崇祯帝去了太庙昭告,上香,告诉列祖列宗,自己把最大的敌人给干掉了。
崇祯帝感觉,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了,苍天开眼啊,皇太极死了,让一个六岁的娃娃来当皇上,他懂什么啊,只要自己继续努力,恢复失地,那是早晚的事,自己一定会给太子,留下一个完整,庞大的大明朝的。
皇太极的死,给了崇祯帝极大的信心,他感觉,自己终究会胜利的。
“你们怎么看,据悉,朝廷都开始庆祝了”。王虎笑着说,这崇祯帝还真不要脸的,把皇太极的死,也算到自己的功劳上,不过也不算错,也算是,因为是熬死的。
“我感觉,这对于鞑子来说,影响不大,现在鞑子已经不是以前的部落时代了,他有着一套完整的制度,即便是那福临才六岁,并不会让鞑子的战斗力减弱,相反,鞑子的实力,在逐年增加,而且据悉,鞑子在大力发展火炮,特别是红衣大炮,对于咱们来说,不是个好消息”。
“况且,鞑子这一次捡回去咱们不少的火铳火炮,想要仿制,具体怎么样,暂时还没有传回来消息”。高福站了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相比于朝廷的普天同庆,倒是平静的多。
“不错,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不管是多尔衮,还是代善等人,都不是酒囊饭袋,所以咱们不能掉以轻心”。李小伟很认同高福的看法,而且,对于鞑子想要仿制火铳的事情,非常的担心。
“放心吧,咱们的火铳,不是那么好仿制的,就一个火铳管的压制,他们就做不了,还有钢铁的产量,跟我们是没法比的”。杨二牛解释的说,这造枪造炮的,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配套设施都要跟上才行,要不然,肯定会出问题的。
“我赞同杨二牛的看法,况且,这火铳和火炮的造价,可是不菲,想要推广,就需要大量的银子作为支撑,要知道关外乃是苦寒之地,鞑子又没有多少会经商的,依靠的无非是晋商,说句简单点的,他们很穷,要不然也不会隔两年就来劫掠,所以,即便是他们能够造出来,也不可能大批量装备的”。王明从经济方面,分析了鞑子仿造武器的可能性,得出来的结论就是,不太可能。
“可能不可能,我们的情报人员,已经在努力的截获了,想想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消息传来,虽然皇太极死了,对于咱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不可自满,不可掉以轻心,等咱们占领了盛京,杀光了鞑子的时候,在欢呼庆祝不迟”。王虎一拍桌子,霸气的说,像朝廷这样,很快就会傻眼的,到时候吴三桂投降,鞑子就会入主中原的。
想到这里,王虎忽然间发现一个好的计策,那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吴三桂和大顺军激战,清军来了个黄雀在后,既损耗了关宁军,又大败大顺军,可谓是一石二鸟之计。
那么,自己为什么不能也埋伏一下,等清军胜出的时候,做那个可以捉黄雀的老鹰,看看,谁才能笑到最后。
到时候自己打掉了鞑子的先头部队,不知道鞑子,还敢不敢入主中原,要真是退回去,那么,吴三桂的脸色,一定非常的精彩,还有那些投降的人,不知道会不会后悔。
皇太极死了,以及小皇帝登基的信报,很快就交到了孙承宗那里,这是一个振奋国人的好消息,怎么可能不登枣林时报呢。
“哈哈,报应啊,因果有循环,苍天饶过谁,这皇太极坏事做尽,报应终于来了,就是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得到,鞑子的灭亡,明人重新占领那一片的土地”。
很快,孙承宗开始下笔,他要把这个消息编撰出来,而不是像信报那样,两句话就完了。
意料之中的事情,这一期的枣林时报,刚刚出来就卖脱销了,加印了五次,依旧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