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图穷匕见
“友若,连你都亲自来了。”
当韩馥看到荀谌出现在自己面前之时,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许久不见的笑容,笑容之中既有苦涩,也有一丝丝的释然。
之前郭图和辛评那几个颍川人前来劝说自己,把冀州牧这个位置让给袁绍的时候,韩馥心中就有预感,他觉得袁绍背后,应该是有了整个颍川集团作为后盾。
如今连荀二龙的儿子都到了,这个猜测也终于尘埃落定。
“难得文节兄还记得在下。”荀谌脸上满是春风一般的和煦,对于韩馥言语中的悲凉气息也丝毫不在意,他作揖行礼,迈步来到客席坐下,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举手投足都带着士人特有的优雅。
若是放到往日,韩馥自然会遵循他们士人圈子里面的规矩,先来上一顿云里雾里的弯弯绕,然后再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是如今,自感四面楚歌的韩馥已经没有了那份闲情逸致。
“我与袁氏有师生之谊,对袁本初更是有求必应,他要结盟,我便结了;他要钱要粮,我也双手奉上,如今他贪心不足,又来谋我的冀州。友若,你来说说,世上可有这样的道理?”韩馥说得义正辞严,在前几次的劝说行动中,郭图辛评、乃至于袁绍的外甥高干等人,就都是被这番言论怼得无话可说,只能黯然告退。
在这个时代,“理”和“名”两个字是很重要的,做事要讲理,师出要有名,谁不这样做,就会遭到文化人圈子的一致鄙视。
韩馥能够坚持到现在还不放弃,就是因为自己是名正言顺的冀州牧,而且一直对袁氏卑躬屈膝。只要他不愿意,于情于理,袁绍都不应该鸠占鹊巢,把他从这个位置上拉下来。
“文节兄,你这话可就是说岔了,袁公对冀州本无觊觎之意,恰恰相反,他也是出于同门情谊,才委派在下前来,为文节兄示警啊。”荀谌依然是面带笑意,但他这一番颠倒黑白,却已经让韩馥瞪大了眼睛,心想不愧是荀二龙的儿子,行事颇有乃父之风。
可是听到最后,韩馥又有些不淡定了,“示警?”
“正是。”荀谌从袍袖中取出一份帛书,将其递到韩馥面前,“公节兄请看。”
韩馥满怀疑惑地展开帛书,只是看了几行,汗水就已经涔涔而下,看到最后,他更是面色煞白,双手颤抖个不停。
“这些、这些都是真的?”终于,韩馥抬起头来,对荀谌颤声说道。
荀谌笑道:“我们的情报来源或许不如幽州商会,但这些东西,还是比较容易获得,而且没什么水分的。”
连外来的颍川人都知道幽州商会暗中购买粮草布匹,企图南下冀州的消息,而自己这个货真价实的冀州牧,却还被蒙在鼓里。
难道冀州的本土势力已经全部倒向袁绍或是刘备,没有忠于自己的人了吗?
韩馥越发惶恐起来。
“如今汉室衰微,想要割据一方,安身立命,需要出身高贵、智勇兼备、仁爱宽厚、天下归心之人,使君扪心自问,你与袁公相比,孰优孰劣?”荀谌问道。
听完荀谌的问话,韩馥陷入了思索。
论出身,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放眼天下,也是仅次于皇家的顶级豪门;论人望,袁绍是党人和士林的幕后大佬;论勇气和智谋,袁绍能够把各路诸侯号召起来对抗董卓,并且从一介逃犯,成为名正言顺的诸侯盟主。
自己在哪个方面都没法和他相比。
“德才不如人,就不应该居于高位之上,友若,你是这个意思吗?”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韩馥缓缓开口问道。
荀谌微笑起来,“若是太平治世,人分长幼尊卑,以使君之才名,冀州牧这个两千石的职位,倒也算是实至名归。可现在世道不一样了,才德不配其位,非但不是好事,反倒容易召来祸端。”
见韩馥沉默不语,荀谌知道自己的分析已经起了作用,便继续说道:“袁公乃是名门贵胄,素得天下人敬重,诸侯皆尽归心,即使任命臧子原为青州刺史,也无人敢于违背,如今他在使君治下做一个渤海太守,妥当吗?”
“我乃朝廷命官,在冀州也是颇得民望,就这样擅自将官职让于他人,不但违背朝廷的规矩,恐怕会伤了民心,本初面子上也是不好看。”面对荀谌的步步进逼,韩馥虽然害怕到了极点,但他还是不甘心交出权柄,于是又搬出朝廷和民心作为盾牌,想要抵抗一下。
见到韩馥还是不肯放弃,荀谌冷笑起来,他在空无一人的小厅负手而立,窗外的阳光披洒在肩头,更是显得高大俊朗,令韩馥自惭形秽,“幽州军即将南下,这个消息几乎全冀州的士人都知道了,唯有使君不知道,民心,民望,又在何处?刘备帐下全是燕赵勇士,兵锋锐不可当,等到大军压境,玉石俱焚之时,民心,民望,又有何用?”
这句话说到了韩馥的痛脚,也让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了:面对袁绍派人过来咄咄进逼,冀州士族集体沉默;面对刘备派人过来厉兵秣马,冀州士族装聋作哑。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冀州,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新的主人了。
那个主人或许姓袁,或许姓刘,但绝对不会姓韩。
“友若,你我都是颍川人,我就问你一句,若是袁本初得了冀州,他将如何待我?”韩馥看着荀谌颤声问道。
他已经打定主意,若是袁绍这边给不出合适的价码,那他宁愿联系幽州方面,把冀州让给刘备。
和无所不用其极的袁绍相比,那个喜欢喝酒吹牛的幽州牧,看起来还稍微好相处一些。
“估量自己的德行而谦让,乃是古人都称颂的行为,使君即便失去了冀州的权柄,却得到了让贤的名声,地位稳如泰山。”荀谌心中欢喜不已,只要讨价还价,那就说明有戏,可是他此行之初,并没有得到给韩馥封官的授权,又不能信口开河,坏了自己的名声,于是只能用空口白牙和高大上的吹捧,让韩馥尽快同意。
韩馥看着荀谌,面色阴晴不定,最后终于长叹一声,“也罢,这个州牧,我让了。”
当韩馥看到荀谌出现在自己面前之时,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许久不见的笑容,笑容之中既有苦涩,也有一丝丝的释然。
之前郭图和辛评那几个颍川人前来劝说自己,把冀州牧这个位置让给袁绍的时候,韩馥心中就有预感,他觉得袁绍背后,应该是有了整个颍川集团作为后盾。
如今连荀二龙的儿子都到了,这个猜测也终于尘埃落定。
“难得文节兄还记得在下。”荀谌脸上满是春风一般的和煦,对于韩馥言语中的悲凉气息也丝毫不在意,他作揖行礼,迈步来到客席坐下,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举手投足都带着士人特有的优雅。
若是放到往日,韩馥自然会遵循他们士人圈子里面的规矩,先来上一顿云里雾里的弯弯绕,然后再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是如今,自感四面楚歌的韩馥已经没有了那份闲情逸致。
“我与袁氏有师生之谊,对袁本初更是有求必应,他要结盟,我便结了;他要钱要粮,我也双手奉上,如今他贪心不足,又来谋我的冀州。友若,你来说说,世上可有这样的道理?”韩馥说得义正辞严,在前几次的劝说行动中,郭图辛评、乃至于袁绍的外甥高干等人,就都是被这番言论怼得无话可说,只能黯然告退。
在这个时代,“理”和“名”两个字是很重要的,做事要讲理,师出要有名,谁不这样做,就会遭到文化人圈子的一致鄙视。
韩馥能够坚持到现在还不放弃,就是因为自己是名正言顺的冀州牧,而且一直对袁氏卑躬屈膝。只要他不愿意,于情于理,袁绍都不应该鸠占鹊巢,把他从这个位置上拉下来。
“文节兄,你这话可就是说岔了,袁公对冀州本无觊觎之意,恰恰相反,他也是出于同门情谊,才委派在下前来,为文节兄示警啊。”荀谌依然是面带笑意,但他这一番颠倒黑白,却已经让韩馥瞪大了眼睛,心想不愧是荀二龙的儿子,行事颇有乃父之风。
可是听到最后,韩馥又有些不淡定了,“示警?”
“正是。”荀谌从袍袖中取出一份帛书,将其递到韩馥面前,“公节兄请看。”
韩馥满怀疑惑地展开帛书,只是看了几行,汗水就已经涔涔而下,看到最后,他更是面色煞白,双手颤抖个不停。
“这些、这些都是真的?”终于,韩馥抬起头来,对荀谌颤声说道。
荀谌笑道:“我们的情报来源或许不如幽州商会,但这些东西,还是比较容易获得,而且没什么水分的。”
连外来的颍川人都知道幽州商会暗中购买粮草布匹,企图南下冀州的消息,而自己这个货真价实的冀州牧,却还被蒙在鼓里。
难道冀州的本土势力已经全部倒向袁绍或是刘备,没有忠于自己的人了吗?
韩馥越发惶恐起来。
“如今汉室衰微,想要割据一方,安身立命,需要出身高贵、智勇兼备、仁爱宽厚、天下归心之人,使君扪心自问,你与袁公相比,孰优孰劣?”荀谌问道。
听完荀谌的问话,韩馥陷入了思索。
论出身,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放眼天下,也是仅次于皇家的顶级豪门;论人望,袁绍是党人和士林的幕后大佬;论勇气和智谋,袁绍能够把各路诸侯号召起来对抗董卓,并且从一介逃犯,成为名正言顺的诸侯盟主。
自己在哪个方面都没法和他相比。
“德才不如人,就不应该居于高位之上,友若,你是这个意思吗?”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韩馥缓缓开口问道。
荀谌微笑起来,“若是太平治世,人分长幼尊卑,以使君之才名,冀州牧这个两千石的职位,倒也算是实至名归。可现在世道不一样了,才德不配其位,非但不是好事,反倒容易召来祸端。”
见韩馥沉默不语,荀谌知道自己的分析已经起了作用,便继续说道:“袁公乃是名门贵胄,素得天下人敬重,诸侯皆尽归心,即使任命臧子原为青州刺史,也无人敢于违背,如今他在使君治下做一个渤海太守,妥当吗?”
“我乃朝廷命官,在冀州也是颇得民望,就这样擅自将官职让于他人,不但违背朝廷的规矩,恐怕会伤了民心,本初面子上也是不好看。”面对荀谌的步步进逼,韩馥虽然害怕到了极点,但他还是不甘心交出权柄,于是又搬出朝廷和民心作为盾牌,想要抵抗一下。
见到韩馥还是不肯放弃,荀谌冷笑起来,他在空无一人的小厅负手而立,窗外的阳光披洒在肩头,更是显得高大俊朗,令韩馥自惭形秽,“幽州军即将南下,这个消息几乎全冀州的士人都知道了,唯有使君不知道,民心,民望,又在何处?刘备帐下全是燕赵勇士,兵锋锐不可当,等到大军压境,玉石俱焚之时,民心,民望,又有何用?”
这句话说到了韩馥的痛脚,也让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了:面对袁绍派人过来咄咄进逼,冀州士族集体沉默;面对刘备派人过来厉兵秣马,冀州士族装聋作哑。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冀州,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新的主人了。
那个主人或许姓袁,或许姓刘,但绝对不会姓韩。
“友若,你我都是颍川人,我就问你一句,若是袁本初得了冀州,他将如何待我?”韩馥看着荀谌颤声问道。
他已经打定主意,若是袁绍这边给不出合适的价码,那他宁愿联系幽州方面,把冀州让给刘备。
和无所不用其极的袁绍相比,那个喜欢喝酒吹牛的幽州牧,看起来还稍微好相处一些。
“估量自己的德行而谦让,乃是古人都称颂的行为,使君即便失去了冀州的权柄,却得到了让贤的名声,地位稳如泰山。”荀谌心中欢喜不已,只要讨价还价,那就说明有戏,可是他此行之初,并没有得到给韩馥封官的授权,又不能信口开河,坏了自己的名声,于是只能用空口白牙和高大上的吹捧,让韩馥尽快同意。
韩馥看着荀谌,面色阴晴不定,最后终于长叹一声,“也罢,这个州牧,我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