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太随意了
在蓟城盘桓几日之后,王泊满意地离开了,他要返回太原,在简雍和牵招的支持下站稳脚跟,一步步获取王隗的信任,为刘备日后入主并州打好基础。
十几辆马车被塞得满满当当,装满了幽州特产的货物,除了用于售卖,还有专为讨好王隗而准备的,最后一辆车上更是装满了金银财物,这是供简雍使用,拿来挥舞长袖,在并州各路世家豪强之间周旋用的。
王泊自然也得到了不少馈赠,用以奖励他的主动投效和不辞劳苦,但是,在他心中,最重要的不是这些身外之物,而是刘备做出的承诺:
就算事不能成,弄到兵戎相见的地步,王氏族人也会得到公正的对待,不会遭受无妄之灾。
---------------
将王泊送离蓟城之后,刘备却依然闲不下来,因为张焕那边又派了人过来,还是个老相识。
“柳县令,你怎么来了?”见到出现在自己面前之人,刘备脸上也露出了欣喜之色。
此人正是当年朝鲜城的县令柳毅,还率领数千乡勇,跟着刘备一行击败秽貊人,给乐浪郡带来了安宁。
从那一仗之后,乐浪郡迎来了几年的高速发展,农业得到长足进步,人口也水涨船高,而当初的那些县令们也恪守与刘备的约定,兢兢业业地带领子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如今张焕派了柳毅过来,应该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吧。
果不其然,寒暄几句之后,柳毅就取出一份信件递给刘备,脸色也变得有些不安了。
“唔……”刘备皱着眉头,认真地看着这封张焕的亲笔信,直到看完最后的落款,他的脸上才浮现出一丝由衷的笑意,抬起头来对柳毅说道:“恭喜柳太守,还望你再接再厉,继续造福乐浪百姓。”
柳毅难以置信地瞪着刘备,声音都有些发颤了,“使君这就应允了?”
刘备笑着点了点头。
在张焕的亲笔信中,详细列举了柳毅近些年来的为政举措,以及他治下地区历年来的政绩,认为此人品行才能均为上等,做一个县令实在是太过屈才,应该委以重任。
而这个重任,就是乐浪太守的职位。
之前刘备在任命张焕为韩州都督的时候,就曾经授予他自行委任官员的权力,但张焕为人谨慎,宁可让两郡太守的职位空缺近两年,也不愿随随便便就将如此重任托付给人。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考验,张焕终于认定柳毅能够担负起郡守的职责,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派了柳毅前来,让刘备做主定夺。
刘备向来对张焕信任有加,就算没有这封信也会认可他的任命,更别说柳毅带着信亲自过来了,所以毫不犹豫,就让柳毅当上了这个乐浪太守。
“柳太守你先等会啊。”刘备扔下一句话,来到书架前打开一个木匣子,在里面翻找片刻,最后出一个方圆逾寸的银印。
转身来到桌前,刘备拿着这方崭新的银印沾了印泥,在一张白纸上用力按压下去,再次抬手,纸上就出现了清晰的“乐浪太守”四个篆体小字。
“没错了,就是这个。”刘备呵呵一笑,把银印递给表情有些呆滞的柳毅,“收好,这是纯银铸造的,有点软,一旦磕磕碰碰就不好看了。”
柳毅接过太守银印,心中只觉得相当的无语。
银印青绶,这是比两千石及以上官员的标配,是多少人穷尽一生之力都无法触及的荣耀象征,但在刘备这里,太守的印鉴就随随便便放在木头盒子里,而且从他刚才翻找的动作来看,盒子里面还有不少。
这种态度也太不正规了吧!
而且按照汉朝官制,官印要佩戴于身,所谓银印青绶,就是说用青色丝带把银质官印系在腰带上,如今光有印没有绶带,这是想让柳毅把得来不易的银印别在腰里不成?
“使君,绶带呢?”柳毅沉默片刻,终于鼓足勇气,道出了心中的疑问。
“这就有些为难了。”刘备挠着头,面露难色地答道:“幽州这边的工匠铸章刻字很熟练,可是绶带的织法有讲究,我之前那条青绶又早就磨坏了,他们也不知道如何仿制,于是就没有绶带,要不然你回去之后随便买一条青色丝带?”
柳毅想想也对,这年头天下大乱,就连皇帝和朝廷百官都被人绑到长安去了,各路诸侯随便给属下封官,压根都不经过朝廷的,可想而知,那些官员的官印都是些什么粗制滥造的货色。
再看看自己手里这枚造型精美,纯银铸造的太守之印,再看看白纸上线条优雅的“乐浪太守”四个字,柳毅觉得,刘备已经算是很有诚意了。
话又说回来,柳毅每天都在奔走于辖地各处,有时候还会亲自下田看庄稼,让他在裤腰带上绑个沉甸甸的玩意,磕着碰着肯定是难免的,搞不好还能把裤子给扥下来,还不如老老实实放在书桌上呢。
“这样也好,也好。”柳毅想通了之后便也不在纠结,而是拿起银印,专心致志地欣赏起来。
这方银印长宽均为寸许,高度也差不多,底下方方正正,上面趴着一个活灵活现的小乌龟,龟背上的纹路清晰可见,显示出工匠极为精湛的技艺。
这就是两千石啊。
柳毅翻来覆去地欣赏着,口中啧啧有声。
“柳太守,你这次过来不光是为了拿官印的吧?”刘备在柳毅对面坐了半晌,见他越看越起劲,不由得开口说道。
被刘备开口打断了遐想,柳毅浑身一震,连忙小心翼翼地收起银印,然后正色说道:“下官此次前来,乃是有要事相商。”
“说来听听。”刘备向后一仰,靠在宽大的椅背上静听起来。
只是他这一听,眉头就越皱越紧,最后更是面露怒色。
“果真如此?”听到最后,刘备终于按捺不住怒气,冷声问道。
柳毅重重点头,“下官来时曾经乔装为平民,亲自去彼处探访,适才所言句句属实,绝无戏言。”
十几辆马车被塞得满满当当,装满了幽州特产的货物,除了用于售卖,还有专为讨好王隗而准备的,最后一辆车上更是装满了金银财物,这是供简雍使用,拿来挥舞长袖,在并州各路世家豪强之间周旋用的。
王泊自然也得到了不少馈赠,用以奖励他的主动投效和不辞劳苦,但是,在他心中,最重要的不是这些身外之物,而是刘备做出的承诺:
就算事不能成,弄到兵戎相见的地步,王氏族人也会得到公正的对待,不会遭受无妄之灾。
---------------
将王泊送离蓟城之后,刘备却依然闲不下来,因为张焕那边又派了人过来,还是个老相识。
“柳县令,你怎么来了?”见到出现在自己面前之人,刘备脸上也露出了欣喜之色。
此人正是当年朝鲜城的县令柳毅,还率领数千乡勇,跟着刘备一行击败秽貊人,给乐浪郡带来了安宁。
从那一仗之后,乐浪郡迎来了几年的高速发展,农业得到长足进步,人口也水涨船高,而当初的那些县令们也恪守与刘备的约定,兢兢业业地带领子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如今张焕派了柳毅过来,应该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吧。
果不其然,寒暄几句之后,柳毅就取出一份信件递给刘备,脸色也变得有些不安了。
“唔……”刘备皱着眉头,认真地看着这封张焕的亲笔信,直到看完最后的落款,他的脸上才浮现出一丝由衷的笑意,抬起头来对柳毅说道:“恭喜柳太守,还望你再接再厉,继续造福乐浪百姓。”
柳毅难以置信地瞪着刘备,声音都有些发颤了,“使君这就应允了?”
刘备笑着点了点头。
在张焕的亲笔信中,详细列举了柳毅近些年来的为政举措,以及他治下地区历年来的政绩,认为此人品行才能均为上等,做一个县令实在是太过屈才,应该委以重任。
而这个重任,就是乐浪太守的职位。
之前刘备在任命张焕为韩州都督的时候,就曾经授予他自行委任官员的权力,但张焕为人谨慎,宁可让两郡太守的职位空缺近两年,也不愿随随便便就将如此重任托付给人。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考验,张焕终于认定柳毅能够担负起郡守的职责,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派了柳毅前来,让刘备做主定夺。
刘备向来对张焕信任有加,就算没有这封信也会认可他的任命,更别说柳毅带着信亲自过来了,所以毫不犹豫,就让柳毅当上了这个乐浪太守。
“柳太守你先等会啊。”刘备扔下一句话,来到书架前打开一个木匣子,在里面翻找片刻,最后出一个方圆逾寸的银印。
转身来到桌前,刘备拿着这方崭新的银印沾了印泥,在一张白纸上用力按压下去,再次抬手,纸上就出现了清晰的“乐浪太守”四个篆体小字。
“没错了,就是这个。”刘备呵呵一笑,把银印递给表情有些呆滞的柳毅,“收好,这是纯银铸造的,有点软,一旦磕磕碰碰就不好看了。”
柳毅接过太守银印,心中只觉得相当的无语。
银印青绶,这是比两千石及以上官员的标配,是多少人穷尽一生之力都无法触及的荣耀象征,但在刘备这里,太守的印鉴就随随便便放在木头盒子里,而且从他刚才翻找的动作来看,盒子里面还有不少。
这种态度也太不正规了吧!
而且按照汉朝官制,官印要佩戴于身,所谓银印青绶,就是说用青色丝带把银质官印系在腰带上,如今光有印没有绶带,这是想让柳毅把得来不易的银印别在腰里不成?
“使君,绶带呢?”柳毅沉默片刻,终于鼓足勇气,道出了心中的疑问。
“这就有些为难了。”刘备挠着头,面露难色地答道:“幽州这边的工匠铸章刻字很熟练,可是绶带的织法有讲究,我之前那条青绶又早就磨坏了,他们也不知道如何仿制,于是就没有绶带,要不然你回去之后随便买一条青色丝带?”
柳毅想想也对,这年头天下大乱,就连皇帝和朝廷百官都被人绑到长安去了,各路诸侯随便给属下封官,压根都不经过朝廷的,可想而知,那些官员的官印都是些什么粗制滥造的货色。
再看看自己手里这枚造型精美,纯银铸造的太守之印,再看看白纸上线条优雅的“乐浪太守”四个字,柳毅觉得,刘备已经算是很有诚意了。
话又说回来,柳毅每天都在奔走于辖地各处,有时候还会亲自下田看庄稼,让他在裤腰带上绑个沉甸甸的玩意,磕着碰着肯定是难免的,搞不好还能把裤子给扥下来,还不如老老实实放在书桌上呢。
“这样也好,也好。”柳毅想通了之后便也不在纠结,而是拿起银印,专心致志地欣赏起来。
这方银印长宽均为寸许,高度也差不多,底下方方正正,上面趴着一个活灵活现的小乌龟,龟背上的纹路清晰可见,显示出工匠极为精湛的技艺。
这就是两千石啊。
柳毅翻来覆去地欣赏着,口中啧啧有声。
“柳太守,你这次过来不光是为了拿官印的吧?”刘备在柳毅对面坐了半晌,见他越看越起劲,不由得开口说道。
被刘备开口打断了遐想,柳毅浑身一震,连忙小心翼翼地收起银印,然后正色说道:“下官此次前来,乃是有要事相商。”
“说来听听。”刘备向后一仰,靠在宽大的椅背上静听起来。
只是他这一听,眉头就越皱越紧,最后更是面露怒色。
“果真如此?”听到最后,刘备终于按捺不住怒气,冷声问道。
柳毅重重点头,“下官来时曾经乔装为平民,亲自去彼处探访,适才所言句句属实,绝无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