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准备就绪
随着李、郭汜二贼的人头送入位于冀州的邺城,又被分别送往幽州、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各地,刘备诛杀奸贼、为皇室复仇、为国家洗刷耻辱的举动得到了民间的高度赞誉,声望达到了顶峰。
与此同时,各种吉兆、祥瑞、奇珍异兽频频出现在广袤的北方大地,令所有人欢欣鼓舞,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征兆预示着什么,也期盼着他们心中的那个人登上至高无上的宝座,成为天下的主人。
似乎是上天的眷顾,今年又是一个丰年,各地喜报频传,处处载歌载舞,庆祝来之不易的丰收,一切仿佛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使君,所有的准备都已经就绪,各地官员也都在路上了,不日便可抵达洛阳。”这一日,郭嘉满脸喜色,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州府,对刘备汇报起工作。
“洛阳那边彻底竣工了?”刘备放下笔,揉着眼睛问道:“那我们什么时候过去?”
“眼下所有官署、官员家人都在迁往洛阳途中,道路拥挤,短期内不宜出行,依我看来,使君最早也得在十一月才能动身。”郭嘉答道。
“嗯,知道了。”刘备点了点头。
早在两个月前,卢植、郑玄等人就已经南下,又与蔡邕一起去了洛阳,这三位老先生几年来早已经在书信里演练了无数遍登基大典的流程,又跟刘备等人一起,把新朝廷的权力架构和组织形式完完整整地做了个预案,抵达洛阳之后就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如今两个月过去了,在几乎每隔两天都会从洛阳那边送过来的书信里,刘备可以清楚地看到千里之外的一举一动,清楚地知道自己距离登上那个位置,还有多长的时间。
郭嘉今天的报告,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
“听说前两天有荆州的使者过来了?”闲聊一阵之后,刘备有意无意地问道。
“来了,是南郡蒯家的蒯良。”郭嘉面色轻松地摆了摆手,“当天就被我打发回去了。”
最近一两年里,刘备的领土与荆州有多处接壤,双方势力变成了邻居,不管彼此怎么看,也不可能继续互不往来,于是乎,通过一些非官方渠道,两位刘姓州牧之间也互相确认了对方的态度。
刘表瞧不上刘备这个从边地蹦出来的远房亲戚,对刘备在洛阳大兴土木,重修太庙、社稷坛的举动更是嗤之以鼻,恨得牙痒痒。
然而,刘表看不起刘备是一码事,但对于刘备短短数年就扫平北方,并且将势力伸到中原腹地的卓越表现,他还是十分忌惮的,很多话也不敢说得太过分,只能通过中间人,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天下的一些建议。
在刘表的构思中,硕果仅存的刘氏三牧应该各自被封为燕王、楚王和蜀王,执掌一方,成为天下的屏障,至于谁来当这个皇帝,那就要由他们三个人商量着来,颇有将天下分而治之的气势。
对这种异想天开的建议,刘备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同时还下了一条命令此后若是有荆州那边过来的时节,通通交由郭嘉接待和处理。
跟脑洞大过天的蠢货讨论事情,他实在是丢不起那个人。
所以这次蒯良奉命出使,压根就没有得到拜见刘备的机会,直接被郭嘉就打发回去了。
“蒯良?”刘备回忆了一下,为自己错过这个挺有名气的家伙而感到略有遗憾,“他说什么了,至于你直接赶回去,连饭都不留着吃一顿的。”
“这家伙说,刘景升听说使君在自立称帝之后,着急得好几天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觉得天下大事,还是要大家商量着来,使君年轻德薄,又无大功于社稷,贸然窃据高位,实在是有伤天和,搞不好要折寿的。”郭嘉撇了撇嘴,不屑一顾地说道:“若不是好事将近,懒得收拾他,我当场就要喊人把他关到牢里打死了。”
“脑子进水了吧?”刘备听得是瞠目结舌,“他就不怕我一怒兴兵,踏平荆州,把他蒯家收拾个鸡犬不留?”
郭嘉呵呵一笑,“蒯良可没说这是自己的话,而是说‘刘景升就是这么说的’。”
“我明白了。”刘备点头笑道。
刘表在这个节骨眼上派蒯良过来说晦气话,只怕原本就没安什么好心,如果刘备生气,把对方派过来的使节给砍了,只会折损他的声名,令荆州士人阶层同仇敌忾。
蒯良也不傻,虽然硬着头皮过来,但他对郭嘉转述己方态度的时候也是把刘表顶在前面,争取不让自己背黑锅,之后拔腿就跑,也是担心夜长梦多,自己小命不保。
而郭嘉呢,清清楚楚地看明白了刘表和蒯良的心思,直接顺水推舟,把蒯良给打发回去,直到刘备询问才提起这件事,一方面是避免刘备动怒,在登基前做下不理智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不让刘表这番言论登堂入室,被更多人知道,造成不利影响。
三个人各有各的打算,最终还是刘表的打算落空。
“听说当年西凉军分裂,大将张济带着自己的部属南下荆州,在一次劫掠中误中流矢而亡,他的侄儿张绣与刘表谈和,成为荆州客军,屯驻宛城,帮刘表防御北部。”郭嘉眼珠子一转就是个坏主意,“我们要不要把这个张绣策反过来,给刘景升找点麻烦。”
“试试看吧,总不能让刘景升过得太自在,都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刘备点点头,同意了这个提议,“先派人去打听打听,如果张绣那边有个叫贾诩的凉州人,想办法跟他搭上线,就说刘玄德想见见他。”
“贾诩,情报里有这个名字,他是张绣最为倚重的谋士,二人亦师亦友,关系极为密切。”郭嘉迅速回忆起来这个人的记录,“使君要见他?”
幽州商会不光是简雍的眼线,更是刘备的耳目,如今对于刘备的消息灵通程度,郭嘉已经毫不惊讶,只是照着他的吩咐去做。
“听说是个有本事的,在张绣那种小毛贼那里太可惜了。”刘备答道。
与此同时,各种吉兆、祥瑞、奇珍异兽频频出现在广袤的北方大地,令所有人欢欣鼓舞,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征兆预示着什么,也期盼着他们心中的那个人登上至高无上的宝座,成为天下的主人。
似乎是上天的眷顾,今年又是一个丰年,各地喜报频传,处处载歌载舞,庆祝来之不易的丰收,一切仿佛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使君,所有的准备都已经就绪,各地官员也都在路上了,不日便可抵达洛阳。”这一日,郭嘉满脸喜色,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州府,对刘备汇报起工作。
“洛阳那边彻底竣工了?”刘备放下笔,揉着眼睛问道:“那我们什么时候过去?”
“眼下所有官署、官员家人都在迁往洛阳途中,道路拥挤,短期内不宜出行,依我看来,使君最早也得在十一月才能动身。”郭嘉答道。
“嗯,知道了。”刘备点了点头。
早在两个月前,卢植、郑玄等人就已经南下,又与蔡邕一起去了洛阳,这三位老先生几年来早已经在书信里演练了无数遍登基大典的流程,又跟刘备等人一起,把新朝廷的权力架构和组织形式完完整整地做了个预案,抵达洛阳之后就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如今两个月过去了,在几乎每隔两天都会从洛阳那边送过来的书信里,刘备可以清楚地看到千里之外的一举一动,清楚地知道自己距离登上那个位置,还有多长的时间。
郭嘉今天的报告,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
“听说前两天有荆州的使者过来了?”闲聊一阵之后,刘备有意无意地问道。
“来了,是南郡蒯家的蒯良。”郭嘉面色轻松地摆了摆手,“当天就被我打发回去了。”
最近一两年里,刘备的领土与荆州有多处接壤,双方势力变成了邻居,不管彼此怎么看,也不可能继续互不往来,于是乎,通过一些非官方渠道,两位刘姓州牧之间也互相确认了对方的态度。
刘表瞧不上刘备这个从边地蹦出来的远房亲戚,对刘备在洛阳大兴土木,重修太庙、社稷坛的举动更是嗤之以鼻,恨得牙痒痒。
然而,刘表看不起刘备是一码事,但对于刘备短短数年就扫平北方,并且将势力伸到中原腹地的卓越表现,他还是十分忌惮的,很多话也不敢说得太过分,只能通过中间人,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天下的一些建议。
在刘表的构思中,硕果仅存的刘氏三牧应该各自被封为燕王、楚王和蜀王,执掌一方,成为天下的屏障,至于谁来当这个皇帝,那就要由他们三个人商量着来,颇有将天下分而治之的气势。
对这种异想天开的建议,刘备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同时还下了一条命令此后若是有荆州那边过来的时节,通通交由郭嘉接待和处理。
跟脑洞大过天的蠢货讨论事情,他实在是丢不起那个人。
所以这次蒯良奉命出使,压根就没有得到拜见刘备的机会,直接被郭嘉就打发回去了。
“蒯良?”刘备回忆了一下,为自己错过这个挺有名气的家伙而感到略有遗憾,“他说什么了,至于你直接赶回去,连饭都不留着吃一顿的。”
“这家伙说,刘景升听说使君在自立称帝之后,着急得好几天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觉得天下大事,还是要大家商量着来,使君年轻德薄,又无大功于社稷,贸然窃据高位,实在是有伤天和,搞不好要折寿的。”郭嘉撇了撇嘴,不屑一顾地说道:“若不是好事将近,懒得收拾他,我当场就要喊人把他关到牢里打死了。”
“脑子进水了吧?”刘备听得是瞠目结舌,“他就不怕我一怒兴兵,踏平荆州,把他蒯家收拾个鸡犬不留?”
郭嘉呵呵一笑,“蒯良可没说这是自己的话,而是说‘刘景升就是这么说的’。”
“我明白了。”刘备点头笑道。
刘表在这个节骨眼上派蒯良过来说晦气话,只怕原本就没安什么好心,如果刘备生气,把对方派过来的使节给砍了,只会折损他的声名,令荆州士人阶层同仇敌忾。
蒯良也不傻,虽然硬着头皮过来,但他对郭嘉转述己方态度的时候也是把刘表顶在前面,争取不让自己背黑锅,之后拔腿就跑,也是担心夜长梦多,自己小命不保。
而郭嘉呢,清清楚楚地看明白了刘表和蒯良的心思,直接顺水推舟,把蒯良给打发回去,直到刘备询问才提起这件事,一方面是避免刘备动怒,在登基前做下不理智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不让刘表这番言论登堂入室,被更多人知道,造成不利影响。
三个人各有各的打算,最终还是刘表的打算落空。
“听说当年西凉军分裂,大将张济带着自己的部属南下荆州,在一次劫掠中误中流矢而亡,他的侄儿张绣与刘表谈和,成为荆州客军,屯驻宛城,帮刘表防御北部。”郭嘉眼珠子一转就是个坏主意,“我们要不要把这个张绣策反过来,给刘景升找点麻烦。”
“试试看吧,总不能让刘景升过得太自在,都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刘备点点头,同意了这个提议,“先派人去打听打听,如果张绣那边有个叫贾诩的凉州人,想办法跟他搭上线,就说刘玄德想见见他。”
“贾诩,情报里有这个名字,他是张绣最为倚重的谋士,二人亦师亦友,关系极为密切。”郭嘉迅速回忆起来这个人的记录,“使君要见他?”
幽州商会不光是简雍的眼线,更是刘备的耳目,如今对于刘备的消息灵通程度,郭嘉已经毫不惊讶,只是照着他的吩咐去做。
“听说是个有本事的,在张绣那种小毛贼那里太可惜了。”刘备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