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改元征和
“诸位讨论清楚了吗,年号这事可谓是事关重大。”谢纪走到门前便对着那些人说道。
“丞相不请我们进去坐坐?”
“请进请进。”谢纪让几位高位之人先进,然后便走到前方。
这让一些人看得有点不爽,如此高傲。
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大堂上,路上有说有笑,可谓是多年相交的好友。
“丞相,今日陛下直接下诏将那些官员贬谪岭南有点不和礼制。若是任由陛下如此任性,没有经过流程,则纲纪不振,万民不服。”
“俗话说君明,则天下平。一切还是按照规矩来不是?”
有人便对今天的事件尤为不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更在此中讽刺谢纪不守礼制,没有一点流程。
“陛下正是按照正常流程来的,有人弹劾,刑部官员调查,罪证确凿。既然罪证已经齐了,那直接下诏降罪又有何处不遵守礼制?”
谢纪笑着说道,众人有的被气的心都要发火。
“如此快,往常定罪皆要十天半个月,今日不到两个时辰就将这件事定下了,有点不合常理。”
“定个案件需要多少时间,本相今日去刑部一看,发现许多官员皆在混日子,这岂有此理。领着朝廷的俸禄,却不干实事,这等混吃摸鱼之辈,混在其中。难怪一件简单的案件需要十几天才能定下,效率是在太低了。”
谢纪借题发挥,开始臭骂那些官吏,只见他们的脸色都变黑了。
混日子不是正常的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要是办事太积极了,反而不好。便会被所有人排挤,当社会都是这等风气之时,要是你不同寻常,便是所有人眼中的异类,是要排斥的。
“丞相,今日前来还是先讨论下年号的事情,将这件事情定下。我等也好放心不是?”
萧榆笑着说道,谢纪可恶,不过先不跟他扯。
还是年号的事情先搞清楚。
“确实,你们有何建议?”谢纪笑着说道,这次年号可谓是十分重要,年号决定这往后朝堂将采取什么策略。
“太康如何?意为太平安康。天下太平,万民安康。”箫榆发表出他的一些见解。
“安宁,一切回归正轨,天下自然安宁。安天下,宁四海。百姓遵守秩序,百官各司其职。此为开创太平盛世之举。”王岑发言,虽然跟箫榆不同,但是大体意思还是一样的。
“丰泰,意为五谷丰登,否极泰来……”
众人皆发表言论,但是大体上却不离开安宁和太平两字,意思都很明确,便是要稳扎稳打,让一切回归秩序。
谢纪沉思了一下,这些人说得那些,他都不敢兴趣。
“丞相有何看法?”终于轮到谢纪了。
“革新,如何?”谢纪想不到什么好词,于是便在脑海里面搜索了一大堆词,然后说出了一个。
“此等年号,为祸国之源。天下井然有序,我等应保持先帝之治,以使得百姓安康,天下承平。若是违背祖宗礼制,更改治国之策,于国何益,只会徒增灾祸。天下难安。”
谢纪一出,便遭到许多人的抵制,本来改年号,他们就知道谢纪会借年号发挥,没想到居然如此过分,直接取名革新。
“革新,革为变革,新为推新,亦为新春。何为一起,可意为革故鼎新,这官员体系已经固化,若不变革一番,又怎么从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谢纪现在反而觉得这个年号挺好,但是其他人显然不会赞同。
“祖宗之法不可变。变则生乱,乱则衰竭。”
“可我怎么听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谢纪自然加以反驳,于是又展开了一场辩论,最后谁都不退后。
谢纪还是坚持他的革新,他们还是坚持他们的太平安康。
“丞相,此等年号虽好,但是戾气过重,不适合作为年号。”这时候江南突然说了一句话,他是觉得这个年号不好听,少了一丝意境。
“丞相想要革新变法,采取新政,诸位想要天下安康,不如采取中庸之法。征伐而和乐安平,便取征和二字如何?”(借用汉武帝的一个年号)
江南说道,这个词好听,又不失杀伐之气。
“可以。”谢纪听了之后点点头,这个词确实比较好听。
至于其他人纷纷皱起眉头,这个,虽然比革新好一点,但是还是有点戾气。
不过这是谢纪的退后一步了,也只能点头,因此拿起一份奏章,在上面写上年号一事,放在首位的便是征和,之后包括革新,安宁等其他年号都写上去,留给皇帝裁决。
今天的商谈还算不错,等结束时夕阳已经西下了。
谢纪这时候将许滨唤过来,只见他心情不定,有点郁郁寡欢,失落和忧心忡忡。
“丞相……”许滨说完这句话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搞得便一直咳嗽,好似是太伤心的缘故。
“咳咳~”许滨捂住自己的嘴巴,不过确吐了一地的血。
许滨吓了一跳,他见到自己的手上全部都是血,鲜红色的血在明亮的地板上尤为刺眼,谢纪见到了对着侍从说:“快去请医师。”
“丞相,我……”许滨有点不可置信,他身体一向很好,现在只是有点郁闷,也不至于会吐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一会儿,医师进来,见到许滨有点虚弱地靠在椅子上,再见到一地的鲜血,他还不停地咳嗽,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快看看他,怎么回事?”谢纪对着医师说道,他也有点诧异,怎么好端端的吐血了。
不会是受到此等打击,然后心情低落,最后咳血了。可是尽管这次的打击有点严重,但也不至于如此?
医师立马为许滨把脉,不一会儿,眼神露出一点诧异,不是因为把出什么了,而是因为这脉搏很正常,不像是虚弱的样子。
“丞相,这位书生可能是忧思过重,积劳成疾。并无大碍,只要安心调养便是。”医师从他的脉象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谢纪听了这句话有点皱眉,吐血这么严重,确定没事?
于是谢纪便喝退这个医师,又叫了几个医师来进行把脉。
由于都把不出来什么,几乎全是要好好静养,少点忧劳等答案。
一个那样说谢纪有点怀疑,但是那么多医师总不能出错,于是便打消了那些思虑。
没准真是他受到的打击太大了,虽然表面装作无事,但是内心还是很在意的。
许滨有点诧异,他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可能是他想太多了吧,也许是真的思虑过重。
第二日,刑部尚书顾问将上次在朝堂上血溅的官员的罪行交给皇帝裁决,皇帝看了一眼便将奏折扔到顾问脚下。
“你这是什么意思,我让你定罪,怎么到了你手上,他反而无罪,还成了有功之臣?”
要是其他事情还好说,但是用死来要挟自己,这件事不能放任,要是每个官员都那样,那他这个皇帝要不要当,干脆你来当皇帝好了。
“陛下,此人虽说行为有点过,但也是对陛下尽心尽力。若不是忠臣,何以用自己的性命来让陛下纳谏,陛下可不要寒了天下士人的心。”顾问见到这一刻直接跪下,将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若是皇帝这次还执意处罚此人,那人人自危。
“小人蒙蔽圣听,混淆是非,已非一两日之事。陛下喜功,而无人敢言陛下之过。奸臣当道,清官难做。大臣为保自身而阿谀曲从,以免惨遭屠戮,因此直言者少。如此一来,小人当道,忠贞之士不敢言,则江山社稷危矣。”
“此人敢于进谏,在此之前必然想清楚后果。但仍然如此,为何?因为一颗心。心是赤诚的,里面装的是天下安危,装的是君国百姓。陛下今日治他之罪,而堵塞进谏之言。陛下是高兴了,但是往后却没人再为陛下正言。若是臣子昧没本心,以歌颂陛下,欺君之罪何如?此非陛下所愿也。请陛下深熟虑之。”
顾问噙着眼泪说道,要是让他治那个血溅大殿人的罪,他不会。
皇帝听了这句话停顿了一会儿,顾问见到皇帝这样子,不再发言。
“此人血溅大殿,殿上失仪。官降三等,夺俸三年。”
皇帝过了一会儿,终于发话了。
若是本来的话,他是想要将他贬为庶人的,不过显然顾问的话让他有点停顿。
不过就算如此,血溅大殿的事情就这么轻易解决。不管如何,你劝谏归劝谏,拿着命要挟朕是几个意思,至少得让他付出一些代价。
“臣谢陛下。”顾问虽然觉得这个结果不是他想要的,但是要是谢纪来的话,那人就真的被罢官了。
顾问离开皇宫之后,这个消息一下子就传到相府。
“将这则消息放出去。”谢纪对着暗卫说道。
血溅大殿?
不是自诩两袖清风,公正无私,那就让天下都看看你的本来面目。
消息一会儿便不胫而走,朱雀大街上,街上张灯结彩,对联满天飞。
家家皆欢庆,欢庆新春的到来,同时,书生学子的议论声也是没有停止过。
谢纪被逐出家族,再加上有人血溅大殿的事情便传到了整个长安城。
众人对谢纪口诛笔伐,对那个血溅大殿的正直臣子不乏溢美之词,纷纷赞赏他为人高尚,甚至还有一些士子为那个臣子写下文章,笔走龙蛇,文笔流畅,文采飞扬。文章透露出大家之气,再赞扬那位臣子之时不免贬低谢纪,暗讽天子。
前有谢纪排除异己,牵连无辜;后有谢纪借题发挥治罪忠臣。
长安中的学子文士纷纷感叹世道衰落,陛下昏庸,何时能够恢复先王之治,与民和乐。
这时候,一道不同寻常的消息传入市井之中。
那个血溅大殿的臣子竟然是自私自利之人,他竟然将自己女儿活活饿死。
这消息一出,众人皆错愕不敢相信,原因是因为他女儿接过下人送上来的一个馒头。
他自诩光明正大,两袖清风,因此节俭,但却让他家人饿肚子,甚至连一顿饭都不给吃。
他也不是养不活一家人,凭借他的俸禄,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但是却为了博得一身清名,竟让家人一起受罪。
这下人们对他的好感便有点降低了,但是还有一些文人不相信此事,纷纷质疑。难道官员还养不活一家子人了?
然后便有一些吃瓜群众顺藤摸瓜,有人是为了给他洗白,有人是为了凑热闹,这样一来。他的一些事便全部公之于众。
原来他将俸禄全部捐献出去了,仅仅只留下一点过生活。平时吃的是糟糠,穿的衣服也是破旧的。
这些事情一传出去,评论两极分化。有人认为他蠢,有人认为他沽名钓誉。但是主流的文人认为他是我等楷模,定要向他学习,这才是爱民如子的好官。
这些消息传到陛下那边,谢纪上了一个奏疏,大体意思是此人沽名钓誉,用亲身女儿的性命成全他的清名,邪风不尽,歪风不止,士林争相效仿,必然有损于陛下的恩德。
四品高官,竟然连女儿都不能养活,岂不是为天下笑矣。陛下恩泽天下,此人竟对陛下的恩德如此不屑,难道是对陛下有所怨恨,特才以此来让文人学子对陛下口诛笔伐。看似忠臣,实则别有异心,将自己的俸禄捐赠给百姓,是陛下的恩泽没有恩惠百姓吗,还需要他一个臣子来做。
通篇皆是对这人的做法进行谴责,皇帝见到了大发雷霆。
谢纪这么多年,还是了解皇帝的。这个做法,饿死女儿,是讽刺皇帝不是明君吗,是讽刺皇帝对官员刻薄寡恩吗,连家人都养活不了。
因此皇帝直接降下诏书,既然他那么爱民如子,那就让他跟那些去跟那些南方跟那些蛮夷的百姓好好交往吧,好好开导一下。于是将他贬谪永州,让他去当个县令去吧。
要知道南方那些蛮夷众多,绝对不是一个好去处,乡音不通,动不动就会死人的。
顾问见到皇帝突然改变主意,竟然要贬谪永州,于是立马前往皇宫劝谏,和他一起去的还有其他一些大臣,却被挡在未央宫之外,被皇帝下令,朕意已决,谁都别来劝谏,让他们都回去,不然就跟着去永州。
众人心灰意冷,外头的风声却还没止。
不仅有着新春的欢喜,这个新年,不寻常,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几天之后,这些消息便慢慢的沉浸下来,因为,除夕夜到了。
正值大年三十,今年最后一天的朝会正在宣台殿上举行。
“丞相,宣诏。”
宣台殿一片和气融融,但是殿上的官员各有各的姿态,有人便等着今日的朝会,让陛下大赦天下,然后将那些被谢纪罢官的,下狱的官员全部释放。
谢纪拿起一份诏书,对着众人宣讲,大体的内容便是时光飞逝,又到了新的一年。恭贺新春大吉,除旧迎新,众位臣工,戮力同心。
里面不仅讲了这一年来的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能够改进,还讲了一些值得庆祝的事情。继续保持努力。只要众位不断努力,必能开创盛世太平。
最后,便是最为关键的一点,那便是为了使得新的一年能有所改变,便开始新的政策,新的篇章。
“……上应天时,下顺人和,特此改元征和,取征伐四方而天下和乐之意。”
谢纪说完这句话将手中的诏书缓缓合上,然后转过头面向皇帝说道:“恭贺陛下,新春大吉。”
“丞相不请我们进去坐坐?”
“请进请进。”谢纪让几位高位之人先进,然后便走到前方。
这让一些人看得有点不爽,如此高傲。
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大堂上,路上有说有笑,可谓是多年相交的好友。
“丞相,今日陛下直接下诏将那些官员贬谪岭南有点不和礼制。若是任由陛下如此任性,没有经过流程,则纲纪不振,万民不服。”
“俗话说君明,则天下平。一切还是按照规矩来不是?”
有人便对今天的事件尤为不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更在此中讽刺谢纪不守礼制,没有一点流程。
“陛下正是按照正常流程来的,有人弹劾,刑部官员调查,罪证确凿。既然罪证已经齐了,那直接下诏降罪又有何处不遵守礼制?”
谢纪笑着说道,众人有的被气的心都要发火。
“如此快,往常定罪皆要十天半个月,今日不到两个时辰就将这件事定下了,有点不合常理。”
“定个案件需要多少时间,本相今日去刑部一看,发现许多官员皆在混日子,这岂有此理。领着朝廷的俸禄,却不干实事,这等混吃摸鱼之辈,混在其中。难怪一件简单的案件需要十几天才能定下,效率是在太低了。”
谢纪借题发挥,开始臭骂那些官吏,只见他们的脸色都变黑了。
混日子不是正常的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要是办事太积极了,反而不好。便会被所有人排挤,当社会都是这等风气之时,要是你不同寻常,便是所有人眼中的异类,是要排斥的。
“丞相,今日前来还是先讨论下年号的事情,将这件事情定下。我等也好放心不是?”
萧榆笑着说道,谢纪可恶,不过先不跟他扯。
还是年号的事情先搞清楚。
“确实,你们有何建议?”谢纪笑着说道,这次年号可谓是十分重要,年号决定这往后朝堂将采取什么策略。
“太康如何?意为太平安康。天下太平,万民安康。”箫榆发表出他的一些见解。
“安宁,一切回归正轨,天下自然安宁。安天下,宁四海。百姓遵守秩序,百官各司其职。此为开创太平盛世之举。”王岑发言,虽然跟箫榆不同,但是大体意思还是一样的。
“丰泰,意为五谷丰登,否极泰来……”
众人皆发表言论,但是大体上却不离开安宁和太平两字,意思都很明确,便是要稳扎稳打,让一切回归秩序。
谢纪沉思了一下,这些人说得那些,他都不敢兴趣。
“丞相有何看法?”终于轮到谢纪了。
“革新,如何?”谢纪想不到什么好词,于是便在脑海里面搜索了一大堆词,然后说出了一个。
“此等年号,为祸国之源。天下井然有序,我等应保持先帝之治,以使得百姓安康,天下承平。若是违背祖宗礼制,更改治国之策,于国何益,只会徒增灾祸。天下难安。”
谢纪一出,便遭到许多人的抵制,本来改年号,他们就知道谢纪会借年号发挥,没想到居然如此过分,直接取名革新。
“革新,革为变革,新为推新,亦为新春。何为一起,可意为革故鼎新,这官员体系已经固化,若不变革一番,又怎么从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谢纪现在反而觉得这个年号挺好,但是其他人显然不会赞同。
“祖宗之法不可变。变则生乱,乱则衰竭。”
“可我怎么听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谢纪自然加以反驳,于是又展开了一场辩论,最后谁都不退后。
谢纪还是坚持他的革新,他们还是坚持他们的太平安康。
“丞相,此等年号虽好,但是戾气过重,不适合作为年号。”这时候江南突然说了一句话,他是觉得这个年号不好听,少了一丝意境。
“丞相想要革新变法,采取新政,诸位想要天下安康,不如采取中庸之法。征伐而和乐安平,便取征和二字如何?”(借用汉武帝的一个年号)
江南说道,这个词好听,又不失杀伐之气。
“可以。”谢纪听了之后点点头,这个词确实比较好听。
至于其他人纷纷皱起眉头,这个,虽然比革新好一点,但是还是有点戾气。
不过这是谢纪的退后一步了,也只能点头,因此拿起一份奏章,在上面写上年号一事,放在首位的便是征和,之后包括革新,安宁等其他年号都写上去,留给皇帝裁决。
今天的商谈还算不错,等结束时夕阳已经西下了。
谢纪这时候将许滨唤过来,只见他心情不定,有点郁郁寡欢,失落和忧心忡忡。
“丞相……”许滨说完这句话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搞得便一直咳嗽,好似是太伤心的缘故。
“咳咳~”许滨捂住自己的嘴巴,不过确吐了一地的血。
许滨吓了一跳,他见到自己的手上全部都是血,鲜红色的血在明亮的地板上尤为刺眼,谢纪见到了对着侍从说:“快去请医师。”
“丞相,我……”许滨有点不可置信,他身体一向很好,现在只是有点郁闷,也不至于会吐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一会儿,医师进来,见到许滨有点虚弱地靠在椅子上,再见到一地的鲜血,他还不停地咳嗽,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快看看他,怎么回事?”谢纪对着医师说道,他也有点诧异,怎么好端端的吐血了。
不会是受到此等打击,然后心情低落,最后咳血了。可是尽管这次的打击有点严重,但也不至于如此?
医师立马为许滨把脉,不一会儿,眼神露出一点诧异,不是因为把出什么了,而是因为这脉搏很正常,不像是虚弱的样子。
“丞相,这位书生可能是忧思过重,积劳成疾。并无大碍,只要安心调养便是。”医师从他的脉象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谢纪听了这句话有点皱眉,吐血这么严重,确定没事?
于是谢纪便喝退这个医师,又叫了几个医师来进行把脉。
由于都把不出来什么,几乎全是要好好静养,少点忧劳等答案。
一个那样说谢纪有点怀疑,但是那么多医师总不能出错,于是便打消了那些思虑。
没准真是他受到的打击太大了,虽然表面装作无事,但是内心还是很在意的。
许滨有点诧异,他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可能是他想太多了吧,也许是真的思虑过重。
第二日,刑部尚书顾问将上次在朝堂上血溅的官员的罪行交给皇帝裁决,皇帝看了一眼便将奏折扔到顾问脚下。
“你这是什么意思,我让你定罪,怎么到了你手上,他反而无罪,还成了有功之臣?”
要是其他事情还好说,但是用死来要挟自己,这件事不能放任,要是每个官员都那样,那他这个皇帝要不要当,干脆你来当皇帝好了。
“陛下,此人虽说行为有点过,但也是对陛下尽心尽力。若不是忠臣,何以用自己的性命来让陛下纳谏,陛下可不要寒了天下士人的心。”顾问见到这一刻直接跪下,将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若是皇帝这次还执意处罚此人,那人人自危。
“小人蒙蔽圣听,混淆是非,已非一两日之事。陛下喜功,而无人敢言陛下之过。奸臣当道,清官难做。大臣为保自身而阿谀曲从,以免惨遭屠戮,因此直言者少。如此一来,小人当道,忠贞之士不敢言,则江山社稷危矣。”
“此人敢于进谏,在此之前必然想清楚后果。但仍然如此,为何?因为一颗心。心是赤诚的,里面装的是天下安危,装的是君国百姓。陛下今日治他之罪,而堵塞进谏之言。陛下是高兴了,但是往后却没人再为陛下正言。若是臣子昧没本心,以歌颂陛下,欺君之罪何如?此非陛下所愿也。请陛下深熟虑之。”
顾问噙着眼泪说道,要是让他治那个血溅大殿人的罪,他不会。
皇帝听了这句话停顿了一会儿,顾问见到皇帝这样子,不再发言。
“此人血溅大殿,殿上失仪。官降三等,夺俸三年。”
皇帝过了一会儿,终于发话了。
若是本来的话,他是想要将他贬为庶人的,不过显然顾问的话让他有点停顿。
不过就算如此,血溅大殿的事情就这么轻易解决。不管如何,你劝谏归劝谏,拿着命要挟朕是几个意思,至少得让他付出一些代价。
“臣谢陛下。”顾问虽然觉得这个结果不是他想要的,但是要是谢纪来的话,那人就真的被罢官了。
顾问离开皇宫之后,这个消息一下子就传到相府。
“将这则消息放出去。”谢纪对着暗卫说道。
血溅大殿?
不是自诩两袖清风,公正无私,那就让天下都看看你的本来面目。
消息一会儿便不胫而走,朱雀大街上,街上张灯结彩,对联满天飞。
家家皆欢庆,欢庆新春的到来,同时,书生学子的议论声也是没有停止过。
谢纪被逐出家族,再加上有人血溅大殿的事情便传到了整个长安城。
众人对谢纪口诛笔伐,对那个血溅大殿的正直臣子不乏溢美之词,纷纷赞赏他为人高尚,甚至还有一些士子为那个臣子写下文章,笔走龙蛇,文笔流畅,文采飞扬。文章透露出大家之气,再赞扬那位臣子之时不免贬低谢纪,暗讽天子。
前有谢纪排除异己,牵连无辜;后有谢纪借题发挥治罪忠臣。
长安中的学子文士纷纷感叹世道衰落,陛下昏庸,何时能够恢复先王之治,与民和乐。
这时候,一道不同寻常的消息传入市井之中。
那个血溅大殿的臣子竟然是自私自利之人,他竟然将自己女儿活活饿死。
这消息一出,众人皆错愕不敢相信,原因是因为他女儿接过下人送上来的一个馒头。
他自诩光明正大,两袖清风,因此节俭,但却让他家人饿肚子,甚至连一顿饭都不给吃。
他也不是养不活一家人,凭借他的俸禄,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但是却为了博得一身清名,竟让家人一起受罪。
这下人们对他的好感便有点降低了,但是还有一些文人不相信此事,纷纷质疑。难道官员还养不活一家子人了?
然后便有一些吃瓜群众顺藤摸瓜,有人是为了给他洗白,有人是为了凑热闹,这样一来。他的一些事便全部公之于众。
原来他将俸禄全部捐献出去了,仅仅只留下一点过生活。平时吃的是糟糠,穿的衣服也是破旧的。
这些事情一传出去,评论两极分化。有人认为他蠢,有人认为他沽名钓誉。但是主流的文人认为他是我等楷模,定要向他学习,这才是爱民如子的好官。
这些消息传到陛下那边,谢纪上了一个奏疏,大体意思是此人沽名钓誉,用亲身女儿的性命成全他的清名,邪风不尽,歪风不止,士林争相效仿,必然有损于陛下的恩德。
四品高官,竟然连女儿都不能养活,岂不是为天下笑矣。陛下恩泽天下,此人竟对陛下的恩德如此不屑,难道是对陛下有所怨恨,特才以此来让文人学子对陛下口诛笔伐。看似忠臣,实则别有异心,将自己的俸禄捐赠给百姓,是陛下的恩泽没有恩惠百姓吗,还需要他一个臣子来做。
通篇皆是对这人的做法进行谴责,皇帝见到了大发雷霆。
谢纪这么多年,还是了解皇帝的。这个做法,饿死女儿,是讽刺皇帝不是明君吗,是讽刺皇帝对官员刻薄寡恩吗,连家人都养活不了。
因此皇帝直接降下诏书,既然他那么爱民如子,那就让他跟那些去跟那些南方跟那些蛮夷的百姓好好交往吧,好好开导一下。于是将他贬谪永州,让他去当个县令去吧。
要知道南方那些蛮夷众多,绝对不是一个好去处,乡音不通,动不动就会死人的。
顾问见到皇帝突然改变主意,竟然要贬谪永州,于是立马前往皇宫劝谏,和他一起去的还有其他一些大臣,却被挡在未央宫之外,被皇帝下令,朕意已决,谁都别来劝谏,让他们都回去,不然就跟着去永州。
众人心灰意冷,外头的风声却还没止。
不仅有着新春的欢喜,这个新年,不寻常,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几天之后,这些消息便慢慢的沉浸下来,因为,除夕夜到了。
正值大年三十,今年最后一天的朝会正在宣台殿上举行。
“丞相,宣诏。”
宣台殿一片和气融融,但是殿上的官员各有各的姿态,有人便等着今日的朝会,让陛下大赦天下,然后将那些被谢纪罢官的,下狱的官员全部释放。
谢纪拿起一份诏书,对着众人宣讲,大体的内容便是时光飞逝,又到了新的一年。恭贺新春大吉,除旧迎新,众位臣工,戮力同心。
里面不仅讲了这一年来的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能够改进,还讲了一些值得庆祝的事情。继续保持努力。只要众位不断努力,必能开创盛世太平。
最后,便是最为关键的一点,那便是为了使得新的一年能有所改变,便开始新的政策,新的篇章。
“……上应天时,下顺人和,特此改元征和,取征伐四方而天下和乐之意。”
谢纪说完这句话将手中的诏书缓缓合上,然后转过头面向皇帝说道:“恭贺陛下,新春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