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制定策略
几天之后,长安的路又被堵住了,人流又走不通了,因此上次是因为人人抢购纸张,而这几天就少了许多,但是三味书屋还是人满为患。
这次堵住道路的不是买纸张的人,而是道路的修整,大街上许多房屋倾然倒塌,发出阵阵的巨响,这个大街上许多人看着这么大的工程,纷纷伫立遥看。
“这是要做什么?”
“好像是要重新规划道路。”
“最近的动静也太大了,吵得人不得安宁,现在前面都被堵死了。”
“没办法啊,好像是要对长安重新整理一下。”
那些民众看着那些倒塌的房屋,还有人在挖土,有人在搬运东西,这些耗费了好多民力。
有些人就对着这么大的工程感到不满,因为不仅吵,还堵住了他们的路。
本来要去一个地方只要半个时辰就可以,现在要绕道而行,要走好几个时辰。
就连官员也备受其害,有的府邸被迁到偏远的地方,往后上朝的话,要走好久,这要求他们要少睡好几个钟头,当然不能忍了。
“丞相,工部尚书来了。”
谢纪正在看着这些从上面呈上来的材料,谢纪让他们写下一次报纸要写的事情,报道那些情况,效果很不理想,里面大部分全是浮夸之句。写个道路重修,就长篇大论,引经据典。
他报的是新闻啊,不是史论文章啊,因此让人退下去重写了。
总不能他一直写吧,他的精力还要不要,等他们写,写烦了,就知道自己要写的是那种文章了。
“哦,请进。”
“丞相,人太少了,这样子修路要修六个多月。是否要征用点民夫来修路。”
于策一进来就说着,这人真的少,也太慢了。
不过,若是征发徭役的话,还是要问过谢纪的意思。
耗费大工程的话,自然得要征收徭役。
“要多少人?”
“三万左右。”于策说了一个大概的数字,若是多了反而累赘,少了不够。
谢纪思考了一下,三万左右,长安大概有四五万户人家。要是一户一个的话,就凑齐了。
要是原身,毫不犹豫就这样做了,但是,谢纪想来,这句话一出,势必有很多人怨恨自己,而且造成的伤亡无数。
这个朝代有规定,男子满二十岁便可以服徭役了,一直到四十五岁左右,每年大概要一个月。死在徭役上的人无数,要是不想服徭役的话可以出一两银子让他们代你去。
而这仅限于平民阶层,至于有官身了,那便不会让你做这等苦差事。
“这样,长安城外想必还有一些流民,若是让那些流民来做的话……”
“丞相,这使不得啊,长安外面的流民鱼龙混杂,若是开放城门,势必会对长安的百姓造成一定的伤害,到时候制止不住,就出大乱了。”
于策说道,听到谢纪要开放城门,就想着这根本使不得,要知道这些流民都是什么人,不怕死的,一进来绝对是抢粮食,而且,甚至可能引发瘟疫。
谢纪听到这句话,便对着暗卫说道:“将长安城外的流民资料拿过来一趟。”
这天下的资料太多了,谢纪不至于一个一个看,这根本看不完,除了重大消息,一些他们以为无关紧要的小事便不会给谢纪了。
不一会儿,便有人给谢纪递了一份资料,谢纪打开一看,这些流民是从远处来的,人数大概有几千多人,这是小规模的流民,因此城外的那些士兵都不会让他们进来,就让他们自生自灭。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地方的流民,流民或多或少都有,只是小部分。
不过要是将全国各地的流民加起来,应该有十万左右了。
城墙外?
谢纪暗自想着,若是不能进来,那便让他们修外面的道路吧,现在道路实在是太少了。
“若是让那些人修城外的道路如何?一可以造福民众,二不至于让他们饿死,三平息流民。”
谢纪想着便说道,这是一个好办法。
“丞相办法是好,就是若是流民控制不住,就会起大乱。”
实在是不想去和流民相处,乱糟糟的,还有可能会染病。
“这好办,给他们提供吃食,最后道路修建完成之后,再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便在城外定居下来,城外一片荒芜,大山之地多的是,这样子还能提供些许人气。”
谢纪已经想好了,城里面倒是热闹,外面几乎没有什么人,要是有人定居在那里该多好。
“这……”没想到谢纪居然要让那些流民定居下来,不过这也好。
“那城里面的人口不足……”
“我上份奏章给陛下,你先等着,不急于一时。”
谢纪想着便说道,然后令人拿出一份书写奏章的纸张过来,看见之后就直接提笔在上面刷刷刷的写了。
便在上面写道,要是征发民夫,又是怨言一片,若是可以用金钱诱惑那便能够吸引大部分人前来修建。
现在国库里面的铜钱已经生锈了,钱花出去才是钱,没有花出去便什么都不是。这次花出去的钱并不会打水泡。天下都是皇帝的天下,这百姓也是陛下您的百姓,这重整长安,改善风气,是利于千秋的事情,这样的事情陛下已经不需要再疑惑什么了。
然后谢纪又在下面写些方法,百姓可以来修建道路,以此换取生活所需的金钱,一个月一点银子,想必有许多人趋之若鹜,陛下仅仅需要付出八万两银子,便能够换取民众的爱戴,长安的焕然一新,又需要考虑些什么呢?
写完这些让人立马送进宫交给皇帝,这次花费其实很低,真的很低,这也看出劳动力的廉价。
这贫富差距真的很大啊。
这样一份奏章,不一会儿就传到皇帝手上,皇帝看见谢纪写的,八万两,那么少?
着有点不太实际,不是每次修路都要花费好几百万两的吗?
谢纪这样想,那是因为谢纪在心里算一个民众一个月一两,然后估计了一下,三万民众那就三万两,问下于策要是那些的话需要一个月多,算两个月吧,六万两,再负责些伙食费,八万两,应该够了。
至于材料成本谢纪还没考虑进去,还有一些贪污的事情,这工部的油水可大着呢。
因此皇帝立马同意了,让人立马从国库里面拨八万两给工部,然后皇帝感觉会不会太少了,凑个整数,十万两,也别说他抠门。
于策从工部便见到皇帝的诏书,吓了他一跳,这也太快了吧。
“尚书,这些是十万两,我当着你的面数一下。”
于策愣住了,十万两,确定够?
要是那些官员没有贪污的话,十万两满打满算还有余地,但是要是贪污的话,这些钱都不够分的。
“这确定是十万两?”于策看着一辆车,里面装有几个箱子,想必里面就是银两。
“确定。”那个领头的说道,然后朝着下人说了一下,“将这些箱子,当着尚书的面点清楚一下。”
“这不必了。”于策看见那些下人将箱子打开,露出了里面白花花的银子,连忙说着。
“尚书莫要为难在下,这是丞相规定的。务必当着尚书的面点清楚。”
那个人见到于策这样说,于是为难的说道,这不点清楚,到时候一旦有差错,就会算到他头上的。
于策没想到这谢纪居然规定的这么死,往常交接银两的时候根本就不会点清楚,对于里面的银两到底有没有足量根本不得而知,只有等他们走了再点一下才知道。
这次居然当着他的面就点了。
于策也只能看着那些下人在那里数银两。
大概过了一会儿,那些下人便说道:“大人,正好十万两。”
说完就将装银子的箱子合上,然后离开一步,代表自己没有拿过一块银子。
“尚书,请签下字。”
那个领头的官员将一份纸张拿给于策,手上还带了一支笔,然后令人拿出一些墨水。
于策不知道这是什么,然后那个官员告诉于策,核对完金钱之后,便要由交接人签字,不签字这笔钱便不能拿。
签了字之后要是十万两银子到时候缺斤少两的话就不是他们的责任,而是你这个尚书的责任。
于策愣住了,没想到谢纪居然用这种方法减少贪污,难后蘸了下墨水,就在那张交接合同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那个官员见到于策签了一下字,然后笑道:“多谢大人。”
心中想,这样也好,这样这笔钱就跟自己断了关系,自己贪污不了,但是到时候这笔钱少了也跟自己无关,也不用担心受牵连。
待到那个官员走后,于策立马又去找了谢纪,说这十万根本不够。
“不够,你来算算,给我算算。”
谢纪对着于策说道,这些你给我算算,到底要多少钱。
“丞相,民众的吃食需要三十万两,再加上材料那些也要四十万年,还有一些人工费也是需要钱的。满打满算,最少要花费一百万两。”
“你说啥,一百万两,你民众的费用怎么算出来三十万两,据我所知,三万民众一天的吃食大概三百两,一个月也才差不多万两左右。再加上支付给予他们的费用,也就六万两左右。如此,还剩下三万两,以备不时之需。要一百万两,你是何居心?”
丞相,不能那样算啊,这些成本是不高,问题是贪污啊。
于策心里想到,他就算不贪污,但是架不住底下的那些人贪污,要是每个都抓,那么就没有一个可以没有问题的。
“丞相,这贪污,下官没法让他们不贪。”
这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谢纪一想到这句话,心里想,贪污,得从这件事治起。
竟敢从中牟利,岂有此理,他就看看谁敢在他眼皮子底下牟利的。
“在这份告示颁发出去,这次修整长安,快刀斩乱麻。”
谢纪想大概就在两个月后,便是科举考试了。
谢纪不理于策,立马让人将这份征收民力的告示张贴了出去。
然后问了一下物价,米粥多少价格,蔬菜多少价格,想好价格,然后在纸上写着公式。
于策就看到谢纪在纸上写着一串的阿拉伯数字,精确到几文钱,阿拉伯数字他也有听说,便是谢纪说从一个外域来的人那里学到的。
但是谢纪又是在写啥,然后就看见一串数字:(4+5)*30000*60\1000=16200
这是啥?
谢纪然后对着他解释道,这个4就是代表民众一天需要吃这么多的粥,然后5就是菜,30000就是三万人,60就是按照两个月算的,1000就是1000文等于1两,然后换算过来的,所以这三万两个月需要花费一万六千两百两。
于策明白了,谢纪这是精打细算,一个子都不让别人贪。
这能实现吗?
不过这计算公式真的不错。
“不能实现?你就这样做,剩下的我来处理,你不会跟我说你也想贪吧。要想贪污钱,先去刑部大牢里面走一圈,要是可以接受,那就贪吧。”
谢纪对着于策说道,他这次就这样,提前跟那些人打好招呼了,要是贪的话,刑部大牢等着你,不过这次可能人满为患。
于策:……
就这十万两,他贪什么?塞牙缝吗?
更何况谢纪既然说了,他更不能贪了。
这次堵住道路的不是买纸张的人,而是道路的修整,大街上许多房屋倾然倒塌,发出阵阵的巨响,这个大街上许多人看着这么大的工程,纷纷伫立遥看。
“这是要做什么?”
“好像是要重新规划道路。”
“最近的动静也太大了,吵得人不得安宁,现在前面都被堵死了。”
“没办法啊,好像是要对长安重新整理一下。”
那些民众看着那些倒塌的房屋,还有人在挖土,有人在搬运东西,这些耗费了好多民力。
有些人就对着这么大的工程感到不满,因为不仅吵,还堵住了他们的路。
本来要去一个地方只要半个时辰就可以,现在要绕道而行,要走好几个时辰。
就连官员也备受其害,有的府邸被迁到偏远的地方,往后上朝的话,要走好久,这要求他们要少睡好几个钟头,当然不能忍了。
“丞相,工部尚书来了。”
谢纪正在看着这些从上面呈上来的材料,谢纪让他们写下一次报纸要写的事情,报道那些情况,效果很不理想,里面大部分全是浮夸之句。写个道路重修,就长篇大论,引经据典。
他报的是新闻啊,不是史论文章啊,因此让人退下去重写了。
总不能他一直写吧,他的精力还要不要,等他们写,写烦了,就知道自己要写的是那种文章了。
“哦,请进。”
“丞相,人太少了,这样子修路要修六个多月。是否要征用点民夫来修路。”
于策一进来就说着,这人真的少,也太慢了。
不过,若是征发徭役的话,还是要问过谢纪的意思。
耗费大工程的话,自然得要征收徭役。
“要多少人?”
“三万左右。”于策说了一个大概的数字,若是多了反而累赘,少了不够。
谢纪思考了一下,三万左右,长安大概有四五万户人家。要是一户一个的话,就凑齐了。
要是原身,毫不犹豫就这样做了,但是,谢纪想来,这句话一出,势必有很多人怨恨自己,而且造成的伤亡无数。
这个朝代有规定,男子满二十岁便可以服徭役了,一直到四十五岁左右,每年大概要一个月。死在徭役上的人无数,要是不想服徭役的话可以出一两银子让他们代你去。
而这仅限于平民阶层,至于有官身了,那便不会让你做这等苦差事。
“这样,长安城外想必还有一些流民,若是让那些流民来做的话……”
“丞相,这使不得啊,长安外面的流民鱼龙混杂,若是开放城门,势必会对长安的百姓造成一定的伤害,到时候制止不住,就出大乱了。”
于策说道,听到谢纪要开放城门,就想着这根本使不得,要知道这些流民都是什么人,不怕死的,一进来绝对是抢粮食,而且,甚至可能引发瘟疫。
谢纪听到这句话,便对着暗卫说道:“将长安城外的流民资料拿过来一趟。”
这天下的资料太多了,谢纪不至于一个一个看,这根本看不完,除了重大消息,一些他们以为无关紧要的小事便不会给谢纪了。
不一会儿,便有人给谢纪递了一份资料,谢纪打开一看,这些流民是从远处来的,人数大概有几千多人,这是小规模的流民,因此城外的那些士兵都不会让他们进来,就让他们自生自灭。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地方的流民,流民或多或少都有,只是小部分。
不过要是将全国各地的流民加起来,应该有十万左右了。
城墙外?
谢纪暗自想着,若是不能进来,那便让他们修外面的道路吧,现在道路实在是太少了。
“若是让那些人修城外的道路如何?一可以造福民众,二不至于让他们饿死,三平息流民。”
谢纪想着便说道,这是一个好办法。
“丞相办法是好,就是若是流民控制不住,就会起大乱。”
实在是不想去和流民相处,乱糟糟的,还有可能会染病。
“这好办,给他们提供吃食,最后道路修建完成之后,再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便在城外定居下来,城外一片荒芜,大山之地多的是,这样子还能提供些许人气。”
谢纪已经想好了,城里面倒是热闹,外面几乎没有什么人,要是有人定居在那里该多好。
“这……”没想到谢纪居然要让那些流民定居下来,不过这也好。
“那城里面的人口不足……”
“我上份奏章给陛下,你先等着,不急于一时。”
谢纪想着便说道,然后令人拿出一份书写奏章的纸张过来,看见之后就直接提笔在上面刷刷刷的写了。
便在上面写道,要是征发民夫,又是怨言一片,若是可以用金钱诱惑那便能够吸引大部分人前来修建。
现在国库里面的铜钱已经生锈了,钱花出去才是钱,没有花出去便什么都不是。这次花出去的钱并不会打水泡。天下都是皇帝的天下,这百姓也是陛下您的百姓,这重整长安,改善风气,是利于千秋的事情,这样的事情陛下已经不需要再疑惑什么了。
然后谢纪又在下面写些方法,百姓可以来修建道路,以此换取生活所需的金钱,一个月一点银子,想必有许多人趋之若鹜,陛下仅仅需要付出八万两银子,便能够换取民众的爱戴,长安的焕然一新,又需要考虑些什么呢?
写完这些让人立马送进宫交给皇帝,这次花费其实很低,真的很低,这也看出劳动力的廉价。
这贫富差距真的很大啊。
这样一份奏章,不一会儿就传到皇帝手上,皇帝看见谢纪写的,八万两,那么少?
着有点不太实际,不是每次修路都要花费好几百万两的吗?
谢纪这样想,那是因为谢纪在心里算一个民众一个月一两,然后估计了一下,三万民众那就三万两,问下于策要是那些的话需要一个月多,算两个月吧,六万两,再负责些伙食费,八万两,应该够了。
至于材料成本谢纪还没考虑进去,还有一些贪污的事情,这工部的油水可大着呢。
因此皇帝立马同意了,让人立马从国库里面拨八万两给工部,然后皇帝感觉会不会太少了,凑个整数,十万两,也别说他抠门。
于策从工部便见到皇帝的诏书,吓了他一跳,这也太快了吧。
“尚书,这些是十万两,我当着你的面数一下。”
于策愣住了,十万两,确定够?
要是那些官员没有贪污的话,十万两满打满算还有余地,但是要是贪污的话,这些钱都不够分的。
“这确定是十万两?”于策看着一辆车,里面装有几个箱子,想必里面就是银两。
“确定。”那个领头的说道,然后朝着下人说了一下,“将这些箱子,当着尚书的面点清楚一下。”
“这不必了。”于策看见那些下人将箱子打开,露出了里面白花花的银子,连忙说着。
“尚书莫要为难在下,这是丞相规定的。务必当着尚书的面点清楚。”
那个人见到于策这样说,于是为难的说道,这不点清楚,到时候一旦有差错,就会算到他头上的。
于策没想到这谢纪居然规定的这么死,往常交接银两的时候根本就不会点清楚,对于里面的银两到底有没有足量根本不得而知,只有等他们走了再点一下才知道。
这次居然当着他的面就点了。
于策也只能看着那些下人在那里数银两。
大概过了一会儿,那些下人便说道:“大人,正好十万两。”
说完就将装银子的箱子合上,然后离开一步,代表自己没有拿过一块银子。
“尚书,请签下字。”
那个领头的官员将一份纸张拿给于策,手上还带了一支笔,然后令人拿出一些墨水。
于策不知道这是什么,然后那个官员告诉于策,核对完金钱之后,便要由交接人签字,不签字这笔钱便不能拿。
签了字之后要是十万两银子到时候缺斤少两的话就不是他们的责任,而是你这个尚书的责任。
于策愣住了,没想到谢纪居然用这种方法减少贪污,难后蘸了下墨水,就在那张交接合同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那个官员见到于策签了一下字,然后笑道:“多谢大人。”
心中想,这样也好,这样这笔钱就跟自己断了关系,自己贪污不了,但是到时候这笔钱少了也跟自己无关,也不用担心受牵连。
待到那个官员走后,于策立马又去找了谢纪,说这十万根本不够。
“不够,你来算算,给我算算。”
谢纪对着于策说道,这些你给我算算,到底要多少钱。
“丞相,民众的吃食需要三十万两,再加上材料那些也要四十万年,还有一些人工费也是需要钱的。满打满算,最少要花费一百万两。”
“你说啥,一百万两,你民众的费用怎么算出来三十万两,据我所知,三万民众一天的吃食大概三百两,一个月也才差不多万两左右。再加上支付给予他们的费用,也就六万两左右。如此,还剩下三万两,以备不时之需。要一百万两,你是何居心?”
丞相,不能那样算啊,这些成本是不高,问题是贪污啊。
于策心里想到,他就算不贪污,但是架不住底下的那些人贪污,要是每个都抓,那么就没有一个可以没有问题的。
“丞相,这贪污,下官没法让他们不贪。”
这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谢纪一想到这句话,心里想,贪污,得从这件事治起。
竟敢从中牟利,岂有此理,他就看看谁敢在他眼皮子底下牟利的。
“在这份告示颁发出去,这次修整长安,快刀斩乱麻。”
谢纪想大概就在两个月后,便是科举考试了。
谢纪不理于策,立马让人将这份征收民力的告示张贴了出去。
然后问了一下物价,米粥多少价格,蔬菜多少价格,想好价格,然后在纸上写着公式。
于策就看到谢纪在纸上写着一串的阿拉伯数字,精确到几文钱,阿拉伯数字他也有听说,便是谢纪说从一个外域来的人那里学到的。
但是谢纪又是在写啥,然后就看见一串数字:(4+5)*30000*60\1000=16200
这是啥?
谢纪然后对着他解释道,这个4就是代表民众一天需要吃这么多的粥,然后5就是菜,30000就是三万人,60就是按照两个月算的,1000就是1000文等于1两,然后换算过来的,所以这三万两个月需要花费一万六千两百两。
于策明白了,谢纪这是精打细算,一个子都不让别人贪。
这能实现吗?
不过这计算公式真的不错。
“不能实现?你就这样做,剩下的我来处理,你不会跟我说你也想贪吧。要想贪污钱,先去刑部大牢里面走一圈,要是可以接受,那就贪吧。”
谢纪对着于策说道,他这次就这样,提前跟那些人打好招呼了,要是贪的话,刑部大牢等着你,不过这次可能人满为患。
于策:……
就这十万两,他贪什么?塞牙缝吗?
更何况谢纪既然说了,他更不能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