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老先生被逼急
“吁……”
刘行这任命一出,顿时又是满堂一阵惊吁声。
沈晦是有了正二品的理藩院同知职衔,可是刘行却直接给了刘子翬一个候补天枢参知。按照新法所定,天枢知事是正一品、同知从一品,参知正二品。二人虽然品级相同,但天枢与理藩院的职权却是全然不在一个层次上的。
天枢定天下万物事,理藩院只管藩务。
刘子翬随时可以进入天枢院,从真正决定一切的机构里得到新授权。而沈晦却只能先经刘行这个宰相,由刘行与众人商榷后才能得到新授权。这等于是让厘分拆族诸事的先机被刘子翬掌握,沈晦只能被动受制。
更为重要的是,天枢的权限也不只限于某一件事,日后刘子翬很可能被刘行授权去管理更多的朝中大事了。
这是一种制衡,也是一种软性的震慑。
沈晦很牛了是吧?可以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马上变成那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土皇帝是嘛?好哇,刘行这是让刘子翬直接以天枢院直属官吏去监管着沈晦。
如果说以后沈晦的上差,那么刘子翬便是大钦差。上差遇上钦差,一切不言而喻……
刘子翬在得到这样的任命后,不在多说、只是低下头去应令接命。
然而正当刘子翬接下这任命时,胡安国却在一旁突然开口道:“不可行,此令当作废。”
“哦?胡先生,为何您认为此令当作废呢?怎么,难道我作为首辅、作为天枢与枢密两院的知事,任命一个朝廷特任的官员还一定要你咨议院允许吗?”听到胡安国的反对声,刘行回头俏皮地望着他反问道。
胡安国也不多做旁言,直接站起身指着刘子翬道:“其一,刘子翬虽有多年军旅历练,却从无主政之资。这不符合太傅你定下的所有任命均需资历足、官声好、能力强的标准。其二,他是行伍、并非文官升迁。怎能直接这般越级擢升,从殿前司都统制的武职位上直接擢为二品文官,这也违了我朝历代祖制。”
七品以下任职必须满两年者可擢升,四品以下任职必须满三年者可擢升。三品和四品官吏。无论其才能多高、没有在一个职司上四年的历练不予擢升。二品以上所有官职,都需要做满五年、有了充足资历才具备被提升的前提,这些是刘行在新法中《吏章》中明确的定位。
这种定位,是为了防止朋党也是为了防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情,发生在未来的北朝之内。更是为了增强官吏考察制度自身的检验能力与都察院监管效力。
而且在《吏章》中。刘行明确还标注了一条:任期满者擢升之前,必须是经过咨议、都察御史、吏部三考,确定起政绩合格、官声良好,品行端正、无枉法贪赃之人,才具备被擢升的后续、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按照这些规定,刘子翬在开封府判官任职上不满三个月、殿前司都统制那个虚衔挂了也不到半年,这是不符合《吏章》所定的。
行伍而非文官出身,这也是刘子翬这项任命一个完全不符合大宋朝祖宗制法的。
因为依照大宋的祖制,武将转文官只能降品秩去使用。譬如,一个正二品的武将。如果依照大宋朝祖宗制法再转为地方文官或者是入朝堂时,只能降为正三品去转阶级。
按照那种所谓的祖制,如今在外的刘锜、吴玠、杨沂中、刘子羽,虽然贵为总督、从一品。但想要转入中枢来,也只能降为从二品、去从一个侍郎开始做起。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对,并不会对四大总督未来进入中枢真的形成障碍。因为吴玠、刘锜、刘子羽和杨沂中,现今那可都是加了侍郎衔的。
比如吴玠加的是吏部侍郎衔,刘锜和杨沂中加的是兵部侍郎衔。刘子羽如今负责的地区是刘行起家之地,也是经济上最发达的地区,他也是被加了户部侍郎衔的。
有加授的虚衔在。刘行是早就为那四大总督铺好了未来直入朝堂之路的,也是宗泽力助之下,确定的一种规避祖制的小花招……
花招能使一次,当胡安国站出来反对这一刻。刘行就不介意再使用第二次。
于是在老先生话音落下时,刘行微微一笑,转而脸色一沉道:“不拘一格降人材,祖制新法又如何?法是小爷我让你咨议院去定的法,祖制是过时的祖宗之法,让先人去守。你不是说不合规吗?好。我就再给刘子翬加个衔、加个刑部侍郎衔。”
“吁……”
面对胡安国眼见自己一直在拉拢的人眼看着就要被刘行一道政令任命高职后被拉到刘行一党中去时这种突然爆发,刘行的这番话一说完,顿时又引得满堂惊吁声起。
加衔,虽然说得是加出来的官职,不具备真正行使侍郎权利的资格。但是个人就清楚,刘子羽如今在山西正忙活着出动兵士去各处矿山帮着转运石炭,还在山西各地派兵去帮助地方官府执行起关闭地方官督商办社号之事,那是户部侍郎兼殿前司转运的事。
刘锜和杨沂中现在在各地的管地内,那也是随时招募新兵、不断扩充军力。完全是先招募、后上报的做法,就连四品一下军官的任命也是先任命然后给吏部和兵部一道公文便可生效的。
这些做法,几乎等同于是让二人有了开府之权、只差不能设三司了。
什么是开府三司呢?
开、开垦,设置。
府、府邸,府第。
开府合并在一起,就是可以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
依照大宋朝的祖制,根据级别不同,设置的府第形制、规模也不一样。不管你有多少钱,也不能盖更大的府第。否则那就是违制,违制就是谋反的前兆,是很重的罪。
三司又是哪三司呢?分别是盐铁司、户政司和度支司。也就是说,开府之将、自己有了财经度支和向地方征税的权利,可以随意扩充自己麾下的将军和招募私属随扈将佐与幕僚。一旦拥有了开府之权,那便等同于唐朝时一方节度、一个藩镇了。
在大宋朝,从来都只有开府仪同三司,从未出现过实授开府三司的先例在。何为仪同呢?那是源于同样出门的仪式。
在大宋朝和之前的历朝历代里,出门的仪式与仪仗也有严格的制度,鸣锣开道,旗、牌、伞、扇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开府仪同三司,是只给其仪仗,不给其实权的恩赏、是赵宋王朝既用又不信武将的明显表现。(未完待续。)
刘行这任命一出,顿时又是满堂一阵惊吁声。
沈晦是有了正二品的理藩院同知职衔,可是刘行却直接给了刘子翬一个候补天枢参知。按照新法所定,天枢知事是正一品、同知从一品,参知正二品。二人虽然品级相同,但天枢与理藩院的职权却是全然不在一个层次上的。
天枢定天下万物事,理藩院只管藩务。
刘子翬随时可以进入天枢院,从真正决定一切的机构里得到新授权。而沈晦却只能先经刘行这个宰相,由刘行与众人商榷后才能得到新授权。这等于是让厘分拆族诸事的先机被刘子翬掌握,沈晦只能被动受制。
更为重要的是,天枢的权限也不只限于某一件事,日后刘子翬很可能被刘行授权去管理更多的朝中大事了。
这是一种制衡,也是一种软性的震慑。
沈晦很牛了是吧?可以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马上变成那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土皇帝是嘛?好哇,刘行这是让刘子翬直接以天枢院直属官吏去监管着沈晦。
如果说以后沈晦的上差,那么刘子翬便是大钦差。上差遇上钦差,一切不言而喻……
刘子翬在得到这样的任命后,不在多说、只是低下头去应令接命。
然而正当刘子翬接下这任命时,胡安国却在一旁突然开口道:“不可行,此令当作废。”
“哦?胡先生,为何您认为此令当作废呢?怎么,难道我作为首辅、作为天枢与枢密两院的知事,任命一个朝廷特任的官员还一定要你咨议院允许吗?”听到胡安国的反对声,刘行回头俏皮地望着他反问道。
胡安国也不多做旁言,直接站起身指着刘子翬道:“其一,刘子翬虽有多年军旅历练,却从无主政之资。这不符合太傅你定下的所有任命均需资历足、官声好、能力强的标准。其二,他是行伍、并非文官升迁。怎能直接这般越级擢升,从殿前司都统制的武职位上直接擢为二品文官,这也违了我朝历代祖制。”
七品以下任职必须满两年者可擢升,四品以下任职必须满三年者可擢升。三品和四品官吏。无论其才能多高、没有在一个职司上四年的历练不予擢升。二品以上所有官职,都需要做满五年、有了充足资历才具备被提升的前提,这些是刘行在新法中《吏章》中明确的定位。
这种定位,是为了防止朋党也是为了防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情,发生在未来的北朝之内。更是为了增强官吏考察制度自身的检验能力与都察院监管效力。
而且在《吏章》中。刘行明确还标注了一条:任期满者擢升之前,必须是经过咨议、都察御史、吏部三考,确定起政绩合格、官声良好,品行端正、无枉法贪赃之人,才具备被擢升的后续、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按照这些规定,刘子翬在开封府判官任职上不满三个月、殿前司都统制那个虚衔挂了也不到半年,这是不符合《吏章》所定的。
行伍而非文官出身,这也是刘子翬这项任命一个完全不符合大宋朝祖宗制法的。
因为依照大宋的祖制,武将转文官只能降品秩去使用。譬如,一个正二品的武将。如果依照大宋朝祖宗制法再转为地方文官或者是入朝堂时,只能降为正三品去转阶级。
按照那种所谓的祖制,如今在外的刘锜、吴玠、杨沂中、刘子羽,虽然贵为总督、从一品。但想要转入中枢来,也只能降为从二品、去从一个侍郎开始做起。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对,并不会对四大总督未来进入中枢真的形成障碍。因为吴玠、刘锜、刘子羽和杨沂中,现今那可都是加了侍郎衔的。
比如吴玠加的是吏部侍郎衔,刘锜和杨沂中加的是兵部侍郎衔。刘子羽如今负责的地区是刘行起家之地,也是经济上最发达的地区,他也是被加了户部侍郎衔的。
有加授的虚衔在。刘行是早就为那四大总督铺好了未来直入朝堂之路的,也是宗泽力助之下,确定的一种规避祖制的小花招……
花招能使一次,当胡安国站出来反对这一刻。刘行就不介意再使用第二次。
于是在老先生话音落下时,刘行微微一笑,转而脸色一沉道:“不拘一格降人材,祖制新法又如何?法是小爷我让你咨议院去定的法,祖制是过时的祖宗之法,让先人去守。你不是说不合规吗?好。我就再给刘子翬加个衔、加个刑部侍郎衔。”
“吁……”
面对胡安国眼见自己一直在拉拢的人眼看着就要被刘行一道政令任命高职后被拉到刘行一党中去时这种突然爆发,刘行的这番话一说完,顿时又引得满堂惊吁声起。
加衔,虽然说得是加出来的官职,不具备真正行使侍郎权利的资格。但是个人就清楚,刘子羽如今在山西正忙活着出动兵士去各处矿山帮着转运石炭,还在山西各地派兵去帮助地方官府执行起关闭地方官督商办社号之事,那是户部侍郎兼殿前司转运的事。
刘锜和杨沂中现在在各地的管地内,那也是随时招募新兵、不断扩充军力。完全是先招募、后上报的做法,就连四品一下军官的任命也是先任命然后给吏部和兵部一道公文便可生效的。
这些做法,几乎等同于是让二人有了开府之权、只差不能设三司了。
什么是开府三司呢?
开、开垦,设置。
府、府邸,府第。
开府合并在一起,就是可以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
依照大宋朝的祖制,根据级别不同,设置的府第形制、规模也不一样。不管你有多少钱,也不能盖更大的府第。否则那就是违制,违制就是谋反的前兆,是很重的罪。
三司又是哪三司呢?分别是盐铁司、户政司和度支司。也就是说,开府之将、自己有了财经度支和向地方征税的权利,可以随意扩充自己麾下的将军和招募私属随扈将佐与幕僚。一旦拥有了开府之权,那便等同于唐朝时一方节度、一个藩镇了。
在大宋朝,从来都只有开府仪同三司,从未出现过实授开府三司的先例在。何为仪同呢?那是源于同样出门的仪式。
在大宋朝和之前的历朝历代里,出门的仪式与仪仗也有严格的制度,鸣锣开道,旗、牌、伞、扇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开府仪同三司,是只给其仪仗,不给其实权的恩赏、是赵宋王朝既用又不信武将的明显表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