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兄弟同心、即成同谋
在乌素海之战进行的时候,张扬又发出了第二道命令、谴使至于阗面见刘錡。他亲自给刘錡写了一封信,请求刘錡以民族大义、兄弟昔日的情谊为重,帮他看好东路。
如果可能,他希望刘錡发兵与已经在西羌境内和吐蕃大举正面焦灼地打在一起的刘锡一起去赶走吐蕃人。
只要刘家兄弟二人帮助他赶走吐蕃人、解除他东路的威胁,张扬直接告诉刘錡:于阗永归大宋、小疏勒半壁之地皆归大宋,我也将永不再与大宋为敌。
永不再与大宋为敌,将于阗和小疏勒地区全都拱手相让。张扬的这封信到了刘錡手上,刘錡看过后却笑了。
他为何会笑呢?因为刘錡看出来了,张黑子已经开始回心转意、浪子有了回家的意思了。
既然看出了张扬有意归家,刘錡也不含糊、看完信之后他也马上谴出通传使给刘锡用飞鹰送去了一封信。
刘锡接到信以后,兄弟俩接二连三地用飞鹰往来传递了三封书信后,迅速达成一致、制定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方略来。
当然,刘行的既定战略方针是早就下达给刘锡的。无论是刘錡还是刘锡,对他们的十三弟如今那都是绝对的敬佩、由衷的信服。他们的作战方略一形成,当天便鹰扬飞书直送汴京、呈请刘行准行其略。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其实在张黑子谴使给刘錡送去那封书信的时候,汴京城中的刘行已经知道了信中的内容,也猜出了张黑子的心态。自然地,也开始为他心态的转变和其所求做出了新的思量。
当两个兄长制定的作战方略送至面前后,刘行欣喜、欣慰地只是说了一句:“血浓于水、血脉相连呀!二位哥哥想的与我所想竟是如此地相同……”
三个亲兄弟想到了一处去,那么三人想到的是怎样地一个作战方略呢?
答案很快揭晓,当刘行准行的回复函分别送到前方两个兄长的手中后。刘錡先动、刘锡随后也动了起来,只不过两人动的方向却是不同、没有按照张扬所请求和所想的那样去动。
发兵一个军北上,刘錡一动起来是先让一个军突然快速地穿插回到了丝绸故道上,追上了西辽那四万残兵败将后一通猛打。只是半天的时间,那四万辽军全都做了刘錡麾下那一个军将士们的枪下亡魂。
杀光那四万人,那个由刘家偏房出身的子弟刘锋所率的一军之兵并未停止进击之路,而是直接继续北上、直插到了伊州城外,直接对西辽形成了正面攻击的态势。
以六万堵住耶律大石,不给他再发兵南下去滋扰张扬和刘錡的机会,这就是三兄弟想到一起的全盘作战方略中的第一步。
耶律大石呢?刘锋带着六万人马直接抵到他面前了,难道他不会采取反击吗?
结果也是没出三兄弟所料,对付西域各族很有本事的耶律大石在面对大宋王师的时候没有了从前那种英雄气。
他居然一面派人前往刘锋军中质问、要求刘锋停止进击。一面谴使急入玉门关、要到汴京城面见刘行,质问刘行为何打破默契、突然对一直与大宋保持和睦的西辽动手。
刘锋呢?见到耶律大石的军前使节以后,他暂时是停止了继续向伊州推进的步伐。不过他说的话,却让耶律大石惊出了一身冷汗。
刘锋说了什么呢?
他是这样说的:“张扬虽为我朝叛将,然则他却是汉人。我汉家兄弟相争有你契丹人何事?你西辽要是保证不再去滋扰、威胁张黑子,我这一个军就驻在这里不动了。你若是不老实,我管是否与我大宋和睦、碰了我家兄弟我就打你,打到你兵败身亡为止……”
态度很明确,张扬是我汉家兄弟,你契丹人敢动他我就揍你。
面对这种态度,耶律大石是又气又无奈。谁让大宋现今是胳膊粗、力气大,拳头也够硬的真正巨无霸了呢?
换在几十年前,如果宋人敢这样对他契丹人说话,耶律大石保证随时让说那话的宋人满地找牙。
可惜的是今时不比往日,现在他只能选择忍气吞声、等着看看刘锋的态度是不是真的代表了刘行的态度。如果真是那样,耶律大石知道他必须对全盘计划都做出调整了,毕竟他知道以西辽现在的实力真就不是大宋的对手……
耶律大石果然不敢继续闹腾,选择了暂时沉默,这是三兄弟作战方略中想要的第一步行动后该有的结果。
这个结果出现的时候,西羌地的刘锡的第二步计划也实施完毕了。刘锡没有翻越大山直接朝着吐蕃腹地打过去,他反而突然之间三天内退兵二百里、连同西羌各部的大军一起都被他带着撤到一处名叫甘西寨的山区。
加央措得知刘锡突然后撤,他果断地认为那是刘锡在跟他使计策、想要诱他深入然后寻机聚歼。
如此猜测,加央措当然不会再派兵进入西羌地,可是他也不会不采取新的行动。
就在刘锡陈兵甘西寨的当天,加央措也动手了。他先是谴军五万、重新杀向大理国,接着又跟别派出两支五万人的队伍,二次杀进了西康的西南部。
诱敌深入不假,加央措猜出了刘锡的用意。可悲的是他只猜中了一部分,以为刘锡是想在西羌地界上诱歼他的吐蕃大军。
当他的三路兵马入西康与大理的时候,加央措马上意识到他还是上当、还是中了刘锡的计。
吐蕃第一路五万人才进入大理国,大理国主段正严、相国高泰明各率五万各部兵马就迎面在大仓江边挡在了那五万吐蕃军的面前。两军一相见,段正严在南、高泰明在北,立即便对突吐蕃军发动了攻击。
大理国面对吐蕃,原本一直处于劣势。这一次怎么不但不再畏惧后退,段正严反而敢于亲自带军来战了呢?带领那五万吐蕃兵的多巴赞普从两军开打时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然而很快地,他这个疑问就得到了解答:大理军与吐蕃军死死纠缠在一处时,突然之间从高泰明和段正严大军的侧翼出现了两支人数不多、行动却奇快的骑兵。
本作品已开启防盗模式,看正版、请去起点中文网,否则只能看乱序文。(未完待续。)
如果可能,他希望刘錡发兵与已经在西羌境内和吐蕃大举正面焦灼地打在一起的刘锡一起去赶走吐蕃人。
只要刘家兄弟二人帮助他赶走吐蕃人、解除他东路的威胁,张扬直接告诉刘錡:于阗永归大宋、小疏勒半壁之地皆归大宋,我也将永不再与大宋为敌。
永不再与大宋为敌,将于阗和小疏勒地区全都拱手相让。张扬的这封信到了刘錡手上,刘錡看过后却笑了。
他为何会笑呢?因为刘錡看出来了,张黑子已经开始回心转意、浪子有了回家的意思了。
既然看出了张扬有意归家,刘錡也不含糊、看完信之后他也马上谴出通传使给刘锡用飞鹰送去了一封信。
刘锡接到信以后,兄弟俩接二连三地用飞鹰往来传递了三封书信后,迅速达成一致、制定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方略来。
当然,刘行的既定战略方针是早就下达给刘锡的。无论是刘錡还是刘锡,对他们的十三弟如今那都是绝对的敬佩、由衷的信服。他们的作战方略一形成,当天便鹰扬飞书直送汴京、呈请刘行准行其略。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其实在张黑子谴使给刘錡送去那封书信的时候,汴京城中的刘行已经知道了信中的内容,也猜出了张黑子的心态。自然地,也开始为他心态的转变和其所求做出了新的思量。
当两个兄长制定的作战方略送至面前后,刘行欣喜、欣慰地只是说了一句:“血浓于水、血脉相连呀!二位哥哥想的与我所想竟是如此地相同……”
三个亲兄弟想到了一处去,那么三人想到的是怎样地一个作战方略呢?
答案很快揭晓,当刘行准行的回复函分别送到前方两个兄长的手中后。刘錡先动、刘锡随后也动了起来,只不过两人动的方向却是不同、没有按照张扬所请求和所想的那样去动。
发兵一个军北上,刘錡一动起来是先让一个军突然快速地穿插回到了丝绸故道上,追上了西辽那四万残兵败将后一通猛打。只是半天的时间,那四万辽军全都做了刘錡麾下那一个军将士们的枪下亡魂。
杀光那四万人,那个由刘家偏房出身的子弟刘锋所率的一军之兵并未停止进击之路,而是直接继续北上、直插到了伊州城外,直接对西辽形成了正面攻击的态势。
以六万堵住耶律大石,不给他再发兵南下去滋扰张扬和刘錡的机会,这就是三兄弟想到一起的全盘作战方略中的第一步。
耶律大石呢?刘锋带着六万人马直接抵到他面前了,难道他不会采取反击吗?
结果也是没出三兄弟所料,对付西域各族很有本事的耶律大石在面对大宋王师的时候没有了从前那种英雄气。
他居然一面派人前往刘锋军中质问、要求刘锋停止进击。一面谴使急入玉门关、要到汴京城面见刘行,质问刘行为何打破默契、突然对一直与大宋保持和睦的西辽动手。
刘锋呢?见到耶律大石的军前使节以后,他暂时是停止了继续向伊州推进的步伐。不过他说的话,却让耶律大石惊出了一身冷汗。
刘锋说了什么呢?
他是这样说的:“张扬虽为我朝叛将,然则他却是汉人。我汉家兄弟相争有你契丹人何事?你西辽要是保证不再去滋扰、威胁张黑子,我这一个军就驻在这里不动了。你若是不老实,我管是否与我大宋和睦、碰了我家兄弟我就打你,打到你兵败身亡为止……”
态度很明确,张扬是我汉家兄弟,你契丹人敢动他我就揍你。
面对这种态度,耶律大石是又气又无奈。谁让大宋现今是胳膊粗、力气大,拳头也够硬的真正巨无霸了呢?
换在几十年前,如果宋人敢这样对他契丹人说话,耶律大石保证随时让说那话的宋人满地找牙。
可惜的是今时不比往日,现在他只能选择忍气吞声、等着看看刘锋的态度是不是真的代表了刘行的态度。如果真是那样,耶律大石知道他必须对全盘计划都做出调整了,毕竟他知道以西辽现在的实力真就不是大宋的对手……
耶律大石果然不敢继续闹腾,选择了暂时沉默,这是三兄弟作战方略中想要的第一步行动后该有的结果。
这个结果出现的时候,西羌地的刘锡的第二步计划也实施完毕了。刘锡没有翻越大山直接朝着吐蕃腹地打过去,他反而突然之间三天内退兵二百里、连同西羌各部的大军一起都被他带着撤到一处名叫甘西寨的山区。
加央措得知刘锡突然后撤,他果断地认为那是刘锡在跟他使计策、想要诱他深入然后寻机聚歼。
如此猜测,加央措当然不会再派兵进入西羌地,可是他也不会不采取新的行动。
就在刘锡陈兵甘西寨的当天,加央措也动手了。他先是谴军五万、重新杀向大理国,接着又跟别派出两支五万人的队伍,二次杀进了西康的西南部。
诱敌深入不假,加央措猜出了刘锡的用意。可悲的是他只猜中了一部分,以为刘锡是想在西羌地界上诱歼他的吐蕃大军。
当他的三路兵马入西康与大理的时候,加央措马上意识到他还是上当、还是中了刘锡的计。
吐蕃第一路五万人才进入大理国,大理国主段正严、相国高泰明各率五万各部兵马就迎面在大仓江边挡在了那五万吐蕃军的面前。两军一相见,段正严在南、高泰明在北,立即便对突吐蕃军发动了攻击。
大理国面对吐蕃,原本一直处于劣势。这一次怎么不但不再畏惧后退,段正严反而敢于亲自带军来战了呢?带领那五万吐蕃兵的多巴赞普从两军开打时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然而很快地,他这个疑问就得到了解答:大理军与吐蕃军死死纠缠在一处时,突然之间从高泰明和段正严大军的侧翼出现了两支人数不多、行动却奇快的骑兵。
本作品已开启防盗模式,看正版、请去起点中文网,否则只能看乱序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