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百官联评、授权于民
知而言、言而未必尽,赵鼎是个会做人的家伙。,面对这样一个会做人“账房先生”给出的好建议,刘行毫不犹豫地采纳、并且立即补充进去。
然而赵鼎没有丝毫因刘行采纳其建议窃喜之念,因为在刘行接纳他的建议、发出增补令时,他也如马扩一般、和满朝文武一样真切地感受到了刘行身上释放出的那股十分强大的霸气。
欲为霸者、多为强硬之人,当然也多数都是一些善于凝聚众人力量与思想的人。
若霸者在朝,则百官势微、万民久安。但是在那通传使结果当值承制快速写好的增补令,转身奔出大殿后,赵鼎望着他背影消失的地方,心底却又是一阵担忧。
他还担忧什么呢?他担忧的是若真如刘行所言,未来刘行卸任辞官。朝堂之上再无这样一个霸气十足的主宰者时,这大殿之上是否还能满布这众志成城的气氛,朝野之间是否还能如现在一般万象俱新、安稳团结
赵鼎有他对未来的担忧,刘行却已有能解其忧的长久之策。
在通传使奔出大殿后,刘行侧眼望了望重新走回到高阶之上的马扩。二人的目光再次相对一视,马扩又一次从一旁的女官手上接过了一份令谕后走到了高阶边缘。
“我朝复立、百废重兴,诸官频动、实有过繁。今太傅决议自今日之朝会起,为我朝定下一套百官任职新铁律。”先以目光扫视大殿之上的群臣一圈,待群臣缄口不再嘈言,马扩大声地开口说道。
此言一落,马扩只是稍微停息,随即便说出了刘行对百官任职的新决定。
在一系列的新决议中,首先刘行对最基层、最低级的官佐任职做出了时间上的明确规范。
凡正七品以下职官者,任期一概为三年。三年一轮考评,由当地州府、巡抚衙门会同吏政部、咨议院、省廉署组成“五司联评”进行考评。
考评优异者,可酌情直升两级。考评上等者,可平级调往他处继续担任职官。考评中等者去其所任主权之职,勾调入上一级衙司从属为官。考评下等着贬官一级、远调充任从属之官。
例如某个县城的知县,他在那里做上三年知县以后如果在“五司联评”中政绩名列前茅、被评为优异,那么他下一次的任职至少就会变成从六品的某地主一方之官、或是主掌某一种重要事务的主官了。
而若是在“五司联评”中政绩严重不达标、甚至是毫无作为者,那么他一定会被评为下等。
那么他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正七品做了三年以后、眨眼间变成一个正八品,然后还要到七品主官以上的衙门里去六房主事一类的形如徒附的从属之官了
有了最基层的官吏考评与擢升制度,其上自然也会一条规则用下去。
凡四品以下职官者,任期一概定为四年。四年进行一次“五司联评”,联评结果上报天枢。
考评优异者首相亲任、最高可连擢三级。上等者可连擢两级,中等者平调非主政之职官。下等者最高可贬其二级、改任其为从属之吏。
还有一种下下等的考评结果,凡是被评为下下等的全部免其官职、责令重入各处学堂充为教授、教师,至少八年内不得再任职官。
也就是说知府、知州那一级别的官吏,在其任职四年后如果有人严重不作为、或者是没有任何政绩建树,没能造福一方而最终被评为下下等。那么他面临的下场只有一种、就是被八年内禁止再担任任何施政官职,只能滚进学堂、书院中去做教职了
凡三品一下职官者、二品地方职官者任期一概定为五年,五年进行一次“五司一院联评”。因此项考评增加的一院是天枢院,所以其考评结果是直报到首相处的。
与前两种地方官考评相同,优异者可由首相颁令直擢升最高两级、上等者可擢其一级,中等者平调其他有司任从属之官、下等者贬官一到两级另谴他司做属吏,下下等者罢其官职充为教职、五年内不得再得入施政官序。
二品地方官那都是一省巡抚了,三品官也都是布政使、按察使或者巡防使了。从前这样级别的地方高官任免,那都是皇帝老儿一句话决定的。
可是这一次刘行决定将权利转移到首相的手中,同时让各省咨议院和大宋咨议院得到“辅定其职、参咨其任”的权利。
从而使得二品、三品品级的那些地方上大官们不再只为皇家效忠、得职于首相与咨议、逼着他们去更多逢迎万民之心,尽量多做一些真心为民的施政之策
将封疆大吏正式列入到新的吏政之制中,这让满朝文武已是一惊,然而让他们震惊的还远不只是这些。
马扩宣读完将二品、三品地方大官列入考评,咨议、首相双定其职的新规后,他微微停了一下。
看了看满朝文武,见到他们一脸震惊地神色后,马扩旋即又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凡为书、侍郎等朝官者皆由首相提名,以咨议院全体咨议大会商榷、得半数赞成票通过者方为正式任职。一任书、侍郎等超官,皆为任期为七年,可随首相同任同离。
若咨议未得半数者,可暂署书、侍郎等职、但其有暂署期间有俸、无补。署理期间若遭咨议质疑过重、发起质询者一概官降两级,贬任地方且七年内不得再入朝官选擢序
“哄”
马扩这颗重磅炸弹一扔将出去,大殿之上顿时又炸开了锅。
朝堂百官从前是皇帝金口玉言、颁诏独选其用的,匡扶重立朝廷后一直都是刘行选谁、谁就上位,贬谁下到地方、也全凭刘行与宗泽两个宰相一句话就能确定。
没人能够想到,放着这种百官任用的至高权利不要、刘行居然搞出这样一套“授权于民”的举动来,那些大臣们想不震惊、除非他们是块木头..
然而赵鼎没有丝毫因刘行采纳其建议窃喜之念,因为在刘行接纳他的建议、发出增补令时,他也如马扩一般、和满朝文武一样真切地感受到了刘行身上释放出的那股十分强大的霸气。
欲为霸者、多为强硬之人,当然也多数都是一些善于凝聚众人力量与思想的人。
若霸者在朝,则百官势微、万民久安。但是在那通传使结果当值承制快速写好的增补令,转身奔出大殿后,赵鼎望着他背影消失的地方,心底却又是一阵担忧。
他还担忧什么呢?他担忧的是若真如刘行所言,未来刘行卸任辞官。朝堂之上再无这样一个霸气十足的主宰者时,这大殿之上是否还能满布这众志成城的气氛,朝野之间是否还能如现在一般万象俱新、安稳团结
赵鼎有他对未来的担忧,刘行却已有能解其忧的长久之策。
在通传使奔出大殿后,刘行侧眼望了望重新走回到高阶之上的马扩。二人的目光再次相对一视,马扩又一次从一旁的女官手上接过了一份令谕后走到了高阶边缘。
“我朝复立、百废重兴,诸官频动、实有过繁。今太傅决议自今日之朝会起,为我朝定下一套百官任职新铁律。”先以目光扫视大殿之上的群臣一圈,待群臣缄口不再嘈言,马扩大声地开口说道。
此言一落,马扩只是稍微停息,随即便说出了刘行对百官任职的新决定。
在一系列的新决议中,首先刘行对最基层、最低级的官佐任职做出了时间上的明确规范。
凡正七品以下职官者,任期一概为三年。三年一轮考评,由当地州府、巡抚衙门会同吏政部、咨议院、省廉署组成“五司联评”进行考评。
考评优异者,可酌情直升两级。考评上等者,可平级调往他处继续担任职官。考评中等者去其所任主权之职,勾调入上一级衙司从属为官。考评下等着贬官一级、远调充任从属之官。
例如某个县城的知县,他在那里做上三年知县以后如果在“五司联评”中政绩名列前茅、被评为优异,那么他下一次的任职至少就会变成从六品的某地主一方之官、或是主掌某一种重要事务的主官了。
而若是在“五司联评”中政绩严重不达标、甚至是毫无作为者,那么他一定会被评为下等。
那么他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正七品做了三年以后、眨眼间变成一个正八品,然后还要到七品主官以上的衙门里去六房主事一类的形如徒附的从属之官了
有了最基层的官吏考评与擢升制度,其上自然也会一条规则用下去。
凡四品以下职官者,任期一概定为四年。四年进行一次“五司联评”,联评结果上报天枢。
考评优异者首相亲任、最高可连擢三级。上等者可连擢两级,中等者平调非主政之职官。下等者最高可贬其二级、改任其为从属之吏。
还有一种下下等的考评结果,凡是被评为下下等的全部免其官职、责令重入各处学堂充为教授、教师,至少八年内不得再任职官。
也就是说知府、知州那一级别的官吏,在其任职四年后如果有人严重不作为、或者是没有任何政绩建树,没能造福一方而最终被评为下下等。那么他面临的下场只有一种、就是被八年内禁止再担任任何施政官职,只能滚进学堂、书院中去做教职了
凡三品一下职官者、二品地方职官者任期一概定为五年,五年进行一次“五司一院联评”。因此项考评增加的一院是天枢院,所以其考评结果是直报到首相处的。
与前两种地方官考评相同,优异者可由首相颁令直擢升最高两级、上等者可擢其一级,中等者平调其他有司任从属之官、下等者贬官一到两级另谴他司做属吏,下下等者罢其官职充为教职、五年内不得再得入施政官序。
二品地方官那都是一省巡抚了,三品官也都是布政使、按察使或者巡防使了。从前这样级别的地方高官任免,那都是皇帝老儿一句话决定的。
可是这一次刘行决定将权利转移到首相的手中,同时让各省咨议院和大宋咨议院得到“辅定其职、参咨其任”的权利。
从而使得二品、三品品级的那些地方上大官们不再只为皇家效忠、得职于首相与咨议、逼着他们去更多逢迎万民之心,尽量多做一些真心为民的施政之策
将封疆大吏正式列入到新的吏政之制中,这让满朝文武已是一惊,然而让他们震惊的还远不只是这些。
马扩宣读完将二品、三品地方大官列入考评,咨议、首相双定其职的新规后,他微微停了一下。
看了看满朝文武,见到他们一脸震惊地神色后,马扩旋即又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凡为书、侍郎等朝官者皆由首相提名,以咨议院全体咨议大会商榷、得半数赞成票通过者方为正式任职。一任书、侍郎等超官,皆为任期为七年,可随首相同任同离。
若咨议未得半数者,可暂署书、侍郎等职、但其有暂署期间有俸、无补。署理期间若遭咨议质疑过重、发起质询者一概官降两级,贬任地方且七年内不得再入朝官选擢序
“哄”
马扩这颗重磅炸弹一扔将出去,大殿之上顿时又炸开了锅。
朝堂百官从前是皇帝金口玉言、颁诏独选其用的,匡扶重立朝廷后一直都是刘行选谁、谁就上位,贬谁下到地方、也全凭刘行与宗泽两个宰相一句话就能确定。
没人能够想到,放着这种百官任用的至高权利不要、刘行居然搞出这样一套“授权于民”的举动来,那些大臣们想不震惊、除非他们是块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