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章 马车

    扶苏在草纸上画了几笔,随后想到,秦国的地形复杂,万一在上坡的时候马力不足,可能会有溜车的风险,于是决定在车轮后面加一个刹车装置。

    这样一来,在人力的辅助之下,只要坡度不是太大,正常通行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车轮转向的问题,扶苏先是画了一个简易版的差速器,但随即考虑到现在的制造工艺,于是决定老老实实的照搬早期四轮马车。

    西式四轮马车和中式四轮马车不同。

    中式四轮马车转向时,主要靠大力出奇迹,硬怼着转过去。

    其主要原因是,整个马车的结构,类似于一个装了四个轮子的大木头箱子,转向自然不便,车同轨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此。

    所以现在的出行方式,主要是两轮车。

    而之后的两千年中,也没有大量出现四轮马车的原因,就在于人口过剩、马力短缺和道路失修。

    虽然秦朝的驰道和后世的大多数的道路一样,夯土所筑,一到雨天同样泥泞。

    但人口却并没有后世那么爆炸,水草丰茂的养马地也有很多。

    这就给了扶苏一个改良的契机。

    四轮马车的出现,对于个人而言意义并不大。

    但对于国家来说,尤其是像秦国这样一个内陆型国家,意义就非同小可了!

    四轮马车的大载重量,可以大幅降低的陆路运输成本。

    别的不说,单就说为了支持李信出边塞作战,北地郡的官仓空了一半,陇西郡的官仓里老鼠都抹着泪走了……

    这其中消耗的粮食,大多都是被运粮的民夫吃掉了。

    长平之战更是如此,所以吕氏春秋言,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竭。

    在扶苏看来,四轮马车的出现,不仅有利于运送军粮,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商品的流通,进而影响到手工业的发展和兴旺,生产技术的改进也就有了需求和动力,最终会带动方方面面的改变!

    而早期的四轮马车,其实很简单,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类似于两个两轮车的组合,二者之间用一根竖立的硬轴连接在一起,这样一来,四轮转向的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

    所谓一点就透,不点不透就是这样的。

    扶苏画完草图,接着又想到,只是改变马车结构还不行,还需要改变拉车马匹的系驾法。

    中国虽然在四轮马车的技术上落后,但是我们在系驾法上领先别人的不是一星半点。

    此时的西亚、欧洲、北非所使用的二轮马车,缰绳是固定在马的脖子上,拉车时马的颈部受力从而压迫气管,很容易窒息,所以马车速度极慢,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他们驾驭耕牛的时候。

    而此时的秦国所用的系架法,奔跑时马的受力点在肩胛骨处,并不影响呼吸。

    所以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整体过高,急转弯时容易翻车……

    四轮马车的另一个好处就是,马匹拉动的并不是车,而是导向轮(前轮)、转向架之间的导向杆。

    扶苏想了想,再次调整四轮马车的草图。

    从他脑补中的结构来看,轴栓的撬力跟轮子受的侧向力成正比,也跟轮子的半径成正比。

    所以前轮要适量小一些,这样加入导向机构后,能让滚动方向跟前进方向一致,减少受到的侧向力。

    也因此,即便是没有差速器,四轮马车也一样可以大规模应用。

    毕竟差速器解决的是圆周方向的运动差异,而四轮马车面临的是轴向运动(运动矢量的轴向分量)的问题。

    当扶苏将第二版图纸画完后,看着上面画的大篷车样式微微出神。

    后世某超长待机的女王有一辆豪华的四轮马车,所以扶苏决定也给自己设计一辆专属的座驾。

    阿三独立后,她只是个王,而朕却是个皇帝!

    想做就做。

    虽然造不出弹簧,但是板簧可以有,加上!

    天子驾六,所以能拉动的马车其实是很大的,虽然拉车的只有六匹马,但是一匹马通常可以产生1.5匹马力。

    那么沙发、桌板、暖炉、冰柜全部安排上!

    嗯,防御措施也不能少,车厢用金属加固,大片的玻璃窗就别想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些弱点不能留,还是老老实实的铁窗泪吧……

    扶苏简易画了个框架,至于外部装饰,自然交给更加专业的人去做。

    他估计了一下,因为结构的改良,这辆专属于他的座驾重量,应该和始皇帝用过的金根车差不多,也即是说可以在现有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等到扶苏画完,并将图纸收好,车队就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上林苑。

    不过他并非是来视察军队的,而是来指导母猪的产后护理……呸,是优良种猪的培育。

    毕竟在扶苏心中,猪是一种看起来很可爱,又很好吃的生物。

    回锅肉、红烧肉、粉蒸肉、健腐肉……哪一样想起来不让人口水长流!

    养猪的好处在于,猪吃得多,拉的也多,这样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粪便,用于肥田。

    重要的是猪是杂食动物,可以喂粮食,也可以喂猪草或奥利给……无非就是生长的慢一点。

    相较于牛羊的一年一胎,一胎一个,猪一胎就生得多了!

    扶苏养在上林苑的并非是用来吃肉的阉猪,而是让人从各地挑来的不同品种的猪,其中关中独有的八眉猪占到了一半左右。

    按照民间说法,这种猪头较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皱纹,故名八眉猪。

    其实最让扶苏感到遗憾的是,享有‘国宝’之誉的太湖猪,这个时期还没有培育出来。

    之所以被称为国宝,是因为和其他种类的猪每胎产五六只不同,太湖猪一胎十宝起步……

    扶苏依稀记得,百科上关于太湖猪的介绍中,喂养太湖猪的多是磷多钙少,利于生殖器发育的饲料,比如麦麸浮萍等物。

    虽然扶苏不晓得后世里如何精细化育种,但是基础的育种方式他还是懂的。

    长肉快、个头大的做种,剩下的杀了吃肉,简单粗暴!

    ps:感谢‘黑蜻蜓5BZ003’、‘弗拉基米尔格林’、‘试毒、天下秀’、‘温情耿烈’、‘伟大的力量’、‘wnyzy之翼’、‘漂泊半生’、‘老大的主人’、‘残孤狼’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