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言商
听到尉缭的话,扶苏微微皱眉。
“左丞相从哪里听的传言,说朕要此刻出兵了?朕之前说了,氐人善农耕,所以征讨氐人的时间,朕定在了关中麦熟之后!”
“到时候,氐人种的粟米也快到了收获的季节,正好就粮于敌!”
尉缭微微点头:“陛下就粮于敌,确实是个妙计,但陛下想过没有,此时距离发兵之日,还有数月,在这数月之间,兵器甲胄转运,军队集结,演练阵法,难免不会走漏风声,到我军进攻之时,氐人必然据险死守,只怕那时伤亡无数,反而得不偿失啊!”
嗯,尉缭这话说的在理,不愧是和我绑在同一辆战车上的大佬,羌瘣那个骑墙派,就只想借着出征的机会,为自己的儿孙谋取利益,毕竟羌瘣本人,也才是个第十级的左庶长,能不能实现世卿世禄,就看这一两代人了……扶苏心如电转,旋即说道:
“昔日武信君张仪曾言,上善伐交。朕现在摆明了就是要征讨氐人的架势,是为了给他们试压,然后择良机派遣使者,让他们献上财帛以求和,就如同先皇帝在时那样,只要称臣纳贡,就放任自流。”
“当然了,这只是第一步,等到双方和谈结束,氐人认为秦只是虚张声势,并不会对他们用兵的时候,就是真正出兵的时候!朕的想法是,女留男不留,地留人不留!”
见到尉缭眉头紧蹙,扶苏说道:“氐人善农耕,有文字,若是让他们整合了被陇西军打散了的羌人,羌、氐合流之后,其势力之大,不会亚于周之犬戎,秦之义渠!所以要趁早将他们打散,融入到秦人之中。”
虽然后世氐人建立的前秦,要比其他那几个胡好一些,但……
大秦人民一家亲,分氐人、羌人、戎狄、秦人什么的,真的没有必要,还是都做秦人好了!
尉缭虽然不知道扶苏为何会一意征讨氐人,但扶苏刚才所说,每一步都算到了,他也就没有什么好劝谏的了,毕竟一切都尚未发生,而氐人的战斗力嘛,反正不会高于燕人!
想到这里,尉缭点头说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陛下既然已经反复思虑过了,那么臣就祝贺我大秦旗开得胜!”
目送尉缭离开之后,扶苏招招手,几名内侍走上,在他面前放上矮桌,以及两只粗大的蜡烛。
在烛光的照耀下,扶苏拿起陈卯临走之时,留下的一封谏书。
果不其然,农家又跟商贾杠上了。
在陈卯的谏书中,他建议由官方来标定所有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像现有秦律那样,仅仅让商人们明码标价。
这样一来,就避免商贾们从中牟利,从而坑骗黔首,天下的人心就会变得淳朴起来。
扶苏看了看摇曳的烛火,突然觉得点灯看这种乌托邦一样的谏书,有些浪费蜡烛,于是他略微吸气,噗噗两声将蜡烛吹灭。
嗯,请叫我勤俭持家小能手……扶苏放下竹简,心中只觉得一阵好笑,其实现在的大秦,最大的商贾不是别人,正是垄断了盐铁等山泽之利的少府,而众所周知,少府的,其实就是他的。
也就是说,农家士子们要打击的,正是农家侠魁本人……
扶苏无声的笑了笑之后,回想起自己看到的资料,其实这一时期的秦国,包括后世的很多封建王朝,之所以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以私人商贩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以皇帝本人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在利益上产生了冲突。谷
在农业社会中,直接创造社会价值的只有农民,以及少量手工业者,而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发达的商业手段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商人们多一些,地主们就要少一些。
但枪杆子大多时候都掌握在地主们手中,他们是断然不会、也不肯少拿的,如果商人们不减少自己的份额,那么农民就会活不下去。
而农民活不下去,朝廷也就完蛋了。
比如元朝搞出的包税制,以沈万三为代表的商人们试图扩张自己的利益,于是朱八八改名成为朱元璋后,蒙古王公们就回老家牧马放羊去了……
所以,但凡明智一点的封建王朝,都会在大方针上选择抑商,以此来保证自己的统治。
但无商不富,大地主们又会阳奉阴违的进行商业活动,而商人们,很多时候都是作为白手套存在,依附于有权有势的大地主们,在这一时期,无论中外都是这样的。
到了地理大发现时期,地主阶级发现殖民地是最值钱的东西,但土地和人口他们又带不走,于是就采用掠夺式经商的方法,更加有效率的压榨殖民地的财富。
而在这一时期,因为殖民掠夺的资源相当于是无限的,大家都够分,商人和地主之间也就不存在利益冲突。
于是二者再次结合之后,地主阶级提供军队,商人提供货物和渠道,殖民经济飞速发展了起来。
嗯,举个栗子的话,第一批从南海郡运来的红糖,相当于美洲运回欧洲的真金白银。
于是大地主(扶苏)提供军队(越骑营),中小地主(宗室)提供人力,商人(少府)负责提供渠道。
在利益的勾连下,一座座种植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无尽的财富也将如潮水般向咸阳城涌来。
这也是扶苏要打击有可能阻断商路的氐人的原因。
而通往西域的商路,也随着月氏人的臣服而畅通无阻。
等到秋风起,那些满载着丝绸、漆器的胡商们,将组建比上次规模大十倍百倍的驼队再次来到秦国。
咸阳城,注定要成为人类社会璀璨的明珠,而且是最璀璨的那一个,没有之一!
在扶苏陷入畅想的时候,一阵嘈杂的拼酒之声打乱了他的思绪,他定睛一看,果不其然,带头闹腾的,又是那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
很好,等到下次祭祀的时候,白鹿币一定给他们哥几个安排上!
ps:沈万三在明朝建立以前(元末)就去世了,具体的可以参看顾诚先生的《明朝没有沈万三》。
“左丞相从哪里听的传言,说朕要此刻出兵了?朕之前说了,氐人善农耕,所以征讨氐人的时间,朕定在了关中麦熟之后!”
“到时候,氐人种的粟米也快到了收获的季节,正好就粮于敌!”
尉缭微微点头:“陛下就粮于敌,确实是个妙计,但陛下想过没有,此时距离发兵之日,还有数月,在这数月之间,兵器甲胄转运,军队集结,演练阵法,难免不会走漏风声,到我军进攻之时,氐人必然据险死守,只怕那时伤亡无数,反而得不偿失啊!”
嗯,尉缭这话说的在理,不愧是和我绑在同一辆战车上的大佬,羌瘣那个骑墙派,就只想借着出征的机会,为自己的儿孙谋取利益,毕竟羌瘣本人,也才是个第十级的左庶长,能不能实现世卿世禄,就看这一两代人了……扶苏心如电转,旋即说道:
“昔日武信君张仪曾言,上善伐交。朕现在摆明了就是要征讨氐人的架势,是为了给他们试压,然后择良机派遣使者,让他们献上财帛以求和,就如同先皇帝在时那样,只要称臣纳贡,就放任自流。”
“当然了,这只是第一步,等到双方和谈结束,氐人认为秦只是虚张声势,并不会对他们用兵的时候,就是真正出兵的时候!朕的想法是,女留男不留,地留人不留!”
见到尉缭眉头紧蹙,扶苏说道:“氐人善农耕,有文字,若是让他们整合了被陇西军打散了的羌人,羌、氐合流之后,其势力之大,不会亚于周之犬戎,秦之义渠!所以要趁早将他们打散,融入到秦人之中。”
虽然后世氐人建立的前秦,要比其他那几个胡好一些,但……
大秦人民一家亲,分氐人、羌人、戎狄、秦人什么的,真的没有必要,还是都做秦人好了!
尉缭虽然不知道扶苏为何会一意征讨氐人,但扶苏刚才所说,每一步都算到了,他也就没有什么好劝谏的了,毕竟一切都尚未发生,而氐人的战斗力嘛,反正不会高于燕人!
想到这里,尉缭点头说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陛下既然已经反复思虑过了,那么臣就祝贺我大秦旗开得胜!”
目送尉缭离开之后,扶苏招招手,几名内侍走上,在他面前放上矮桌,以及两只粗大的蜡烛。
在烛光的照耀下,扶苏拿起陈卯临走之时,留下的一封谏书。
果不其然,农家又跟商贾杠上了。
在陈卯的谏书中,他建议由官方来标定所有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像现有秦律那样,仅仅让商人们明码标价。
这样一来,就避免商贾们从中牟利,从而坑骗黔首,天下的人心就会变得淳朴起来。
扶苏看了看摇曳的烛火,突然觉得点灯看这种乌托邦一样的谏书,有些浪费蜡烛,于是他略微吸气,噗噗两声将蜡烛吹灭。
嗯,请叫我勤俭持家小能手……扶苏放下竹简,心中只觉得一阵好笑,其实现在的大秦,最大的商贾不是别人,正是垄断了盐铁等山泽之利的少府,而众所周知,少府的,其实就是他的。
也就是说,农家士子们要打击的,正是农家侠魁本人……
扶苏无声的笑了笑之后,回想起自己看到的资料,其实这一时期的秦国,包括后世的很多封建王朝,之所以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以私人商贩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以皇帝本人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在利益上产生了冲突。谷
在农业社会中,直接创造社会价值的只有农民,以及少量手工业者,而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发达的商业手段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商人们多一些,地主们就要少一些。
但枪杆子大多时候都掌握在地主们手中,他们是断然不会、也不肯少拿的,如果商人们不减少自己的份额,那么农民就会活不下去。
而农民活不下去,朝廷也就完蛋了。
比如元朝搞出的包税制,以沈万三为代表的商人们试图扩张自己的利益,于是朱八八改名成为朱元璋后,蒙古王公们就回老家牧马放羊去了……
所以,但凡明智一点的封建王朝,都会在大方针上选择抑商,以此来保证自己的统治。
但无商不富,大地主们又会阳奉阴违的进行商业活动,而商人们,很多时候都是作为白手套存在,依附于有权有势的大地主们,在这一时期,无论中外都是这样的。
到了地理大发现时期,地主阶级发现殖民地是最值钱的东西,但土地和人口他们又带不走,于是就采用掠夺式经商的方法,更加有效率的压榨殖民地的财富。
而在这一时期,因为殖民掠夺的资源相当于是无限的,大家都够分,商人和地主之间也就不存在利益冲突。
于是二者再次结合之后,地主阶级提供军队,商人提供货物和渠道,殖民经济飞速发展了起来。
嗯,举个栗子的话,第一批从南海郡运来的红糖,相当于美洲运回欧洲的真金白银。
于是大地主(扶苏)提供军队(越骑营),中小地主(宗室)提供人力,商人(少府)负责提供渠道。
在利益的勾连下,一座座种植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无尽的财富也将如潮水般向咸阳城涌来。
这也是扶苏要打击有可能阻断商路的氐人的原因。
而通往西域的商路,也随着月氏人的臣服而畅通无阻。
等到秋风起,那些满载着丝绸、漆器的胡商们,将组建比上次规模大十倍百倍的驼队再次来到秦国。
咸阳城,注定要成为人类社会璀璨的明珠,而且是最璀璨的那一个,没有之一!
在扶苏陷入畅想的时候,一阵嘈杂的拼酒之声打乱了他的思绪,他定睛一看,果不其然,带头闹腾的,又是那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
很好,等到下次祭祀的时候,白鹿币一定给他们哥几个安排上!
ps:沈万三在明朝建立以前(元末)就去世了,具体的可以参看顾诚先生的《明朝没有沈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