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真的想要造反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机变械饰

    不出刘初的意料,盘城确实是一副民不聊生的样子。

    大晋的南方多种稻,而且因为产量不错,基本处于粗放状态,一年一熟。而今年,就目前刘初所在的这个村子,已经自发种起了麦。稻麦轮种都被逼出来了。

    更奇葩的是,明明是大旱,刘初看了一圈,一点抗旱的措施都没有。刘初可不相信这里的人连挖水井都想不到。

    见到刘初一行十来个人个个骑马,村里的农民们以为是城里的老爷们来了,丢下农具就往山上逃。马匹可就贵了,随便一匹马价值也在万钱之上,换成粮食足能换上百石左右,够一个青壮吃上十年。

    刘初虽然只带了十来人,但是人人骑马,排场在百姓眼里确实足够大了。以至于刘初想找个人问话都找不到。最后还是田健带了两个卫士,硬拦下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子。

    “老爷子您贵姓,今年多少岁了?”刘初下了马,将差点跪在地上的老头扶起来。

    “老汉今年已经四十又五了,免贵姓吴。”

    刘初仔细瞅了瞅面前这个不到五十的小老头。他的身材精瘦,一身粗布麻衣,脚上还沾着泥土。看颜色和旁边的田地里倒是一样,应该是刚从田里跑出来。

    同时吴老汉也在观察刘初。看着刘初腰间的赤色四采绶带,以及绶带下挂着的玉玺,老头不由地咽了口唾液。这个是什么级别的大官啊!

    以前见了佩戴铜印的都是大官了,面前这位可是玉印啊!吴老汉一下子就激动起来,这样的大官肯定不是和那些害人的胥吏一伙的!

    “这田里种的是什么啊?”刘初见老头激动地颤抖,以为是吓着了,便把话题往农民再了解不过的种植上引。这样可以缓解面前吴老汉的紧张。

    吴老汉顺着刘初伸出的手看去,见刘初指的正好是自家的田地:“回使君,老汉家里种的是麦。”

    刘初伸手抓过吴老汉的手腕,朝田边走去:“来,陪我走走。我自幼长于钟鸣鼎食之家,未曾躬耕陇亩,不知劳作之辛苦。今天想要和您学学这种田的方法,不知种麦子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提到种麦子,吴老汉顿时来了劲,嘴中滔滔不绝说了起来。刘初在一旁听着,不时点头。老汉说的都是经验之谈,而且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有些杂乱。不过整理一下,还是可以学到很多细节方面的东西。

    “那去岁收成如何啊?”刘初见吴老汉说的差不多了,适时问道。大旱之下,稻必然减产,甚至绝收。极端天气对小农经济的打击一直无比剧烈。

    吴老汉的脸一下僵住了。过了几个呼吸才反应过来,道:“去年,去年几乎绝收啊。老汉家年年稻麦轮种,今年也没了存粮。隔壁吴二那几户,往年都是只种稻子,仓促下哪里有麦种。过些日子,说不定就要去城里卖身了。”

    刘初顿时愣住。他本来以为是减产的,没想到得到的结果却是绝收。这种情况,长宁那边居然只收到旱灾的消息,没有减税,没有赈灾,什么都没有。

    盘城的官员们显然不是猪,那么只有一个可能——这样对他们有利。

    “大旱时,你们没有架设桔槔,没有挖凿水井吗?”刘初问道。一般来说出现旱灾时都会用地下水救急。可现在显然出了问题,刚刚就没看见水井,估计是某些官员在这里下了黑手。

    至于地下水枯竭……古人会管这个?

    “我等刚刚架好桔槔,从水井里取水时,县里就派官吏来了。那些人说什么,架桔槔挖水井是机变械饰、惑乱民心,被太守知道了是要砍头的大罪!我等小民怎么有胆子去凿井取水啊!”吴老汉直接跪倒在刘初面前:“就连之前的水井都被填平了!这几个月村子里吃水都要翻两座山去另一个乡挑啊!”

    刘初气血上头,左手紧紧握住剑柄,右手握拳,骨头咔咔响了两声,整个身子都在颤抖。

    他现在就想问问,万一下个月汉阳农民起义了,锅谁来背?

    还不是坑他这个汉阳王!

    刘初勉强压住自己的怒火,开始思考起来。这种现象必须打击,不然别说积蓄实力造反了,就是安安稳稳在这里做诸侯王都做不到。谁知道自己晚上睡觉时,会不会有人打进王宫,将他从床上拖起,拉上断头台!

    后面的许彦和太史绍也听了个明白。两人走上前来,太史绍拉着刘初回到队伍中小声耳语,许彦则站在吴老汉面前:“老伯,我且问你,来的小吏都姓什么?”

    “回使君的话,老汉不知。但是盘城和汉阳都是扬氏的地头,也只有他家有这么大的权势了。”吴老汉看许彦一脸严肃的样子,这回是真怕了。

    许彦深吸一口气:“好了,你先叫村民们回来劳作吧。此事便交于我们处理,我许子德在此发誓,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那就好!那就好!”吴老汉站起来,朝山上奔去:“使君为我等做主了……”

    许彦这边刚刚让老汉离开,背后就传来刘初的咒骂:“硕鼠!”

    太史绍已经给刘初解释了一遍这是什么情况。作为修史的人,他知道太多事情了。

    大旱之后,汉阳百姓收获的粮食不够吃,只有补种麦子一个方法。没有麦种的、撑不到麦子收获的,那就只能卖儿卖女,卖妻卖地,甚至卖了自己。而买主自不必说,定然是当地的大户、豪强、世家。

    土地兼并,隐户浮客,这就都有了。所以想都不用想,出了这种事直接找当地世家,九成九是他们干的。

    至于如何串通官府给他们大开方便之门……哪有什么串通,都是自己人。朝廷一般都是只任命郡县的太守县令,还不准任命当地人。属官什么的都是太守县令自己上报,中央当个无情的盖章机器就完了。而几个主官能有多少亲信?

    剩下的那些位置,特别是那种要求识字的位置,当然是从当地世家征辟“贤良”来任职了。久而久之,这已经成了规则,主官不得随意安插亲信。

    到现在,各地世家都不同程度的把控着当地的官府。而下级架空上官的事情,更是时有发生。

    “大王,问清楚了,是扬氏的人。”许彦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