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打赌
休整了几天,炀帝担心突厥又来,毕竟雁门郡仅靠塞外,不宜久留,便催促车驾起行。
进入太原郡后,选择在晋阳宫歇息几天。
李渊带的大军殿后,晚了半天才到晋阳,晋阳四少也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不过,李世民和刘树义的母亲已去世,只能是有妈的找妈,没妈的找爸。
刘树义刚进家门口,就大喊“父亲”,他在家从未如此大声说过话。
刘文静从小妾桃红房中跑出来,一边系长袍一边喝道:“瞎嚷嚷什么,没点正经。”
“父亲,孩儿这次在雁门守城有功,皇上下了明诏,对守城有功的将士进行重赏。”刘树义不理会刘文静的呵斥,语气非常理直气壮。
“重赏是什么?”刘文静将长袍最后一颗扣子系好。
“守城有功者,无官直除六品,赐物百段;有官以次增益。明诏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刘树义得意地看着刘文静。
刘文静听后震惊了,道:“六品?六品!比我还高一品,我刘家祖坟冒烟了,哈哈哈,祖坟冒烟了。”
然后一把搂过刘树义,拍着后背夸道:“儿子,好样的,父亲早就看好你有出息。”
铁纲靖冷眼旁观这出父子情深的戏码,早就看好不见得吧?此前不知骂了刘树义多少年的窝囊废。
刘树义内心欢喜,终于能得到父亲的认可,仿佛这是他活着的目的和意义。
抑制住欢喜的心情,他说道:“不过,皇上还未下旨明确是什么勋格,骁果军的人说,估计要等皇上回到京城才会召集大臣这事。”
“没关系,为父去晋阳宫帮你打听打听。”刘文静沉浸在喜悦中,下了明诏,等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会有变故。
来到晋阳宫,宫中大殿内,皇上正与大臣商议大事,几位大臣之间出现争议声。
刘文静品级不高,没有资格进入大殿,只能在大殿外守候。
只听大殿内丞相苏威向皇上建言道:“启奏陛下,而今盗贼不息,将士军马疲敝,臣等祈望陛下亟需回到西京,坐镇朝堂,监理国政,深根固本,谋划大计,造福社稷。”
樊子盖、虞世基、萧瑀等老成持重的大臣纷纷附和,表示赞同,齐声劝说皇上即刻返还大兴城。
炀帝看了众大臣一眼,心中犹豫不决,若回西京,北边的突厥离得不远,一旦大隋将士守边不利,容易逼近京城。
而今的他对大隋将士已经失去了信心,感觉能打的一个也没有,这次雁门之围能解,完全是靠诈胡。悔不该当初屈杀高颎、贺若弼等人,这些名将若在,岂容突厥如此嚣张?
他更倾向于去东都洛阳,那里离突厥遥远,不易攻到,而且还有黄河作为天险。但是若拒绝众大臣的建议,容易引起大臣不满,不利于朝堂的团结稳定。如今他的帝王威严,在雁门之围中已经彻底丢尽,威信不再。
左右为难之际,他以目示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向其求助。
宇文述心领神会,站出来道:“启奏陛下,臣以为苏丞相所言有些微不妥。”
杨广顺势道:“宇文爱卿有何建议?”
两人这些年配合默契,不去唱双簧,有点可惜。
宇文述道:“陛下,臣以为此次随驾的文武百官妻儿老小绝大多数在东都洛阳,不妨从便,御驾前往东都,让文武百官与家人团圆。在东都稍作停留后,再从潼关回京,也未尝不可。”
他对皇上的心思把握甚准,以皇上喜欢到处浪、到处飘的习惯,此番在雁门受到惊吓后,即刻回到京城监理国政,实在不符合皇上性格。要知道皇上登基以来,待在京城的时间加起来不过是一年多。此番回京,至少也要四处散散心、消遣苦闷后再议。
还是宇文爱卿懂朕的心思,杨广甚是欣慰,总算还有大臣跟自己一条战线。
他喜道:“宇文卿家所说的是一条两全其美的法子,就依爱卿所言,先往东都,稍作停留后,再回京城。”
既然皇上没有拒绝回京城,众大臣也不敢再有异议,双方各退一步,皆大欢喜。
此时萧瑀站出来,道:“启奏陛下,此前在雁门之围许下的勋格赏赐,还请尽快下旨,以安定军心。”
大殿外的刘文静听到,急忙竖起双耳,仔细倾听,生怕漏过任何一个字。
不料杨广道:“此事容后再议。不过云定兴将军此次出奇谋,护驾有功,就升他为左屯卫大将军,随驾左右。”
云定兴终于得偿所愿,不用再呆在那个与突厥相接的楼烦关,再也不用日日担惊受怕,跟在皇上身边是天下最安全的地方。当然这背后少不得行贿宇文述,由宇文述运作一番。
而正如铁纲靖、李世民所预料的那样,云定兴提交功劳簿时根本没有提晋阳四少,而是独揽了功劳,晋阳四少不过是他升级的一块踏脚石,用完就扔。
刘文静听到赏赐的事情容后再议,只能悻悻然回到府中。
第二天,刘树义总觉眼皮在跳,感到事情不妙,再次催刘文静去打听。刘文静是求爷爷告奶奶,托了多个皇上身边的同僚,才打听到雁门之围的勋格赏赐主要面向骁果军,最终是失望而归。
刘树义一听急了,亲自跑去找折冲郎将沈光,但沈光也只能对他抱歉道:“别说其他将士,即便是骁果军恐怕也只有一部分能得到勋格赏赐。”
原本以为板上钉钉的功名就此飞了,刘树义回到家,面目呆滞,曾经的那份自信和朝气又不见了。下了明诏也能反悔,皇上是打算失信于天下吗?枉他还对皇上崇敬万分。
铁纲靖则是稳坐钓鱼台,看刘树义干着急、瞎忙活,最后才道:“我早跟你说过,暴君杨广不可信,莫说只是一个诏书,即便朝令夕改,对他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还是乖乖听我的,抱紧世民兄的大腿,功名少不了你,飞黄腾达也少不了你。”
“你确定世民兄真的会成为皇二代?”刘树义始终难以相信。
铁纲靖道:“我乃1300年后的未来人,若连这点也算不准,枉为未来人。”
刘树义仍是摇头不信。
“那你记得勤王之前,我说过皇上在雁门有惊无险的话么?”铁纲靖的杠精上脑,一定要说服刘树义相信,这样他以后才会死心塌地跟着李世民,而不会满脑子想着追求大隋的功名。
“是说过,那又如何?皇上解围是靠了我们拼死努力守城和疑兵之计,跟你的预测没关系。”刘树义沾染上了杠精的习气,毫不示弱。
“那你敢不敢跟我打赌,皇上到了东都洛阳后,不会回西京,最终是顺着大运河下江都。”铁纲靖自信满满,小说、电视剧和历史课本都点明了杨广死在江都,三者交叉验证,断然不会有错。
“好,如果是真的,我以后就信你说的,相信世民兄是皇二代,以后紧随世民兄左右。”刘树义对自己也有信心,有苏威、樊子盖、萧瑀、虞世基等德高望重的大臣力主回京,皇上必然遵从。
这次打赌他不一定会输。
进入太原郡后,选择在晋阳宫歇息几天。
李渊带的大军殿后,晚了半天才到晋阳,晋阳四少也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不过,李世民和刘树义的母亲已去世,只能是有妈的找妈,没妈的找爸。
刘树义刚进家门口,就大喊“父亲”,他在家从未如此大声说过话。
刘文静从小妾桃红房中跑出来,一边系长袍一边喝道:“瞎嚷嚷什么,没点正经。”
“父亲,孩儿这次在雁门守城有功,皇上下了明诏,对守城有功的将士进行重赏。”刘树义不理会刘文静的呵斥,语气非常理直气壮。
“重赏是什么?”刘文静将长袍最后一颗扣子系好。
“守城有功者,无官直除六品,赐物百段;有官以次增益。明诏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刘树义得意地看着刘文静。
刘文静听后震惊了,道:“六品?六品!比我还高一品,我刘家祖坟冒烟了,哈哈哈,祖坟冒烟了。”
然后一把搂过刘树义,拍着后背夸道:“儿子,好样的,父亲早就看好你有出息。”
铁纲靖冷眼旁观这出父子情深的戏码,早就看好不见得吧?此前不知骂了刘树义多少年的窝囊废。
刘树义内心欢喜,终于能得到父亲的认可,仿佛这是他活着的目的和意义。
抑制住欢喜的心情,他说道:“不过,皇上还未下旨明确是什么勋格,骁果军的人说,估计要等皇上回到京城才会召集大臣这事。”
“没关系,为父去晋阳宫帮你打听打听。”刘文静沉浸在喜悦中,下了明诏,等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会有变故。
来到晋阳宫,宫中大殿内,皇上正与大臣商议大事,几位大臣之间出现争议声。
刘文静品级不高,没有资格进入大殿,只能在大殿外守候。
只听大殿内丞相苏威向皇上建言道:“启奏陛下,而今盗贼不息,将士军马疲敝,臣等祈望陛下亟需回到西京,坐镇朝堂,监理国政,深根固本,谋划大计,造福社稷。”
樊子盖、虞世基、萧瑀等老成持重的大臣纷纷附和,表示赞同,齐声劝说皇上即刻返还大兴城。
炀帝看了众大臣一眼,心中犹豫不决,若回西京,北边的突厥离得不远,一旦大隋将士守边不利,容易逼近京城。
而今的他对大隋将士已经失去了信心,感觉能打的一个也没有,这次雁门之围能解,完全是靠诈胡。悔不该当初屈杀高颎、贺若弼等人,这些名将若在,岂容突厥如此嚣张?
他更倾向于去东都洛阳,那里离突厥遥远,不易攻到,而且还有黄河作为天险。但是若拒绝众大臣的建议,容易引起大臣不满,不利于朝堂的团结稳定。如今他的帝王威严,在雁门之围中已经彻底丢尽,威信不再。
左右为难之际,他以目示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向其求助。
宇文述心领神会,站出来道:“启奏陛下,臣以为苏丞相所言有些微不妥。”
杨广顺势道:“宇文爱卿有何建议?”
两人这些年配合默契,不去唱双簧,有点可惜。
宇文述道:“陛下,臣以为此次随驾的文武百官妻儿老小绝大多数在东都洛阳,不妨从便,御驾前往东都,让文武百官与家人团圆。在东都稍作停留后,再从潼关回京,也未尝不可。”
他对皇上的心思把握甚准,以皇上喜欢到处浪、到处飘的习惯,此番在雁门受到惊吓后,即刻回到京城监理国政,实在不符合皇上性格。要知道皇上登基以来,待在京城的时间加起来不过是一年多。此番回京,至少也要四处散散心、消遣苦闷后再议。
还是宇文爱卿懂朕的心思,杨广甚是欣慰,总算还有大臣跟自己一条战线。
他喜道:“宇文卿家所说的是一条两全其美的法子,就依爱卿所言,先往东都,稍作停留后,再回京城。”
既然皇上没有拒绝回京城,众大臣也不敢再有异议,双方各退一步,皆大欢喜。
此时萧瑀站出来,道:“启奏陛下,此前在雁门之围许下的勋格赏赐,还请尽快下旨,以安定军心。”
大殿外的刘文静听到,急忙竖起双耳,仔细倾听,生怕漏过任何一个字。
不料杨广道:“此事容后再议。不过云定兴将军此次出奇谋,护驾有功,就升他为左屯卫大将军,随驾左右。”
云定兴终于得偿所愿,不用再呆在那个与突厥相接的楼烦关,再也不用日日担惊受怕,跟在皇上身边是天下最安全的地方。当然这背后少不得行贿宇文述,由宇文述运作一番。
而正如铁纲靖、李世民所预料的那样,云定兴提交功劳簿时根本没有提晋阳四少,而是独揽了功劳,晋阳四少不过是他升级的一块踏脚石,用完就扔。
刘文静听到赏赐的事情容后再议,只能悻悻然回到府中。
第二天,刘树义总觉眼皮在跳,感到事情不妙,再次催刘文静去打听。刘文静是求爷爷告奶奶,托了多个皇上身边的同僚,才打听到雁门之围的勋格赏赐主要面向骁果军,最终是失望而归。
刘树义一听急了,亲自跑去找折冲郎将沈光,但沈光也只能对他抱歉道:“别说其他将士,即便是骁果军恐怕也只有一部分能得到勋格赏赐。”
原本以为板上钉钉的功名就此飞了,刘树义回到家,面目呆滞,曾经的那份自信和朝气又不见了。下了明诏也能反悔,皇上是打算失信于天下吗?枉他还对皇上崇敬万分。
铁纲靖则是稳坐钓鱼台,看刘树义干着急、瞎忙活,最后才道:“我早跟你说过,暴君杨广不可信,莫说只是一个诏书,即便朝令夕改,对他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还是乖乖听我的,抱紧世民兄的大腿,功名少不了你,飞黄腾达也少不了你。”
“你确定世民兄真的会成为皇二代?”刘树义始终难以相信。
铁纲靖道:“我乃1300年后的未来人,若连这点也算不准,枉为未来人。”
刘树义仍是摇头不信。
“那你记得勤王之前,我说过皇上在雁门有惊无险的话么?”铁纲靖的杠精上脑,一定要说服刘树义相信,这样他以后才会死心塌地跟着李世民,而不会满脑子想着追求大隋的功名。
“是说过,那又如何?皇上解围是靠了我们拼死努力守城和疑兵之计,跟你的预测没关系。”刘树义沾染上了杠精的习气,毫不示弱。
“那你敢不敢跟我打赌,皇上到了东都洛阳后,不会回西京,最终是顺着大运河下江都。”铁纲靖自信满满,小说、电视剧和历史课本都点明了杨广死在江都,三者交叉验证,断然不会有错。
“好,如果是真的,我以后就信你说的,相信世民兄是皇二代,以后紧随世民兄左右。”刘树义对自己也有信心,有苏威、樊子盖、萧瑀、虞世基等德高望重的大臣力主回京,皇上必然遵从。
这次打赌他不一定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