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我梦江南好
苏威是隋朝的两朝元老,资历威望非常高,他不顾杨广脸色难看,继续道:“陛下,由此可见刚才所说盗贼数量大为减少是不属实。况且当日雁门之围时,陛下曾许下诺言,不复征辽,可是如今陛下又准备招募士兵,征伐辽东,这只会让百姓心生怨恨,导致盗贼生生不息啊,陛下!”
“住嘴!”杨广大怒,掌拍龙椅,用力过大,把自己手拍红了,疼痛难忍。
等痛感稍有缓和后,他怒斥苏威:“高丽犯朕天威,岂可放纵他?不征伐高丽,让朕颜面何存?让大隋颜面何存?你说说,该怎么办?”
第四次征伐高丽是他尝试做的最后努力,若能成功,至少说明在版图上可以跟汉武帝时期媲美,在功绩上可以超越父皇。
这是他找回帝王自信而最后做的一点努力,现在却被苏威否定,令他如何不生气?
苏威不忍心隋文帝传下来的大隋帝国就此毁在征伐高丽之手,前面三征辽东已经民怨沸腾,是盗贼滋生的最直接原因,若是再来一次征辽,只怕国将不国。
他不愿意皇上身边的侍臣蒙蔽皇上,直言道:“此次辽东之役,可以不发兵,只要赦免群盗罪行,自可得兵数十万。遣这数十万之众东征高丽,群盗欢喜于自身罪行得免,定然争相立功,何愁高丽不灭?”
杨广大怒,道:“胡说!朕的江山怎么可能有数十万盗贼,你这老贼妖言惑众,即刻给朕滚出去!”
堂堂一个千古难得一见的“杠精之皇”,杠天杠地杠父皇杠汉武帝,岂容一个老匹夫来说三道四?他的杠精帝国容不得别人半点非议。
等苏威退出,御史大夫裴蕴启奏道:“陛下,苏丞相出言不逊,天下哪里就会有这么多盗贼?”
杨广愤恨道:“此老匹夫老奸巨猾,以盗贼数目之多来威胁朕,想迫使朕放弃征辽。朕本欲怒批这老匹夫,不过念在他是两朝元老,年纪又大,才隐忍下来。”
裴蕴清楚皇上对苏威的态度后,心下大喜,生出一个阴谋,既可以除掉苏威,又可以巴结皇上。
他派人在短时间内搜罗了苏威的诸多罪状,找人上奏弹劾:“苏威在高阳典选人才时,滥授人官;而今又畏惧东突厥,动不动便请还京师……”
反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blablabla……后面还有数条罪状,只要符合皇上心意就行,罪行是否证据确凿并不重要。
杨广看了弹劾苏威的奏章后,批复核验属实,下诏数落苏威“滥用职权”等多项罪状,将其除官为民。
后来,过了一个月有余,又有人落井下石,检举苏威和东突厥有勾结,阴图不轨。
雁门之围是杨广心中永远的痛,大为愤怒,即刻命令裴蕴立案侦查,裴蕴揣摩圣意,自然是给苏威定了一个死罪。
可怜苏威没办法证明自己是无辜的,只能是上书自陈自己从开皇以来,侍奉两朝三十多年,为效忠皇上殚精竭虑,未能辅佐皇上实现宏图伟略,实在是罪该万死,恳请皇上赐死。
这一番上书,勾起了杨广的怜悯之心,道:“念在其有功于我朝,如今又年老体弱,就饶他不死。”
不过,在苏威除名为民的同时,连同其子孙三世一并除名,不得为官。
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但杨广最后尝试的征辽,也正如苏威所说,募兵不到,这帮刁民宁愿上山当盗贼,也不愿当兵。若是采用武力募兵,只会滋生更多盗匪。
一群不能体会朕心的刁民,任由大隋的国威被高丽小国践踏,完全没有国家荣辱之心,如何配成为大隋的子民?
杨广发了一通牢骚,但募兵不到,第四次征辽只能不了了之。
第四次征辽是他最后仅存的一丝抱负,如今被彻底打击,他的抱负被摧毁得体无完肤。
当一名杠精之皇太难,高丽跟他作对,突厥跟他作对,跟随多年的大臣也跟他作对,还有那些刁民为非作歹、占山为王跟他作对。
全天下都在跟他作对。
算了,他决定从此以后不再杠了,这个国家爱咋咋地,他要寻求地方安享晚年,欢度余生。
京师距离突厥等胡虏太近,容易受到威胁。而盗贼兴起,东都洛阳也不安全。要论安全,江南才是最安全也是最适合安享晚年的地方。
杨广曾在江都经营多年,颇得民心,那里也没听说有什么匪患。一旦全国形势失控,他完全可以凭借长江的天险和江南的富饶占据半壁江山,那里才是让他高枕无忧的理想之地。
此前下江都的龙舟已坏,他命令江都那边尽快建造新的龙舟,好迎接他的第三次巡幸江都。
七月,樊子盖去世,杨广为其掉了两滴眼泪。不过接下来的好消息,让他很快擦干了眼泪。
江都传来杨广心心念的消息,新龙舟造好并送到了东都。宇文述最会揣摩圣意,趁机劝皇上驾幸江都。
杨广是越来越欣赏宇文述了,心道:“不愧是朕多年的搭档,朕的一点小心思他都能猜到。若不是大将军提出来巡幸江都,朕还不好意思直接在朝堂上说这事。”
既然有大臣顺了他的意,他自然是顺水推舟,同意巡幸江都。
不料担任他贴身侍卫多年的右候卫大将军赵才跑出来劝谏道:“陛下,而今百姓疲敝,府库空竭,盗贼蜂起,朝廷禁令不行,愿陛下西还京师,以安定邦国及臣民之心。”
好一个赵才,在朕身边多年,还不如宇文大将军知朕的心思。你不支持朕下江都也就罢了,还敢阻挠朕下江都,实在是胆大妄为。
杨广大怒,道:“来人,将赵才这个老匹夫给朕打入天牢。”
过了十来天,杨广怒气消解,念在赵才贴身侍卫多年,才放他出狱。
在东都的朝臣多数不想跟随皇上去江都,毕竟那是遥远的南方,是异乡。他们已略微猜测出皇上这次巡幸江都,只怕是不会回来了。
但是皇上态度坚决,无人敢直谏。
只有一个不知好歹的建节尉任宗上书,极力劝谏杨广不要巡幸江都。杨广大怒,当日在朝堂上,就将任宗杖杀。
自此,朝臣再无人敢谏,他们不想像任宗那样,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过了几日,一切准备就绪,杨广命越王杨侗与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检校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天逸、右司郎卢楚等留守洛阳。
至于京师那边,他则是安排了左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等大臣辅佐代王杨侑。
此次巡幸江都,由于人数限制,杨广只带上了萧后和数位宠爱的妃子。
看着眼前这些前来送别而哭得梨花带雨的年轻妃子,杨广很是心酸,抚摸着美人的脸蛋,替她们擦掉一滴滴清泪,安慰她们:“离别只是暂时的,不要伤心,朕明年就会回来和你们相聚,到时我们伴歌起舞,吟诗作乐。”
他留诗一首赠与这些不能同去的妃子:
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
其实他心里明白,此去江都,他是再也不会回来了,北方的江山就由东西两都的代王、越王两位孙子和一帮臣子折腾吧。
但是此行江都,仍有一些小虾小蟹不知死活,敢来劝谏杨广。
在建国门,奉信郎崔民象以盗贼充斥,劝谏皇上停止下江都。
杨广大怒,不由分说,直接让侍卫将其斩杀。
顺着大运河,行至汜水,奉信郎王爱仁也上表请杨广还西京,杨广不为所动,斩了了事,继续南行。
到了梁郡,竟然还有人冒死劝谏道:“若陛下巡幸江都,天下只怕非陛下所有了。”
杨广大怒,老子的江山轮得到你们这些蝼蚁来指手画脚?又是斩了了事。
后面总算是没有人劝谏了,安然到达江都。
“住嘴!”杨广大怒,掌拍龙椅,用力过大,把自己手拍红了,疼痛难忍。
等痛感稍有缓和后,他怒斥苏威:“高丽犯朕天威,岂可放纵他?不征伐高丽,让朕颜面何存?让大隋颜面何存?你说说,该怎么办?”
第四次征伐高丽是他尝试做的最后努力,若能成功,至少说明在版图上可以跟汉武帝时期媲美,在功绩上可以超越父皇。
这是他找回帝王自信而最后做的一点努力,现在却被苏威否定,令他如何不生气?
苏威不忍心隋文帝传下来的大隋帝国就此毁在征伐高丽之手,前面三征辽东已经民怨沸腾,是盗贼滋生的最直接原因,若是再来一次征辽,只怕国将不国。
他不愿意皇上身边的侍臣蒙蔽皇上,直言道:“此次辽东之役,可以不发兵,只要赦免群盗罪行,自可得兵数十万。遣这数十万之众东征高丽,群盗欢喜于自身罪行得免,定然争相立功,何愁高丽不灭?”
杨广大怒,道:“胡说!朕的江山怎么可能有数十万盗贼,你这老贼妖言惑众,即刻给朕滚出去!”
堂堂一个千古难得一见的“杠精之皇”,杠天杠地杠父皇杠汉武帝,岂容一个老匹夫来说三道四?他的杠精帝国容不得别人半点非议。
等苏威退出,御史大夫裴蕴启奏道:“陛下,苏丞相出言不逊,天下哪里就会有这么多盗贼?”
杨广愤恨道:“此老匹夫老奸巨猾,以盗贼数目之多来威胁朕,想迫使朕放弃征辽。朕本欲怒批这老匹夫,不过念在他是两朝元老,年纪又大,才隐忍下来。”
裴蕴清楚皇上对苏威的态度后,心下大喜,生出一个阴谋,既可以除掉苏威,又可以巴结皇上。
他派人在短时间内搜罗了苏威的诸多罪状,找人上奏弹劾:“苏威在高阳典选人才时,滥授人官;而今又畏惧东突厥,动不动便请还京师……”
反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blablabla……后面还有数条罪状,只要符合皇上心意就行,罪行是否证据确凿并不重要。
杨广看了弹劾苏威的奏章后,批复核验属实,下诏数落苏威“滥用职权”等多项罪状,将其除官为民。
后来,过了一个月有余,又有人落井下石,检举苏威和东突厥有勾结,阴图不轨。
雁门之围是杨广心中永远的痛,大为愤怒,即刻命令裴蕴立案侦查,裴蕴揣摩圣意,自然是给苏威定了一个死罪。
可怜苏威没办法证明自己是无辜的,只能是上书自陈自己从开皇以来,侍奉两朝三十多年,为效忠皇上殚精竭虑,未能辅佐皇上实现宏图伟略,实在是罪该万死,恳请皇上赐死。
这一番上书,勾起了杨广的怜悯之心,道:“念在其有功于我朝,如今又年老体弱,就饶他不死。”
不过,在苏威除名为民的同时,连同其子孙三世一并除名,不得为官。
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但杨广最后尝试的征辽,也正如苏威所说,募兵不到,这帮刁民宁愿上山当盗贼,也不愿当兵。若是采用武力募兵,只会滋生更多盗匪。
一群不能体会朕心的刁民,任由大隋的国威被高丽小国践踏,完全没有国家荣辱之心,如何配成为大隋的子民?
杨广发了一通牢骚,但募兵不到,第四次征辽只能不了了之。
第四次征辽是他最后仅存的一丝抱负,如今被彻底打击,他的抱负被摧毁得体无完肤。
当一名杠精之皇太难,高丽跟他作对,突厥跟他作对,跟随多年的大臣也跟他作对,还有那些刁民为非作歹、占山为王跟他作对。
全天下都在跟他作对。
算了,他决定从此以后不再杠了,这个国家爱咋咋地,他要寻求地方安享晚年,欢度余生。
京师距离突厥等胡虏太近,容易受到威胁。而盗贼兴起,东都洛阳也不安全。要论安全,江南才是最安全也是最适合安享晚年的地方。
杨广曾在江都经营多年,颇得民心,那里也没听说有什么匪患。一旦全国形势失控,他完全可以凭借长江的天险和江南的富饶占据半壁江山,那里才是让他高枕无忧的理想之地。
此前下江都的龙舟已坏,他命令江都那边尽快建造新的龙舟,好迎接他的第三次巡幸江都。
七月,樊子盖去世,杨广为其掉了两滴眼泪。不过接下来的好消息,让他很快擦干了眼泪。
江都传来杨广心心念的消息,新龙舟造好并送到了东都。宇文述最会揣摩圣意,趁机劝皇上驾幸江都。
杨广是越来越欣赏宇文述了,心道:“不愧是朕多年的搭档,朕的一点小心思他都能猜到。若不是大将军提出来巡幸江都,朕还不好意思直接在朝堂上说这事。”
既然有大臣顺了他的意,他自然是顺水推舟,同意巡幸江都。
不料担任他贴身侍卫多年的右候卫大将军赵才跑出来劝谏道:“陛下,而今百姓疲敝,府库空竭,盗贼蜂起,朝廷禁令不行,愿陛下西还京师,以安定邦国及臣民之心。”
好一个赵才,在朕身边多年,还不如宇文大将军知朕的心思。你不支持朕下江都也就罢了,还敢阻挠朕下江都,实在是胆大妄为。
杨广大怒,道:“来人,将赵才这个老匹夫给朕打入天牢。”
过了十来天,杨广怒气消解,念在赵才贴身侍卫多年,才放他出狱。
在东都的朝臣多数不想跟随皇上去江都,毕竟那是遥远的南方,是异乡。他们已略微猜测出皇上这次巡幸江都,只怕是不会回来了。
但是皇上态度坚决,无人敢直谏。
只有一个不知好歹的建节尉任宗上书,极力劝谏杨广不要巡幸江都。杨广大怒,当日在朝堂上,就将任宗杖杀。
自此,朝臣再无人敢谏,他们不想像任宗那样,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过了几日,一切准备就绪,杨广命越王杨侗与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检校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天逸、右司郎卢楚等留守洛阳。
至于京师那边,他则是安排了左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等大臣辅佐代王杨侑。
此次巡幸江都,由于人数限制,杨广只带上了萧后和数位宠爱的妃子。
看着眼前这些前来送别而哭得梨花带雨的年轻妃子,杨广很是心酸,抚摸着美人的脸蛋,替她们擦掉一滴滴清泪,安慰她们:“离别只是暂时的,不要伤心,朕明年就会回来和你们相聚,到时我们伴歌起舞,吟诗作乐。”
他留诗一首赠与这些不能同去的妃子:
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
其实他心里明白,此去江都,他是再也不会回来了,北方的江山就由东西两都的代王、越王两位孙子和一帮臣子折腾吧。
但是此行江都,仍有一些小虾小蟹不知死活,敢来劝谏杨广。
在建国门,奉信郎崔民象以盗贼充斥,劝谏皇上停止下江都。
杨广大怒,不由分说,直接让侍卫将其斩杀。
顺着大运河,行至汜水,奉信郎王爱仁也上表请杨广还西京,杨广不为所动,斩了了事,继续南行。
到了梁郡,竟然还有人冒死劝谏道:“若陛下巡幸江都,天下只怕非陛下所有了。”
杨广大怒,老子的江山轮得到你们这些蝼蚁来指手画脚?又是斩了了事。
后面总算是没有人劝谏了,安然到达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