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招降尉迟恭
在一路溃逃之后,宋金刚所率大军只剩两万余人,此时已遁入介休城,做了一番修整。
见李世民穷追不舍,引兵来攻,经过休息的宋金刚信心满满,又认为有介休城做后盾,忘记了此前惨败的教训,于是打开城门,领兵出战,背城列阵,队形南北连了七里,看上去声势浩大。
面对敌军来势汹汹的布阵,李世民丝毫不慌,胸有成竹,派屈突通、殷开山为前军,与宋金刚对战。
经过休息的宋金刚大军,将士们的信心、精力已经恢复,被唐军追击了几日几夜的他们知耻后勇,正打算趁此机会一雪前耻。因此一上来,攻击非常凶猛。
唐军在敌军的凶猛攻击下,有些顶不住,渐渐向后退却。好在李世民治军严格,唐军虽然不断被逼退,但丝毫没有乱了阵脚。
宋金刚见己方占了优势,心中大喜,只道这回终于可以把这几个月来的憋闷之气一吐为快了。
就在这时,忽然身后传来呐喊声,紧接着是杀声震天,宋金刚急忙回头一看,只见李世民率着五千精锐步骑,从后面掩杀过来,冲在最前面是李玄霸、秦琼、程咬金、来福、铁纲靖等猛将。
战场形势瞬间逆转,唐军对宋金刚军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前军见李世民率军冲杀上来,士气大振,不再退却,奋力向前。
宋金刚军在突变之下,被唐军追击的恐惧又回来了,将士们支撑没多久便溃败。宋金刚是内心直呼“大意了!”但此时后悔已来不及,后路又被李世民所断,想逃回介休城已是不可能,只能率领轻骑再次遁逃而去。
李世民领军追击数十里,直至张难堡,斩首三千余级。
浩州行军总管樊伯通、张德政据堡自守,见到李世民率军追击敌军至此,堡中军民百姓是喜极而泣。过去这些日子,他们为了守堡吃了不少苦头,如今李世民大败敌军,他们终于是苦尽甘来了。
秦王左右告诉守堡总管,说秦王因为追击敌人,未曾进食,总管急忙派人献上浊酒、糙米饭,给李世民填肚子。
尉迟恭、寻相领着八千部众尚守着介休城,他们眼睁睁宋金刚大败,只是害怕唐军兵锋甚锐,也不敢领军出城救援,怕损兵折将,城池陷落。两人只能率领城内将士们坚守城池,绝不出战自取灭亡。
铁纲靖没想到尉迟恭不过是一个贫苦出身,打铁匠而已,守城池竟然颇有章法,显然是熟读兵书,对用兵之道了然于胸。
更令人意外的是,尉迟恭不像电视剧里的那个黑炭般行事冲动,行军打仗颇为谨慎,因此见宋金刚大败,没有贸然开城门出军救援,而是收拢残兵败将,体恤下属,一丝不苟的做好城池防备。不然的话,唐军可以乘胜一举拿下介休,如今面对尉迟恭坚守城池,恐怕是要颇费一番周折。
尉迟恭这一系列操作,令铁纲靖对其出身有了新的怀疑。
电视剧中,程咬金是一个砍柴出身,擅长惹是生非,只会个三板斧,不懂兵法,武艺不算高强,一生全靠运气。结果铁纲靖穿越过来一看,程咬金竟然是世家子弟,出身比秦琼还高贵,而且不仅武艺高强,也知道如何行军打仗。
铁纲靖怎么也在隋末乱世生活了几年,非常清楚在这个年代,能读上书的人家几乎都是世家子弟,尉迟恭不仅如此,还对兵法很熟,绝不可能是一个打铁匠出身。
李世民看着介休城布防颇有章法,有些头痛,问铁纲靖:“这可如何是好?若是如王行本坚守蒲坂那样,只怕介休城短期内难以拿下。”
铁纲靖现在脑海里回想的是电视剧中是如何招降尉迟恭,他记得很清楚,尉迟恭这个大老粗,一开始运粮被程咬金、秦叔宝他们耍,后来宋金刚兵败,为了招降尉迟恭,拿了一个刘武周的假头去骗尉迟恭,结果却被识破,最后硬是取了刘武周的真头颅来,才成功招降尉迟恭。
从电视剧的情节来看,尉迟恭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脾气很倔,劝降的难度很大。
铁纲靖道:“殿下,招降尉迟恭只怕有点难度,若是取得刘武周的脑袋,或许可以劝降他。”
李世民摇摇头,道:“取下刘武周脑袋非一时之日可成。从当日尉迟敬德被唐俭说服,放刘世让出来与我们连和,我看他对我们是有好感的。英雄识时务,我猜想尉迟敬德应该分得清利害关系,且派人去试试,看能否说服他。”
铁纲靖没出言反对,心想你们等着碰一鼻子灰吧。
李世民派出的说客,一个是任城王李道宗,一个是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当日宇文兄弟叛国弑帝后,宇文兄弟一起逃奔到魏县,后来宇文化及兵败被杀,宇文士及靠着当年与李渊同朝为官、交往密切的关系,投降了李唐,算是“改邪归正、弃暗投明”。
铁纲靖本来还指望他们吃一个闭门羹,不料介休城大大方方把两人迎接进去,然后用了半天多的时间,到了下午天将晚的时分,介休城城门大开,尉迟敬德、寻相带着将士在城外列队,欢迎李世民入城。
这一下让铁纲靖大跌眼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说好的忠肝义胆呢,怎么才半天功夫,尉迟敬德就开城投降了。他本想着耗费一番周折,好显出自己未卜先知的能力,结果被历史打脸,又被小说和电视剧忽悠了一回。
他是一面摇头不解,一面又是欢喜,为尉迟敬德归入李唐感到高兴。
既得到介休城,又得到猛将尉迟敬德,李世民甚是欢喜,对他颇为重视,给与重用,拜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将其原来的部众八千人参杂到各个营里面。
年长且老成的屈突通担心尉迟敬德会叛变,劝李世民不可重用,但李世民信得过铁纲靖,没听从屈突通的劝告,何况他识人能力非同一般,也看出尉迟敬德值得信任。
见李世民穷追不舍,引兵来攻,经过休息的宋金刚信心满满,又认为有介休城做后盾,忘记了此前惨败的教训,于是打开城门,领兵出战,背城列阵,队形南北连了七里,看上去声势浩大。
面对敌军来势汹汹的布阵,李世民丝毫不慌,胸有成竹,派屈突通、殷开山为前军,与宋金刚对战。
经过休息的宋金刚大军,将士们的信心、精力已经恢复,被唐军追击了几日几夜的他们知耻后勇,正打算趁此机会一雪前耻。因此一上来,攻击非常凶猛。
唐军在敌军的凶猛攻击下,有些顶不住,渐渐向后退却。好在李世民治军严格,唐军虽然不断被逼退,但丝毫没有乱了阵脚。
宋金刚见己方占了优势,心中大喜,只道这回终于可以把这几个月来的憋闷之气一吐为快了。
就在这时,忽然身后传来呐喊声,紧接着是杀声震天,宋金刚急忙回头一看,只见李世民率着五千精锐步骑,从后面掩杀过来,冲在最前面是李玄霸、秦琼、程咬金、来福、铁纲靖等猛将。
战场形势瞬间逆转,唐军对宋金刚军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前军见李世民率军冲杀上来,士气大振,不再退却,奋力向前。
宋金刚军在突变之下,被唐军追击的恐惧又回来了,将士们支撑没多久便溃败。宋金刚是内心直呼“大意了!”但此时后悔已来不及,后路又被李世民所断,想逃回介休城已是不可能,只能率领轻骑再次遁逃而去。
李世民领军追击数十里,直至张难堡,斩首三千余级。
浩州行军总管樊伯通、张德政据堡自守,见到李世民率军追击敌军至此,堡中军民百姓是喜极而泣。过去这些日子,他们为了守堡吃了不少苦头,如今李世民大败敌军,他们终于是苦尽甘来了。
秦王左右告诉守堡总管,说秦王因为追击敌人,未曾进食,总管急忙派人献上浊酒、糙米饭,给李世民填肚子。
尉迟恭、寻相领着八千部众尚守着介休城,他们眼睁睁宋金刚大败,只是害怕唐军兵锋甚锐,也不敢领军出城救援,怕损兵折将,城池陷落。两人只能率领城内将士们坚守城池,绝不出战自取灭亡。
铁纲靖没想到尉迟恭不过是一个贫苦出身,打铁匠而已,守城池竟然颇有章法,显然是熟读兵书,对用兵之道了然于胸。
更令人意外的是,尉迟恭不像电视剧里的那个黑炭般行事冲动,行军打仗颇为谨慎,因此见宋金刚大败,没有贸然开城门出军救援,而是收拢残兵败将,体恤下属,一丝不苟的做好城池防备。不然的话,唐军可以乘胜一举拿下介休,如今面对尉迟恭坚守城池,恐怕是要颇费一番周折。
尉迟恭这一系列操作,令铁纲靖对其出身有了新的怀疑。
电视剧中,程咬金是一个砍柴出身,擅长惹是生非,只会个三板斧,不懂兵法,武艺不算高强,一生全靠运气。结果铁纲靖穿越过来一看,程咬金竟然是世家子弟,出身比秦琼还高贵,而且不仅武艺高强,也知道如何行军打仗。
铁纲靖怎么也在隋末乱世生活了几年,非常清楚在这个年代,能读上书的人家几乎都是世家子弟,尉迟恭不仅如此,还对兵法很熟,绝不可能是一个打铁匠出身。
李世民看着介休城布防颇有章法,有些头痛,问铁纲靖:“这可如何是好?若是如王行本坚守蒲坂那样,只怕介休城短期内难以拿下。”
铁纲靖现在脑海里回想的是电视剧中是如何招降尉迟恭,他记得很清楚,尉迟恭这个大老粗,一开始运粮被程咬金、秦叔宝他们耍,后来宋金刚兵败,为了招降尉迟恭,拿了一个刘武周的假头去骗尉迟恭,结果却被识破,最后硬是取了刘武周的真头颅来,才成功招降尉迟恭。
从电视剧的情节来看,尉迟恭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脾气很倔,劝降的难度很大。
铁纲靖道:“殿下,招降尉迟恭只怕有点难度,若是取得刘武周的脑袋,或许可以劝降他。”
李世民摇摇头,道:“取下刘武周脑袋非一时之日可成。从当日尉迟敬德被唐俭说服,放刘世让出来与我们连和,我看他对我们是有好感的。英雄识时务,我猜想尉迟敬德应该分得清利害关系,且派人去试试,看能否说服他。”
铁纲靖没出言反对,心想你们等着碰一鼻子灰吧。
李世民派出的说客,一个是任城王李道宗,一个是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当日宇文兄弟叛国弑帝后,宇文兄弟一起逃奔到魏县,后来宇文化及兵败被杀,宇文士及靠着当年与李渊同朝为官、交往密切的关系,投降了李唐,算是“改邪归正、弃暗投明”。
铁纲靖本来还指望他们吃一个闭门羹,不料介休城大大方方把两人迎接进去,然后用了半天多的时间,到了下午天将晚的时分,介休城城门大开,尉迟敬德、寻相带着将士在城外列队,欢迎李世民入城。
这一下让铁纲靖大跌眼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说好的忠肝义胆呢,怎么才半天功夫,尉迟敬德就开城投降了。他本想着耗费一番周折,好显出自己未卜先知的能力,结果被历史打脸,又被小说和电视剧忽悠了一回。
他是一面摇头不解,一面又是欢喜,为尉迟敬德归入李唐感到高兴。
既得到介休城,又得到猛将尉迟敬德,李世民甚是欢喜,对他颇为重视,给与重用,拜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将其原来的部众八千人参杂到各个营里面。
年长且老成的屈突通担心尉迟敬德会叛变,劝李世民不可重用,但李世民信得过铁纲靖,没听从屈突通的劝告,何况他识人能力非同一般,也看出尉迟敬德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