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一斤到县城
这次带到县城的一斤精盐目的就是通过富掌柜的手转交给李掌柜。
山娃子怕拐子叔说不清楚,专门写了一封草信,里面交待了野味儿供应的事儿。
现在为了精盐制作,村里人已经没办法再兼顾别的差事,所以信里详细说明了情况,让富掌柜还按以往自己的渠道和人脉来提供。
山娃子并不担心富掌柜生气,不说精盐制成后他每天的收入就有几十个铜板,贩卖野味的生计一样也不耽误,以往的精力赚了两份钱,何乐不为呢?
县城这边,富掌柜验完了货,便急忙跑到李掌柜的盐铺,当面粉一般的精盐呈现在铺子台面时,李掌柜彻底呆住了!
没想到那个小娃子说的话竟然真真正正的实现了!
色泽这么好,咸味这么重,一点杂质都没有!
这要是上供到朝廷,自己飞黄腾达的梦就要成真了!
李掌柜解决掉眼前的这个大麻烦后,兴奋的一夜都没有睡着。
第二天便开始紧锣密鼓的全身心投入进去,这次派往石寨村的人手和骡车,还是由李二带队。
李二管事的想法倒是很简单,小现在他对村子的那位山娃子——
哦不,姚小弟佩服的五体投地,只想和他打好关系,学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本领。
山娃子收到回信后,便立即安排拐子叔几个壮汉放下手头上打猎的活儿,全部精力投入到熬盐上。
为了提高效率,拐子叔把自家不用的一口大锅也拿了出来,底部凿了孔,做成过滤锅的样子。
每天白天石寨村都有几个光膀子的汉子在广场上进进出出,抬锅的抬锅,煮草的煮草,一天的功夫便制出来七十斤精盐!效率翻了一倍不止。
关于村里人参与到制作精盐的这个问题,山娃子没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本来防止有人泄密,他并不想让很多人知道,因为知道的人越多越不安全:
一方面是为了让这个秘密更有交换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村里其他人的安全考虑,现在看来只能分工协作,最大可能的避免村里每个人都知道。
而随着精盐一旦大量投入到县城,肯定会瞬间卷起一场风暴。
到时任何人都会眼热想从中分一杯羹,不免有些人会盯上石寨村这些一没靠山二没钱财的乡巴佬。
山娃子仔细想了一下,半年的期限太长,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只能提前做好准备。
只等这一批精盐制作完成,县城老百姓只要知道有更好的细盐,各级官吏也会得到风声,实在不行就只能想办法自己主动出击,攀好一个门道,自己的计划便能多出一分把握。
想归想,路还是要慢慢走,山娃子知道这件事情的困难程度,所以只能干着急,生怕这俩月什么不好的事儿发生。
几天的时间很快过去,李二五人提前一天便从县城出发了,一匹骡子后面架着一个空荡荡的板车。
官道上很安全也很平整,几个年轻小伙一路上摇摇晃晃不紧不慢,一直到太阳西斜方才到了村子。
还没停下车,小李便一跃从车上跳了下来,嚷嚷着山娃子的名字,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是忘年之交呢?
山娃子和汪叔正给精盐装麻袋,整整六大包!
这次总共制出来650斤,比预计和李掌柜谈好的630斤多出了二十斤!
山娃子直接把多出来的交给了汪叔,让村里人也尝尝精盐的味道,毕竟这可是以后城里人富家才会吃得起的细盐,自己人当然要先尝尝鲜。
答应城里的货正好一分也不少,皆大欢喜。
一声大嗓门从村口传来,村里人都愣了一下,压根没听出来是谁,只是觉得有一丝耳熟:
“姚兄弟,姚兄弟,你在吗,我李二又来啦!”
呵——
这次到听得仔细,山娃子不喜欢李二李二的叫,感觉像是酒馆里打杂的活计,再说了人家还要比他大上几岁呢?
虽然自己不介意,但毕竟这几个月还要互相打交道的,李管事平常为人也很热心。
山娃子想了想便称呼他为李兄,显得礼貌多了。
山娃子怕拐子叔说不清楚,专门写了一封草信,里面交待了野味儿供应的事儿。
现在为了精盐制作,村里人已经没办法再兼顾别的差事,所以信里详细说明了情况,让富掌柜还按以往自己的渠道和人脉来提供。
山娃子并不担心富掌柜生气,不说精盐制成后他每天的收入就有几十个铜板,贩卖野味的生计一样也不耽误,以往的精力赚了两份钱,何乐不为呢?
县城这边,富掌柜验完了货,便急忙跑到李掌柜的盐铺,当面粉一般的精盐呈现在铺子台面时,李掌柜彻底呆住了!
没想到那个小娃子说的话竟然真真正正的实现了!
色泽这么好,咸味这么重,一点杂质都没有!
这要是上供到朝廷,自己飞黄腾达的梦就要成真了!
李掌柜解决掉眼前的这个大麻烦后,兴奋的一夜都没有睡着。
第二天便开始紧锣密鼓的全身心投入进去,这次派往石寨村的人手和骡车,还是由李二带队。
李二管事的想法倒是很简单,小现在他对村子的那位山娃子——
哦不,姚小弟佩服的五体投地,只想和他打好关系,学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本领。
山娃子收到回信后,便立即安排拐子叔几个壮汉放下手头上打猎的活儿,全部精力投入到熬盐上。
为了提高效率,拐子叔把自家不用的一口大锅也拿了出来,底部凿了孔,做成过滤锅的样子。
每天白天石寨村都有几个光膀子的汉子在广场上进进出出,抬锅的抬锅,煮草的煮草,一天的功夫便制出来七十斤精盐!效率翻了一倍不止。
关于村里人参与到制作精盐的这个问题,山娃子没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本来防止有人泄密,他并不想让很多人知道,因为知道的人越多越不安全:
一方面是为了让这个秘密更有交换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村里其他人的安全考虑,现在看来只能分工协作,最大可能的避免村里每个人都知道。
而随着精盐一旦大量投入到县城,肯定会瞬间卷起一场风暴。
到时任何人都会眼热想从中分一杯羹,不免有些人会盯上石寨村这些一没靠山二没钱财的乡巴佬。
山娃子仔细想了一下,半年的期限太长,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只能提前做好准备。
只等这一批精盐制作完成,县城老百姓只要知道有更好的细盐,各级官吏也会得到风声,实在不行就只能想办法自己主动出击,攀好一个门道,自己的计划便能多出一分把握。
想归想,路还是要慢慢走,山娃子知道这件事情的困难程度,所以只能干着急,生怕这俩月什么不好的事儿发生。
几天的时间很快过去,李二五人提前一天便从县城出发了,一匹骡子后面架着一个空荡荡的板车。
官道上很安全也很平整,几个年轻小伙一路上摇摇晃晃不紧不慢,一直到太阳西斜方才到了村子。
还没停下车,小李便一跃从车上跳了下来,嚷嚷着山娃子的名字,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是忘年之交呢?
山娃子和汪叔正给精盐装麻袋,整整六大包!
这次总共制出来650斤,比预计和李掌柜谈好的630斤多出了二十斤!
山娃子直接把多出来的交给了汪叔,让村里人也尝尝精盐的味道,毕竟这可是以后城里人富家才会吃得起的细盐,自己人当然要先尝尝鲜。
答应城里的货正好一分也不少,皆大欢喜。
一声大嗓门从村口传来,村里人都愣了一下,压根没听出来是谁,只是觉得有一丝耳熟:
“姚兄弟,姚兄弟,你在吗,我李二又来啦!”
呵——
这次到听得仔细,山娃子不喜欢李二李二的叫,感觉像是酒馆里打杂的活计,再说了人家还要比他大上几岁呢?
虽然自己不介意,但毕竟这几个月还要互相打交道的,李管事平常为人也很热心。
山娃子想了想便称呼他为李兄,显得礼貌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