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年关将近
“村长家的呗!呵呵,一个村子就只有一家有钱的……”
汪叔冷笑一声,看样子对这个村长好像心里很是反感。
一个石寨村的村长嘲笑另一个村的村长,姚岩觉得很好笑。
但这也反映出底层人民千差万别,受压迫的永远是他们,那么多人很多都在住山洞,一村之长却能住个二层的木房子,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地讽刺。
“以后咱们的木匠铺不宣传只开门!有了就去做,没有就放着!”这是姚岩想了好多天的结果。
“那怎么行?刚开始营业就不干了?”汪叔瞪大眼睛问道。
“耗时太长,而且人手不够,有人问了就下村子,没人问了咱们全村烤鸡!”
“啥烤鸡,怎么他们几个还不够吗?”
汪婶听到问话,活也不干了,卷起袖子:
“当然不够,掌柜的都过来催几次了,娃子只让我们做20只。”
“20只还不够吗?”汪叔很是诧异,难道酒楼的生意这么好?
“主要娃子的烤鸡太好吃了,就我们这群人隔两天都要吃一只呢?”
汪婶的话有点夸张了,两天一只,就是吃天珍海味也会吃烦,不过确实比之前好吃一些,这个姚岩最有发言权,因为每次改进配方都是他先尝的第一口。
“咱们现在一天一两半钱,何必要出力跑那么远呢?我决定以后每天都提供30只烤鸡给酒楼!”
“这……是不是太少了?”汪婶有点质疑,今天富掌柜和他在院子里说的大家都听到了,预定都到十天后了,30只依然不够卖啊!
“就做30只,多了不做!”姚岩态度坚决,不容置疑。
其实他心里明白,烤鸡并不是必需品,再好吃的东西如果天天吃,可能看见就想吐。
整个县城才1000多人,每天30只已经很多了,现在刚开始半个多月,效果还可以,一旦几个月以后,所有人的新鲜度便会消失,就算到时候一天做100只,也不会有人预定了。
说这些东西汪叔汪婶并不懂,就连富掌柜有时也不明白,所以姚岩要做的只能是自己事先想好,所有能想到的问题都做出答案,和村里人一块努力,他相信,有志者必成!
“好啊!听你的。”
既然卖鸡就能挣钱,汪瞎子也不想来回跑几百里瞎折腾,现在每天在院子里弄鸡就能拿钱多好。
外面的雪仍在下,不过已经小了许多,姚岩玩心大起,叫着蘑菇和石头,三个人打起了雪仗。
“哥,咱俩打他。”
蘑菇小手拿着雪球和姚岩站成一对。
“彭——”
一个雪弹命中了石头的肚子,他也不甘示弱,你来我往,几下过后,姚岩和石头身上都布满了雪印。
“咯咯……哥,打他腿……”
“哎呀!呼——”
蘑菇个子低,劲儿小,但砸人的速度比姚岩都要快,雪弹一个接着一个,石头以一对二,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他也不敢砸蘑菇,只好往姚岩身上招呼,他中弹最多,不一会儿,衣服上已经是一片白了。
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汪叔几个人在火炕上酣睡,汪婶几人正在杀鸡褪毛,三个孩子相互打闹,一片祥和之气笼罩了整个铺子……
第二天一早,整个院子被铺上了厚厚一层白雪,天也放晴了,石头正在和蘑菇一块儿堆雪人,两只小狗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
正要吃饭的时候,铺子外面有动静,汪叔刚要起身查看,只听见一声大叫:
“我们回来了!”
原来是拐子叔平叔他们回来了,浑身都是脏兮兮的,看样子路上也受了不少苦。
村里人都到齐了,汪婶把大锅抬出来,十几个人把院子都填满了,大家都围成一圈,一人盛了一碗粥。
现在赚到钱了,最起码吃的东西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小孩儿都喜欢喝白米粥,所以这是每天早上的必备。
汪婶刚来城里的时候,腌制了一些咸菜,现在打开,喝一口粥吃一口菜,是再美好不过的事儿了。
汪叔在饭桌上问:
“你们这次去顺利不顺利?”
就是不问,拐子叔也正准备开口,闻言他叹了一口气:
“就干了一个村子,另一个村刚到那儿,人家就不想盖了,我也没办法,就把钱还给了他们。”
“为啥突然又不想干了。”
拐子叔吸溜了一口白粥,咂了咂嘴:
“……说是马上过年了……想留点儿钱”
这个理由大家都能接受,想当初石寨村过年的时候,汪婶都是买上一斤白面和杂面弄一起,和面一小块,蒸上十几个馒头一人能分一个。
猪肉是吃不起,但鸡肉从没断过,所以孩子们对肉倒是没有特别馋嘴,等过年才能吃到的白面馍,确是每个人心里最想吃的东西。
现在汪婶管着钱,每天还有一两多银子进账,腰包鼓了自然就能想吃便吃。
“孩儿他娘,一会儿去街上先买上二斤白面。”汪叔看着手里的粗粮,咯的嗓子疼。
“还有半月才过年呢,慌啥呀!”
“有钱了还在乎那几十个铜板?买回来先蒸几个,让大家过过瘾,吃完再买!”
汪叔话音刚落,众人纷纷叫好,说实话每天吃这些杂粮嘴都起泡了,每个人做梦都想吃白面蒸的馒头。
汪婶无奈之下只好先答应下来,等人都吃完了饭,她把汪叔叫到一旁,小声说道:
“现在咱们现在有钱了,但也不能这样花,还有俩孩子等着娶媳妇儿了。”
“没事儿,该吃吃,以娃子的本事,也用不着咱们操心,他自己都能挣钱了,放心吧!钱会越来越多。”
这话说的没错,汪婶想了想确实如此,姚岩这孩子有出息,现在一村的人都是他养活的,年纪轻轻也当了官儿,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一想到这儿,汪婶就特别开心:
虽说不是自己的孩子,但姚岩从小便是她看着长大的,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在她心里,娃子和蘑菇一样,都是她最亲的亲人,以前如此,以后更是如此。
所以,既然孩子们想吃,汪婶当然要满足他们的愿望。
汪叔冷笑一声,看样子对这个村长好像心里很是反感。
一个石寨村的村长嘲笑另一个村的村长,姚岩觉得很好笑。
但这也反映出底层人民千差万别,受压迫的永远是他们,那么多人很多都在住山洞,一村之长却能住个二层的木房子,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地讽刺。
“以后咱们的木匠铺不宣传只开门!有了就去做,没有就放着!”这是姚岩想了好多天的结果。
“那怎么行?刚开始营业就不干了?”汪叔瞪大眼睛问道。
“耗时太长,而且人手不够,有人问了就下村子,没人问了咱们全村烤鸡!”
“啥烤鸡,怎么他们几个还不够吗?”
汪婶听到问话,活也不干了,卷起袖子:
“当然不够,掌柜的都过来催几次了,娃子只让我们做20只。”
“20只还不够吗?”汪叔很是诧异,难道酒楼的生意这么好?
“主要娃子的烤鸡太好吃了,就我们这群人隔两天都要吃一只呢?”
汪婶的话有点夸张了,两天一只,就是吃天珍海味也会吃烦,不过确实比之前好吃一些,这个姚岩最有发言权,因为每次改进配方都是他先尝的第一口。
“咱们现在一天一两半钱,何必要出力跑那么远呢?我决定以后每天都提供30只烤鸡给酒楼!”
“这……是不是太少了?”汪婶有点质疑,今天富掌柜和他在院子里说的大家都听到了,预定都到十天后了,30只依然不够卖啊!
“就做30只,多了不做!”姚岩态度坚决,不容置疑。
其实他心里明白,烤鸡并不是必需品,再好吃的东西如果天天吃,可能看见就想吐。
整个县城才1000多人,每天30只已经很多了,现在刚开始半个多月,效果还可以,一旦几个月以后,所有人的新鲜度便会消失,就算到时候一天做100只,也不会有人预定了。
说这些东西汪叔汪婶并不懂,就连富掌柜有时也不明白,所以姚岩要做的只能是自己事先想好,所有能想到的问题都做出答案,和村里人一块努力,他相信,有志者必成!
“好啊!听你的。”
既然卖鸡就能挣钱,汪瞎子也不想来回跑几百里瞎折腾,现在每天在院子里弄鸡就能拿钱多好。
外面的雪仍在下,不过已经小了许多,姚岩玩心大起,叫着蘑菇和石头,三个人打起了雪仗。
“哥,咱俩打他。”
蘑菇小手拿着雪球和姚岩站成一对。
“彭——”
一个雪弹命中了石头的肚子,他也不甘示弱,你来我往,几下过后,姚岩和石头身上都布满了雪印。
“咯咯……哥,打他腿……”
“哎呀!呼——”
蘑菇个子低,劲儿小,但砸人的速度比姚岩都要快,雪弹一个接着一个,石头以一对二,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他也不敢砸蘑菇,只好往姚岩身上招呼,他中弹最多,不一会儿,衣服上已经是一片白了。
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汪叔几个人在火炕上酣睡,汪婶几人正在杀鸡褪毛,三个孩子相互打闹,一片祥和之气笼罩了整个铺子……
第二天一早,整个院子被铺上了厚厚一层白雪,天也放晴了,石头正在和蘑菇一块儿堆雪人,两只小狗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
正要吃饭的时候,铺子外面有动静,汪叔刚要起身查看,只听见一声大叫:
“我们回来了!”
原来是拐子叔平叔他们回来了,浑身都是脏兮兮的,看样子路上也受了不少苦。
村里人都到齐了,汪婶把大锅抬出来,十几个人把院子都填满了,大家都围成一圈,一人盛了一碗粥。
现在赚到钱了,最起码吃的东西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小孩儿都喜欢喝白米粥,所以这是每天早上的必备。
汪婶刚来城里的时候,腌制了一些咸菜,现在打开,喝一口粥吃一口菜,是再美好不过的事儿了。
汪叔在饭桌上问:
“你们这次去顺利不顺利?”
就是不问,拐子叔也正准备开口,闻言他叹了一口气:
“就干了一个村子,另一个村刚到那儿,人家就不想盖了,我也没办法,就把钱还给了他们。”
“为啥突然又不想干了。”
拐子叔吸溜了一口白粥,咂了咂嘴:
“……说是马上过年了……想留点儿钱”
这个理由大家都能接受,想当初石寨村过年的时候,汪婶都是买上一斤白面和杂面弄一起,和面一小块,蒸上十几个馒头一人能分一个。
猪肉是吃不起,但鸡肉从没断过,所以孩子们对肉倒是没有特别馋嘴,等过年才能吃到的白面馍,确是每个人心里最想吃的东西。
现在汪婶管着钱,每天还有一两多银子进账,腰包鼓了自然就能想吃便吃。
“孩儿他娘,一会儿去街上先买上二斤白面。”汪叔看着手里的粗粮,咯的嗓子疼。
“还有半月才过年呢,慌啥呀!”
“有钱了还在乎那几十个铜板?买回来先蒸几个,让大家过过瘾,吃完再买!”
汪叔话音刚落,众人纷纷叫好,说实话每天吃这些杂粮嘴都起泡了,每个人做梦都想吃白面蒸的馒头。
汪婶无奈之下只好先答应下来,等人都吃完了饭,她把汪叔叫到一旁,小声说道:
“现在咱们现在有钱了,但也不能这样花,还有俩孩子等着娶媳妇儿了。”
“没事儿,该吃吃,以娃子的本事,也用不着咱们操心,他自己都能挣钱了,放心吧!钱会越来越多。”
这话说的没错,汪婶想了想确实如此,姚岩这孩子有出息,现在一村的人都是他养活的,年纪轻轻也当了官儿,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一想到这儿,汪婶就特别开心:
虽说不是自己的孩子,但姚岩从小便是她看着长大的,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在她心里,娃子和蘑菇一样,都是她最亲的亲人,以前如此,以后更是如此。
所以,既然孩子们想吃,汪婶当然要满足他们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