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烈士暮年
林默和余承要找的人,是负责为长安守军调配粮草辎重之人。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带兵的实权,可是能够靠指挥运粮车队,将朱赞王双等人从雷布手中买进的私贩暗货倒卖出关,送到洛阳的乃至邺城、下邳等地的集市上。
论罪,这样的人算是共犯帮凶,自然不能和参与贩私的朱赞相提并论。但是此人掌握整个长安乃至雍凉所有将领贩私的最为关键渠道,实际上是整个关中将领腐败的集大成者。
如果被程武等人发现,此人能求得军前正法,已是一种仁慈了。
而龚正之前的调查案卷中,虽然参与贩私的将领之位高低不等,但是却全部与一个名字有关。
徐福,官居曹魏右中郎将,眼下正是在长安负责粮草和辎重接运之人。
“赤帝可听过此人?”
余承不置可否,扭头看向林默,却见他眼中满是沧桑。
“听过,说起来他的故事要追溯到建安年间。”林默惆怅说开去……
时间回到建安六年,一个背负长剑的年轻儒生满怀壮志踏上了新野的土地。他扣响了当时蜗居小县的枭雄刘备的大门,自称能够帮助枭雄一改颓势,成就霸业。已经烈士暮年的枭雄十分欣赏年轻人的胆魄,将其收为股肱谋士。
年轻人不负众望,运筹帷幄间为新野弹丸小城抵御了来自北方霸主一次又一次的进击和围剿。
合作虽然美好,但是枭雄从来不满足于割据。
剑指天下,年轻人知道自己力有不逮。为报答知遇之恩,年轻人向主公引荐了自己的挚友,一位被称为“卧龙”的不世之材,希望合二人之力,为主公搭建起一个帝国。
后来的故事举世皆知。北方的霸主怀抱志在千里的雄心策马南下,却被枭雄和卧龙联合东面的猛虎,痛击于涛涛长江中,就此铩羽而归,终其一生未能实现天下归心的野望。
而在这场载入史册的洪荒大战中,年轻人却不见了踪影。
史书上说他因为母亲被俘而心神慌乱,在忠与孝的历史难题中选择了后者,在败军之际抛弃了枭雄,北上成为霸主的幕僚。
而小说家给了他一个还算体面的结局——走马荐诸葛,只是微微调整了人物的出场顺序,却保全了君臣之谊的体面,还造就了一段乱世离丧中饱含无奈与赤诚的佳话。
故事的结局是,当这个年轻人沉默的走进北方的朝堂后,史书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名字,只知道那个曾经以匡扶大汉为己任的热血青年,以一纸劝进表彻底宣告了对初心的背叛,成为了帮助曹丕杀死大汉王朝的掘墓人。
几十年风云变幻,一代人岁月沧桑。
屠龙勇士最终臣服在巨龙脚下,反倒是他当年亲手举荐的挚友,已经以丞相之姿接过大汉王朝的昭昭烈火,并为之宵衣旰食,鞠躬尽瘁。而他作为卧龙的举荐人,如今只是北方朝廷里可有可无的小人物。
这个年轻人便是徐福,不过他曾经还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
徐庶,徐元直。
听完徐庶的故事,余承轻轻叹息:“想不到长安还有这样一位人物。不过如果真像你所说,当年他背弃先帝,那就绝不可能是白帝,难道天下还有背叛两次而得善终之人吗?”
“到底是背弃先帝,还是乱世中不得已而为之,恐怕只有他和先帝才知道。就算是他背弃过先帝,只要如今愿意重回大汉,想必诸葛丞相一定会欢迎的。”
林默轻轻合上了卷宗,仰面沉思。
徐庶的晚年在史书上是一片空白,甚至这位精英谋士的形象,在他心中也渐渐模糊起来。
徐庶若是白帝,答应龚正与诸葛北伐的大军里应外合,缔造“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伟大功绩,确实无论对帝国还是本人的人生,都是一个再圆满不过的结局。
白帝,但愿你的名字是徐庶。林默在心中祈祷着。
-------------------------------------
翌日巳时,长安街衢人头攒动。刚过了十五,每个人都有为生活奔忙的理由。
一员威武的将校在人群中格外出挑,行色匆忙。与人摩肩擦踵时,他会下意识拉下毡帽的帽沿,似乎不愿意自己的面容被人记住。
他的脚步在安西将军府不远处的一间小院前停下,咸亨米店负责给在长安的各位将官送粮,谁的宅邸在哪都一清二楚。
院门上,“徐府”两个字纤细内敛,宛如主人命运的缩影。
出乎意料,这间院子的门外没有守护站岗的兵丁。单从外观看,谁也猜不出里面竟然住着一位资历远超朱赞的传奇人物。
啪啪啪,急促的敲门声唤来了门房,在对方询问的目光里,将校轻轻摘下了毡帽。
一张黝黑的面孔出现在阳光下。
这是林默昨夜挑灯夜战雕刻出的作品,是他第一次按照真人长相临摹而出的面具。和出手剑一样,雕刻面具也是系统赋予他的技能,只是他第一次雕刻,心中对作品的质量极为不自信。
将校目光死死盯着门房,掌心在等待回应的刹那间已满是汗液。
“严校尉?还有何事?”门房还是认出了这张脸,将校微微舒了口气。
“王双将军托我再来带句话。”
门房探出脑袋,谨慎的左右眺望将校身后的街道。
“没有尾巴。”将校安慰着对方,闪身跳进了“徐府”的大门。
“中郎将正在书房起草奏表,请校尉稍等片刻。”
将林默被引到茶室后,门房知趣的退下。
林默从怀中掏出准备好的竹简,轻轻在条案上展开,然后踱步到主位前,凝视着主位高悬的汉隶书法。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落款处,是太傅钟繇的署名。
看来诸葛丞相,在时人眼中亦是伟人。
林默不禁想,当已经年迈的徐庶站在自己此刻的位置上,凝望曾经好友的箴言时,心中又是作何想呢?有没有懊悔?有没有遗憾?又或者,还添了一分各为其主的愤懑与无奈?
整个三国画卷在他脑海中如幻灯片翻转,他的思绪随着当年徐庶的马蹄从新野到赤壁,又从赤壁到许昌,到樊城,到夷陵,又到汉中,最后回到长安。
从故事主角变成旁观着,徐庶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呢?
他正在想着,身后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
“王双还有何事要说……”
男人的声音充满沧桑,那是经历过嘶声呐喊和竭力痛哭后才有的音色。
男人的脚步在半路停下,接着是竹简翻阅碰撞的脆响。
林默缓缓回头,与身后的徐庶四目相对。
对方一身儒雅长袍,灰白的须发,暗黄的肌肤,一双眼睛沉郁而深邃,与朱赞王双等人的尚武精神截然不同。
林默注意到,徐庶手指停留处,正是那句他做梦都不会忘记的话。
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
“你们抓到了龚正?”
竹简从徐庶手中翻然掉落。
论罪,这样的人算是共犯帮凶,自然不能和参与贩私的朱赞相提并论。但是此人掌握整个长安乃至雍凉所有将领贩私的最为关键渠道,实际上是整个关中将领腐败的集大成者。
如果被程武等人发现,此人能求得军前正法,已是一种仁慈了。
而龚正之前的调查案卷中,虽然参与贩私的将领之位高低不等,但是却全部与一个名字有关。
徐福,官居曹魏右中郎将,眼下正是在长安负责粮草和辎重接运之人。
“赤帝可听过此人?”
余承不置可否,扭头看向林默,却见他眼中满是沧桑。
“听过,说起来他的故事要追溯到建安年间。”林默惆怅说开去……
时间回到建安六年,一个背负长剑的年轻儒生满怀壮志踏上了新野的土地。他扣响了当时蜗居小县的枭雄刘备的大门,自称能够帮助枭雄一改颓势,成就霸业。已经烈士暮年的枭雄十分欣赏年轻人的胆魄,将其收为股肱谋士。
年轻人不负众望,运筹帷幄间为新野弹丸小城抵御了来自北方霸主一次又一次的进击和围剿。
合作虽然美好,但是枭雄从来不满足于割据。
剑指天下,年轻人知道自己力有不逮。为报答知遇之恩,年轻人向主公引荐了自己的挚友,一位被称为“卧龙”的不世之材,希望合二人之力,为主公搭建起一个帝国。
后来的故事举世皆知。北方的霸主怀抱志在千里的雄心策马南下,却被枭雄和卧龙联合东面的猛虎,痛击于涛涛长江中,就此铩羽而归,终其一生未能实现天下归心的野望。
而在这场载入史册的洪荒大战中,年轻人却不见了踪影。
史书上说他因为母亲被俘而心神慌乱,在忠与孝的历史难题中选择了后者,在败军之际抛弃了枭雄,北上成为霸主的幕僚。
而小说家给了他一个还算体面的结局——走马荐诸葛,只是微微调整了人物的出场顺序,却保全了君臣之谊的体面,还造就了一段乱世离丧中饱含无奈与赤诚的佳话。
故事的结局是,当这个年轻人沉默的走进北方的朝堂后,史书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名字,只知道那个曾经以匡扶大汉为己任的热血青年,以一纸劝进表彻底宣告了对初心的背叛,成为了帮助曹丕杀死大汉王朝的掘墓人。
几十年风云变幻,一代人岁月沧桑。
屠龙勇士最终臣服在巨龙脚下,反倒是他当年亲手举荐的挚友,已经以丞相之姿接过大汉王朝的昭昭烈火,并为之宵衣旰食,鞠躬尽瘁。而他作为卧龙的举荐人,如今只是北方朝廷里可有可无的小人物。
这个年轻人便是徐福,不过他曾经还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
徐庶,徐元直。
听完徐庶的故事,余承轻轻叹息:“想不到长安还有这样一位人物。不过如果真像你所说,当年他背弃先帝,那就绝不可能是白帝,难道天下还有背叛两次而得善终之人吗?”
“到底是背弃先帝,还是乱世中不得已而为之,恐怕只有他和先帝才知道。就算是他背弃过先帝,只要如今愿意重回大汉,想必诸葛丞相一定会欢迎的。”
林默轻轻合上了卷宗,仰面沉思。
徐庶的晚年在史书上是一片空白,甚至这位精英谋士的形象,在他心中也渐渐模糊起来。
徐庶若是白帝,答应龚正与诸葛北伐的大军里应外合,缔造“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伟大功绩,确实无论对帝国还是本人的人生,都是一个再圆满不过的结局。
白帝,但愿你的名字是徐庶。林默在心中祈祷着。
-------------------------------------
翌日巳时,长安街衢人头攒动。刚过了十五,每个人都有为生活奔忙的理由。
一员威武的将校在人群中格外出挑,行色匆忙。与人摩肩擦踵时,他会下意识拉下毡帽的帽沿,似乎不愿意自己的面容被人记住。
他的脚步在安西将军府不远处的一间小院前停下,咸亨米店负责给在长安的各位将官送粮,谁的宅邸在哪都一清二楚。
院门上,“徐府”两个字纤细内敛,宛如主人命运的缩影。
出乎意料,这间院子的门外没有守护站岗的兵丁。单从外观看,谁也猜不出里面竟然住着一位资历远超朱赞的传奇人物。
啪啪啪,急促的敲门声唤来了门房,在对方询问的目光里,将校轻轻摘下了毡帽。
一张黝黑的面孔出现在阳光下。
这是林默昨夜挑灯夜战雕刻出的作品,是他第一次按照真人长相临摹而出的面具。和出手剑一样,雕刻面具也是系统赋予他的技能,只是他第一次雕刻,心中对作品的质量极为不自信。
将校目光死死盯着门房,掌心在等待回应的刹那间已满是汗液。
“严校尉?还有何事?”门房还是认出了这张脸,将校微微舒了口气。
“王双将军托我再来带句话。”
门房探出脑袋,谨慎的左右眺望将校身后的街道。
“没有尾巴。”将校安慰着对方,闪身跳进了“徐府”的大门。
“中郎将正在书房起草奏表,请校尉稍等片刻。”
将林默被引到茶室后,门房知趣的退下。
林默从怀中掏出准备好的竹简,轻轻在条案上展开,然后踱步到主位前,凝视着主位高悬的汉隶书法。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落款处,是太傅钟繇的署名。
看来诸葛丞相,在时人眼中亦是伟人。
林默不禁想,当已经年迈的徐庶站在自己此刻的位置上,凝望曾经好友的箴言时,心中又是作何想呢?有没有懊悔?有没有遗憾?又或者,还添了一分各为其主的愤懑与无奈?
整个三国画卷在他脑海中如幻灯片翻转,他的思绪随着当年徐庶的马蹄从新野到赤壁,又从赤壁到许昌,到樊城,到夷陵,又到汉中,最后回到长安。
从故事主角变成旁观着,徐庶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呢?
他正在想着,身后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
“王双还有何事要说……”
男人的声音充满沧桑,那是经历过嘶声呐喊和竭力痛哭后才有的音色。
男人的脚步在半路停下,接着是竹简翻阅碰撞的脆响。
林默缓缓回头,与身后的徐庶四目相对。
对方一身儒雅长袍,灰白的须发,暗黄的肌肤,一双眼睛沉郁而深邃,与朱赞王双等人的尚武精神截然不同。
林默注意到,徐庶手指停留处,正是那句他做梦都不会忘记的话。
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
“你们抓到了龚正?”
竹简从徐庶手中翻然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