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京师我来啦
西边的太阳光照射过来,将叶宰的影子拉得老长。
他站在正阳门城楼子下面,前面是紧闭的箭楼,后面顺着长长的御道过去是承天门。
左手边东江米巷,右手边是西江米巷。
站在十字路口,感觉着怀里的硬物,叶宰不禁有些恍惚,想起这三个月的经历。
六月,收到周延儒的信,信中内容好似晴天霹雳!
内阁在崇祯的示意下,对四川之事做出如下决议:
察四川匪患迭起,以致百姓罹祸,巡抚张论罪莫大焉。然其于十数万流寇围城时临危不乱,力保成都未失,同时也保住了蜀王不致有损天家颜面,故罚俸三年,许其原位戴罪立功;
察分巡建昌道叶宰得该抚张论调派,不计生死跨境出兵纾困,于新都郊野阵斩巨寇过天星、中斗星。吏、兵二部会商报来内阁,拟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决议后面,周延儒以沾沾自喜的口吻写到,他为了叶宰还在陛下面前与温体仁党据理力争。
说叶宰斩获两人乃西北流寇中鼎鼎大名者,应予重酬!否则不足以抚慰大功者,于后来人也起不到刺激作用。于是,又给叶宰弄了个詹事府少詹事的职位。
他提醒叶宰,少詹事的职位比之四川巡抚重要多了,那可是日后进位宰相的终南捷径。
叶宰当时抖着信连连冷笑,屁的少詹事,要是本人不知道后面的历史可能还会感激涕零,但关键是崇祯的太子他没登位啊!我踏吗到哪儿去当宰相?
然而,这话他说不出来,敢说就是诅咒大萌国祚。而且周延儒也没说错,比起四川巡抚这种地方官和其兼的右副都御史虚职,实任的左副都御史和少詹事那可是京官,地方官换京官怎么看都是自己占了大便宜。
要是给其他大明官员同样的选择,可能一百个中有九十九个都想入京为官,哪怕级别低两级也巴不得。
可站在叶宰角度,他真不认为自己这个正治小白能在京城那个大旋涡里扑腾,十有八八会被淹死!
再有,攀西的工业基地他也放不下。没有他的保架护航,恐怕连渣都不剩!而他自己远在几千里外的京城,那才真是鞭长莫及。
其实如果和巡抚关系过得去,这些本不必担忧的,总要给都察院长官面子嘛。于是话又说回来了,关键还在张论身上。
所谓县官不如现管,你都察院长官又怎么样?地方正府有一百种办法搞得你哑马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比如叶宰就帮张论想了个“好办法”,都不用亲自出手打击,只用示意手下出面保举一位新建昌道。后面的事不用说了,反正怎么恶心怎么来。
所以,叶宰冷静下来后决定自救。
他热情洋溢给周延儒回了封信,感谢老师青眼有加,自己热烈期盼去京城再听老师教诲。
不过,自己在攀西有了些基业,并暗示送老师的润笔费皆来自于此。故而烦请老师再想想办法,提拔四川按察司佥事李唯辅为建昌道,守住这份大家的基业。
信写完后又在信封里附上讨价还价的代价——两万两银票,接着便交给周延儒的信使,催促其立马上路。
又是半个月过去,信使再至,只是人好像瘦了一圈。
叶宰展开来信,便见周延儒写到,李唯辅任建昌道之事断不可为!盖因其仅是举人身份,能越过潜规则的七品,任五品佥事已是破例了。
然后周延儒又写,对于叶宰想保住基业的心情表示理解。他可以提供一个人选,四川右参议是一位老友的弟子,让其上任建昌道,保证叶宰无后顾之忧。
叶宰看后想也不想便否决了这个建议,攀西只能交给自己人!
遂再次回信,提出自己的人选,王之临是进士出身,也是正五品,让他升建昌道。
按惯例再次付上一万两代价,打发信使出发。
七月十六日,信使满脸腊黄、双目无光,摇摇晃晃第三次到来。
叶宰对此不免有点愧疚,可事情紧急不必婆婆妈妈,便给信使送上特别的温暖——五百两银子,接下来该压榨还得压榨,谁叫他是周延儒信任的人呢?
第三封信的内容就让叶宰感到比较舒适了,周延儒答应了叶宰的要求,推王之临上位。具体与张论怎么协商的他没写。但叶宰知道,他一个首相,能拿出来交换的资源太多了,容不得张论拒绝。
为把此事石锤,叶宰提笔写第三封回信,信中感谢的话说了一车轱辘,其实就为了附上五万两的银票。
打发走信使,叶宰计算了下,就一个道台的职位,自己花费了八万两银子。
可转念一想,这钱必须得花,还花得很值!要是换做其他人,没有自己与周延儒的这层关系,再多一倍也拿不下来。
七月十八日,信使走后两天,叶宰收到王晓从成都传回的消息,左布正出面保举王之临任分巡建昌道。
为什么是左布正?
叶宰思忖片刻明白过来,攀西军民州理论上的长官就是布正使,由左布正出面正当合理。不过,左布正应该是幌子,背后跑不脱巡抚张论的授意。
八月二十五日,信使口吐白沫第四次出现在叶宰面前。
周延儒信中写道,他于七月底收到四川呈文,当即压着各部以最快的速度,仅花费区区十几天便走完了王之临的任命流程。先派周五常送来信息,转迁的正式公文将稍后通过军驿送至四川。
叶宰高兴之余终于也知道了信使的姓名:周五常。
好惨一男的,人都要累死了才有了名字!
所幸事情已经办完,不再需要周五常快马加鞭来回几千里传递消息了,遂极尽礼遇,安排他在攀西将养。叶宰则通过正常途径给周延儒回信,内容是学生马上出发,争取早日与老师携手。
叶宰知道这封信周延儒看了一定会很欣慰,因为周延儒近期也不好过。
消息来源于邸报。
再加上叶宰自己的历史知识,大概能看清水面下发生了什么。
王之临的升迁之所以如此顺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周延儒耍手段挤走了温党的吏部尚书闵洪学。但周延儒付出的代价不小。
一方面是犯了崇祯的忌讳——结党,这事就是周延儒和东林党联手做下的。
另一方面是彻底得罪了温体仁。温体仁一党对周延儒恨之入骨,坚定了整垮其的决心。以后的局面显而易见,党同伐异走起。
还有个隐形的影响,与周延儒联手的东林党最大目的是整走眼中钉温体仁,可最终仅断温体仁一臂,弄走了闵洪学,故必定对周延儒是不满意的,日后会发生什么,不好说……
因此,周延儒迫切需要叶宰这个左副都御史来加强火力!
(感谢书友“东方极品账房”、“20170609115915738”、“160424072527779”投出的月票!)
他站在正阳门城楼子下面,前面是紧闭的箭楼,后面顺着长长的御道过去是承天门。
左手边东江米巷,右手边是西江米巷。
站在十字路口,感觉着怀里的硬物,叶宰不禁有些恍惚,想起这三个月的经历。
六月,收到周延儒的信,信中内容好似晴天霹雳!
内阁在崇祯的示意下,对四川之事做出如下决议:
察四川匪患迭起,以致百姓罹祸,巡抚张论罪莫大焉。然其于十数万流寇围城时临危不乱,力保成都未失,同时也保住了蜀王不致有损天家颜面,故罚俸三年,许其原位戴罪立功;
察分巡建昌道叶宰得该抚张论调派,不计生死跨境出兵纾困,于新都郊野阵斩巨寇过天星、中斗星。吏、兵二部会商报来内阁,拟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决议后面,周延儒以沾沾自喜的口吻写到,他为了叶宰还在陛下面前与温体仁党据理力争。
说叶宰斩获两人乃西北流寇中鼎鼎大名者,应予重酬!否则不足以抚慰大功者,于后来人也起不到刺激作用。于是,又给叶宰弄了个詹事府少詹事的职位。
他提醒叶宰,少詹事的职位比之四川巡抚重要多了,那可是日后进位宰相的终南捷径。
叶宰当时抖着信连连冷笑,屁的少詹事,要是本人不知道后面的历史可能还会感激涕零,但关键是崇祯的太子他没登位啊!我踏吗到哪儿去当宰相?
然而,这话他说不出来,敢说就是诅咒大萌国祚。而且周延儒也没说错,比起四川巡抚这种地方官和其兼的右副都御史虚职,实任的左副都御史和少詹事那可是京官,地方官换京官怎么看都是自己占了大便宜。
要是给其他大明官员同样的选择,可能一百个中有九十九个都想入京为官,哪怕级别低两级也巴不得。
可站在叶宰角度,他真不认为自己这个正治小白能在京城那个大旋涡里扑腾,十有八八会被淹死!
再有,攀西的工业基地他也放不下。没有他的保架护航,恐怕连渣都不剩!而他自己远在几千里外的京城,那才真是鞭长莫及。
其实如果和巡抚关系过得去,这些本不必担忧的,总要给都察院长官面子嘛。于是话又说回来了,关键还在张论身上。
所谓县官不如现管,你都察院长官又怎么样?地方正府有一百种办法搞得你哑马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比如叶宰就帮张论想了个“好办法”,都不用亲自出手打击,只用示意手下出面保举一位新建昌道。后面的事不用说了,反正怎么恶心怎么来。
所以,叶宰冷静下来后决定自救。
他热情洋溢给周延儒回了封信,感谢老师青眼有加,自己热烈期盼去京城再听老师教诲。
不过,自己在攀西有了些基业,并暗示送老师的润笔费皆来自于此。故而烦请老师再想想办法,提拔四川按察司佥事李唯辅为建昌道,守住这份大家的基业。
信写完后又在信封里附上讨价还价的代价——两万两银票,接着便交给周延儒的信使,催促其立马上路。
又是半个月过去,信使再至,只是人好像瘦了一圈。
叶宰展开来信,便见周延儒写到,李唯辅任建昌道之事断不可为!盖因其仅是举人身份,能越过潜规则的七品,任五品佥事已是破例了。
然后周延儒又写,对于叶宰想保住基业的心情表示理解。他可以提供一个人选,四川右参议是一位老友的弟子,让其上任建昌道,保证叶宰无后顾之忧。
叶宰看后想也不想便否决了这个建议,攀西只能交给自己人!
遂再次回信,提出自己的人选,王之临是进士出身,也是正五品,让他升建昌道。
按惯例再次付上一万两代价,打发信使出发。
七月十六日,信使满脸腊黄、双目无光,摇摇晃晃第三次到来。
叶宰对此不免有点愧疚,可事情紧急不必婆婆妈妈,便给信使送上特别的温暖——五百两银子,接下来该压榨还得压榨,谁叫他是周延儒信任的人呢?
第三封信的内容就让叶宰感到比较舒适了,周延儒答应了叶宰的要求,推王之临上位。具体与张论怎么协商的他没写。但叶宰知道,他一个首相,能拿出来交换的资源太多了,容不得张论拒绝。
为把此事石锤,叶宰提笔写第三封回信,信中感谢的话说了一车轱辘,其实就为了附上五万两的银票。
打发走信使,叶宰计算了下,就一个道台的职位,自己花费了八万两银子。
可转念一想,这钱必须得花,还花得很值!要是换做其他人,没有自己与周延儒的这层关系,再多一倍也拿不下来。
七月十八日,信使走后两天,叶宰收到王晓从成都传回的消息,左布正出面保举王之临任分巡建昌道。
为什么是左布正?
叶宰思忖片刻明白过来,攀西军民州理论上的长官就是布正使,由左布正出面正当合理。不过,左布正应该是幌子,背后跑不脱巡抚张论的授意。
八月二十五日,信使口吐白沫第四次出现在叶宰面前。
周延儒信中写道,他于七月底收到四川呈文,当即压着各部以最快的速度,仅花费区区十几天便走完了王之临的任命流程。先派周五常送来信息,转迁的正式公文将稍后通过军驿送至四川。
叶宰高兴之余终于也知道了信使的姓名:周五常。
好惨一男的,人都要累死了才有了名字!
所幸事情已经办完,不再需要周五常快马加鞭来回几千里传递消息了,遂极尽礼遇,安排他在攀西将养。叶宰则通过正常途径给周延儒回信,内容是学生马上出发,争取早日与老师携手。
叶宰知道这封信周延儒看了一定会很欣慰,因为周延儒近期也不好过。
消息来源于邸报。
再加上叶宰自己的历史知识,大概能看清水面下发生了什么。
王之临的升迁之所以如此顺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周延儒耍手段挤走了温党的吏部尚书闵洪学。但周延儒付出的代价不小。
一方面是犯了崇祯的忌讳——结党,这事就是周延儒和东林党联手做下的。
另一方面是彻底得罪了温体仁。温体仁一党对周延儒恨之入骨,坚定了整垮其的决心。以后的局面显而易见,党同伐异走起。
还有个隐形的影响,与周延儒联手的东林党最大目的是整走眼中钉温体仁,可最终仅断温体仁一臂,弄走了闵洪学,故必定对周延儒是不满意的,日后会发生什么,不好说……
因此,周延儒迫切需要叶宰这个左副都御史来加强火力!
(感谢书友“东方极品账房”、“20170609115915738”、“160424072527779”投出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