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颍水之畔,元宵文会
颍川乃文华天宝之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出过很多名人,有过许多世家:陈、荀、钟、庾、林、郑、黄。
自汉时起,陈姓便在颍川扎根并发扬光大,积攒了近一个半世纪的福泽气运。直到西晋末年,中原板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许多士人、百姓纷纷南迁到长江以南没被混战波及之地,逃避战乱。
颍川陈氏并着林郑黄等世家也一路南下,到了浙江、闽中等地安置,休养生息。
及至南朝末代,陈氏果断地将大半族人北上,回到颍川这个气运蓬勃的发源之地。
后来无数次朝代更替,世家也遭受了许多磨难与打压,再不复汉时之辉煌。
陈姓之势力大多在南方,在更北的京畿之地并无深厚根基,这也是方彦华敢开口索要蜂窝煤方子的根据之一:云字号在京畿一带根基薄弱,满足不了赈灾的需求。
然而这只是陈家表面上的势力,自从迁都大名府后,陈家便开始暗中布局渗透。如今世人们所看到的颍川陈氏的实力不过是冰山一角。
如今颍川以陈氏独大,还有钟、郑、黄等许多家族,在颍水一带耕读传家,商贾致富。
夏朝顺治四年春,元宵佳节。
颍川陈氏子颍于颍水之东畔望江楼设宴,广邀颍川名士前来畅谈文事。
是日,颍水之上天朗气清,春风和煦。及日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佳肴美酒以宴客,丝竹管乐以助兴。
各世家接到陈颍的请柬,得知陈家这位小魔王要在元宵当天开一次文会,召集各家年轻子弟前往望江阁探讨学识,交流科场经验。
各家也都乐意卖陈家一份面子,带了家中年轻一辈前来参加文会。
待方彦华应邀而来,见到望江楼内诸多名士,高谈阔饮,畅谈古今,不由得感慨江南文风之盛。
陈颍引着方彦华到客座首位处,向在场众人介绍道:
“这位是方大人,隆康朝进士,现任工部尚书。今日赏光前来指点我等志要科场扬名的学子,大家可要抓住机会,若是得了方大人看中,将来必是前途不可限量。”
席间各家小辈们听了此话个个激动不已,这位方大人可是一部之尚书,若是得了他的青睐,将来官场之上岂不是一片坦途。纷纷下定决心要好好展现自己的文采。
介绍完方彦华后,陈颍回到主座,举杯道:
“小子陈颍在此感谢诸位长者能在这元宵佳节赏脸前来。小子今日办此文会,想让在场的莘莘学子交流学习,共同进步。还请诸位长者能够不吝指教,也祝各位学子能够科场扬名。
谨以杯中酒敬之。”
众宾客皆举杯相敬。
宴会就此开始,佳肴美酒供应不绝,场中时有歌者歌之,时而舞者舞之,助兴添彩。气氛逐渐欢腾热闹起来。
有兴致酣然者仰头饮尽杯中酒,踉跄着下场刷了套醉剑,然后兴尽而入睡。这是酒量不好者之醉态。
陈颍只开席时饮了一杯,虽然这些酒度数很低,还多是果酒,但陈颍如今是不足十岁的少年之身,酒还是少饮为妙。
陈颍坐在主座上,把玩着手中酒杯,饶有兴趣的看着眼前这幅活生生的古代士人文会宴饮的图画,心下感慨古人的率直性情,真的是名士风流,洒脱不羁。
除了前面那个醉酒舞剑的,其他年少学子也兴致高昂,纷纷展现自己的才能,以求被方彦华青眼相加。
他们或吟诗唱词,或激烈辩论,以各种手段吸引方彦华的注意力,甚至有一个端着酒杯缓步走到楼台边,凭栏远望,一副“我有故事”,你快问我的“忧郁王子”模样。
对于这些人的滑稽模样,陈颍看的欢乐极了,不过他并不觉得这些学子如此作态市侩谄媚。
一者科举为官对这些学子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哪怕他们家世不凡,也要努力去科举;再者这不过是少年人的争强上进之心,并无什么丑陋不堪。
方彦华也是欢喜不已,之前对陈颍怠慢自己的那份不满消失不见,他觉得陈颍就是他的福星,不光欣然答允相助他赈灾,还开了这么一个文会,让他接触到这么多江南名士以及这些展现文采的“银子”。
要是让他自己举办这样一场宴会,在场的人能赏脸参加的怕是连一半都不到。
就在方彦华暗暗思索如何在这些人身上捞一笔银子时,席间已经作出了好几首不错的诗词。
陈颍拿出一坛有着“色比凉浆犹嫩,香同甘露永春”之美誉的桑落酒,作为彩头。作出好诗好词便畅饮一杯。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近黄昏,日头西斜。
有人提议让陈颍做一首诗词,得到众人一致赞同。
陈颍起身笑道:“诸位如此抬爱,那我只好献丑一番了。”
陈颍信步走到楼台,望着一江春水思索着该抄哪篇好呢。
在众人眼里,陈颍临台而立,衣袂飘飘,气质出尘。正观颍水以酝酿诗才。
陈颍“酝酿”了片刻后,行到备好的案前,侍女素手研墨,陈颍提笔饱蘸,挥笔而书:
满饮一江春色,饱览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泛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望江楼上。
写罢,陈颍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油然而生。
待墨迹干后,陈颍示意侍女将之先传与方彦华。
方彦华接过默读一遍,二遍,三遍,然后拂须大笑,连道了三声好。“此作将这颍水写得生动宛如一个曼妙的江南少女,又以‘少女’的挽留反写自己对颍水的流连,实在是妙。
这首《西江月》可为当世名作矣。”
又传与席间诸位品鉴,纷纷惊为天人,赞不绝口。
“颍公子此作将颍水描绘的神韵十足,下阕更是展现了一种豪放,洒脱的态度,佳作,佳作啊。”
那些学子也是纷纷拜服,无人嫉妒不满,没办法,差距太大了,难以企及。
好几个人小声嘀咕,觉得此词颇有美感,要是唤以花魁来唱必是绝妙。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但是没有一个人敢提出来,盖因众人都知道,眼前这位颍川小魔王极不喜花魁清倌人之流,曾经有人宴请他时,叫了一花魁唱曲儿助兴,陈颍瞬间翻脸,拂袖而去。
陈颍的事在颍川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甚至还编成话本在茶楼说书。在颍川百姓的眼中:
颍川陈氏有位颍公子,虚怀若谷,不论是达官显贵,豪门大族,还是贩夫走卒,商贾奴仆,他皆平和相待,从不自恃身份折辱他人。
却又嫉恶如仇睚眦必报,对欺压良善为非作歹之人毫不容忍,曾有贪官欺压百姓,草菅人命,被他得知后将那狗官所行所为悉数查出,一直诉状让其丢官去职,枭首示众。
对待歌者舞者、戏子优伶及江湖艺人平等待之,从不轻贱,甚至赞其“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的精神。
但对青楼楚馆,歌船画舫之类极为不喜,对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更是厌恶,陈家也丝毫不沾青楼赌坊之类的营生,用陈颍的话说就是:爷有的是办法赚干净银子,又何须眼馋那点丧良心的脏钱。
在世人眼中,陈颍是一个神奇、矛盾的怪胎,既是林下君子,平易近人,又桀骜狷狂,目下无尘。
日已黄昏,宴会也到了尾声。陈颍开口道:
“方大人此番南下是为了赈灾之事而来,京畿之地去岁冬遭了大雪灾,百姓因之罹难,路有冻死骨。
如今方大人不辞辛劳南下求助,我等读书明理之人当义不容辞,倾力相助。”
宴会间的火热气氛徒然下落,一个个狐狸似的人精,瞬间品出了陈颍对方彦华是没有善意的。
PS:感谢书友君神天的月票!
大家有月票也帮仙鱼上一上吧,感谢感谢。
自汉时起,陈姓便在颍川扎根并发扬光大,积攒了近一个半世纪的福泽气运。直到西晋末年,中原板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许多士人、百姓纷纷南迁到长江以南没被混战波及之地,逃避战乱。
颍川陈氏并着林郑黄等世家也一路南下,到了浙江、闽中等地安置,休养生息。
及至南朝末代,陈氏果断地将大半族人北上,回到颍川这个气运蓬勃的发源之地。
后来无数次朝代更替,世家也遭受了许多磨难与打压,再不复汉时之辉煌。
陈姓之势力大多在南方,在更北的京畿之地并无深厚根基,这也是方彦华敢开口索要蜂窝煤方子的根据之一:云字号在京畿一带根基薄弱,满足不了赈灾的需求。
然而这只是陈家表面上的势力,自从迁都大名府后,陈家便开始暗中布局渗透。如今世人们所看到的颍川陈氏的实力不过是冰山一角。
如今颍川以陈氏独大,还有钟、郑、黄等许多家族,在颍水一带耕读传家,商贾致富。
夏朝顺治四年春,元宵佳节。
颍川陈氏子颍于颍水之东畔望江楼设宴,广邀颍川名士前来畅谈文事。
是日,颍水之上天朗气清,春风和煦。及日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佳肴美酒以宴客,丝竹管乐以助兴。
各世家接到陈颍的请柬,得知陈家这位小魔王要在元宵当天开一次文会,召集各家年轻子弟前往望江阁探讨学识,交流科场经验。
各家也都乐意卖陈家一份面子,带了家中年轻一辈前来参加文会。
待方彦华应邀而来,见到望江楼内诸多名士,高谈阔饮,畅谈古今,不由得感慨江南文风之盛。
陈颍引着方彦华到客座首位处,向在场众人介绍道:
“这位是方大人,隆康朝进士,现任工部尚书。今日赏光前来指点我等志要科场扬名的学子,大家可要抓住机会,若是得了方大人看中,将来必是前途不可限量。”
席间各家小辈们听了此话个个激动不已,这位方大人可是一部之尚书,若是得了他的青睐,将来官场之上岂不是一片坦途。纷纷下定决心要好好展现自己的文采。
介绍完方彦华后,陈颍回到主座,举杯道:
“小子陈颍在此感谢诸位长者能在这元宵佳节赏脸前来。小子今日办此文会,想让在场的莘莘学子交流学习,共同进步。还请诸位长者能够不吝指教,也祝各位学子能够科场扬名。
谨以杯中酒敬之。”
众宾客皆举杯相敬。
宴会就此开始,佳肴美酒供应不绝,场中时有歌者歌之,时而舞者舞之,助兴添彩。气氛逐渐欢腾热闹起来。
有兴致酣然者仰头饮尽杯中酒,踉跄着下场刷了套醉剑,然后兴尽而入睡。这是酒量不好者之醉态。
陈颍只开席时饮了一杯,虽然这些酒度数很低,还多是果酒,但陈颍如今是不足十岁的少年之身,酒还是少饮为妙。
陈颍坐在主座上,把玩着手中酒杯,饶有兴趣的看着眼前这幅活生生的古代士人文会宴饮的图画,心下感慨古人的率直性情,真的是名士风流,洒脱不羁。
除了前面那个醉酒舞剑的,其他年少学子也兴致高昂,纷纷展现自己的才能,以求被方彦华青眼相加。
他们或吟诗唱词,或激烈辩论,以各种手段吸引方彦华的注意力,甚至有一个端着酒杯缓步走到楼台边,凭栏远望,一副“我有故事”,你快问我的“忧郁王子”模样。
对于这些人的滑稽模样,陈颍看的欢乐极了,不过他并不觉得这些学子如此作态市侩谄媚。
一者科举为官对这些学子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哪怕他们家世不凡,也要努力去科举;再者这不过是少年人的争强上进之心,并无什么丑陋不堪。
方彦华也是欢喜不已,之前对陈颍怠慢自己的那份不满消失不见,他觉得陈颍就是他的福星,不光欣然答允相助他赈灾,还开了这么一个文会,让他接触到这么多江南名士以及这些展现文采的“银子”。
要是让他自己举办这样一场宴会,在场的人能赏脸参加的怕是连一半都不到。
就在方彦华暗暗思索如何在这些人身上捞一笔银子时,席间已经作出了好几首不错的诗词。
陈颍拿出一坛有着“色比凉浆犹嫩,香同甘露永春”之美誉的桑落酒,作为彩头。作出好诗好词便畅饮一杯。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近黄昏,日头西斜。
有人提议让陈颍做一首诗词,得到众人一致赞同。
陈颍起身笑道:“诸位如此抬爱,那我只好献丑一番了。”
陈颍信步走到楼台,望着一江春水思索着该抄哪篇好呢。
在众人眼里,陈颍临台而立,衣袂飘飘,气质出尘。正观颍水以酝酿诗才。
陈颍“酝酿”了片刻后,行到备好的案前,侍女素手研墨,陈颍提笔饱蘸,挥笔而书:
满饮一江春色,饱览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泛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望江楼上。
写罢,陈颍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油然而生。
待墨迹干后,陈颍示意侍女将之先传与方彦华。
方彦华接过默读一遍,二遍,三遍,然后拂须大笑,连道了三声好。“此作将这颍水写得生动宛如一个曼妙的江南少女,又以‘少女’的挽留反写自己对颍水的流连,实在是妙。
这首《西江月》可为当世名作矣。”
又传与席间诸位品鉴,纷纷惊为天人,赞不绝口。
“颍公子此作将颍水描绘的神韵十足,下阕更是展现了一种豪放,洒脱的态度,佳作,佳作啊。”
那些学子也是纷纷拜服,无人嫉妒不满,没办法,差距太大了,难以企及。
好几个人小声嘀咕,觉得此词颇有美感,要是唤以花魁来唱必是绝妙。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但是没有一个人敢提出来,盖因众人都知道,眼前这位颍川小魔王极不喜花魁清倌人之流,曾经有人宴请他时,叫了一花魁唱曲儿助兴,陈颍瞬间翻脸,拂袖而去。
陈颍的事在颍川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甚至还编成话本在茶楼说书。在颍川百姓的眼中:
颍川陈氏有位颍公子,虚怀若谷,不论是达官显贵,豪门大族,还是贩夫走卒,商贾奴仆,他皆平和相待,从不自恃身份折辱他人。
却又嫉恶如仇睚眦必报,对欺压良善为非作歹之人毫不容忍,曾有贪官欺压百姓,草菅人命,被他得知后将那狗官所行所为悉数查出,一直诉状让其丢官去职,枭首示众。
对待歌者舞者、戏子优伶及江湖艺人平等待之,从不轻贱,甚至赞其“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的精神。
但对青楼楚馆,歌船画舫之类极为不喜,对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更是厌恶,陈家也丝毫不沾青楼赌坊之类的营生,用陈颍的话说就是:爷有的是办法赚干净银子,又何须眼馋那点丧良心的脏钱。
在世人眼中,陈颍是一个神奇、矛盾的怪胎,既是林下君子,平易近人,又桀骜狷狂,目下无尘。
日已黄昏,宴会也到了尾声。陈颍开口道:
“方大人此番南下是为了赈灾之事而来,京畿之地去岁冬遭了大雪灾,百姓因之罹难,路有冻死骨。
如今方大人不辞辛劳南下求助,我等读书明理之人当义不容辞,倾力相助。”
宴会间的火热气氛徒然下落,一个个狐狸似的人精,瞬间品出了陈颍对方彦华是没有善意的。
PS:感谢书友君神天的月票!
大家有月票也帮仙鱼上一上吧,感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