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拿下朝廷才是正事
左良玉捋着胡须,目光灼灼闪动,却是沉默无言。
现在的他,正在心下想着另一个紧迫的问题。
那就是,在遭遇了此番大败之后,自己的造反计划,是否受到了重大影响响,又到底该何时实施。
黄澍察颜观色,一眼就看出了左良玉心中所思,他低声道:“宁南侯,可是在担忧我等举兵起义之事么?”
左良玉直视着他的双眼,低声道:“以黄御史来看,我军此番败后,却该何时举兵,方为合适?”
黄澍迎着他探询的目光,沉声回道:“这个么,在下以为,合适的举议时机,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来了。”
“哦?是吗?”左良玉双眼一亮。
“宁南侯,现在的局势,清军已攻下整个河南,兵锋主力正全力赶往徐州一带,不日就要开始强攻。而那被朝廷紧急抽调北上,正固守于徐州的刘良佐,手下兵马虽多,却是士气低落,不堪为战,只能干些掳掠百姓欺压良善之类恶事,若要与清军正面对战,怕是根本不能指望。这样的无用之辈,根本就不是清虏的对手。”
黄澍说到这里,脸上的表情陡的阴狠:“微臣以为,清军若大军掩至,那固守徐州的刘良佐,本来就是首鼠两端,极不可靠,在这般压力之下,极可能会率军就地投降,以保全其功名富贵与官位前程。”
左良玉闻声皱眉,又是捋须不止。
黄澍见他不语,遂又继续说道:“刘良佐一降,那固守淮安一带,虽然兵马亦我,却是同样无能又跋扈的刘泽清,只怕亦会立即追随刘良佐的步伐,向清虏献城投降。这两大江北的军镇一投降,那朝廷在江北一带,可谓大势去矣。”
“那么,朝廷为了保全扬州、滁州等地的最后江北州城,必定只得从湖广接境的安庆等处,大肆抽调黄得功部的剩余兵马,同时南京留都的兵马,亦会大举抽调北上,此为必然之势也。这样一来,我军东边的对峙重兵皆去,朝廷整个江防尽皆空虚,我军便可乘此机会,大举义兵,顺江东下,直捣南京小朝廷,必可一举成事。”
黄澍说到这里,右手作了个狠狠下劈之势。
左良玉听他这般说辞,心里亦是颇为赞同。
是啊,现在清军之势如此之大,那刘良佐刘泽清等人,必是不可守,确是极可能就地投降,以保全富贵前程。
而那小朝廷,为了抵抗清虏的入侵,最终还是要无奈地从他处调集兵力对抗清军,这样一来,江防一带必是十分空虚,倒是给了自己充足的机会,去举兵起义。
江防兵力这般空虚,自己这数十万大军全力东攻,只怕会势若破竹,再无可挡呢。
而只要能拿下那小朝廷,自己就算举兵之名义不足,但到那时候,大权独揽的自己,再重新拥立一个姓朱的当傀儡,还是不妥妥的忠臣一个。
故而,虽然现在暂时失去了对那太子的控制机会,倒亦不必太过介怀。
毕竟,与将来要实现的宏大目标相比,世子左梦庚此战之败,倒亦是颇不足道了。
再说了,这太子历经辛苦,抵达东川,能否在那群狼觅得生机尚是两说呢。
说不定,那太子在当地无法立足,而自己已攻灭了小朝廷,独掌了朝政大权,那么这个可恶的家伙,极可能还要反过头来,低声下气地来求自己保护呢。
想到这里,左良玉脸色,已是颇为舒展,心下郁结,亦是释然。
他轻咳一声,便对黄澍说道;“黄御史说得也对,风物长宜放眼量嘛。只要将来能顺利拿下朝廷,现在这场败仗,又算得了什么。就这样吧,本侯派你为特使,与李国英一道前往长沙,携带库中银两,去与那太子商谈交还俘虏之事。”
黄澍拱手回道:“宁南侯放心,在下一定办好差事,断不负侯爷所嘱。”
次日,从库中领取了充足银两的黄澍,便与已点集了五万兵马的李国英一道,一齐从武昌出发,赶往长沙而去。
黄澍一行人,昼夜兼程,终于在三天后抵达长沙。
说来也巧,就在他们到达长沙不久,那太子一行人马,从召山一路西去,亦是紧随着黄澍等人,来到了长沙城外。
听到太子领兵而来的消息,刚刚协助世子左梦庚与总兵李国英二人,一起布防完长沙防务的黄澍,立即派出使者,去见太子王明,商谈赎人之事。
很快,黄澍派出的使者,立即赶回来禀报,说那太子已然同意赎人,但需得黄御史亲来叙谈,方可作数。
黄澍点了点头,便先让使者下去休息。然后,他便独自一人在房中沉吟。
他现在考虑的是,这商谈交赎俘虏之事,倒底是要自己一个人前去,还是要与那世子左梦庚一同前去。
若是自己一个前去,自是方便与那太子叙谈,达成协议亦是容易,但是,这么大的一笔赎银数额,若是由自己全权而定,只怕会引起那心胸狭窄的世子左梦庚的无端猜忌。
先前在九江城下赎人之时,那左梦庚心疼赎银,就曾明确表态不满。但是因有朝廷太监韩赞周在中间作保,又是宁南侯左良玉亲自操办此事,这怕心疼银的世子,才终是无话可说。
他思考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让左梦庚与自己一同前去会见太子,方是妥当。
要知道,这世子左梦庚乃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更是整个湖广军镇的未来领导,自己若现在仗着左良玉之势,对此人刻意忽略,只怕这个心胸狭窄的小人,将来会给自己来个秋后算帐,亦是极有可能。
黄澍随及入禀左梦庚,邀他一道出城去与太子会谈。
不出黄澍所料,闻得来意,左梦庚立刻拉长了脸。
不过,他虽多有抱怨之语,脸上更多有羞惭之色,却还是决定,要与黄澍一道前去与太子会谈。
毕竟,黄澍此举,已然得到了左良玉的同意,正是奉命办事,自己现在心下虽然多是不满,却也断然不可自作主张,以致拂逆了父侯之意,反误了大事呢。
现在的他,正在心下想着另一个紧迫的问题。
那就是,在遭遇了此番大败之后,自己的造反计划,是否受到了重大影响响,又到底该何时实施。
黄澍察颜观色,一眼就看出了左良玉心中所思,他低声道:“宁南侯,可是在担忧我等举兵起义之事么?”
左良玉直视着他的双眼,低声道:“以黄御史来看,我军此番败后,却该何时举兵,方为合适?”
黄澍迎着他探询的目光,沉声回道:“这个么,在下以为,合适的举议时机,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来了。”
“哦?是吗?”左良玉双眼一亮。
“宁南侯,现在的局势,清军已攻下整个河南,兵锋主力正全力赶往徐州一带,不日就要开始强攻。而那被朝廷紧急抽调北上,正固守于徐州的刘良佐,手下兵马虽多,却是士气低落,不堪为战,只能干些掳掠百姓欺压良善之类恶事,若要与清军正面对战,怕是根本不能指望。这样的无用之辈,根本就不是清虏的对手。”
黄澍说到这里,脸上的表情陡的阴狠:“微臣以为,清军若大军掩至,那固守徐州的刘良佐,本来就是首鼠两端,极不可靠,在这般压力之下,极可能会率军就地投降,以保全其功名富贵与官位前程。”
左良玉闻声皱眉,又是捋须不止。
黄澍见他不语,遂又继续说道:“刘良佐一降,那固守淮安一带,虽然兵马亦我,却是同样无能又跋扈的刘泽清,只怕亦会立即追随刘良佐的步伐,向清虏献城投降。这两大江北的军镇一投降,那朝廷在江北一带,可谓大势去矣。”
“那么,朝廷为了保全扬州、滁州等地的最后江北州城,必定只得从湖广接境的安庆等处,大肆抽调黄得功部的剩余兵马,同时南京留都的兵马,亦会大举抽调北上,此为必然之势也。这样一来,我军东边的对峙重兵皆去,朝廷整个江防尽皆空虚,我军便可乘此机会,大举义兵,顺江东下,直捣南京小朝廷,必可一举成事。”
黄澍说到这里,右手作了个狠狠下劈之势。
左良玉听他这般说辞,心里亦是颇为赞同。
是啊,现在清军之势如此之大,那刘良佐刘泽清等人,必是不可守,确是极可能就地投降,以保全富贵前程。
而那小朝廷,为了抵抗清虏的入侵,最终还是要无奈地从他处调集兵力对抗清军,这样一来,江防一带必是十分空虚,倒是给了自己充足的机会,去举兵起义。
江防兵力这般空虚,自己这数十万大军全力东攻,只怕会势若破竹,再无可挡呢。
而只要能拿下那小朝廷,自己就算举兵之名义不足,但到那时候,大权独揽的自己,再重新拥立一个姓朱的当傀儡,还是不妥妥的忠臣一个。
故而,虽然现在暂时失去了对那太子的控制机会,倒亦不必太过介怀。
毕竟,与将来要实现的宏大目标相比,世子左梦庚此战之败,倒亦是颇不足道了。
再说了,这太子历经辛苦,抵达东川,能否在那群狼觅得生机尚是两说呢。
说不定,那太子在当地无法立足,而自己已攻灭了小朝廷,独掌了朝政大权,那么这个可恶的家伙,极可能还要反过头来,低声下气地来求自己保护呢。
想到这里,左良玉脸色,已是颇为舒展,心下郁结,亦是释然。
他轻咳一声,便对黄澍说道;“黄御史说得也对,风物长宜放眼量嘛。只要将来能顺利拿下朝廷,现在这场败仗,又算得了什么。就这样吧,本侯派你为特使,与李国英一道前往长沙,携带库中银两,去与那太子商谈交还俘虏之事。”
黄澍拱手回道:“宁南侯放心,在下一定办好差事,断不负侯爷所嘱。”
次日,从库中领取了充足银两的黄澍,便与已点集了五万兵马的李国英一道,一齐从武昌出发,赶往长沙而去。
黄澍一行人,昼夜兼程,终于在三天后抵达长沙。
说来也巧,就在他们到达长沙不久,那太子一行人马,从召山一路西去,亦是紧随着黄澍等人,来到了长沙城外。
听到太子领兵而来的消息,刚刚协助世子左梦庚与总兵李国英二人,一起布防完长沙防务的黄澍,立即派出使者,去见太子王明,商谈赎人之事。
很快,黄澍派出的使者,立即赶回来禀报,说那太子已然同意赎人,但需得黄御史亲来叙谈,方可作数。
黄澍点了点头,便先让使者下去休息。然后,他便独自一人在房中沉吟。
他现在考虑的是,这商谈交赎俘虏之事,倒底是要自己一个人前去,还是要与那世子左梦庚一同前去。
若是自己一个前去,自是方便与那太子叙谈,达成协议亦是容易,但是,这么大的一笔赎银数额,若是由自己全权而定,只怕会引起那心胸狭窄的世子左梦庚的无端猜忌。
先前在九江城下赎人之时,那左梦庚心疼赎银,就曾明确表态不满。但是因有朝廷太监韩赞周在中间作保,又是宁南侯左良玉亲自操办此事,这怕心疼银的世子,才终是无话可说。
他思考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让左梦庚与自己一同前去会见太子,方是妥当。
要知道,这世子左梦庚乃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更是整个湖广军镇的未来领导,自己若现在仗着左良玉之势,对此人刻意忽略,只怕这个心胸狭窄的小人,将来会给自己来个秋后算帐,亦是极有可能。
黄澍随及入禀左梦庚,邀他一道出城去与太子会谈。
不出黄澍所料,闻得来意,左梦庚立刻拉长了脸。
不过,他虽多有抱怨之语,脸上更多有羞惭之色,却还是决定,要与黄澍一道前去与太子会谈。
毕竟,黄澍此举,已然得到了左良玉的同意,正是奉命办事,自己现在心下虽然多是不满,却也断然不可自作主张,以致拂逆了父侯之意,反误了大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