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师傅到位
当赵小品几个人把这个笔大买卖的消息带回王孙村的,村子里几乎男女老少奔走相告,生怕有一家错过了这个好事。
几乎家家户户都全民动员起来了,就像准备与北边的契丹开战一样,每家都带上造房的镢铲锹锄,木匠石匠还带上了锯锤斧刨凿墨斗等工具,有牛的用牛拉,有骡子的骡子驮。
家里的锅碗瓢盆还有被褥全总打包带走,这么大的房子肯定不能会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免不了还要在那里搭伙造饭过夜。大师傅有小徒弟负责照顾,帮忙做饭洗衣,小师傅就得由家人照顾了。
赵金玉几个原来回来就打算叫上几个懂事灵活的小徒弟就回来开工了,结果每家都不想错过这个大活,家家户户都想要出人来上工,一清点人头,足足有四五十个小徒弟想跟过来,吃头家用头家的,造完房了还能分一笔钱,谁都想来。还有那个风水师傅,那个也姓赵,最早也是跟着当徒弟,人还比较灵活,看着徒弟这一行没什么行情了,就跳槽跟了风水师傅,这个比较玄乎,除了他们王孙村本村人,其他人看到他们风水先生的行头都是比较客气的。
没办法,最后又是抓阄,又是各种威逼还是有三十来个小徒弟跟了过来,王孙村历史上去外面出工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多人过。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就像逃荒一样,不管天黑,准备好了火把,不想等到明天,眼下就奔着兴化而去。
官府最怕的就是流民,因为流民相当不好管理,打一枪放一炮,在一个地方闹完事就换下一个地方,抓都没地方去抓人,是社会不稳定的最大因素。这帮人的声势太浩大了,以致于经过兴化县城的时候,就被拦下来盘查了。赵金玉等几个辈分最大的在赵发达不在的时候就要充当头家的角色,对外充当话事人去与守门官兵交。守门的官兵只他们的描述也从行李中找到了锹镢锄等确实是造房匠使用的工具,但是他们还敢大意。这些工具用得好的话不比刀剑威力小啊,门口的守卫可不想放这么一帮流民进去闹事,万一真把事闹大了知县老爷可不会放过自己,这帮人要滚多远有多远。
一帮人没有办法,顺着兴化县城又绕了一圈,走到兴化城的时候,差不多第二天午后了。农村的乡下很少会见到一群人结队而行,情况有几种,一是流民,北方逃难的下来了,他们很可恶,经常到地里随便就抢菜抢粮食,告到官也就只能把他们打一顿,东西都被吃了,打一顿有什么用。二是官府下来收税了,这种一般会有官家制服的带头,旁边跟着一群地痞无赖。这种情况一年只有一两次,夏天和秋天以后,秋收嘛,农民手里有粮了才有东西收。三是打架的,没错,就是打架的,村与村之间的械斗,乡邻之间,往往一条小溪,一小块地,一棵小树就能引发两个村之间的大规模打架。官府?官府一般不出面,清官也难断家务事不是,都是历史积下来的疑难问题。谁的拳头硬就听谁的,大鱼吃小鱼。
何麓已经很久没有这种大规模的械斗了,因为何麓根本没必要斗,何麓的地太穷,土地大片的抛荒没人种,嫁到外面的媳妇没什么地位,又娶不到外地的媳妇,自然与外面能产生冲突的机会就少了很多,很多年以来,何麓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安定的地方。
今天是怎么回事?但凡看到这帮脸上挂着莫名让人胆寒的邪恶笑容的流民,谁都会退避三舍,这帮人一个个身强体壮,人人手里要么拿着锄头,要么拿着斧子,就没有一个空手,后面跟着的牛车和马车都驮着不知道哪里抢来的东西,沿路走来,莲乾,仙水何麓路上连一只虫子都没有。。全部躲起来了,恼了这帮人,还有命吗。。
到了何麓,赵小品先跑了出来向梁川和赵发达通报。梁川和赵发达看到这一群壮观的“劳动人民”时内心是相当震撼的,不只是梁川,连赵发达都没想到这次竟然来了这么多人,整整三四十人,村子里大概所有的壮劳力都来了吧。。他娘的,好不容易碰到了一个好活计,这么多人,到时候又要分掉不少钱,剩的能有多少。。
梁川可以安排这赵发达及几个师傅暂且住在何氏宗祠里,毕竟有个遮盖的地方也比那草棚子强多了,但是这么多的人,要住进来,那可不现实啊。与赵发达,何保正商议了一下,怎么安置这帮人,赵发达说,不用担心,他们出工都是在外面搭草棚,这种日子过惯了,来讨生活还由得他们挑三捡四的吗,有得住不错了。
赵发达领着着他们一帮人,去了梁川造房子选址的地方。在赵发达的指挥下,一伙人麻利地卸下牛车马车上的各种锅碗瓢盆和工具,几个人拿着斧子柴刀等工具上山去伐竹子,几个人去河边的旱地里去收茅草,他们分工明确,手脚灵活,虽然晚上要睡在这破草棚子里,但是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终于又有活干了,总比一直窝在家里面强。
果然这专业的和半路出家的就是不一样,梁川原来搭两个小破草棚就搭了一个半调子,不伦不类的。细观他们的草屋,他们更清楚自己的需求,而且是长期在他乡为他人造房从而掌握的建造技术,他们不像梁川去砍这些硬木来搭房,他们利用柔软有韧性的枝条就搭成了框架,这个季节虽然北风还是时不时呼啸而来,但是檩条关节绑好了,房屋还是相当结实的,而且就住一小段时间,没必要在这个草屋上花太多的功夫。他们的土灶用石块砌起来,糊上点泥巴防止漏风,灶火升起来已经开始烧水了。
梁川和何保正也跟过来看看,造房的基址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何保正看着人家螺城的好后生心中感慨万千,他是这一方土地的保正,虽然说在何麓村辈分比他大的,资历比他老的大有人在,但是这些老人大都不问世事。他看着这些年村子里的年轻人走出去了一批又一批,出去了却咸有几个真正回来光宗耀祖的,大抵音信全无,村子里现在都是老幼和妇孺。自己多么希望自己村的年轻后生能跟螺城的年轻人一样,脚踏实地的,这样的日子多好,才是农家人的本分!而不是天天做那些不切实际的发财大梦!他看着这伙人的头家赵发达,人家一把年纪了,还拼写一口气带领乡民讨生活,所有的晚辈都敬重他,不像自己,挂着一个保正的名头,自己只会守着几亩瘦田刨食,他的心里也是很有落差。
明天就能破土动工了,梁川心里也很是激动。感谢那大蜚山的那群江湖义士给他送了这么多金银珠宝,现在虽然生活过日子还没有什么来钱特别稳当的门路,可是这又不急,衣食住行这些个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实现了才能去考虑那些不是,况且人现在虽然多了一点,但是吃着那些抢来的金银不还能吃个十年八载的,省着点用嘛。
天色渐渐晚了,招弟和李初一也都回来了,李初一这个人现在是吃饱了没事别着把柴刀就带着黑鼻在山上到处转悠,但是转悠有转悠的好,回来那背篓里总不会是空空地回来。招弟现在没事干,艺娘看叶小钗她们的身子还没好全,治病的草药用得又很快,就让招弟去跑腿,需要什么买什么。
夜幕降临的时候,何麓村好像从没有像今天这般如此热闹。今天这伙螺城师傅的动静太大,搞得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人心惶惶,都以为又有什么事儿要发生,不少人耐不住好奇心,偷偷地跟过来远远地观望,就看到这伙人行到何麓那人迹罕至的进山的村后头,便停下来安营扎寨。没有期待的热闹可以看,人来了一拨又一拨终于还是回去了。
没有热闹可以看,他们却也瞧出了一丝不对,这帮人身上带着墨斗石凿的,除了盖房起厝的师傅会带这些东西,谁会带?何麓一个穷得钉铛响的地方,现在难不成还有人请得起这么多的师傅来盖房子?要盖多大的房子?
何麓山脚下渐渐飘起了缕缕炊烟,螺城师傅埋锅造饭,没有什么酒肉,糙米下锅留着一点猪油炒出来的小青菜。
有米饭吃这生活怎么样?梁川回忆起当初受伤的那些日子,艺娘生怕不够自己的治伤买药钱,楞是顿顿小米粥吃着,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人吃不上饭,就冲着这一口雪白的米饭在爬摸打滚,他们的日子在何麓人,不在凤山人的眼里俨然可以算是幸福的了,毕竟有手艺在身上,还是古代较受人尊重的匠人。
这一条溪边上,生活的艰辛明天睡醒了还要继续面对。
几乎家家户户都全民动员起来了,就像准备与北边的契丹开战一样,每家都带上造房的镢铲锹锄,木匠石匠还带上了锯锤斧刨凿墨斗等工具,有牛的用牛拉,有骡子的骡子驮。
家里的锅碗瓢盆还有被褥全总打包带走,这么大的房子肯定不能会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免不了还要在那里搭伙造饭过夜。大师傅有小徒弟负责照顾,帮忙做饭洗衣,小师傅就得由家人照顾了。
赵金玉几个原来回来就打算叫上几个懂事灵活的小徒弟就回来开工了,结果每家都不想错过这个大活,家家户户都想要出人来上工,一清点人头,足足有四五十个小徒弟想跟过来,吃头家用头家的,造完房了还能分一笔钱,谁都想来。还有那个风水师傅,那个也姓赵,最早也是跟着当徒弟,人还比较灵活,看着徒弟这一行没什么行情了,就跳槽跟了风水师傅,这个比较玄乎,除了他们王孙村本村人,其他人看到他们风水先生的行头都是比较客气的。
没办法,最后又是抓阄,又是各种威逼还是有三十来个小徒弟跟了过来,王孙村历史上去外面出工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多人过。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就像逃荒一样,不管天黑,准备好了火把,不想等到明天,眼下就奔着兴化而去。
官府最怕的就是流民,因为流民相当不好管理,打一枪放一炮,在一个地方闹完事就换下一个地方,抓都没地方去抓人,是社会不稳定的最大因素。这帮人的声势太浩大了,以致于经过兴化县城的时候,就被拦下来盘查了。赵金玉等几个辈分最大的在赵发达不在的时候就要充当头家的角色,对外充当话事人去与守门官兵交。守门的官兵只他们的描述也从行李中找到了锹镢锄等确实是造房匠使用的工具,但是他们还敢大意。这些工具用得好的话不比刀剑威力小啊,门口的守卫可不想放这么一帮流民进去闹事,万一真把事闹大了知县老爷可不会放过自己,这帮人要滚多远有多远。
一帮人没有办法,顺着兴化县城又绕了一圈,走到兴化城的时候,差不多第二天午后了。农村的乡下很少会见到一群人结队而行,情况有几种,一是流民,北方逃难的下来了,他们很可恶,经常到地里随便就抢菜抢粮食,告到官也就只能把他们打一顿,东西都被吃了,打一顿有什么用。二是官府下来收税了,这种一般会有官家制服的带头,旁边跟着一群地痞无赖。这种情况一年只有一两次,夏天和秋天以后,秋收嘛,农民手里有粮了才有东西收。三是打架的,没错,就是打架的,村与村之间的械斗,乡邻之间,往往一条小溪,一小块地,一棵小树就能引发两个村之间的大规模打架。官府?官府一般不出面,清官也难断家务事不是,都是历史积下来的疑难问题。谁的拳头硬就听谁的,大鱼吃小鱼。
何麓已经很久没有这种大规模的械斗了,因为何麓根本没必要斗,何麓的地太穷,土地大片的抛荒没人种,嫁到外面的媳妇没什么地位,又娶不到外地的媳妇,自然与外面能产生冲突的机会就少了很多,很多年以来,何麓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安定的地方。
今天是怎么回事?但凡看到这帮脸上挂着莫名让人胆寒的邪恶笑容的流民,谁都会退避三舍,这帮人一个个身强体壮,人人手里要么拿着锄头,要么拿着斧子,就没有一个空手,后面跟着的牛车和马车都驮着不知道哪里抢来的东西,沿路走来,莲乾,仙水何麓路上连一只虫子都没有。。全部躲起来了,恼了这帮人,还有命吗。。
到了何麓,赵小品先跑了出来向梁川和赵发达通报。梁川和赵发达看到这一群壮观的“劳动人民”时内心是相当震撼的,不只是梁川,连赵发达都没想到这次竟然来了这么多人,整整三四十人,村子里大概所有的壮劳力都来了吧。。他娘的,好不容易碰到了一个好活计,这么多人,到时候又要分掉不少钱,剩的能有多少。。
梁川可以安排这赵发达及几个师傅暂且住在何氏宗祠里,毕竟有个遮盖的地方也比那草棚子强多了,但是这么多的人,要住进来,那可不现实啊。与赵发达,何保正商议了一下,怎么安置这帮人,赵发达说,不用担心,他们出工都是在外面搭草棚,这种日子过惯了,来讨生活还由得他们挑三捡四的吗,有得住不错了。
赵发达领着着他们一帮人,去了梁川造房子选址的地方。在赵发达的指挥下,一伙人麻利地卸下牛车马车上的各种锅碗瓢盆和工具,几个人拿着斧子柴刀等工具上山去伐竹子,几个人去河边的旱地里去收茅草,他们分工明确,手脚灵活,虽然晚上要睡在这破草棚子里,但是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终于又有活干了,总比一直窝在家里面强。
果然这专业的和半路出家的就是不一样,梁川原来搭两个小破草棚就搭了一个半调子,不伦不类的。细观他们的草屋,他们更清楚自己的需求,而且是长期在他乡为他人造房从而掌握的建造技术,他们不像梁川去砍这些硬木来搭房,他们利用柔软有韧性的枝条就搭成了框架,这个季节虽然北风还是时不时呼啸而来,但是檩条关节绑好了,房屋还是相当结实的,而且就住一小段时间,没必要在这个草屋上花太多的功夫。他们的土灶用石块砌起来,糊上点泥巴防止漏风,灶火升起来已经开始烧水了。
梁川和何保正也跟过来看看,造房的基址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何保正看着人家螺城的好后生心中感慨万千,他是这一方土地的保正,虽然说在何麓村辈分比他大的,资历比他老的大有人在,但是这些老人大都不问世事。他看着这些年村子里的年轻人走出去了一批又一批,出去了却咸有几个真正回来光宗耀祖的,大抵音信全无,村子里现在都是老幼和妇孺。自己多么希望自己村的年轻后生能跟螺城的年轻人一样,脚踏实地的,这样的日子多好,才是农家人的本分!而不是天天做那些不切实际的发财大梦!他看着这伙人的头家赵发达,人家一把年纪了,还拼写一口气带领乡民讨生活,所有的晚辈都敬重他,不像自己,挂着一个保正的名头,自己只会守着几亩瘦田刨食,他的心里也是很有落差。
明天就能破土动工了,梁川心里也很是激动。感谢那大蜚山的那群江湖义士给他送了这么多金银珠宝,现在虽然生活过日子还没有什么来钱特别稳当的门路,可是这又不急,衣食住行这些个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实现了才能去考虑那些不是,况且人现在虽然多了一点,但是吃着那些抢来的金银不还能吃个十年八载的,省着点用嘛。
天色渐渐晚了,招弟和李初一也都回来了,李初一这个人现在是吃饱了没事别着把柴刀就带着黑鼻在山上到处转悠,但是转悠有转悠的好,回来那背篓里总不会是空空地回来。招弟现在没事干,艺娘看叶小钗她们的身子还没好全,治病的草药用得又很快,就让招弟去跑腿,需要什么买什么。
夜幕降临的时候,何麓村好像从没有像今天这般如此热闹。今天这伙螺城师傅的动静太大,搞得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人心惶惶,都以为又有什么事儿要发生,不少人耐不住好奇心,偷偷地跟过来远远地观望,就看到这伙人行到何麓那人迹罕至的进山的村后头,便停下来安营扎寨。没有期待的热闹可以看,人来了一拨又一拨终于还是回去了。
没有热闹可以看,他们却也瞧出了一丝不对,这帮人身上带着墨斗石凿的,除了盖房起厝的师傅会带这些东西,谁会带?何麓一个穷得钉铛响的地方,现在难不成还有人请得起这么多的师傅来盖房子?要盖多大的房子?
何麓山脚下渐渐飘起了缕缕炊烟,螺城师傅埋锅造饭,没有什么酒肉,糙米下锅留着一点猪油炒出来的小青菜。
有米饭吃这生活怎么样?梁川回忆起当初受伤的那些日子,艺娘生怕不够自己的治伤买药钱,楞是顿顿小米粥吃着,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人吃不上饭,就冲着这一口雪白的米饭在爬摸打滚,他们的日子在何麓人,不在凤山人的眼里俨然可以算是幸福的了,毕竟有手艺在身上,还是古代较受人尊重的匠人。
这一条溪边上,生活的艰辛明天睡醒了还要继续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