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赤焰战场】
铜鼓山半山腰,陡峭的山坡蜿埏到此地形为之一缓,有大约十余丈宽、三十多丈长的开阔地带,虽然依旧乱石嶙峋,行走不便,却是登高疲乏时歇脚的好所在。也是因此,在这片开阔地带的东南面崖壁边缘上,修建着一个小小的八角石亭,供樵夫游人采药人歇脚避雨。当地人称之为“半山亭”。
这不知何年何月修筑的半山石亭,虽历经风雨,斑驳破旧,却仍顽强矗立在悬崖边,迄立不倒。
这个半山亭,就是赵猎率领的武功队预设阻击元军的阵地。
开阔地带随处可见高及腰膝的大块巨石,就是最好的掩体。用撬棍把这些乱石滚动到预设的各个交叉火力点位置,然后在最外围巨石与巨石之间的空隙处钉下三三两两的拒马桩子,看上去就像一堵巨石为柱、拒马桩为蕃篱的矮墙,杜绝了元兵趁隙突入的可能。
最妙的是,这片开阔地带前低后隆,呈缓坡状,可以形成居高临下的阶梯式射击优势。
当然,这片开阔地的面积终究有限,石头左右也不过几十块,都已经很影响行走了。而武功队足足有三百人枪,就算一块大石后面躲两个人都不够。所以武功队战士与百余班直、工匠们大半夜忙活的就是搬运石块。反正这石山上什么都少,就石头多。先是就近搬运,附近搬完了就到稍远的地方搜刮。
在乱石阵的前方十余丈近山道处,工匠们还挖了条壕沟,灌入猛火油,形成一条猛火油沟。一旦点燃,既可令敌人无可遁形又能形成隔离带,从山道冲上来的元兵首先面临的就是一条灼股裂肤、难以逾越的火墙,够喝一壶的。
山上山下,各自热火朝天忙活。
就在山脚下的阿尔斯楞率蒙古兵伐木制造一面面挡箭棚的时候,半山亭阻击阵地也差不多同一时间完工了。
赵猎重新背起雷明顿,腰挎双枪,在龙飞翼的引领下前往半山亭巡视。此刻这位大宋之主的衣饰装扮跟所有武功队员看上去完全没什么两样:外罩软甲,内着黄色内衬,头戴锅形铁盔,双肩交叉斜背沉甸甸的子弹带,腰佩近战短刀,再配上那年轻得过份的面孔,怎么看都像是个刚入伍的热血小伙。那些不认识他的蒙古兵,就算冲到他面前都只会当他是个普通小兵,不会多看一眼。
紧随身后的马南淳内心很是纠结,君王亲自提枪上战场,这种事古今未闻,他其实是反对的。但赵猎也跟他说得很清楚,自己首先是个战将,然后才是君王,敌人都杀到了家门口,有实力有信心反击,为什么要躲在后面?不说要冲杀到第一线,最起码要有敢于直面强敌的勇气,得站到指挥的位置。如果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还怎么带领大宋军民与凶残的蒙鞑子奋战到底?
战士在战场要拼,君王同样要敢拼,面对强敌,绝不能失去敢打敢拼的勇气。战士是刀,君王是握刀的手,若连出手的勇气都没有,哪怕敌人把脑袋伸过来都不敢剁下去,还谈何驱逐鞑虏,还我河山?
“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能战胜一群豺狼,而一只绵羊带领一群狮子却只能给豺狼当点心。”
马南淳反复咀嚼赵猎对他说的这句话,内心慢慢明悟。是啊,他们最初于荒岛相遇,起事之时才不过六个人。短短两年间,就能聚起数十万大军与百万民众,绝地奋起,杀出一条求生血路,挽回一个濒临灭亡的王朝,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依靠的难道仅仅是赵猎的一个宗室身份?
从蒙元攻占临安,谢太后捧印出降,到少帝沉海,整整三年。其间,聚于泉州的南渡后的宗室皇族一抓一大把,他们每一个人起家的条件都比赵猎好太多,为何却无人能力挽狂澜?
或许正是因了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胆豪勇,那个男人才能绝地求存,带领万千军民杀出一片新天地来吧。
马南淳思绪万千,不禁按了按腰间左轮手枪——这把枪,好久没饮血了,想必今夜能畅饮个痛快。
“陛下来了!”
“陛下也要跟我们并肩作战!”
赵猎一行刚到半山亭,武功队战士们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举着火把朝他们围拢过来。
半山亭前,寂无人声,只有山风呼啸与火光哔剥。
赵猎站在一块巨石上,低头望着四周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做为武功队唯一一任总教官,尽管登基之后,他再没有亲自下场训练战士,然而每一个战士入队都由他亲自选拔,平日也时不常下部队巡察、训导,他对每一个武功战士都很熟悉,能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甚至记得他们个人资料。
在一双双狂热的眼神中,赵猎深深吸了口气,沉声道:“作为一支天子亲军,我原本以为你们再也没机会上战场;我原本以为,你们永远都只能叫武功队——上不了战场就立不了功,立不了功就没法晋升,没法晋升你们就永远只能顶着‘武功大夫、武功郞’的头衔,更高的横行十三阶,甚至统领、将军,都没你们的份。你们是军中最强,却又是最难晋升,你们甘心吗?”
没有人敢应答,但周围汇成一片的粗浊气息与不甘眼神却说明了一切。
“很好。”赵猎赞赏点头,从侍卫手里接过一根火把,“当此山河破碎,敌寇肆虐之际,大好男儿,当有浴血杀敌,搏取功名之心。朕在此宣布,今夜之战,无论是谁,有多少功勋就给多少升赏,上不封顶,有能耐就杀出个将军来!愿诸君同心戮力,奋勇杀敌,不负军中至强、天子亲军之名!”
三百武功战士举臂如林,肺腑间挤爆出震天吼声:“护!护!护!”
就连百余主仪仗卤簿的殿前诸班直都热血激昂,恨不能侧身其间。
赵猎扬手一扔,火把在半空中划过一道明亮弧光,精准落到乱石阵前那道猛火油壕沟里。
轰!
烈油燃爆,火蛇蜿蜒,赤焰如墙,映红半天。
这不知何年何月修筑的半山石亭,虽历经风雨,斑驳破旧,却仍顽强矗立在悬崖边,迄立不倒。
这个半山亭,就是赵猎率领的武功队预设阻击元军的阵地。
开阔地带随处可见高及腰膝的大块巨石,就是最好的掩体。用撬棍把这些乱石滚动到预设的各个交叉火力点位置,然后在最外围巨石与巨石之间的空隙处钉下三三两两的拒马桩子,看上去就像一堵巨石为柱、拒马桩为蕃篱的矮墙,杜绝了元兵趁隙突入的可能。
最妙的是,这片开阔地带前低后隆,呈缓坡状,可以形成居高临下的阶梯式射击优势。
当然,这片开阔地的面积终究有限,石头左右也不过几十块,都已经很影响行走了。而武功队足足有三百人枪,就算一块大石后面躲两个人都不够。所以武功队战士与百余班直、工匠们大半夜忙活的就是搬运石块。反正这石山上什么都少,就石头多。先是就近搬运,附近搬完了就到稍远的地方搜刮。
在乱石阵的前方十余丈近山道处,工匠们还挖了条壕沟,灌入猛火油,形成一条猛火油沟。一旦点燃,既可令敌人无可遁形又能形成隔离带,从山道冲上来的元兵首先面临的就是一条灼股裂肤、难以逾越的火墙,够喝一壶的。
山上山下,各自热火朝天忙活。
就在山脚下的阿尔斯楞率蒙古兵伐木制造一面面挡箭棚的时候,半山亭阻击阵地也差不多同一时间完工了。
赵猎重新背起雷明顿,腰挎双枪,在龙飞翼的引领下前往半山亭巡视。此刻这位大宋之主的衣饰装扮跟所有武功队员看上去完全没什么两样:外罩软甲,内着黄色内衬,头戴锅形铁盔,双肩交叉斜背沉甸甸的子弹带,腰佩近战短刀,再配上那年轻得过份的面孔,怎么看都像是个刚入伍的热血小伙。那些不认识他的蒙古兵,就算冲到他面前都只会当他是个普通小兵,不会多看一眼。
紧随身后的马南淳内心很是纠结,君王亲自提枪上战场,这种事古今未闻,他其实是反对的。但赵猎也跟他说得很清楚,自己首先是个战将,然后才是君王,敌人都杀到了家门口,有实力有信心反击,为什么要躲在后面?不说要冲杀到第一线,最起码要有敢于直面强敌的勇气,得站到指挥的位置。如果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还怎么带领大宋军民与凶残的蒙鞑子奋战到底?
战士在战场要拼,君王同样要敢拼,面对强敌,绝不能失去敢打敢拼的勇气。战士是刀,君王是握刀的手,若连出手的勇气都没有,哪怕敌人把脑袋伸过来都不敢剁下去,还谈何驱逐鞑虏,还我河山?
“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能战胜一群豺狼,而一只绵羊带领一群狮子却只能给豺狼当点心。”
马南淳反复咀嚼赵猎对他说的这句话,内心慢慢明悟。是啊,他们最初于荒岛相遇,起事之时才不过六个人。短短两年间,就能聚起数十万大军与百万民众,绝地奋起,杀出一条求生血路,挽回一个濒临灭亡的王朝,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依靠的难道仅仅是赵猎的一个宗室身份?
从蒙元攻占临安,谢太后捧印出降,到少帝沉海,整整三年。其间,聚于泉州的南渡后的宗室皇族一抓一大把,他们每一个人起家的条件都比赵猎好太多,为何却无人能力挽狂澜?
或许正是因了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胆豪勇,那个男人才能绝地求存,带领万千军民杀出一片新天地来吧。
马南淳思绪万千,不禁按了按腰间左轮手枪——这把枪,好久没饮血了,想必今夜能畅饮个痛快。
“陛下来了!”
“陛下也要跟我们并肩作战!”
赵猎一行刚到半山亭,武功队战士们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举着火把朝他们围拢过来。
半山亭前,寂无人声,只有山风呼啸与火光哔剥。
赵猎站在一块巨石上,低头望着四周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做为武功队唯一一任总教官,尽管登基之后,他再没有亲自下场训练战士,然而每一个战士入队都由他亲自选拔,平日也时不常下部队巡察、训导,他对每一个武功战士都很熟悉,能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甚至记得他们个人资料。
在一双双狂热的眼神中,赵猎深深吸了口气,沉声道:“作为一支天子亲军,我原本以为你们再也没机会上战场;我原本以为,你们永远都只能叫武功队——上不了战场就立不了功,立不了功就没法晋升,没法晋升你们就永远只能顶着‘武功大夫、武功郞’的头衔,更高的横行十三阶,甚至统领、将军,都没你们的份。你们是军中最强,却又是最难晋升,你们甘心吗?”
没有人敢应答,但周围汇成一片的粗浊气息与不甘眼神却说明了一切。
“很好。”赵猎赞赏点头,从侍卫手里接过一根火把,“当此山河破碎,敌寇肆虐之际,大好男儿,当有浴血杀敌,搏取功名之心。朕在此宣布,今夜之战,无论是谁,有多少功勋就给多少升赏,上不封顶,有能耐就杀出个将军来!愿诸君同心戮力,奋勇杀敌,不负军中至强、天子亲军之名!”
三百武功战士举臂如林,肺腑间挤爆出震天吼声:“护!护!护!”
就连百余主仪仗卤簿的殿前诸班直都热血激昂,恨不能侧身其间。
赵猎扬手一扔,火把在半空中划过一道明亮弧光,精准落到乱石阵前那道猛火油壕沟里。
轰!
烈油燃爆,火蛇蜿蜒,赤焰如墙,映红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