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支配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内阁首辅的自我救赎

    早上六点,皇极门。

    五凤楼上,鼓响三声。

    鸿胪寺旗校摆好仪仗,鸣钟敲罄。

    两边掖门大开,官员们一流水的披着红色大氅,抱着牙笏,鱼贯而入。

    走过金水桥,官员们按照品级依次排好,分成两列,文左武右,站在皇极门的丹陛前等待皇帝的到来。

    经过了昨晚上的剧变,百官们心思各异,有的看戏,有的缄默,有的疑惑,也有的不安。

    但所有人都无一例外的离着阉党众人有些距离,不是嫌,单纯是怕。

    武官队列中,田尔耕看了眼手臂上包着纱布的许显纯,问道:“老许,这是怎么了?”

    许显纯摇了摇头。

    “没什么,五更天时刚抓了几个人。”

    田尔耕有些惊讶:“几个人?以你的身手还会吃亏?”

    许显纯看了眼四周:“待会散朝再和你说。”

    文官那边,还有一处单独的‘阵地’,那是独属于言官的那一片。

    这些所谓的清流,是东林党在朝中最大的倚仗和势力。此刻他们却没了往日的威风,脸上愁云惨淡,让好些人乐得看笑话。

    由于昨夜刚下了一场雨夹雪,天气转冷,所以有不少身子单薄的官员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不过好在仪仗不久便到达了。

    在一众内官的簇拥中,身着明黄衮服的崇祯帝踏上金台,随着礼乐响起,鸿胪寺官员高唱:“入班!”

    左右文武走上御道,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行一拜三叩之礼。

    至此,礼毕。

    接下来才可以开始议事。

    大明的早朝其实很辛苦,并不像很多影视剧中一样是站到殿内议事的,而是站在广场上,露天议事。

    历史上叫做“御门听政”。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在家门前听大臣们汇报工作。

    无论刮风下雨,亦或是下雪,都是这样。

    当然,制度归制度,是否执行就是另一回事了。

    除太祖、成祖以外,大明真正勤政的皇帝可以说屈指可数。

    一月一次早朝便算是勤劳的了,更有甚者常常都是半年或者更久,还有的干脆几十年都不上朝。

    大臣们自然有样学样,虽然早朝还是上,可经常有人以各种理由缺席,又或者草草走个过程,礼毕后,就都挪到右顺门的偏殿去,有事入奏,无事就去办公。但也正因为难得见到一次皇帝,所以像今天这种有皇帝出席的早朝,官员们也比平时来的齐。

    说起来,距离朱由检上次上朝,也快有两个月了。

    这倒不是他懒,而是他实在厌倦了听那些言官和大臣们的叱咄与抱怨,上朝也只是浪费时间。

    还有就是,他刚好利用这段时间,在进行布局。

    朱由检将振兴大明的步骤分成了五步,如今,尚在第一步计划之内。

    而现在,一切准备就绪。

    该群臣看他秀了。

    朱由检坐在皇位上,俯视群臣,脸上无悲无喜,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好戏。

    按照规矩,由当日出班的司礼监太监喊了一声“有事起奏,无事退朝。”接着,就是官员上奏的时间了。

    明朝官员奏事,有个暗地里的规矩,就是内阁辅臣最先,若他们无人上前,其他人才会奏事。谁要上奏,就自己先咳嗽一声,然后出班,走到御前,跪着奏事。皇帝没来,就把折子递给当班的太监。

    所以,内阁首辅黄立极就是奏事的顺位第一人。

    而事实上,他也的确有本要奏。

    对于这位内阁首辅而言,昨晚上他的心情可谓是和坐过山车一样。

    因为,和懿安皇后张嫣密谋劝进一事,几乎可以说是由他一手促成。

    照说,他一个阉党成员,为什么要参与进这样一件明显不利于魏忠贤的事情中呢?

    旁人乍看下,或许难以理解他这样的行为,可仔细分析一下,就能理解了。

    在天启朝,不管是天启有意还是无意,有一个事实是所有人都无法否认的。那就是当时的魏忠贤,所能行使的权利,几乎等同于皇权本身。

    想要当朝为官,特别是能上殿的京官,对魏忠贤都只有阿谀奉承这一条路可走。

    反抗者的下场也很显然,东林前六君子,后七君子就打了个样。

    因此,黄立极投靠魏忠贤也是迫不得已。(至少在他自己看来是这样的。)

    所以,在天启落水之后,这位当朝首辅,立刻为自己的未来打起了算盘。

    他算是客、魏集团之中的一员,因此他也多少得知了一些魏忠贤和客印月商量的事情,什么‘狸猫换太子’、‘拥立福王子孙’之类的计划。

    黄立极认为,若是魏忠贤真的办成,那大明恐怕就真完了。

    太监掌权,会有什么后果?

    这事赵高干过,于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的秦亡了。

    换做大明又如何?

    因此,黄立极当机立断,选择与魏忠贤背道而驰。

    所以,黄立极是真的为了大明?

    那倒不是。

    其实,和黄立极想法类似的大臣们,不占少数。这倒不是说他们这样的人是真的一心为国,而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和根基与大明息息相关,若大明无了,这些人祖上的爵位、荫庇甚至是他们自己的功名都有可能不保。倘若有人能许以厚利,他们倒是不在意叛一叛的。

    但若你以为,他们只是这样想,那也还是天真了。

    对于黄立极来说,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魏忠贤挡住了他前面,成为了他获取真正权利的挡路石。

    做人臣的,谁不想学徐阶、高拱之流?

    一生清誉,还赚的盆满钵满?

    可是,要做到这种程度,那必须要是权力斗争的胜利者才行。

    什么是胜利者?

    名声,银子,两手抓。

    那就是胜利者。

    而阻止宦官当权,就是很好的理由。(实际上是痛打落水狗)

    可这种徒于利己的想法,恰恰也是令他们短视的根源所在。

    试问,不惩小恶,何以遏大祸?不遵小节,如何循大节?

    为自己着想时,他们会变着法的给自己编理由。可真正到了为国出力的时候,他们又会摆出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来。

    正是这种灵活的道德标准和底线,大明朝才会出现这么多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在共同的利益,和灵活的道德标准之下,曾经的敌人,也可以成为现在的朋友。

    黄立极和东林党的关系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