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大起大落
魏忠贤倒了!
当崇祯皇帝的旨意下达以后,官场震动!
朝廷各部人人自危。
在魏忠贤掌权的这些年里,朝野上下,从地方府台,到六部大员,无不对其交好,献媚。
甚至举国兴起为魏忠贤建立生祠之风潮。
建祠供奉,古已有之。然而,此举从来都是用来祭拜死者,还从未有活人入祠之先例,照道理来说一般人也不会愿意或者就吃香火。可这种想法,对当时极力吹捧魏忠贤的孝子贤孙们来说,明显过时了。
天启六年六月,浙江巡抚潘汝桢上书朝廷,要求在西子湖畔敬立魏忠贤的生祠,以表其功。
此举,令天下大震!
天下人尽皆捶足顿胸,恨自己为何早没想到这个办法。于是,人们从哪里失败就从哪里爬起来,奋起直追,绝不落后!
既然要做,就要比潘汝桢做得更好!
此后仅仅一年,供奉魏忠贤的生祠,便如雨后春笋,遍及神州大地。
一时间,天下新建楼阁,最气派、最豪华之地,莫过于魏忠贤之生祠。
开封官府为了建造生祠,不惜拆毁民房两千多间,所建之生祠,宫殿九楹,一如帝王格式。巡抚朱童蒙在绥延以琉璃瓦盖生祠,刘诏在蓟州以金像冕旒为魏忠贤立像。
海内闻风而动,除上述督抚,更有宗室勋戚加入。如楚王朱华煃,如武清侯李诚铭、保定侯梁世勋等,廷臣如尚书邵辅忠,词臣如庶吉士李若琳等,部郎如郎中鲁国桢,诸司如通政司经历孙如洌、上林监丞张永祚等,也都纷纷建祠。连地痞流氓,山匪路霸都要横插一脚,为魏忠贤建造生祠。
个中翘楚,如巡抚杨邦宪,为了扩大范围,连供奉周敦颐、程颐、程颢的三贤祠都拆了,腾出地方来给魏忠贤建生祠。
当时的魏忠贤,真是人人顶礼膜拜。人世中所有赞美的词藻,都被大用特用,毫不吝啬。像“尧天舜德”“至圣至神”之类的颂词,一时充斥宇内。无数的赞美诗,也铺天盖地而来。督饷尚书黄运泰,在迎接魏忠贤的偶像时,竟行五拜五稽首的大礼,连呼“九千岁”。
天启七年五月,有位叫陆万龄的监生,突发奇想,向朝廷建议要求把魏忠贤供祠于国子监,配享孔子,而把魏忠贤的父亲,配享启圣公。陆万龄是这样陈述理由的:“孔子作《春秋》,厂臣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厂臣诛东林。礼宜并尊。”这位陆监生的意思是,孔子之功,是作《春秋》、诛少正卯,魏忠贤作《三朝要典》、诛杀东林党,也可与之相提并论。既然贡献差不多,魏忠贤也就可以与孔子平起平坐。
虽说这位陆监生由于资格不足,没法直接上疏,可他却请了一个叫朱之俊的国子监司业代奏。
离谱的是,朝廷答应了这件事。
目不识丁的魏忠贤,竟然可以与万世师表的孔圣人在国子监平起平坐,同享供奉,而这样的主意竟是由熟读孔圣之书的一位监生提出来的,不知孔圣人对此有何想法,也不知当时那些饱读圣贤书的圣人门徒们又有何想法。
但今天,所有人都清楚的一件事是:魏忠贤,不是倒于礼教道德,而是倒于权利斗争。
魏府。
魏忠贤负手站于堂内,目光深邃的注视着挂于堂上的四句古诗,田尔耕,田吉,崔应元,孙云鹤,杨寰等人躬身立于其后。
那首诗是天启皇帝生前,亲手写给他的。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魏忠贤语气低沉:“先帝当初赠予咱家时,咱家还不知此诗作者姓李,更不知此诗第一个受赠者叫萧瑀。只道是先帝闲来无事,写着玩的。直到后来,呈秀瞧见此诗,将这背后的典故讲给了咱家听后,咱家才晓得先帝的良苦用心啊。先帝如此推心,可惜,当今天子却信不得咱家。”
崔应元叹息:“想九千岁当初是何等的风光,如今...如今却...唉。”
田尔耕也咬牙切齿:“那些该死的东西,见爹爹势弱了,便翻脸就不认人,早知如此,我等掌权之时,就该杀得再狠一点!”
魏忠贤没有搭话,而是自顾的讲起来。
“算起来,咱家自万历十七年进宫,到今日已经整整三十九年了。想当初,刚入宫里,没有一个靠山,只得仰人鼻息。虽是记在司礼监秉笔太监孙暹名下,实则是在刘吉祥手下当差。宫中岁月,寂寞难耐,便常与那徐应元、赵进教几个知己吃酒、掷骰子,这样过了整整十年啊。后来,实在耐不住了,便想着去宫外闯闯。当时孙公公的掌家邱乘云原在御马监,奉诏往四川监矿,便去投奔他。谁知那贼子不念同出一门之情,险些将咱家害死,只得又转回宫里。甲子库当差,东宫典膳,伺候王才人...这一路走来,艰难困苦,什么磨难没见过啊。”
魏忠贤摇摇头,脑中不时浮现起这些年的种种景象。
竟是唱了起来。
“想当初,势倾朝,谁人不敬?九卿称晚辈,宰相谒私衙。如今势去时衰也,零落如飘草。
思量起,当日里,蟒玉朝天。如今别龙楼,辞凤阁,凄凄孤馆...”(这一段原文是《明朝那些事儿》五更断魂曲)
“爹爹,下令吧。”
田尔耕跪伏在地。
其余人等也相继拜倒
“下令吧,九千岁!”
“对啊,下令吧!”
魏忠贤心中决定,早已在那庵中之时便已下好,如今,再无犹豫。
他转过身去,面向众人,袖袍一卷。
“孩儿们!这天下富贵,从来都没有来的轻巧的道理!赤羽扫烽霾,虎变出雄才!要荣华,要尊荣,只能靠自己去争!去抢!都吩咐下去,凡东厂、锦衣卫,还有御马监,愿跟随者,皆可召集。今日子正,我等便要学学那秦王李世民,夺玄武而令中宫!”
待此时,正寒冬,风凛冽,霜拂征衣,钢刀烈!
当崇祯皇帝的旨意下达以后,官场震动!
朝廷各部人人自危。
在魏忠贤掌权的这些年里,朝野上下,从地方府台,到六部大员,无不对其交好,献媚。
甚至举国兴起为魏忠贤建立生祠之风潮。
建祠供奉,古已有之。然而,此举从来都是用来祭拜死者,还从未有活人入祠之先例,照道理来说一般人也不会愿意或者就吃香火。可这种想法,对当时极力吹捧魏忠贤的孝子贤孙们来说,明显过时了。
天启六年六月,浙江巡抚潘汝桢上书朝廷,要求在西子湖畔敬立魏忠贤的生祠,以表其功。
此举,令天下大震!
天下人尽皆捶足顿胸,恨自己为何早没想到这个办法。于是,人们从哪里失败就从哪里爬起来,奋起直追,绝不落后!
既然要做,就要比潘汝桢做得更好!
此后仅仅一年,供奉魏忠贤的生祠,便如雨后春笋,遍及神州大地。
一时间,天下新建楼阁,最气派、最豪华之地,莫过于魏忠贤之生祠。
开封官府为了建造生祠,不惜拆毁民房两千多间,所建之生祠,宫殿九楹,一如帝王格式。巡抚朱童蒙在绥延以琉璃瓦盖生祠,刘诏在蓟州以金像冕旒为魏忠贤立像。
海内闻风而动,除上述督抚,更有宗室勋戚加入。如楚王朱华煃,如武清侯李诚铭、保定侯梁世勋等,廷臣如尚书邵辅忠,词臣如庶吉士李若琳等,部郎如郎中鲁国桢,诸司如通政司经历孙如洌、上林监丞张永祚等,也都纷纷建祠。连地痞流氓,山匪路霸都要横插一脚,为魏忠贤建造生祠。
个中翘楚,如巡抚杨邦宪,为了扩大范围,连供奉周敦颐、程颐、程颢的三贤祠都拆了,腾出地方来给魏忠贤建生祠。
当时的魏忠贤,真是人人顶礼膜拜。人世中所有赞美的词藻,都被大用特用,毫不吝啬。像“尧天舜德”“至圣至神”之类的颂词,一时充斥宇内。无数的赞美诗,也铺天盖地而来。督饷尚书黄运泰,在迎接魏忠贤的偶像时,竟行五拜五稽首的大礼,连呼“九千岁”。
天启七年五月,有位叫陆万龄的监生,突发奇想,向朝廷建议要求把魏忠贤供祠于国子监,配享孔子,而把魏忠贤的父亲,配享启圣公。陆万龄是这样陈述理由的:“孔子作《春秋》,厂臣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厂臣诛东林。礼宜并尊。”这位陆监生的意思是,孔子之功,是作《春秋》、诛少正卯,魏忠贤作《三朝要典》、诛杀东林党,也可与之相提并论。既然贡献差不多,魏忠贤也就可以与孔子平起平坐。
虽说这位陆监生由于资格不足,没法直接上疏,可他却请了一个叫朱之俊的国子监司业代奏。
离谱的是,朝廷答应了这件事。
目不识丁的魏忠贤,竟然可以与万世师表的孔圣人在国子监平起平坐,同享供奉,而这样的主意竟是由熟读孔圣之书的一位监生提出来的,不知孔圣人对此有何想法,也不知当时那些饱读圣贤书的圣人门徒们又有何想法。
但今天,所有人都清楚的一件事是:魏忠贤,不是倒于礼教道德,而是倒于权利斗争。
魏府。
魏忠贤负手站于堂内,目光深邃的注视着挂于堂上的四句古诗,田尔耕,田吉,崔应元,孙云鹤,杨寰等人躬身立于其后。
那首诗是天启皇帝生前,亲手写给他的。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魏忠贤语气低沉:“先帝当初赠予咱家时,咱家还不知此诗作者姓李,更不知此诗第一个受赠者叫萧瑀。只道是先帝闲来无事,写着玩的。直到后来,呈秀瞧见此诗,将这背后的典故讲给了咱家听后,咱家才晓得先帝的良苦用心啊。先帝如此推心,可惜,当今天子却信不得咱家。”
崔应元叹息:“想九千岁当初是何等的风光,如今...如今却...唉。”
田尔耕也咬牙切齿:“那些该死的东西,见爹爹势弱了,便翻脸就不认人,早知如此,我等掌权之时,就该杀得再狠一点!”
魏忠贤没有搭话,而是自顾的讲起来。
“算起来,咱家自万历十七年进宫,到今日已经整整三十九年了。想当初,刚入宫里,没有一个靠山,只得仰人鼻息。虽是记在司礼监秉笔太监孙暹名下,实则是在刘吉祥手下当差。宫中岁月,寂寞难耐,便常与那徐应元、赵进教几个知己吃酒、掷骰子,这样过了整整十年啊。后来,实在耐不住了,便想着去宫外闯闯。当时孙公公的掌家邱乘云原在御马监,奉诏往四川监矿,便去投奔他。谁知那贼子不念同出一门之情,险些将咱家害死,只得又转回宫里。甲子库当差,东宫典膳,伺候王才人...这一路走来,艰难困苦,什么磨难没见过啊。”
魏忠贤摇摇头,脑中不时浮现起这些年的种种景象。
竟是唱了起来。
“想当初,势倾朝,谁人不敬?九卿称晚辈,宰相谒私衙。如今势去时衰也,零落如飘草。
思量起,当日里,蟒玉朝天。如今别龙楼,辞凤阁,凄凄孤馆...”(这一段原文是《明朝那些事儿》五更断魂曲)
“爹爹,下令吧。”
田尔耕跪伏在地。
其余人等也相继拜倒
“下令吧,九千岁!”
“对啊,下令吧!”
魏忠贤心中决定,早已在那庵中之时便已下好,如今,再无犹豫。
他转过身去,面向众人,袖袍一卷。
“孩儿们!这天下富贵,从来都没有来的轻巧的道理!赤羽扫烽霾,虎变出雄才!要荣华,要尊荣,只能靠自己去争!去抢!都吩咐下去,凡东厂、锦衣卫,还有御马监,愿跟随者,皆可召集。今日子正,我等便要学学那秦王李世民,夺玄武而令中宫!”
待此时,正寒冬,风凛冽,霜拂征衣,钢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