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支配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一章 如何喂饱大明

    说到东厂,就不得不提到东厂的由来,东厂设立于永乐十八年,自建立之初,其权力之大、作恶之多、名声之臭实在罕有匹敌。由于其机构位于东安门,所以被命名为东厂。

    东厂职务有千户、百户、掌班、领班、司房等,但具体干活的是役长和番役。他们的职责很广,什么都管,什么都看:朝廷会审案件,东厂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上班,东厂派出人员坐班;六部的各种文件,东厂要派人查看。这还不算,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些人还负责市场调查,连今天菜市场的白菜、萝卜多少钱一斤,都要记录在案。

    自从这个机构成立后,不光是朝廷百官倒霉,连锦衣卫也跟着郁闷,因为他们原本就是特务,东厂的人却成了监视特务的特务,锦衣卫的地位大受影响。在东厂成立之前,锦衣卫也算是个有前途的职业,许多“有志青年”出于各种目的,纷纷投身于明朝的特务事业,但东厂机构出现后,其势头就盖过了锦衣卫,抢了锦衣卫的风头。

    原因也很简单,东厂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而且其首领东厂掌印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人,与皇帝的关系不一般,也不是锦衣卫的首领锦衣卫指挥使能够相比的。所以在之后的明代历史发展中,原本是平级的锦衣卫和东厂逐渐变成了上下级关系,有些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掌印太监甚至要下跪叩头。

    处处都受人钳制,做错了是自己的,做好了是东厂的,这样一来,锦衣卫还能做什么呢?

    因此朱由检将锦衣卫和东厂彻底分开,并且将他们的职权也分别划分。

    高时明很快来了,朱由检对他说:“朕需要对东厂做出一些调整,从今以后东厂成员不再从锦衣卫抽调,只从宫中身世清白的宦官中选拔。东厂职权,只在两京,出京以后,天下人皆可不认。”

    高时明心下一惊,这样一来,东厂的职权不就只限于皇帝身边了吗?

    难道,是皇上对宦官们不满意了?

    “不要胡思乱想,下去安排吧。”

    朱由检好似看穿了高时明的说道。

    高时明连忙回道:“奴婢不敢。”

    朱由检没当回事,而是又说道:“还有,去给朕找一个人来。”

    几天后,朱由检要找的人就来了。

    此人便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

    宋应星在历史上的地位被严重低估,最主要的还是建奴入关后,对华夏思想、科技等宝贵东西进行了丧心病狂的封杀。

    《天工开物》这本书被誉为中华17世纪的百科全书,可惜被建奴给毁了。

    这无疑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

    朱由检原本以为这次找来宋应星应该会花些时间,没想到他就在京城附近,这不,才几天就把他给找来了。

    现在宋应星对自己可太重要了,只有把吃饭的问题解决了,才能想后面的事情啊!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宋应星可真是太宝贵了。

    然而,朱由检见到宋应星激动,宋应星却比他更激动。

    他只是一个过了乡试的举人,连官身都没有,却能得到皇上召见,这是多大的荣耀?

    当接到要进京面圣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天子真的要见我?

    直到真的进了紫禁城,真的见到了当今天子,心中依然是惊涛骇浪,惊喜万分。

    “草民拜见陛下!”

    能见到当今天子,是无数仕人的理想啊。

    朱由检笑眯眯的道:“宋卿请起,来人,赐座。”

    宋应星受宠若惊,可是圣恩难拒,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坐下了。

    “朕听闻,你对农物之类涉猎颇深?”

    “草民惶恐,只是略懂而已。”

    “宋卿不必谦虚,朕特意找你来,便是为了此事啊。”

    宋应星恭敬道:“陛下有何事需要草民去做的尽管吩咐,草民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朱由检点点头,说道:“民以食为天,粮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陕西赤地千里,百姓食不果腹,朕心急如焚,每每想到有百姓没有饭吃,朕这心里,便痛如刀绞。朕需要粮食,朕想专门为爱卿设立一个农务司,让宋卿替朕研究如何把这粮食种好。”

    宋应星心中一颤,若是跟别的读书人说这些,一定会觉得皇帝是故意挖苦他,身为读书人,那自然是日夜勤读孔孟圣学,怎可去阡陌之间,浪费了大好年华?

    但是宋应星却不同,他是一个从小就对自然、手工艺等类目有浓厚兴趣的人。

    一听说皇帝居然专门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农务司,顿时激动得连忙跪下,拜道:“草民何等何能,承蒙天子器重,必不负君恩!”

    “宋卿快快请起!朕想要的是能办事的人,可不是只会阿谀奉承的人。”

    宋应星感动:“草民明白了。”

    他起身后,想了想,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个小土豆和红薯。

    “陛下,草民此次前来,还带了一些东西,希望陛下可以看看。”

    朱由检一眼就认出来了,可还是问道:“这两样是何物?”

    宋应星解释道:“此二物叫做土豆和红薯。此二物是草民的好友徐光启交给草民的,他说只有草民才有这样的能力,让这二样东西造福百姓。”

    朱由检恍然,对了,还有徐光启,回头立马叫人去找徐光启来。

    历史上,不久的将来,宋应星就开始种植土豆和红薯了。

    宋应星和徐光启很熟,徐光启跟那个叫利马窦老外又关系铁的很,想来这一来二去,土豆和红薯就在宋应星这里开始推广了。

    明末最严重的的是什么?

    是饥荒!

    一切内乱的根源就是饥荒!

    大口大爆炸,粮食产量却没有得到提升。

    但是历史上的崇祯和他的大臣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名落孙山的举人,正在种植土豆和红薯。

    只要将这两种作物推广下去,可以救很多人的命!

    宋应星其实也在明末的时候,靠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种植过土豆和红薯,但毕竟他的力量实在太单薄,而且被当时的官府忽视了。

    他自己也想将土豆和红薯推广出去。

    尤其是红薯,生长快,对气候适应性强,而且容易保存。

    后来康麻子的‘红薯盛世’就是这么来的。

    朱由检很激动。

    “宋爱卿,这农务司凡大小之事,你皆可做主,若是有遇到难题,呈报与朕,朕为你做主,你尽管给朕把粮食种出来!”

    “臣遵旨!”

    随后,朱由检又下了一道圣旨,赐宋应星奉正大夫,从二品官阶,又在京师赐了府邸。

    先让宋应星去皇家农田里去种一段时间,等有了更多的种子,就开始在北直隶和陕西一带大力推广。

    朱由检推算了一下,现在是冬天,如果就按照自然气候去种植红薯和土豆肯定是来不及的。

    还得用温室大棚来种植才行。

    据说明朝民间有些地方也使用过温室大棚,只不过没有推广开而已。

    想了想,朱由检打算让宋应星迅速接手了皇家农田后,亲自过去一趟。

    种粮食这种事,还是要抓紧的,时间不等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