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再南下
现在出门不再需要堪合了,因为朱由检已经把驿站撤得七七八八,带上堪合毫无用处。
这一次的南下又是个冬天,运河冰封不能行船,袁方决定先回睢州省亲,然后再乘船南下,此时高兰已经生下了第二个儿子,现在老二都有八个月大了,老二名叫袁赋让,袁方还没见过这个儿子呢,所以他盼着早点回去看儿子。
眼看离开遵化的日子就要到了,送行的人一拨接着一拨,袁方原本不想大张旗鼓地四处宣扬,但是袁方升官这么大的事情不用自己宣扬,整个蓟辽大地就都知道了,他也不好拒绝人家来看他,只好推迟了数日启程。
这次走马上任他绝对是清廉的,因为遵化这边来看他的大都是守边武将,他是万万不会去收他们的礼物,他们的钱可全是靠命搏来的。
一路顺风,袁方赶在了年前回到了睢州,在睢州,整个袁家山都是袁家的,袁方带回来的人足够安排他们住下,回到家,怎样安排就不用袁方来操心了,所以他一进家门就直奔自己的宅院,第一时间想看的就是自己的儿子。
刚一进院子,就看到一个六岁的小男孩正蹲在一棵大树下,他拍了一下巴掌,小男孩抬起了头,看到袁方,高兴地就往前扑,袁方连忙向前两步伸手直接将小男孩抱了起来,他并没有把小男孩抱在怀里,而是高高地举过头顶,小男孩“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袁方将他打了个圈在放下。
“你认识我吗?”
“你是爹爹!”
袁方又把他抱了起来,这次是搂在怀里:“给爹亲亲!”
小男孩又笑起来。
他亲完儿子,问道:“你在大树下面作甚?”
“等爹爹。”
“等爹爹?”袁方逗儿子,“爹可是看到你和蚂蚁说话呢!”
“蚂蚁好乖,蚂蚁排着队等爹爹。”
这时,高兰抱着小儿子走到院子里。
袁方连忙迎上去,一脸幸福地说道:“这个就是小让吧?让爹看看!”
袁方抱着袁赋谦,高兰抱着袁赋让,三个人都眼睁睁地看着最小的那一个。
袁赋让不知发生什么事,哇哇地大哭起来。
袁方反而笑了:“这孩子,哭起来也那么的好听,声音好洪亮!”
高兰道:“别傻笑了,屋外冷,到屋里说话去!”
于是,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进屋里亲热去了。
……
袁方在睢州办了两所学校,一所是崇文学院,一所是崇武学院。他决定把崇文学院迁到南京去,因为崇文学院在睢州招不到多少学生,一个班三十个学生都不到,而崇武学院就不同了,早满一百人还有人想削尖脑袋挤进来。
在这个年代,讲学之风非常盛行,特别是在江南,各种学院如雨后春笋,到处都有,袁方把崇文学院搬去南京绝对是没有人管你的。
这一年的天气暖得比往年都早,过了十五袁方就准备启程去南京赴任,崇武学院已经有一百名学校毕业,袁方选了二十名学生跟自己去南京,其余的就留在学院里从事教官的工作,因为下一期将会招收二百名学生,袁方让毕业的学生一带二进行训练和学习,这样出成绩会跟快。
毕业的学生也只有十五六岁,跟袁可望差不多大小,有些学生比他还小,袁方就把这二十人全交给袁可望了,这样,袁可望手上原来有六七个小叫花子,现在一下多了二十人给他管,他可是高兴坏了。
……
南京,秦淮岸边。
春暖花开,秦淮水碧波荡漾,画船萧鼓,来来往往。
河中央,一艘楼船,朱栏绮疏,露台上一张圆桌围着三人:袁方、沈庄卿和王成耀。
露台一角,有一歌女手捧琵琶边弹边唱。
圆桌上只有三个茶杯和一把茶壶,茶壶是船家刚刚上的西湖贡茶。
这次是沈庄卿做东,三人再次相聚于秦淮河畔。
“袁公子真乃吉星高照,如此之快就高升了,敬佩敬佩!”
说话的是王成耀。
袁方笑了笑,自嘲道:“我这不是高升,又被打回原形了,我这留都的官想出头,难哪!”
沈庄卿举起茶杯道:“袁公子不要说这些丧气的话,高升了就是高升了,在哪里你都是个正二品的官,谁见了你敢不敬你三分?来来来,先品茶,这是新茶,味道不错的。”
三人起杯细细地品了一口。
袁方喝过的茶无数,不觉得这茶有何特别,这贡茶还不如自家后山新摘的茶有口感。只是这久违了的秦淮声色,还可以让心情轻松。
王成耀放下茶杯,玩笑道:“袁公子,不,现在是袁司空,司空大人,你即将走马上任,请问可有感想?”
袁方认真道:“感想没有。明日我就要去衙门上任,上任前倒是要仰仗二位帮我疏通疏通各种关系。”
沈庄卿道:“你我兄弟一场,袁司空需要我做什么尽管吩咐。”
王成耀也附和道:“对对,我们都是兄弟。”
沈庄卿的父亲沈儆炌正是袁方要去接任的现工部尚书,与这位事先前任梳理好关系,对于袁方的上任是很有帮助的。
王成耀的父亲王永光,刚从户部尚书之位接替了王在晋的兵部尚书之职,而兵部尚书在留都是最为位高权重的官,袁方能够与新上任的兵部尚书疏通好关系,以后在南京就好混多了。
二位听说袁方要去自己的府上拜见自己的家父,他们当然乐意之至,当下说好,晚上分别去二人府上拜访,沈庄卿便要船家上酒上菜。
船家打发几个风姿妖娆的歌妓过来陪酒,被袁方全都挡了回去,不是说这几个歌妓不够风骚,而是袁方实在没有心情,他才到南京,在自家的“幽兰馆”还有两位美人在等着自己呢!
袁方不乐意,两位也不勉强,三人便干喝酒吃菜,倒是一旁的歌妓引起了三人的兴趣。
歌妓唱的是潘金莲的一段:
“冠儿不带懒梳妆,髻挽青丝云鬓光,金钗斜插在乌云上……”
这一次的南下又是个冬天,运河冰封不能行船,袁方决定先回睢州省亲,然后再乘船南下,此时高兰已经生下了第二个儿子,现在老二都有八个月大了,老二名叫袁赋让,袁方还没见过这个儿子呢,所以他盼着早点回去看儿子。
眼看离开遵化的日子就要到了,送行的人一拨接着一拨,袁方原本不想大张旗鼓地四处宣扬,但是袁方升官这么大的事情不用自己宣扬,整个蓟辽大地就都知道了,他也不好拒绝人家来看他,只好推迟了数日启程。
这次走马上任他绝对是清廉的,因为遵化这边来看他的大都是守边武将,他是万万不会去收他们的礼物,他们的钱可全是靠命搏来的。
一路顺风,袁方赶在了年前回到了睢州,在睢州,整个袁家山都是袁家的,袁方带回来的人足够安排他们住下,回到家,怎样安排就不用袁方来操心了,所以他一进家门就直奔自己的宅院,第一时间想看的就是自己的儿子。
刚一进院子,就看到一个六岁的小男孩正蹲在一棵大树下,他拍了一下巴掌,小男孩抬起了头,看到袁方,高兴地就往前扑,袁方连忙向前两步伸手直接将小男孩抱了起来,他并没有把小男孩抱在怀里,而是高高地举过头顶,小男孩“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袁方将他打了个圈在放下。
“你认识我吗?”
“你是爹爹!”
袁方又把他抱了起来,这次是搂在怀里:“给爹亲亲!”
小男孩又笑起来。
他亲完儿子,问道:“你在大树下面作甚?”
“等爹爹。”
“等爹爹?”袁方逗儿子,“爹可是看到你和蚂蚁说话呢!”
“蚂蚁好乖,蚂蚁排着队等爹爹。”
这时,高兰抱着小儿子走到院子里。
袁方连忙迎上去,一脸幸福地说道:“这个就是小让吧?让爹看看!”
袁方抱着袁赋谦,高兰抱着袁赋让,三个人都眼睁睁地看着最小的那一个。
袁赋让不知发生什么事,哇哇地大哭起来。
袁方反而笑了:“这孩子,哭起来也那么的好听,声音好洪亮!”
高兰道:“别傻笑了,屋外冷,到屋里说话去!”
于是,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进屋里亲热去了。
……
袁方在睢州办了两所学校,一所是崇文学院,一所是崇武学院。他决定把崇文学院迁到南京去,因为崇文学院在睢州招不到多少学生,一个班三十个学生都不到,而崇武学院就不同了,早满一百人还有人想削尖脑袋挤进来。
在这个年代,讲学之风非常盛行,特别是在江南,各种学院如雨后春笋,到处都有,袁方把崇文学院搬去南京绝对是没有人管你的。
这一年的天气暖得比往年都早,过了十五袁方就准备启程去南京赴任,崇武学院已经有一百名学校毕业,袁方选了二十名学生跟自己去南京,其余的就留在学院里从事教官的工作,因为下一期将会招收二百名学生,袁方让毕业的学生一带二进行训练和学习,这样出成绩会跟快。
毕业的学生也只有十五六岁,跟袁可望差不多大小,有些学生比他还小,袁方就把这二十人全交给袁可望了,这样,袁可望手上原来有六七个小叫花子,现在一下多了二十人给他管,他可是高兴坏了。
……
南京,秦淮岸边。
春暖花开,秦淮水碧波荡漾,画船萧鼓,来来往往。
河中央,一艘楼船,朱栏绮疏,露台上一张圆桌围着三人:袁方、沈庄卿和王成耀。
露台一角,有一歌女手捧琵琶边弹边唱。
圆桌上只有三个茶杯和一把茶壶,茶壶是船家刚刚上的西湖贡茶。
这次是沈庄卿做东,三人再次相聚于秦淮河畔。
“袁公子真乃吉星高照,如此之快就高升了,敬佩敬佩!”
说话的是王成耀。
袁方笑了笑,自嘲道:“我这不是高升,又被打回原形了,我这留都的官想出头,难哪!”
沈庄卿举起茶杯道:“袁公子不要说这些丧气的话,高升了就是高升了,在哪里你都是个正二品的官,谁见了你敢不敬你三分?来来来,先品茶,这是新茶,味道不错的。”
三人起杯细细地品了一口。
袁方喝过的茶无数,不觉得这茶有何特别,这贡茶还不如自家后山新摘的茶有口感。只是这久违了的秦淮声色,还可以让心情轻松。
王成耀放下茶杯,玩笑道:“袁公子,不,现在是袁司空,司空大人,你即将走马上任,请问可有感想?”
袁方认真道:“感想没有。明日我就要去衙门上任,上任前倒是要仰仗二位帮我疏通疏通各种关系。”
沈庄卿道:“你我兄弟一场,袁司空需要我做什么尽管吩咐。”
王成耀也附和道:“对对,我们都是兄弟。”
沈庄卿的父亲沈儆炌正是袁方要去接任的现工部尚书,与这位事先前任梳理好关系,对于袁方的上任是很有帮助的。
王成耀的父亲王永光,刚从户部尚书之位接替了王在晋的兵部尚书之职,而兵部尚书在留都是最为位高权重的官,袁方能够与新上任的兵部尚书疏通好关系,以后在南京就好混多了。
二位听说袁方要去自己的府上拜见自己的家父,他们当然乐意之至,当下说好,晚上分别去二人府上拜访,沈庄卿便要船家上酒上菜。
船家打发几个风姿妖娆的歌妓过来陪酒,被袁方全都挡了回去,不是说这几个歌妓不够风骚,而是袁方实在没有心情,他才到南京,在自家的“幽兰馆”还有两位美人在等着自己呢!
袁方不乐意,两位也不勉强,三人便干喝酒吃菜,倒是一旁的歌妓引起了三人的兴趣。
歌妓唱的是潘金莲的一段:
“冠儿不带懒梳妆,髻挽青丝云鬓光,金钗斜插在乌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