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代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九章 奚与契丹

    军国大事,自不可能一言而决。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魏王擂鼓聚将,举行军议。

    此次亲征,拓跋珪并不打算亲临前线、亲冒矢石,亲征只是为了都督诸军,不然,一定会发生大肆奸yin掳掠的野兽行径。

    另外,也是希望籍此机会培养更多将帅之才,以为助臂。

    在魏王看来,所谓名将,就是通过一场场大小战事历练出来,常遇春、徐达、完颜娄室、哲别这些粗识文字的小将,无不是吊打熟读兵法的大将。

    游牧民族可能治国欠缺,但却从来不缺名将,指挥过三次小战的魏王,越来越赞同伟人“兵书多坏事,少读为佳”的观点。

    究其根本,将帅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赢!

    军中重将到齐,拓跋珪先是侧目望一眼外间情形,守备、巡逻井然有序,收回目光,表情肃穆:“建义将军,请为孤与诸将详述库莫奚、契丹二部情形”。

    据白鹭司呈上的情报,契丹人、奚人的势力并不像魏王想象的势弱。

    对于契丹这个载入史册的名字,拓跋珪不敢不重视,若是有所小视,只怕会如阵图皇帝折戟沉沙。

    魏军可没有驴车,魏王也没有太宗皇帝驴车漂移的本领。

    说归说,闹归闹,实际上,契丹自始至终都算不上弱,武周之时,契丹首领孙万荣设伏,全歼清边道行军总管王孝杰所率前锋。

    一代名将,饮恨东硖石谷。

    时间向后推移三百年,契丹人建立辽国,一度令大宋患上恐辽症,皮室军、属珊军更让杨家将广为流传。

    不说契丹,便说奚人,也是建立过政权的少数民族,奚族萧氏,终辽一朝,世代显贵。

    赖于之前多番打探,拓拔遵对二部情形掌握的相当通透,侃侃而谈:“库莫奚、契丹二部俱为宇文鲜卑之余种,建元三年(345年)宇文逸豆归兵败辽东,慕容皝收降宇文鲜卑五万户。

    余部三万户奔逃塞外,苟合土著,一部称库莫,意为沙子,所部居于松漠;一部称契丹,意为镔铁,所部居于绕乐水与大辽水之间”。

    拓跋珪颔首,犹记得上学时导师讲过,匈奴、鲜卑、契丹、蒙古四个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都是出自东胡一系。

    不过,拓跋鲜卑离开大鲜卑山嘎仙洞已经数百年了。

    自檀石槐逝,鲜卑分裂以来,其内部斗争相当激烈,东部鲜卑诸部连年攻伐,辽东鲜卑慕容氏先后吞并了辽西鲜卑段氏、宇文氏,建立燕国。

    中部鲜卑为拓跋鲜卑一家独大,西部鲜卑呈三足鼎立之势,河西鲜卑、陇西鲜卑、西海鲜卑(吐谷浑)皆欲称雄西北。

    2kxs.la

    若说此前拓跋珪意在掳掠丁口,在听完二部的起源后,产生了更深的想法“若是以契丹人、奚人组建一支骑兵,放在辽地,牵制燕国,定可减轻代郡、云中的压力。”

    想到这里,拓跋珪精神略显振奋,郑重问道:“具体情况如何?丁口、兵马……”

    “奚族有五部,分散而居,君长称俟斤,合众十万上下,成丁三四万,各部以五百人持兵卫牙帐”拓拔遵认真禀道。

    “奚人战力如何?”

    “据斥候奏报,奚人善射猎,逐水草而居,想来不会太弱”。

    了解清楚奚族情况,拓跋珪心念一转:“说说契丹吧!”

    反正已经是千里远征,魏王也不在乎多树敌,打得过收部众,打不过回盛乐。

    “契丹有八部,部落首领称夷离堇,八部结为联盟,兵力、丁口皆在奚族之上,牙兵多者三千,少者千余。

    每隔三年,八部首领乘白马齐聚大辽水举行秋弥,召开选汗大会,选举联盟首领(可汗),凡有征战、遇黑白灾,可汗与诸部首领共同决议,兴兵动众,必合符契。”

    拓跋珪听完,暗暗心惊。

    民主选举、部落联盟、共同议事,典型的军事民主制,如今的契丹,一点都不落后。

    后世金国便是以军事民主制起兵,于短短十三年,吞辽灭宋。

    “据辽地商贾说,契丹人逐水草放牧,驰逐弋猎,悍勇尚武,不亚于我大魏勇士。”

    闻拓跋遵之言,魏军诸将面上表现的相当平静,甚至有人跃跃欲试。

    军队没有恐辽症、恐燕症,对于拓跋珪而言自然是极好的,含笑问道:“如今契丹可汗何人?可是姓耶律?”

    忽然冒出的耶律,让拓拔遵怔住,

    左思右想不明其意,思虑良久方才答道:“现任契丹可汗出自羽陵部,其名信玄”。

    “羽陵信玄”拓跋珪默念一声,目光扫下堂下诸将:“建议将军之言,汝等可有听清?”

    “臣等具闻!”诸将点头答道。

    “孤只说一句,奚人、契丹人实力不差,切勿轻敌!”

    “是!”在场诸人都是军中重将,自不会因为一句嘱咐拂魏王意。

    对于轻敌冒进,拓跋珪稍作强调,但也仅此而已,若是一再强调,军队作战难免会畏手畏脚。

    凡事,最怕矫枉过正。

    扫视一圈,拓跋珪神色平静问道:“诸位都谈谈各自的进军方略,此役,孤要竟全功。”

    士卒需要考校,将领更需要考校,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案例简直不要太多,前有大秦战神苻坚、后有大明战神朱祁镇。

    在魏王看来,蛮干绝对行不通,倒不是说魏军没有击破奚人的实力,主要是担心对方逃走。

    若是选择强取,魏军攻破一部,其余四部闻讯都会远遁,广漠之间、地形复杂,敌踪极其难寻。

    寻不到敌踪,全军上下便只能风中凌乱,徒呼奈何。

    若是再遇上极端天气、或被敌军引入险峻之地……

    松漠,可不是魏军生活的漠南,对魏军将士而言,完完全全是异域之地。

    拓拔遵官职最高,起身揖礼,徐徐说道:“我军士气、兵甲正盛,即使分兵也可战胜奚骑,莫若分兵出击,三路、四路、五路并驱搜索敌踪。

    每两军之间,互通斥候,如此,可维持五路大军联动,若遇弱旅,一路大军足可击破,若遇强敌,边走边击,挫其锋芒,等待诸军合围。”

    “依臣之略,纵然不能全破五部,也可获牛羊丁口十数万”。

    于栗磾也是持此看法,附和一声:“不错,我军无军资樵爨之苦,强敌来,则走,敌骑走,则击之,敌骑复来,我复走,敌骑若走,我复击之。

    如此,敌军疲于奔命,我军游食自若,不及数日,松漠尽为我国所有”。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若是五军之中出一两个迷路将军,各路大军断绝联系就有些难受了。

    若再有军队奔入不熟悉险峻之地,折损个一两千,就更加不美妙了。

    没有将心中所想表露在脸上,拓跋珪含笑盛赞二人:“汝二人,可为上将军”。

    “镇远将军,可有进兵方略?”扫视一眼面色平静的拓拔仪,拓跋珪问道。

    拓拔仪也不推辞,眉头微展:“臣有拙计一条,以备圣裁”。

    “臣意挑选乌丸及杂胡三千人,伪装马贼行劫掠事,惊扰奚族部落,面对三千马匪,奚人绝不会逃遁。

    当一部之力无法歼灭这股马匪,其部首领势必定会向其他部族请援,

    那时,便是我军的时机,大军迅速渡过濡水,直取奚族联军大营,以有备击无备,定可一举击破奚族大军再行,而后分兵扫荡,则松漠如囊中之物”。

    “若是奚人对突然冒出的三千马匪有所怀疑呢?”对拓拔仪之计,拓跋珪报有疑虑。

    “若是这支马匪流窜松漠超过一月,而他身后确实没有大军,奚人一定会联合起来,剿灭他”。

    拓拔仪回答的斩钉截铁,显然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

    闻言,拓跋珪细细思量起拓拔仪话中之意,此计,诱敌时间过长,且相当极端,成则尽取松漠,不成则劳而无功。

    眼下已经八月,若是十一月之前不能结束战事,塞外的暴风雪就会让魏军领略什么是上苍之怒。

    一向雷厉风行的魏王在两条方略面前到了难,变成了曹孟德口中的“好谋无断之人”。

    魏王沉思良久,未做答复,拓拔仪重重说道:“臣觉得王上太过高估奚人、契丹人了,即便王上不用臣策,用略阳公之策也可战而胜之”。

    “王上劝告我等勿要轻敌,自然是有道理,但也不必畏敌如虎”。

    对于拓拔仪的指责,拓跋珪一笑置之:“待风暴息,三军齐进濡源!”

    “镇远将军,诱敌的重任便交给你了”。

    “是”与会诸将,齐声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