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二七章 进军应天

    说实话,唐宁对弘光朝上下几乎是没有任何好感的,整个弘光朝堂,也很难找出几个让他看得上眼的,反而是藏污纳垢之辈满满皆是。

    对这样一个朝廷,有什么资格让他唐宁去救?那不过是大明灭亡后诞生的一个畸形儿,从一出生就是个怪胎。

    就算清军不灭了它,唐宁都想灭了它。

    当然,有这种想法主要是恨其不争,不会真的行如此之事。

    但唐宁一早就决定了,他不亲手灭了弘光朝,但可以借助清军之手将这颗畸形的毒瘤给切除了。

    不然的话,即便他重建一个新政权,这颗毒瘤切除得不甚干净,也会祸害到新政权。

    当然,这要掌握好时机,不能让人看出新军是故意见死不救,也不能让清军有时间稳固在应天府的统治。

    此际刘公公抵达的时机正合适,就算他不来,唐宁也已经整军准备出击了。

    等赶到应天府的时候,清军应该也差不多完事了,新军刚好可以为弘光朝廷报仇。

    如果有什么偏差,那就在路上拖一拖。

    于是,七月初,唐宁亲率新军一万五千人,左梦庚部十万,合计近十二万大军出仙霞关,进入浙江。

    经处州府、金华府、绍兴府、杭州府,直逼应天府。

    在唐宁进入杭州府时,清军阿济格部已经占领镇江府、和州,已经对应天府形成了合围之势。

    听闻唐宁已经亲率大军赶来救援,阿济格不敢耽搁,顾不得休整,立即整军进攻应天府。

    此时,应天府人心惶惶,上下一片混乱,平时阿谀奉承的大臣皆是六神无主。

    可笑弘光帝依然醉生梦死,在清军攻城的前两天,还大选淑女,每晚召伶人入宫演剧。

    清军入城的前一日深夜,弘光帝乔装打扮,带着两个最爱的妃子和四五十个内宫从通济门悄悄出城,连太后等皇族成员都不管了,入太平府投靠黄得功。

    翌日早朝,满朝文武才知晓皇帝已经弃城而逃了,整个朝堂顿时崩溃,各谋出路。

    马士英带着邹太后匆匆逃出城去,百官也分成几派,有的赞同向清军投降,有的赞同去投靠新军,准备拥立新帝再续大好前程。

    正如此,整个应天府几乎谈不上防御可言,城门被打开,到处是逃亡的人群。

    其中向北和向南的最多,向北是投靠清军,向南是投奔新军。

    向北准备投靠清军的是以阮大铖为首,向南则是以马士英为首,这两位可是弘光朝廷权势最大的两位,平时沆瀣一气。

    没想到,大难临头各自飞,谁也不顾谁。

    再说弃整个朝堂不顾的弘光帝,也是病急乱投医。

    他本想着黄得功离得最近,先投靠黄得功可以保得周全,再等新军前来救驾,想必黄得功坚持几天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可是没想到,清军的动作太快了,此时的黄得功已经被清军层层包围,自身都难保。

    虽然弘光帝在此关键时刻能够想到自己,让黄得功很欣慰,想保弘光帝周全,但是力不从心。

    但是,他对弘光帝还是很忠心的,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冲出包围与新军汇合。

    可显然,这有些痴心妄想了,何况唐宁也无心拯救这个可笑的皇帝。

    七月八日,黄得功被部下背叛,力战而死,躲藏在军中的弘光帝也被黄得功的部下田雄抓住献给了清军。

    直此,弘光朝廷灭亡。

    听闻应天府被清军不攻自破,黄得功战死,弘光帝被俘后,身在扬州城的史可法面向应天府的方向跪下,泣不成声。

    “臣有负皇恩,有负皇恩哪……”

    史可法也没想到清军进展这么快,应天府会这么不堪一击,不然的话,哪怕是只有一人,他也会赶到应天府,与城共存亡。

    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此时的唐宁,已经进入了湖州府,弘光朝廷那烂摊子彻底崩解的消息,他自然是第一时间知晓了。

    一声令下,大军立即进入广德州。

    广德州在十天前被清军占领,但清军的最终目标是应天府,所以在此地的驻军只有三千多人,而且还是投降清军的大明降军。

    听闻唐宁率十多万大军而至,守将惊恐的弃城而逃,广德州随为新军所占。

    随即,新军分兵三路,一路由施琅率领四万人进击镇江府,另一路由吴六奇率领四万人进击太平府,最后一路则由唐宁亲自率领四万人进击应天府。

    施琅和吴六奇所部各有三千余真正新军,唐宁所部真正的新军兵马有八千余人,余者皆是左梦庚部兵马。

    新军大举来攻的消息,自然是第一时间被阿济格知晓,他所部与多铎不同,他没能招降到江北四镇兵力最多的三镇兵马。

    所以,眼下他手中所掌握的兵力超过二十万,当然是以降军为主。

    降军的组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在九江府击败袁继咸后,收降其部兵马六万。

    袁继咸乃弘光朝大臣,总督江西、湖广等地军务,因此手中有不少兵力。

    但他不是李成栋、刘良佐之辈,清军来势凶猛,即便自知不敌,依然拼死力战,直至战死。

    然其部下无袁总督之气节,在袁总督战死之后,纷纷投降。

    清军收降的另一部重要人马,自然是黄得功部。

    黄得功的情况和袁继咸有些类似,身为主将的他,先不管他以往事迹,但对弘光朝廷是非常忠诚的。

    即便深知拒战必败,但依然选择与清军死战。

    最终战死,随其部下在中军田雄的率领下,俘获弘光帝,谄媚的向清军投降。

    清军收降黄得功部约五万,再加上从其他地方收降的降军两万余,随军的吴三桂关宁军两万余、尚可喜军万余以及其本部满蒙兵力三万余,共计二十万之众。

    阿济格知道,这些刚收降不久的降军不堪大用,甚至有没有怀着其他心思都不得而知。

    就是连吴三桂,他也有些不放心。

    “尔等投靠清军实属无奈之举,乃权宜之计,然天下之人痛恨降敌,唯有敌人之血方可洗刷罪名。”

    “如今新军兵至,清军时日无多,期尔等配合新军,驱除鞑虏,复我大明,建立不世功勋……”

    特别是这类消息的迅速传播,让阿济格总觉得有人怀了什么鬼心思,想要在背后捅他一刀,所以对那些降将的防范更加严格了不少。

    但是,新军已经兵临城下,他即便再鲁莽火爆,也知道不能太过,对那些降军还需要拉拢,毕竟还是要借助这些数量占多数的降军抵挡一二。

    不然,他本部的八旗军与新军的兵力相差就太大了。

    利用这些降军,也可以试试唐宁所率新军的战斗力。

    听闻唐宁亲率新军主力直逼他阿济格所在的应天府而来,从来天不怕地不怕的英亲王也想会一会这位闻名遐迩的唐大人。

    如果能够败之,或者能够将其斩杀甚至俘获,这不世之功,非他阿济格莫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