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五章 再征辽东
为什么在之前唐宁劝降的时候,豪格始终没有松口答应,却在这个时候选择越狱呢?
这一旦越狱,并逃到新军阵营中去,肯定是被当成叛徒的下场。
这一点,豪格不可能想不到,但他最终还是做出了这种决定。
之所以如此,其实豪格的情况与当初洪承畴被清军俘虏时的情景差不多,心里都是不想死的,又笃定对方很大概率不会立即杀自己,所以装模作样一番。
一是想表露自己的节操,另一方面又想抬抬自己的身价。
洪承畴成功了,皇太极亲自去见他,稍微嘘寒问暖,脱了外袍披在他身上,洪承畴立即就跪了。
但唐宁对豪格可做不出这些,而且豪格降与不降,都对唐宁有价值,其降了自己,可以利用他做文章。
不降自己,即便回到清廷中,也会成为多尔衮的对手,自己也可以再想办法与其搭上线,离间或者助其一臂之力对付多尔衮都可以。
而且,唐宁猜测豪格在被下狱之后,有不小的可能性会按照自己给他提供的逃生之路出逃。
原因很简单,豪格已经丢了皇位,怎么会再甘心轻易丢了性命,而且还是将命丢在多尔衮这个最大的对手手上。
正史中,他被多尔衮下狱之后弄死了,那是没办法反抗,也没有逃生之路。
现在唐宁给他把路铺好了,其性格本就有些柔弱,不是那么决然的豪格自然是惜命的。
所以越狱,也在情理之中。
一个亲王,还是皇太极的长子主动出逃来投诚,那意义对大明来说,又不一样了,对清廷来说,肯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豪格越狱过程,并没有多么惊险,因为有了他自己人的里应外合,逃出去根本没花费多少精力。
在逃出天牢后,豪格便知道自己已经和唐宁捆绑在了一起,所以只能选择唐宁给他留下的后路。
于是,他第一时间找到了密道所在的地方,果然有人在等候。
这等候的几人非常专业,还给豪格几人进行了精心的伪装,在他们的协助下,豪格和几个亲信通过密道成功的来到了护城河边上。
河边上不知何时多了几根圆木,几个协助他们的人,让豪格几人下入河中,然后抓住圆木。
原来,圆木上各系了一根长长的绳子,他们抓紧圆木后,有规律的扯了扯绳子几下,然后迅速的有一股力量开始拉扯圆木,他们就这样趁着夜色渡过了护城河。
上到护城河对岸之后,另一边接应的人就带着豪格几人远离了盛京城,然后骑上快马,飞驰向山海关。
豪格一路逃进山海关之后,受到了唐宁的热情款待,然后唐宁第一时间给他勾画了一套精美蓝图。
显然,那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只等豪格前来。
首先,要把这件事情炒起来,在舆论上占据主动,所以最新一期的《明报》迅速的出版了。
在《明报》中,豪格痛斥多尔衮目无君上。
晋为皇叔父摄政王之后,一切大礼诸如围猎、出师等时,王公贵族俱要聚集一处待候传旨,还要“列班跪送”多尔衮。
若其回王府,则需送至府门。
如遇元旦、庆贺礼时,文武大臣在朝贺顺治帝后,即去朝贺多尔衮。
上朝时,多尔衮于午门内从便下轿,而诸王需于午门外下轿等等,其虽无大清皇帝之实,但已然有了大清皇帝之名,权势之大,甚至超越了真正的顺治帝。
其拥有这么大的权力,南征的行动也几乎是其一手操办,但最终失败,才导致后面一系列事情的发生。
大清至此,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自己也应当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事实是,多尔衮权势滔天,已经没人能够给他定罪,反而让他借机打压异己,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实力。
可见,多尔衮自私自利,因公废私,即便在大清危难之际,不寻求团结大清的力量,反而公报私仇。
而且,战败并丢失应天府的也是他多尔衮的正白旗和他的兄长阿济格,多尔衮不重重责罚其兄长,不思己过。
只待他豪格犯了一点错误就落井下石,想置他豪格于死地,从而窃取大清的皇权。
俨然,多尔衮已经将大清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只顾自己利益,全然不顾大清之生死。
豪格表示自己对大清已经全然失望,大清只有做出改变,才有活路。
因此,他豪格也只能想办法来夺回本属于自己的一切,诛杀逆贼多尔衮。
而在报道的最后,唐宁代表新军也发表了自己的态度,表示应大清肃亲王之邀,为稳定北方,特此发兵支持愿与大明世代交好之肃亲王。
因新兵发兵是受大清太宗之长子肃亲王豪格之力邀,所以新军动兵是师出有名,不算违约。
至此,双方签定还不足两月的和约便形同虚设。
而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清廷只能够将盛京城城墙简单的修缮一下,守城武器,特别是火炮,大量缺失。
因为唐宁在占领盛京后,第一时间将大量物资、武器和财宝派人运到了山海关。
在双方签定和约时,唐宁的行动早已经结束了,所以留给清廷的是一座被掏空的城池。
反观清廷,由于受和约限制,其不能对京师和沿途城池进行掠夺,所以只携带了为数不多的家当返回辽东。
这些东西,远不足以在短时间内重建盛京,也没办法完善盛京的防御。
但是,只要给清廷一些时间,做到这些自然没有多大问题,甚至还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可他们谁也没想到,和约再签定两个月不足,就出了这种事情。
两个月时间,太短了。
但是,对唐宁来说,却已经足够,足以让他调集物资和兵力屯积在山海关背后的永平府。
唐宁原本征辽的主力未撤走一兵一卒,他又从后方调来四十万大军。
因为现在他手中掌握的兵力,已经超过了百万,这些调来北方的,以江北四镇兵力为主。
这些人之前一直在和自己打内战,现在是需要他们做点正事了。
此次唐宁出兵分成了三路,一路出山海关直接北上。
一路通过水路进辽东湾,按照上次的路线抵达辽河口再登陆。
最后一路也是通过水路,在旅顺口登陆。
因为辽东湾是凹进去的,与山海关、旅顺口这两条陆路几乎成门字形。
所以山海关和旅顺口两路首先出发,接着再从中间黑虎掏心,席卷整个辽东。
这一旦越狱,并逃到新军阵营中去,肯定是被当成叛徒的下场。
这一点,豪格不可能想不到,但他最终还是做出了这种决定。
之所以如此,其实豪格的情况与当初洪承畴被清军俘虏时的情景差不多,心里都是不想死的,又笃定对方很大概率不会立即杀自己,所以装模作样一番。
一是想表露自己的节操,另一方面又想抬抬自己的身价。
洪承畴成功了,皇太极亲自去见他,稍微嘘寒问暖,脱了外袍披在他身上,洪承畴立即就跪了。
但唐宁对豪格可做不出这些,而且豪格降与不降,都对唐宁有价值,其降了自己,可以利用他做文章。
不降自己,即便回到清廷中,也会成为多尔衮的对手,自己也可以再想办法与其搭上线,离间或者助其一臂之力对付多尔衮都可以。
而且,唐宁猜测豪格在被下狱之后,有不小的可能性会按照自己给他提供的逃生之路出逃。
原因很简单,豪格已经丢了皇位,怎么会再甘心轻易丢了性命,而且还是将命丢在多尔衮这个最大的对手手上。
正史中,他被多尔衮下狱之后弄死了,那是没办法反抗,也没有逃生之路。
现在唐宁给他把路铺好了,其性格本就有些柔弱,不是那么决然的豪格自然是惜命的。
所以越狱,也在情理之中。
一个亲王,还是皇太极的长子主动出逃来投诚,那意义对大明来说,又不一样了,对清廷来说,肯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豪格越狱过程,并没有多么惊险,因为有了他自己人的里应外合,逃出去根本没花费多少精力。
在逃出天牢后,豪格便知道自己已经和唐宁捆绑在了一起,所以只能选择唐宁给他留下的后路。
于是,他第一时间找到了密道所在的地方,果然有人在等候。
这等候的几人非常专业,还给豪格几人进行了精心的伪装,在他们的协助下,豪格和几个亲信通过密道成功的来到了护城河边上。
河边上不知何时多了几根圆木,几个协助他们的人,让豪格几人下入河中,然后抓住圆木。
原来,圆木上各系了一根长长的绳子,他们抓紧圆木后,有规律的扯了扯绳子几下,然后迅速的有一股力量开始拉扯圆木,他们就这样趁着夜色渡过了护城河。
上到护城河对岸之后,另一边接应的人就带着豪格几人远离了盛京城,然后骑上快马,飞驰向山海关。
豪格一路逃进山海关之后,受到了唐宁的热情款待,然后唐宁第一时间给他勾画了一套精美蓝图。
显然,那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只等豪格前来。
首先,要把这件事情炒起来,在舆论上占据主动,所以最新一期的《明报》迅速的出版了。
在《明报》中,豪格痛斥多尔衮目无君上。
晋为皇叔父摄政王之后,一切大礼诸如围猎、出师等时,王公贵族俱要聚集一处待候传旨,还要“列班跪送”多尔衮。
若其回王府,则需送至府门。
如遇元旦、庆贺礼时,文武大臣在朝贺顺治帝后,即去朝贺多尔衮。
上朝时,多尔衮于午门内从便下轿,而诸王需于午门外下轿等等,其虽无大清皇帝之实,但已然有了大清皇帝之名,权势之大,甚至超越了真正的顺治帝。
其拥有这么大的权力,南征的行动也几乎是其一手操办,但最终失败,才导致后面一系列事情的发生。
大清至此,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自己也应当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事实是,多尔衮权势滔天,已经没人能够给他定罪,反而让他借机打压异己,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实力。
可见,多尔衮自私自利,因公废私,即便在大清危难之际,不寻求团结大清的力量,反而公报私仇。
而且,战败并丢失应天府的也是他多尔衮的正白旗和他的兄长阿济格,多尔衮不重重责罚其兄长,不思己过。
只待他豪格犯了一点错误就落井下石,想置他豪格于死地,从而窃取大清的皇权。
俨然,多尔衮已经将大清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只顾自己利益,全然不顾大清之生死。
豪格表示自己对大清已经全然失望,大清只有做出改变,才有活路。
因此,他豪格也只能想办法来夺回本属于自己的一切,诛杀逆贼多尔衮。
而在报道的最后,唐宁代表新军也发表了自己的态度,表示应大清肃亲王之邀,为稳定北方,特此发兵支持愿与大明世代交好之肃亲王。
因新兵发兵是受大清太宗之长子肃亲王豪格之力邀,所以新军动兵是师出有名,不算违约。
至此,双方签定还不足两月的和约便形同虚设。
而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清廷只能够将盛京城城墙简单的修缮一下,守城武器,特别是火炮,大量缺失。
因为唐宁在占领盛京后,第一时间将大量物资、武器和财宝派人运到了山海关。
在双方签定和约时,唐宁的行动早已经结束了,所以留给清廷的是一座被掏空的城池。
反观清廷,由于受和约限制,其不能对京师和沿途城池进行掠夺,所以只携带了为数不多的家当返回辽东。
这些东西,远不足以在短时间内重建盛京,也没办法完善盛京的防御。
但是,只要给清廷一些时间,做到这些自然没有多大问题,甚至还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可他们谁也没想到,和约再签定两个月不足,就出了这种事情。
两个月时间,太短了。
但是,对唐宁来说,却已经足够,足以让他调集物资和兵力屯积在山海关背后的永平府。
唐宁原本征辽的主力未撤走一兵一卒,他又从后方调来四十万大军。
因为现在他手中掌握的兵力,已经超过了百万,这些调来北方的,以江北四镇兵力为主。
这些人之前一直在和自己打内战,现在是需要他们做点正事了。
此次唐宁出兵分成了三路,一路出山海关直接北上。
一路通过水路进辽东湾,按照上次的路线抵达辽河口再登陆。
最后一路也是通过水路,在旅顺口登陆。
因为辽东湾是凹进去的,与山海关、旅顺口这两条陆路几乎成门字形。
所以山海关和旅顺口两路首先出发,接着再从中间黑虎掏心,席卷整个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