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先生眼前无难事
“这第二件事,便是请太尉提调两个人,这第一个人要具备几个条件,其一便是和这林冲曾是相识,其二便是武艺超群,不得低于林冲,若是那林冲冥顽不灵,以便除掉祸根,还有一点就是要太尉信得过的。”王伦道:“太尉让此人与我同上梁山,却不能让他知晓原委,以防泄漏,只要听命与我,不得私自行动,以免误事,太尉可有此心腹?”
高俅正在思虑,那党世英党世雄兄弟虽有万夫不当之勇,却和那林冲不是相熟,正疑虑间,老都管提醒道:“太尉,近几日,那禁军副教头周昂倒是常来走动,想要某个正职,今日正好被衙内相召入府,正在府中。”
高俅听了,想起此人,倒是武艺高强,又和林冲相识,正是人选,有个人跟着这闻焕章,自己也正好知道些底细,轻笑道:“笑话,身无寸功,哪能随意迁升,先留下他,等我传唤。”
老都管听了,点手叫过一个来:“郑虞候,去那衙内院内,让周昂等候太尉传唤。”那郑虞候转身去了。
“还要用个人,东京甲仗库副炮手凌振,太尉可知?”王伦王伦问道。
“本官倒是听过这个名字,最会打炮,先生要他何用?”高俅问道。
“学生对那火炮之术也小有心得,都说这轰天雷凌振号称大宋第一炮手,本想交流一番,只是此去梁山少则三五载,多则八九年,让那凌振一起同去,正好做些切磋,若能研制出更厉害的火炮军器,那北上之时也可效力,为太尉大计添些胜算。”王伦道。
“此事不难,这周昂与凌振正是殿帅府管辖,本官传下钧旨便是。”高俅道。
“太尉不可,若是真有钧旨,日后必落他人口实,于事不妙。”王伦道。
“那如何带上此二人?”高俅问道。
“学生略施小计而已,太尉无需多虑。”王伦道:“这第三件事,还请太尉相助。”
“先生只管讲来。”高俅道。
“当初林冲误入节堂,那口宝刀被开封府封刀入库,请太尉借得此刀,以试林冲,许以高官,再赠宝刀,他若接刀,便可为太尉所用,若是不接,让那周昂找机会杀之。”王伦道。
高俅,老都管看这闻焕章虽是一身文士打扮,此刻却散发出丝丝杀气。
高俅心道正合我意,思虑片刻道:“先生,随我书房一叙。”起身带王伦出了前厅,老都管自提了一盏灯笼,前面领路,来至书房落座,高俅指了那架上宝刀说道:“那口宝刀在此。”
王伦做惊讶状,喜道:“太尉,莫不是有神人相助,诸事皆顺,此计成矣。”
高俅虽是心中不舍,转念想到封王大计,却是舍得了。
王伦见高俅模样,宽慰道:“太尉,一口宝刀几千贯钱而已,不过死物,若能换得林冲归心,便是一百口刀也是值得。若不然,府上便是有那万口宝刀又有何用。”
高俅听了此话,心中宽慰许多,说道:“但凭先生妙计,有何不舍?”
王伦似是想起什么,又道:“太尉可记得有个叫做青面兽杨志的?”
高俅道:“倒还记得,那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是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后虽经赦宥所犯罪名,本官判了他难以委用,后来杀人刺配大名府,被那梁中书提携,却又失了这生辰纲,也算是时运不济。”
那老都管道:“太尉,这杨志只是不会做人罢了,身有宝刀,不及时给上官验看观赏,只知道拿去街上卖钱,这等武人,做官也做不长久。”
高俅听了点头称是。
王伦道:“听闻这杨志也是武艺过人,又是将门之后,失了生辰纲,如今在那青州二龙山落草为寇,却以梁山为尊,也在山上竖起替天行道大旗,行那十取其一之法,太尉可知?”
“哦,倒是不知,不过失纲便逃的性子却是未改,哈哈哈。”高俅笑道,老都管也陪着笑起。
“那杨志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功名之心岂不大于林冲,若是日后见了林冲宝刀失而复得,为太尉效力,定然心中失落,若是从中作梗,则得不偿失,太尉何不再借杨志宝刀,使人赠之,以归其心?”王伦道。
高俅和老都管听了,不禁相视一笑。
“哦,先生所言句句在理,若得此将,便是多了一分助力。”高俅扬了扬手,又道:“实不相瞒,今日一早,本官便派过府内虞候前去开封府相借,不想被那滕府尹和那孔目孙定给推脱了,先生何不再施神计,借出此刀,以助大计。”
王伦拧了眉毛做思索状,老都管心道:我为此刀都多了几根白发了,看你片刻间如何借得?
忽见王伦展眉一笑道:“此事易而,学生用个连环之计,将这宝刀,周昂,杨聪一起带上梁山。”
高俅和老都管听了哑然失色,高俅道:“先生何不将来,参详一番。”
王伦道:“我等上山后,太尉要记得,派人北地贩甲购马之时,让那凌振多带些烟火、药料随队前行,到了梁山自会有人劫持了他,让他只管听命于我便可。”
高俅点头记下。
王伦又道:“请太尉吩咐下去,先请那周昂来见。”
高俅点了点头,老都管出了书房,吩咐人去了,不到片刻,带进一个军官来,正是在太尉府门前和王伦相遇的周昂,周昂进来,见了高俅,忙拜倒施礼,高俅问道:“周教头,听说你要谋职升迁?”
周昂道:“小人只是见那丘岳本事不济我,却做了正职,心有不平,咽不得这口气,还望太尉提携,若能如愿,自当报答太尉之恩。”
高俅道:“你只听闻先生吩咐便是。”不再言语,只朝着王伦一点头,王伦明白其意,说道:“周教头,堂堂八尺之躯,礼下于人,只为那副职转正,当真可发一笑。”
周昂听了,心中有些愤怒,却不敢发作,记得太尉府门前此人自称闻焕章,想来应是那东京名士,太尉又说要听这先生吩咐,问道:“闻先生,何出此言?”
高俅正在思虑,那党世英党世雄兄弟虽有万夫不当之勇,却和那林冲不是相熟,正疑虑间,老都管提醒道:“太尉,近几日,那禁军副教头周昂倒是常来走动,想要某个正职,今日正好被衙内相召入府,正在府中。”
高俅听了,想起此人,倒是武艺高强,又和林冲相识,正是人选,有个人跟着这闻焕章,自己也正好知道些底细,轻笑道:“笑话,身无寸功,哪能随意迁升,先留下他,等我传唤。”
老都管听了,点手叫过一个来:“郑虞候,去那衙内院内,让周昂等候太尉传唤。”那郑虞候转身去了。
“还要用个人,东京甲仗库副炮手凌振,太尉可知?”王伦王伦问道。
“本官倒是听过这个名字,最会打炮,先生要他何用?”高俅问道。
“学生对那火炮之术也小有心得,都说这轰天雷凌振号称大宋第一炮手,本想交流一番,只是此去梁山少则三五载,多则八九年,让那凌振一起同去,正好做些切磋,若能研制出更厉害的火炮军器,那北上之时也可效力,为太尉大计添些胜算。”王伦道。
“此事不难,这周昂与凌振正是殿帅府管辖,本官传下钧旨便是。”高俅道。
“太尉不可,若是真有钧旨,日后必落他人口实,于事不妙。”王伦道。
“那如何带上此二人?”高俅问道。
“学生略施小计而已,太尉无需多虑。”王伦道:“这第三件事,还请太尉相助。”
“先生只管讲来。”高俅道。
“当初林冲误入节堂,那口宝刀被开封府封刀入库,请太尉借得此刀,以试林冲,许以高官,再赠宝刀,他若接刀,便可为太尉所用,若是不接,让那周昂找机会杀之。”王伦道。
高俅,老都管看这闻焕章虽是一身文士打扮,此刻却散发出丝丝杀气。
高俅心道正合我意,思虑片刻道:“先生,随我书房一叙。”起身带王伦出了前厅,老都管自提了一盏灯笼,前面领路,来至书房落座,高俅指了那架上宝刀说道:“那口宝刀在此。”
王伦做惊讶状,喜道:“太尉,莫不是有神人相助,诸事皆顺,此计成矣。”
高俅虽是心中不舍,转念想到封王大计,却是舍得了。
王伦见高俅模样,宽慰道:“太尉,一口宝刀几千贯钱而已,不过死物,若能换得林冲归心,便是一百口刀也是值得。若不然,府上便是有那万口宝刀又有何用。”
高俅听了此话,心中宽慰许多,说道:“但凭先生妙计,有何不舍?”
王伦似是想起什么,又道:“太尉可记得有个叫做青面兽杨志的?”
高俅道:“倒还记得,那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是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后虽经赦宥所犯罪名,本官判了他难以委用,后来杀人刺配大名府,被那梁中书提携,却又失了这生辰纲,也算是时运不济。”
那老都管道:“太尉,这杨志只是不会做人罢了,身有宝刀,不及时给上官验看观赏,只知道拿去街上卖钱,这等武人,做官也做不长久。”
高俅听了点头称是。
王伦道:“听闻这杨志也是武艺过人,又是将门之后,失了生辰纲,如今在那青州二龙山落草为寇,却以梁山为尊,也在山上竖起替天行道大旗,行那十取其一之法,太尉可知?”
“哦,倒是不知,不过失纲便逃的性子却是未改,哈哈哈。”高俅笑道,老都管也陪着笑起。
“那杨志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功名之心岂不大于林冲,若是日后见了林冲宝刀失而复得,为太尉效力,定然心中失落,若是从中作梗,则得不偿失,太尉何不再借杨志宝刀,使人赠之,以归其心?”王伦道。
高俅和老都管听了,不禁相视一笑。
“哦,先生所言句句在理,若得此将,便是多了一分助力。”高俅扬了扬手,又道:“实不相瞒,今日一早,本官便派过府内虞候前去开封府相借,不想被那滕府尹和那孔目孙定给推脱了,先生何不再施神计,借出此刀,以助大计。”
王伦拧了眉毛做思索状,老都管心道:我为此刀都多了几根白发了,看你片刻间如何借得?
忽见王伦展眉一笑道:“此事易而,学生用个连环之计,将这宝刀,周昂,杨聪一起带上梁山。”
高俅和老都管听了哑然失色,高俅道:“先生何不将来,参详一番。”
王伦道:“我等上山后,太尉要记得,派人北地贩甲购马之时,让那凌振多带些烟火、药料随队前行,到了梁山自会有人劫持了他,让他只管听命于我便可。”
高俅点头记下。
王伦又道:“请太尉吩咐下去,先请那周昂来见。”
高俅点了点头,老都管出了书房,吩咐人去了,不到片刻,带进一个军官来,正是在太尉府门前和王伦相遇的周昂,周昂进来,见了高俅,忙拜倒施礼,高俅问道:“周教头,听说你要谋职升迁?”
周昂道:“小人只是见那丘岳本事不济我,却做了正职,心有不平,咽不得这口气,还望太尉提携,若能如愿,自当报答太尉之恩。”
高俅道:“你只听闻先生吩咐便是。”不再言语,只朝着王伦一点头,王伦明白其意,说道:“周教头,堂堂八尺之躯,礼下于人,只为那副职转正,当真可发一笑。”
周昂听了,心中有些愤怒,却不敢发作,记得太尉府门前此人自称闻焕章,想来应是那东京名士,太尉又说要听这先生吩咐,问道:“闻先生,何出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