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总得做点啥的
李恽好歹是拉住了史太监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太子是真仗义,自己送给太子的菜,原封不动的,让太子以自己的名义全部送给了皇帝。东西是不贵重,只是稀有罢了,太子这么做,估计也是想缓和一下自己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毕竟前段时间自己的事闹的沸沸扬扬的;皇帝是肯定知道全过程的,但是太子此举,在皇帝那里肯定加分不少,皇帝也确实是连连夸奖太子有储君之度。就连李恽都很是感动,这个大哥确实很是仁厚。
李二陛下给自己大臣一车一车的赏赐着菜,李恽窝在家里也很想弄点东西来吃吃。
冬天里吃火锅是最好的,可惜这个时代没有辣椒,李恽只能和王福常时一起刷锅吃点菜和羊肉,蘸料也极其有限,李恽自己用青盐提炼了点细细的白盐,这玩意只要上过中学化学的人都能弄的出来,再加上好在这个时代好歹还有胡椒,不至于太过没滋没味;
而后李恽突然很想吃前世吃过的啤酒烧鸭,没有啤酒,但是整点酒还是不错的啊,没有啤酒鸭,弄点醉鸭吃,挡挡瘾头,可惜的是冬天的时候没有竹笋。
这个时代的酒叫水酒,确实很水,除了水就没啥酒味了;出名的叫三勒浆,不是自己后世读初三时家长买来给强行灌的那种,也是个舶来物,西域传过来的;但是也没啥滋味,能者四五升,不能者可二三升,里面还加些乱七八糟的姜、椒末,蒸馏的很有限,只能说比没有的强。
李恽决定自己酿,与其买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酒,不如自己动手弄。叫来木匠给自己做几套蒸笼,这个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再叫上铁匠打几口大锅,先把工具准备起。结果王平居然说不会做蒸笼,好在魏家村有人会这门手艺,赶紧去请了来。
又打发王福去买高粱米和酒曲,结果向来神通广大的王福居然说是酒曲官府和买的,自己也弄不到;唉,封建社会,粮食产量低,酒曲就是官府握在手里的一把钥匙,遇上个旱灾水灾的,粮食一减产,马上就下禁酒令。你要是不禁私下卖,官府一发现保证给你逮起来,以后你也再买不到官府的酒曲。
不过王福说程处嗣家里有,还不少。打发韩宁去买高粱米,多多益善,记得买红高粱的。李恽拎了几只鸡就和王福去了程府,跟个地主家的少爷似的,串门居然拎着鸡去,没办法啊,没东西可送,程处嗣那厮又好这口。
程处嗣很热情的接待了李恽,连带着出来了一堆小牲口,跟俄罗斯套娃似的,一个个长的都十分相像;程处嗣挨个介绍:二弟、三弟、四弟,大妹。我去,这程家家风够可以的啊,女娃娃居然能出来见人,没听说程家有个闺女啊,看样子和李恽差不多大小的样子,比李恽个头还高呢,还好长相不赖,不像那堆套娃,不然就没法看了。程家小姐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程娇,也不知道是多少钱。
李恽带的鸡完全不够分的,程处嗣又打发人出去买了几只。在等待的过程中,李恽说明了来意,一听要酒曲,这厮居然说家里没有,这么小气,无奈之下,李恽只得答应用五十斤好酒换,但是酒呢不是马上就有的,过年前是肯定能喝上的。这货这才扣扣搜搜的拿了些出来,看样式还要分,李恽一把抢了全塞给了王福;太气人了,程家也是大族,可不是后世小说上写的那样是私盐贩子,要不程老货能娶到清河崔氏的娘们,李二都没娶到的。结果做事还是这么小气,李恽恨恨的想到时候给程家的酒里兑水,完全忘了自己上门来空手套人家酒曲的事。
韩宁买回来的红高粱不多,也就三四百斤的样子,不过足够用了。先用石磨粉碎,加入之前买给猪吃的糠皮,也就是谷壳,放入水中浸泡,而后捞出来上笼屉蒸透蒸熟,再取出来放入大缸中,等到温温热的时候放入搅碎的酒曲,搅拌均匀,抹平,面上再撒上一层酒曲。上面盖上一层白布,因为没有白布,李恽很败家的盖了几层白色的丝绸;外面还严严实实的裹了几层毛毯,再压大石在缸口的位置。因为数量还算不少,一个缸装不下,整整装了四缸,全部放进了李恽的地库里。
因为李恽着急,干脆让韩宁搬进了地库里,顺便把铁匠刚打造好的烤炉也放了进去,李恽自己都还没来得及享用呢。虽然烟筒远远的伸了出去,但是李恽还是反复强调地库不得关门,并安排和韩宁一起守门的人、也就是厨娘的丈夫定时和他换班,不然酒还没发酵好韩宁就先发酵好了,地府有背景也不能违背科学原理。
五天后,李恽就迫不及待的把缸打开,把水酒到了出来,放入大锅中蒸,在锅的上面套上酿酒的蒸笼,上下两头都是空的,在蒸笼中间会有一个类似船桨的木板,木板上有刻痕且都流向蒸笼外面,在蒸笼的上面再放置一口小锅,再在其小锅内加入冷水,最后再用打湿的碎布把蒸笼和锅的接口处密封好。这样在锅中的酒煮开后即会有热气往上冒,遇到蒸笼上的小锅时则会凝结成水珠,水珠到一定程度后即会掉下,顺着刻有刻痕的木板流至末端,此时末端需要用一个酒缸接着流出来的酒。
水开后不久,看着酒一滴一滴的落在旁边的小缸里,一股久违的芳香扑鼻而来,李恽整个人都有点陶醉了,可惜自己还是太小,不能喝酒,不然太伤身体了。旁边的王福都忍不住不住的探头向前看,喉头不停涌动,看样式咽了不少口水。
一般来说第一锅水的酒其度数都会相对较高,甚至能点着火。而且这种一般很少直接喝的,需要勾兑以后才行;待蒸笼上面的那小锅水热了后其出酒的速度也就慢了,这时再把小锅里面的水舀出来倒掉,再换上冷水,如此循环即可。一般一锅酒糟可以需要上面的小锅的水换上三五次。李恽整整四大缸的水酒,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蒸馏。
到了晚上李恽吃了晚饭过来,王福和王平两人还在继续弄着,韩宁被王福无情的赶走了。王福认为这种事情他一个外人不能看,结果就只能他和王平两人弄。三百斤红高粱米和后来掺入的糠皮,酿了大约近二百斤的酒,李恽用一个坛子很小心的储存了十来斤。这种老熟酒不能直接喝,大约有个六十来度的样子,但是可以用来消毒,尤其是治外伤。剩下的就让王福自己去勾兑了,兑狠点吧,这个年代的酒只有十来度,自己兑个三百来斤的酒,也能有个四五十度。
兑好的酒,被王福用坛子分装好,密封。也就是口子上包上棕叶,外面再糊上一层黄泥和石灰的混合物,放进地库存储,当然之前得把烤炉移出来。
李二陛下给自己大臣一车一车的赏赐着菜,李恽窝在家里也很想弄点东西来吃吃。
冬天里吃火锅是最好的,可惜这个时代没有辣椒,李恽只能和王福常时一起刷锅吃点菜和羊肉,蘸料也极其有限,李恽自己用青盐提炼了点细细的白盐,这玩意只要上过中学化学的人都能弄的出来,再加上好在这个时代好歹还有胡椒,不至于太过没滋没味;
而后李恽突然很想吃前世吃过的啤酒烧鸭,没有啤酒,但是整点酒还是不错的啊,没有啤酒鸭,弄点醉鸭吃,挡挡瘾头,可惜的是冬天的时候没有竹笋。
这个时代的酒叫水酒,确实很水,除了水就没啥酒味了;出名的叫三勒浆,不是自己后世读初三时家长买来给强行灌的那种,也是个舶来物,西域传过来的;但是也没啥滋味,能者四五升,不能者可二三升,里面还加些乱七八糟的姜、椒末,蒸馏的很有限,只能说比没有的强。
李恽决定自己酿,与其买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酒,不如自己动手弄。叫来木匠给自己做几套蒸笼,这个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再叫上铁匠打几口大锅,先把工具准备起。结果王平居然说不会做蒸笼,好在魏家村有人会这门手艺,赶紧去请了来。
又打发王福去买高粱米和酒曲,结果向来神通广大的王福居然说是酒曲官府和买的,自己也弄不到;唉,封建社会,粮食产量低,酒曲就是官府握在手里的一把钥匙,遇上个旱灾水灾的,粮食一减产,马上就下禁酒令。你要是不禁私下卖,官府一发现保证给你逮起来,以后你也再买不到官府的酒曲。
不过王福说程处嗣家里有,还不少。打发韩宁去买高粱米,多多益善,记得买红高粱的。李恽拎了几只鸡就和王福去了程府,跟个地主家的少爷似的,串门居然拎着鸡去,没办法啊,没东西可送,程处嗣那厮又好这口。
程处嗣很热情的接待了李恽,连带着出来了一堆小牲口,跟俄罗斯套娃似的,一个个长的都十分相像;程处嗣挨个介绍:二弟、三弟、四弟,大妹。我去,这程家家风够可以的啊,女娃娃居然能出来见人,没听说程家有个闺女啊,看样子和李恽差不多大小的样子,比李恽个头还高呢,还好长相不赖,不像那堆套娃,不然就没法看了。程家小姐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程娇,也不知道是多少钱。
李恽带的鸡完全不够分的,程处嗣又打发人出去买了几只。在等待的过程中,李恽说明了来意,一听要酒曲,这厮居然说家里没有,这么小气,无奈之下,李恽只得答应用五十斤好酒换,但是酒呢不是马上就有的,过年前是肯定能喝上的。这货这才扣扣搜搜的拿了些出来,看样式还要分,李恽一把抢了全塞给了王福;太气人了,程家也是大族,可不是后世小说上写的那样是私盐贩子,要不程老货能娶到清河崔氏的娘们,李二都没娶到的。结果做事还是这么小气,李恽恨恨的想到时候给程家的酒里兑水,完全忘了自己上门来空手套人家酒曲的事。
韩宁买回来的红高粱不多,也就三四百斤的样子,不过足够用了。先用石磨粉碎,加入之前买给猪吃的糠皮,也就是谷壳,放入水中浸泡,而后捞出来上笼屉蒸透蒸熟,再取出来放入大缸中,等到温温热的时候放入搅碎的酒曲,搅拌均匀,抹平,面上再撒上一层酒曲。上面盖上一层白布,因为没有白布,李恽很败家的盖了几层白色的丝绸;外面还严严实实的裹了几层毛毯,再压大石在缸口的位置。因为数量还算不少,一个缸装不下,整整装了四缸,全部放进了李恽的地库里。
因为李恽着急,干脆让韩宁搬进了地库里,顺便把铁匠刚打造好的烤炉也放了进去,李恽自己都还没来得及享用呢。虽然烟筒远远的伸了出去,但是李恽还是反复强调地库不得关门,并安排和韩宁一起守门的人、也就是厨娘的丈夫定时和他换班,不然酒还没发酵好韩宁就先发酵好了,地府有背景也不能违背科学原理。
五天后,李恽就迫不及待的把缸打开,把水酒到了出来,放入大锅中蒸,在锅的上面套上酿酒的蒸笼,上下两头都是空的,在蒸笼中间会有一个类似船桨的木板,木板上有刻痕且都流向蒸笼外面,在蒸笼的上面再放置一口小锅,再在其小锅内加入冷水,最后再用打湿的碎布把蒸笼和锅的接口处密封好。这样在锅中的酒煮开后即会有热气往上冒,遇到蒸笼上的小锅时则会凝结成水珠,水珠到一定程度后即会掉下,顺着刻有刻痕的木板流至末端,此时末端需要用一个酒缸接着流出来的酒。
水开后不久,看着酒一滴一滴的落在旁边的小缸里,一股久违的芳香扑鼻而来,李恽整个人都有点陶醉了,可惜自己还是太小,不能喝酒,不然太伤身体了。旁边的王福都忍不住不住的探头向前看,喉头不停涌动,看样式咽了不少口水。
一般来说第一锅水的酒其度数都会相对较高,甚至能点着火。而且这种一般很少直接喝的,需要勾兑以后才行;待蒸笼上面的那小锅水热了后其出酒的速度也就慢了,这时再把小锅里面的水舀出来倒掉,再换上冷水,如此循环即可。一般一锅酒糟可以需要上面的小锅的水换上三五次。李恽整整四大缸的水酒,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蒸馏。
到了晚上李恽吃了晚饭过来,王福和王平两人还在继续弄着,韩宁被王福无情的赶走了。王福认为这种事情他一个外人不能看,结果就只能他和王平两人弄。三百斤红高粱米和后来掺入的糠皮,酿了大约近二百斤的酒,李恽用一个坛子很小心的储存了十来斤。这种老熟酒不能直接喝,大约有个六十来度的样子,但是可以用来消毒,尤其是治外伤。剩下的就让王福自己去勾兑了,兑狠点吧,这个年代的酒只有十来度,自己兑个三百来斤的酒,也能有个四五十度。
兑好的酒,被王福用坛子分装好,密封。也就是口子上包上棕叶,外面再糊上一层黄泥和石灰的混合物,放进地库存储,当然之前得把烤炉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