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唐弩和陌刀
李晟基也没有勉强进去,过了几天,这杜文去太原府办事去了,他带着王存章又去了东城仓库,找到高逢瑞直接要求去那间小屋,高逢瑞倒没有为难他们,很爽快地打开了小屋。
里面放着上百个木头箱子,大部分都是三尺多长、两尺多宽高,打开一看,每个箱子里放着三把弩,每把弩之间都用干草垫着。
“大人,这是蹶张弩”,高逢瑞拿起一把递给李晟基。
只见这蹶张弩弩身长约三尺,弩把长约两尺,弩线大约是弓弦的两倍粗,弩身前面还吊着一根牛皮圈,牛皮固定在弩身上,就好像马镫一样,弩把下面的悬刀(扳机)上也有一个类似的皮带,不过带圈就比弩前的小了许多。
李晟基让高逢瑞就在这个房间演示一下,只见他将弩弦调好,用手指弹了弹,又调了调弩弦,最后觉得可以了,将弩弦固定好。
接下来的他的动作却让李晟基目瞪口呆。
他先坐下来,用双脚踏着弩前的牛皮带圈,弯腰一手一边地抓着弩弦用力向上拉,期间用到了双臂的力量和腰腹的力量,两手用力将弩弦卡在弩把的一端的“牙”(卡住弩弦的零件)上。
接着他站起来来到仓库的一端,这间小仓库不大,最多十步(十五米)。
还是坐下来,用双脚蹬着弩身内侧半悬着,弩箭略微向上,双手拉起悬刀上的牛皮圈,只听“嘣”的一身,弩箭射入了对面的土墙,仅剩小半截箭尾露在外面还兀自颤动不停。
“大人,我力小,军中健卒起弦时无需如此”,说着就指导王存章怎么起弦。
只见王存章站着,双脚踏着牛皮圈,弯腰将弩弦拉到固定位置,李晟基在一边仔细观察着,王存章这时用的力与刚才高逢瑞相比,用到的腰力少了许多,但他还是很轻松地拉了上来。
到发射环节,王存章可不想用高逢瑞那样难堪的姿势,他将弩机端平,对准前方,一扣扳机,纹丝不动,最后憋红了脸加了一根指头也不行。
“我试试”,李晟基将弩机拿过来,他这双手的指头以前受过特殊训练,想来能勉强扳动这悬刀。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端着弩机对准前方,用两根指头猛地一扣,“嘣”,弩箭飞出去了。
李晟基摇摇头,将弩机还给高逢瑞,心中隐隐有些失望,刚才他几乎用尽了手指头上的力量,配给普通士兵使用,估计只能采用高逢瑞那样的姿势,那样的话还不如不用。
不过他在后世正好亲手做过一把简单的手弩,按他的眼光,至少有几个方面可以改进:
一是悬刀加长,再绑一些布条,握把做小一些、窄一些,这样的话整个发射装置就像一个后世的握力器,估计一般的“健卒”发射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无非是平时多练习一下握力和指力。
二是在弩把前段加装一根托架,便于左手握住稳住弩身。
三是在弩弦上做文章,装几个滑轮,不过这个他也不很清楚,后世他做的也是简单的手弩,并没有用到滑轮。
“这蹶张弩能射多远?”,李晟基边活动自己的手指头边问道。
“回大人,这蹶张弩约有三石之力,射程可达一百多步”
一听这个李晟基心里又是一动,现在的长弓有效射程也就是五十到六十步,也就是八十米左右,普通长弓的力不到一石,大约在八斗左右,如果能将这蹶张弩上弦的力缩减到两石左右,再按照他刚才设想的进行改进(滑轮就算了,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一个普通士兵经过专门训练后就能方便的拉开、发射,岂不是多了一支全部能开两石弓的特种弓手?
再说了,八斗的力就能有效打击八十米的敌人,两石的力岂不可以覆盖一百五十多米以外的敌人,这样的话我方的远程打击就能多层次的覆盖了。
至于火枪,现在火药都还没成型,他虽然记得配方和材料,但每一样材料的加工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他早就打消了这个想法。
“这弩机是何人所制?”,他继续问道。
“大人,本城即可制造,不过制作一把弩费时不少,我军花费了两年时间才积攒了这两百多把蹶张弩”
“这是为何?”
“因为本城匠户中,能制作弓箭的只有五人,能做弩机的只有一人”
李晟基向他打听了那人的姓名、住处,然后就向那些长条形箱子走去。
打开一个箱子,里面放着几把特殊的武器。
武器长约一丈,通体由精铁打制而成,就像一把特殊的长刀,刀头长约两尺,跟普通的横刀也差不了多少,不过刀头是剑形的,上宽下窄,比一般的剑更宽、更厚,铁杆尾部还有长长的尖头。
“这是?”,青龙偃月刀?三尖两刃刀?都不像,李晟基提起一杆试了试,分量十足,约有二十斤,一般人还真没办法耍起来,就是现在他的部下中,也就是姚猛、契必信勉强能用。
“陌刀”,高逢瑞在一边恭恭敬敬地答道。
“啊?!”,这就是陌刀?传说中大唐所向无敌的神兵利器?
“这些陌刀一共五十把,十多年前就放着这里,没人能使,不过一直保存得很好,最近左都虞侯岳军候想组建一个陌刀队,所以……”
李晟基明白了,难怪杜文一直紧张这个小仓库,估计他们将弩机、陌刀都视为不可多得的神兵利器私藏着,生怕被李晟基的部下抢先占了。
不知道以前大唐的陌刀队是如何有效克制突厥和阿拉伯骑兵的,这玩意儿首先打制不易,再者能使者寥寥,成了队人数也不可能太多,草原的大队骑兵高速冲过来,想靠区区少数陌刀兵就能克敌制胜简直是痴心妄想。
论实用性还不如长枪队,几千长枪兵在草原上排成密集阵型,如果前面还加上大盾兵,后面还有弓弩兵,说不准与大队骑兵还能一战。
至于陌刀兵,他估计其作用类似于突击步兵、重装步兵,不过其用来对付有密集队形的普通步兵在关键时候打破僵局,作用应该会更好一些。
草原骑兵,人家小的时候骑在羊背上,长大一点骑在小马上,再长大一点就成了骑兵了,对付他们,你跟他比骑兵数量、骑术、骑弓,怎么比得过?
对汉人来说,武器装备、战术、纪律是强项,也是对付草原骑兵的不二法门,辽国有了幽云十六州之后,汉人的武器装备没了优势,又没了地理优势,想打赢他们比登天还难,所以李晟基来到这个世界后,对幽云十六州一直念念不忘,也非常着急,因为时间非常急迫了!
在武器装备方面,他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自己的骑兵只能在装甲上、武器上多想办法,至于步军,这个时代各大节度使的牙内军已经很强了,军种配合也比较先进,自己需要做的是更好的训练、更好的体能、更好的纪律,有了更好的战斗持久力、执行力,加上个别特别突出的武器装备,才勉强敢说能战胜他们。
如果碰到高行周、符彦卿,他不敢说能稳赢,就只能在战略、战术上多想办法了,而这两人打了一辈子冷兵器时代的仗,就是战略战术没准也比你厉害。至于再往前的李存勖、王彦章、周德威、王茂章,甚至孙儒,李晟基见了就只有一个字——跑。
所以,目前李晟基心情之焦虑是可想而知的,敌人马上要打过来了,他还不得不窝在一个小军砦里搞内斗。
李晟基拿走了一把蹶张弩,准备跟东城的匠户探讨一下,看能否有所改进,至于被杜承嗣视为瑰宝的陌刀,他真是没有兴趣,岳军候能练就让他练去吧,他还真不怕。
那家匠户姓杨,五十多岁,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婿在城里专门制作弓弩,由于是城里唯一能制作弓弩的,他的待遇还不错,两进的小院跟杜文他们一个待遇,后院自己住,前院就是作坊。
看到新任的军使大人来了,一家人吓得赶紧跪下了,李晟基随和地扶起他们,拿起那把蹶张弩就跟老杨头探讨起来。
听了军使大人的描述,老杨头沉思了许久,半响才说:“大人,容我试试吧,不一定能成”,说实话李晟基也没抱多大希望,这小小的的军城,有一个会制作弓弩的就不错了,如果这个工匠还是一个天才,你说的他都能懂还很快就能做出来,那不是现实,而是意淫,于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给了老杨头一块约莫五两重的银子就走了。
又过了几天,姚猛带着山寨的其他人到了,李晟基将他们全部安排在城西军营里,这次姚猛下山没带粮食,光把人带过来了,这也是李晟基之前的安排,宁胡坡,他还有大用。
一千多人换了新的军装后在校场上一站,整个人的精气神就完全不一样了,看着这一千多号人,李晟基也是感慨万千。
新的征程就要开始了。
里面放着上百个木头箱子,大部分都是三尺多长、两尺多宽高,打开一看,每个箱子里放着三把弩,每把弩之间都用干草垫着。
“大人,这是蹶张弩”,高逢瑞拿起一把递给李晟基。
只见这蹶张弩弩身长约三尺,弩把长约两尺,弩线大约是弓弦的两倍粗,弩身前面还吊着一根牛皮圈,牛皮固定在弩身上,就好像马镫一样,弩把下面的悬刀(扳机)上也有一个类似的皮带,不过带圈就比弩前的小了许多。
李晟基让高逢瑞就在这个房间演示一下,只见他将弩弦调好,用手指弹了弹,又调了调弩弦,最后觉得可以了,将弩弦固定好。
接下来的他的动作却让李晟基目瞪口呆。
他先坐下来,用双脚踏着弩前的牛皮带圈,弯腰一手一边地抓着弩弦用力向上拉,期间用到了双臂的力量和腰腹的力量,两手用力将弩弦卡在弩把的一端的“牙”(卡住弩弦的零件)上。
接着他站起来来到仓库的一端,这间小仓库不大,最多十步(十五米)。
还是坐下来,用双脚蹬着弩身内侧半悬着,弩箭略微向上,双手拉起悬刀上的牛皮圈,只听“嘣”的一身,弩箭射入了对面的土墙,仅剩小半截箭尾露在外面还兀自颤动不停。
“大人,我力小,军中健卒起弦时无需如此”,说着就指导王存章怎么起弦。
只见王存章站着,双脚踏着牛皮圈,弯腰将弩弦拉到固定位置,李晟基在一边仔细观察着,王存章这时用的力与刚才高逢瑞相比,用到的腰力少了许多,但他还是很轻松地拉了上来。
到发射环节,王存章可不想用高逢瑞那样难堪的姿势,他将弩机端平,对准前方,一扣扳机,纹丝不动,最后憋红了脸加了一根指头也不行。
“我试试”,李晟基将弩机拿过来,他这双手的指头以前受过特殊训练,想来能勉强扳动这悬刀。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端着弩机对准前方,用两根指头猛地一扣,“嘣”,弩箭飞出去了。
李晟基摇摇头,将弩机还给高逢瑞,心中隐隐有些失望,刚才他几乎用尽了手指头上的力量,配给普通士兵使用,估计只能采用高逢瑞那样的姿势,那样的话还不如不用。
不过他在后世正好亲手做过一把简单的手弩,按他的眼光,至少有几个方面可以改进:
一是悬刀加长,再绑一些布条,握把做小一些、窄一些,这样的话整个发射装置就像一个后世的握力器,估计一般的“健卒”发射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无非是平时多练习一下握力和指力。
二是在弩把前段加装一根托架,便于左手握住稳住弩身。
三是在弩弦上做文章,装几个滑轮,不过这个他也不很清楚,后世他做的也是简单的手弩,并没有用到滑轮。
“这蹶张弩能射多远?”,李晟基边活动自己的手指头边问道。
“回大人,这蹶张弩约有三石之力,射程可达一百多步”
一听这个李晟基心里又是一动,现在的长弓有效射程也就是五十到六十步,也就是八十米左右,普通长弓的力不到一石,大约在八斗左右,如果能将这蹶张弩上弦的力缩减到两石左右,再按照他刚才设想的进行改进(滑轮就算了,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一个普通士兵经过专门训练后就能方便的拉开、发射,岂不是多了一支全部能开两石弓的特种弓手?
再说了,八斗的力就能有效打击八十米的敌人,两石的力岂不可以覆盖一百五十多米以外的敌人,这样的话我方的远程打击就能多层次的覆盖了。
至于火枪,现在火药都还没成型,他虽然记得配方和材料,但每一样材料的加工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他早就打消了这个想法。
“这弩机是何人所制?”,他继续问道。
“大人,本城即可制造,不过制作一把弩费时不少,我军花费了两年时间才积攒了这两百多把蹶张弩”
“这是为何?”
“因为本城匠户中,能制作弓箭的只有五人,能做弩机的只有一人”
李晟基向他打听了那人的姓名、住处,然后就向那些长条形箱子走去。
打开一个箱子,里面放着几把特殊的武器。
武器长约一丈,通体由精铁打制而成,就像一把特殊的长刀,刀头长约两尺,跟普通的横刀也差不了多少,不过刀头是剑形的,上宽下窄,比一般的剑更宽、更厚,铁杆尾部还有长长的尖头。
“这是?”,青龙偃月刀?三尖两刃刀?都不像,李晟基提起一杆试了试,分量十足,约有二十斤,一般人还真没办法耍起来,就是现在他的部下中,也就是姚猛、契必信勉强能用。
“陌刀”,高逢瑞在一边恭恭敬敬地答道。
“啊?!”,这就是陌刀?传说中大唐所向无敌的神兵利器?
“这些陌刀一共五十把,十多年前就放着这里,没人能使,不过一直保存得很好,最近左都虞侯岳军候想组建一个陌刀队,所以……”
李晟基明白了,难怪杜文一直紧张这个小仓库,估计他们将弩机、陌刀都视为不可多得的神兵利器私藏着,生怕被李晟基的部下抢先占了。
不知道以前大唐的陌刀队是如何有效克制突厥和阿拉伯骑兵的,这玩意儿首先打制不易,再者能使者寥寥,成了队人数也不可能太多,草原的大队骑兵高速冲过来,想靠区区少数陌刀兵就能克敌制胜简直是痴心妄想。
论实用性还不如长枪队,几千长枪兵在草原上排成密集阵型,如果前面还加上大盾兵,后面还有弓弩兵,说不准与大队骑兵还能一战。
至于陌刀兵,他估计其作用类似于突击步兵、重装步兵,不过其用来对付有密集队形的普通步兵在关键时候打破僵局,作用应该会更好一些。
草原骑兵,人家小的时候骑在羊背上,长大一点骑在小马上,再长大一点就成了骑兵了,对付他们,你跟他比骑兵数量、骑术、骑弓,怎么比得过?
对汉人来说,武器装备、战术、纪律是强项,也是对付草原骑兵的不二法门,辽国有了幽云十六州之后,汉人的武器装备没了优势,又没了地理优势,想打赢他们比登天还难,所以李晟基来到这个世界后,对幽云十六州一直念念不忘,也非常着急,因为时间非常急迫了!
在武器装备方面,他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自己的骑兵只能在装甲上、武器上多想办法,至于步军,这个时代各大节度使的牙内军已经很强了,军种配合也比较先进,自己需要做的是更好的训练、更好的体能、更好的纪律,有了更好的战斗持久力、执行力,加上个别特别突出的武器装备,才勉强敢说能战胜他们。
如果碰到高行周、符彦卿,他不敢说能稳赢,就只能在战略、战术上多想办法了,而这两人打了一辈子冷兵器时代的仗,就是战略战术没准也比你厉害。至于再往前的李存勖、王彦章、周德威、王茂章,甚至孙儒,李晟基见了就只有一个字——跑。
所以,目前李晟基心情之焦虑是可想而知的,敌人马上要打过来了,他还不得不窝在一个小军砦里搞内斗。
李晟基拿走了一把蹶张弩,准备跟东城的匠户探讨一下,看能否有所改进,至于被杜承嗣视为瑰宝的陌刀,他真是没有兴趣,岳军候能练就让他练去吧,他还真不怕。
那家匠户姓杨,五十多岁,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婿在城里专门制作弓弩,由于是城里唯一能制作弓弩的,他的待遇还不错,两进的小院跟杜文他们一个待遇,后院自己住,前院就是作坊。
看到新任的军使大人来了,一家人吓得赶紧跪下了,李晟基随和地扶起他们,拿起那把蹶张弩就跟老杨头探讨起来。
听了军使大人的描述,老杨头沉思了许久,半响才说:“大人,容我试试吧,不一定能成”,说实话李晟基也没抱多大希望,这小小的的军城,有一个会制作弓弩的就不错了,如果这个工匠还是一个天才,你说的他都能懂还很快就能做出来,那不是现实,而是意淫,于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给了老杨头一块约莫五两重的银子就走了。
又过了几天,姚猛带着山寨的其他人到了,李晟基将他们全部安排在城西军营里,这次姚猛下山没带粮食,光把人带过来了,这也是李晟基之前的安排,宁胡坡,他还有大用。
一千多人换了新的军装后在校场上一站,整个人的精气神就完全不一样了,看着这一千多号人,李晟基也是感慨万千。
新的征程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