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熊孩子,开局怂恿李渊造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6章双国受灾,执意发兵

    贞观二年四月底,走投无路的梁师都众叛亲离,祸害大唐十二年之久的梁师都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结局!

    历史又不厌其烦得为我们证明了,那些背叛自己祖国的人终将落得这样的下场。

    一个人心中若是连国家都没有了,还能装得下别人吗?

    这一点,陆慕心知肚明!

    梁师都一死,大唐终于削平了最后一位地方军阀,真正完成了国家统一。

    按理说事情多到了这里,应该是皆大欢喜结束了!

    这也是文武百官们心中所想!

    但梁师都覆灭之前照例向突厥发出了求援,而颉利可汗似乎对这个为自己服务了多年的奴才颇有感情,竟然亲自领军放弃了突利可汗前来解围。

    于是,接下来由不得众人发表是否出兵的意见,如何应对颉利可汗的突厥大军就成了眼前最为急迫解决的问题。

    说得再具体一些,那就是带队的柴绍和薛万均需要解决的问题。

    柴绍等人是在距离朔方城还有几十里地之处遭遇到突厥人大军的,那时候梁师都还没有被杀,但却已然被大唐将领刘兰成围困在了城中。

    这样一来,柴绍至少就有两个选择。

    第一是假装没有看到突厥人,继续执行包围歼灭梁师都的作战任务,毕竟双方此时还有盟军关系,还没有完全撕破脸,而且突厥人也没有先动手,刘兰成更没有理由带头违约。

    第二个选择是丝毫不顾忌双方盟约,趁着突厥兵初来乍到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突然出兵,一句击退对方,然后乘胜围城,消灭梁师都!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直接断绝朔方城中残敌抵抗的信念,计划自然也能够有效落实!

    但柴绍很快发现了一件事儿,那就是自己根本没有选择。

    就在柴绍心中进行激烈心理斗争的时候,担任副将的薛万均。薛万彻兄弟已经一头扎进了战斗之中,直接带人开始和突厥人打了起来。

    柴绍可不是李神通,没有在部下拼命的关键时刻鸣金收兵你的习惯。

    既然两军已然开打了,柴绍自己也很清楚,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权利保证这一次交手的胜利!

    于是,李世民的亲姐夫、唐军统帅------柴绍,亮剑了。

    “全军进攻!不胜即死!畏敌者,斩!”

    下完命令,直接带头策马冲锋!

    大军三位逐渐都冲锋陷阵了,部下军士们自然热血沸腾,更加勇武。

    将无贪生之恋,士有必死之心!

    在柴绍和薛氏兄弟领头冲锋陷阵之下,唐军奋勇出击,最终大破强敌!

    颉利可汗见救援受阻,也就不再坚持,毕竟正赶上突厥腹地家中遭受雪灾,部众战斗意志已然低落。

    梁师都被灭了,那就被灭了吧!

    对于梁师都的事儿,颉利可汗不打算多说什么,但大唐却有话要说:

    盟约墨迹未干,可汗带兵前来,是否有些过分?

    颉利可汗没有回话!

    颉利可汗不是不想回,而是没法回,因为此时颉利可汗没空,正一脑门子黑线应对百年不遇的雪灾。

    贞观元年到三年,亚洲东部大部分第五气候极为异常。

    突厥境内接连下了几场极大的雪,直接遭遇了巨大的雪灾、霜灾,平地积雪深达几尺。

    若是在后世并不算严重,但在此时却无异于有些致命。

    对于各种技术落后的突厥来说,更无意于是灭顶之灾。

    因为大学完全遮住了草原,这就意味着各种大型牲口没有草吃!

    吃不饱就容易饿死、冻死,这又直接说明了突厥百姓会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之中。

    百姓们缺衣少食,闹饥荒,突厥贵族们自然也不好过,于是加进了对附属部族的剥削。

    紧接着就造成了契丹等部族不堪压迫,起兵反抗,或者直接南下归降大唐。

    因此,突厥实力大为削弱!

    这些直接指向了一件事儿,那就是李世民终于迎来了发动进攻最绝佳之机会!

    李世民却迟迟没有出手!

    因为大唐此时也遭了灾!

    起初是关东地区发生了大旱,紧接着是蝗灾,受到影响的州县几乎颗粒无收。

    第二年之时蝗灾有所减缓,可旱情却扩展到了关中地区。

    大片区域如陆慕在隋末乱世之时一般------民多以卖子以接衣食!

    好不容易熬到了农历八月,河南、河北又降下了大霜,第三年继续接着大旱......

    这些在朝堂上争论不暇的社稷之事也正是李世民登基一来头疼之事。

    应接不暇,自然无法大动干戈。

    大唐与突厥同时经历了饥荒,但此时农耕的相对优势就显露了出来。

    大唐有粮食储备为后盾,因而虽说旱情一直在持续,百姓们却还能勉强维持生活。

    可突厥却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于是,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颉利可汗还是决定去大唐抢粮食。

    这一举动实在是让此时也不好过的大唐极度愤怒!

    突厥人再一次大规模南下,大唐朝堂再次一片震动!

    大多朝臣形成了习惯,来了就防。

    所以,有人提出征发百姓去修缮长城和延边军事堡垒,一次抵挡。

    陆慕直接再次站了出来。

    “突厥多骑兵,机动性极强,除非能在整个北方边境筑起一道不断的长城,否则迟早还是会被找到缺口打进来,这个招儿......亮不了!”

    陆慕想法和李世民想法不谋而合!

    陆慕是后世哲学解决问题之思维,李世民是多年领兵打仗对军事的直觉!

    这兄弟俩一致认为,此时绝对是张生强敌的唯一机会!

    虽说一旦开战,大堂处境会更加艰难!

    但突厥更加艰难!

    李世民在陆慕一个人的支持下,再次驳了所有人面子!

    发兵扫北!

    贞观三年八月,李世民下诏,以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代州都督张公瑾为副总管,以颉利可汗结盟期间救援梁师都为由,出兵迎击突厥大军!

    李靖是平定大唐大半个江山的名将,而张公瑾是玄武门之变中秦王党重要功臣!

    这一豪华阵容已然令人咋舌,但实际上却并非仅仅如此。

    很多事情李世民只能和唯一支持自己的陆慕来商议,如此家国大义之下,陆慕也丝毫没有藏着掖着,直接拿出了自己所有脑细胞!

    许多朝臣们不为人知的计划被陆慕和李世民制定了出来!

    因为就在李靖统军到达前线之时,李世民才亮出了底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