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击毙额亦都
杨国柱见时机已到,让旗语兵们向郑彩发出攻击命令。
这些旗语兵也是杨国柱要重点保护的,每个旗语兵都有两名士兵专门在头顶举起盾牌,挡住敌人射来的箭。
清军发起冲锋时,海上的郑彩就已按照杨国柱的指令,悄悄在长枪阵前、后两翼各集结了三艘战舰,船头的火炮对准了海岸。
收到旗语兵们“开火”的信号后,船头的大发贡炮、千斤佛郎机立刻发出了怒吼。
此时,从明军两翼进攻的清军骑兵正杀得兴起。
从这里朝明军阵中放箭,在造成杀伤的同时,明军的反击却较少。显然,这两侧是最合适的攻击点,能够以很小的伤亡,换来理想的战果,于是很多清兵都绕到这里。他们甚至都不怎么花功夫瞄准,凭着感觉,随手射出一箭,杀伤效果都不差。
在这些清军看来,明军就如同温顺的绵羊一般,只剩被屠宰的份了。可惜他们高兴得太早,还没等他们占到太多便宜,就听到海面上传来“轰隆隆”的巨响,随后,一颗颗圆球呼啸而至,在他们中间遍地开花。
一瞬间,战场上硝烟滚滚,战马嘶鸣,血流成河。
一些清兵当场中弹身亡,也有一些清兵的马匹受惊,将主人掀翻在地,一路狂奔,导致主人拖拽而死。
清军本就对大炮心存畏惧,见此惨状,两翼的清军连忙后撤,正面的清军也变得惶惶不安,生怕一不小心误入了炮火覆盖区,由于心存顾忌,清军的攻击力度大为减弱。
明军将士们还是第一次看到水师前来助阵,杀伤效果堪称酣畅淋漓,清军被打得抱头鼠窜,他们的心里无比畅快。
杨国柱见状,一把推开头顶的盾牌,带头朝清军放箭。只见明军箭如飞蝗,从气势上完全压制住了清军。
多铎看得心惊胆战,他这才发现:看似薄弱的明军前、后两翼,其实并非清军的机会之地,而是“死亡陷阱”。
见部下已被吓破了胆,斗志全无,多铎知道,硬撑下去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于是下令鸣金收兵。
清兵陆续返回,这时有人前来报告:额亦都被炮火击中,生死未卜。
额亦都官拜甲喇额真,跟随多铎屡立战功,是多铎的心腹爱将。
听到这个消息,多铎大惊失色:额亦都手下有千余兵马,并不需要冲在前面,怎么会陷入险境呢?
经过询问,多铎得知:额亦都当时正在明军的前侧,指挥部下朝明军放箭。突然,一颗炮弹从天而降,在额亦都的坐骑旁爆炸,有人看见额亦都及几名侍卫当场落马,生死不明。
多铎赶紧下令清点回来的人,果然不见额亦都和侍卫们的踪影。他不禁怒火中烧,严令:额亦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清兵虽然惧怕明军的火炮,但没人敢违抗多铎的命令,额亦都手下的数百名清兵只好重返战场,寻找额亦都的下落。
明军这边,杨国柱见清军已经撤退,正准备派人打扫战场,余铭忽然指着前面说道:“总兵大人且慢,清兵又来了!”
杨国柱一看,清兵果然去而复返,莫非又要发动一波攻势?他连忙命令明军重新布阵。
然而清兵并没有朝着明军杀来,而是来到明军前侧的阵地,在死人堆里寻找着什么。
余铭对杨国柱说:“看来他们死了个大人物。”
杨国柱点点头:“应该是。不过我可管不了那么多,敌人既然送上门来,咱们当然不能讲客气。”
于是杨国柱命令弓箭手调转方向,一齐朝前侧放箭,同时还让旗语兵传令,让郑彩的水师继续猛轰前侧的阵地。
来自两边的共同打击,让前来寻找额亦都的清兵死伤惨重。
远处目睹这一惨状的清兵,在多铎身边呼啦啦地跪了一地:“王爷,您不能这样,为了一个额亦都,得死多少兄弟啊?您快让他们回来吧!”
多铎掂量再三,只得恨恨地说了声:“撤!”
清军终于从视线中消失了。杨国柱生怕清军再次来个假撤退,派出探马反复打探,直到听说清军已经走出了很远,才放下心来,下令打扫战场。
杨国柱亲自清理前侧的战场,他想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大人物,逼得清军冒着炮火也要回来寻找。
一番搜查之后,果然有了发现。有个士兵向他报告:前面地上躺着个敌人,装束独一无二,跟别的阵亡清兵都大不相同。
杨国柱连忙走过去,一眼就认出,此人正是自己的死对头额亦都!
杨国柱曾经数次跟额亦都交手,没少吃苦头,想不到今天这家伙竟然死于己方的炮火之下,真是大快人心!
杨国柱深知:要不是水师的火炮,想在野外战场上干掉这家伙,那是相当的不易。
很快,清军甲喇额真额亦都被击毙的消息在明军中迅速传开,众人无不欢欣鼓舞。
然而,等到余铭报来今天的伤亡数字,杨国柱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
此战明军阵亡900余人,重伤1500余人,轻伤的就更多了。
杨国柱命令在附近找地方,就地掩埋阵亡将士,不过他最发愁的还是重伤的士兵们,他们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如果继续随军前进,不但拖累行军的速度,而且还要派专人照顾他们。此外,军中医药、看病郎中等条件均有限,这些伤员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救治,保不齐会死去。
这时,郑彩上岸来见杨国柱。
今天的功劳,起码有一半要归功于水师,杨国柱自然不吝溢美之词。
郑彩摆摆手:“总兵大人过奖了。我们这些在船上的人其实没什么危险,只要炮打得稳、准、狠就行,危险都由岸上的兄弟们承担了,他们的功劳才是最大的。”
“但是额亦都确实是水师的炮火打死的,这份功劳可不小,我会向大帅报告的。”
郑彩拱手道:“那就谢过总兵大人了。”
看到周围伤兵满营,杨国柱忧心忡忡,他问郑彩:“天津来的战船什么时候能到?”
“我正准备向大人报告这事呢。”
原来,郑彩刚刚遇到了一艘先导船,这艘船沿着海边前行,其任务是为后面的船队探路。据先导船带来的消息,船队明天就可以赶到。
“这可真是及时雨啊。”杨国柱很高兴:“咱们现在只剩3天的粮草,箭只也消耗得很厉害,这些都亟待补充,不过我最欣慰的是,伤员都将运回天津,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
果然,第二天中午,补给船队抵达了附近的临时码头,卸下粮草、箭只,带走了不能继续作战的伤员。
现在,杨国柱部虽然减员至17500多人,但兵精粮足,没有什么负担,可以再次轻装上阵。
通过此次遭遇战,明军士兵们发现:阵亡了有优厚的抚恤金,受伤了能很快运回后方治疗,不用担心被遗弃。跟以前相比,待遇可谓天壤之别。他们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只需努力打胜仗就行。
这些旗语兵也是杨国柱要重点保护的,每个旗语兵都有两名士兵专门在头顶举起盾牌,挡住敌人射来的箭。
清军发起冲锋时,海上的郑彩就已按照杨国柱的指令,悄悄在长枪阵前、后两翼各集结了三艘战舰,船头的火炮对准了海岸。
收到旗语兵们“开火”的信号后,船头的大发贡炮、千斤佛郎机立刻发出了怒吼。
此时,从明军两翼进攻的清军骑兵正杀得兴起。
从这里朝明军阵中放箭,在造成杀伤的同时,明军的反击却较少。显然,这两侧是最合适的攻击点,能够以很小的伤亡,换来理想的战果,于是很多清兵都绕到这里。他们甚至都不怎么花功夫瞄准,凭着感觉,随手射出一箭,杀伤效果都不差。
在这些清军看来,明军就如同温顺的绵羊一般,只剩被屠宰的份了。可惜他们高兴得太早,还没等他们占到太多便宜,就听到海面上传来“轰隆隆”的巨响,随后,一颗颗圆球呼啸而至,在他们中间遍地开花。
一瞬间,战场上硝烟滚滚,战马嘶鸣,血流成河。
一些清兵当场中弹身亡,也有一些清兵的马匹受惊,将主人掀翻在地,一路狂奔,导致主人拖拽而死。
清军本就对大炮心存畏惧,见此惨状,两翼的清军连忙后撤,正面的清军也变得惶惶不安,生怕一不小心误入了炮火覆盖区,由于心存顾忌,清军的攻击力度大为减弱。
明军将士们还是第一次看到水师前来助阵,杀伤效果堪称酣畅淋漓,清军被打得抱头鼠窜,他们的心里无比畅快。
杨国柱见状,一把推开头顶的盾牌,带头朝清军放箭。只见明军箭如飞蝗,从气势上完全压制住了清军。
多铎看得心惊胆战,他这才发现:看似薄弱的明军前、后两翼,其实并非清军的机会之地,而是“死亡陷阱”。
见部下已被吓破了胆,斗志全无,多铎知道,硬撑下去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于是下令鸣金收兵。
清兵陆续返回,这时有人前来报告:额亦都被炮火击中,生死未卜。
额亦都官拜甲喇额真,跟随多铎屡立战功,是多铎的心腹爱将。
听到这个消息,多铎大惊失色:额亦都手下有千余兵马,并不需要冲在前面,怎么会陷入险境呢?
经过询问,多铎得知:额亦都当时正在明军的前侧,指挥部下朝明军放箭。突然,一颗炮弹从天而降,在额亦都的坐骑旁爆炸,有人看见额亦都及几名侍卫当场落马,生死不明。
多铎赶紧下令清点回来的人,果然不见额亦都和侍卫们的踪影。他不禁怒火中烧,严令:额亦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清兵虽然惧怕明军的火炮,但没人敢违抗多铎的命令,额亦都手下的数百名清兵只好重返战场,寻找额亦都的下落。
明军这边,杨国柱见清军已经撤退,正准备派人打扫战场,余铭忽然指着前面说道:“总兵大人且慢,清兵又来了!”
杨国柱一看,清兵果然去而复返,莫非又要发动一波攻势?他连忙命令明军重新布阵。
然而清兵并没有朝着明军杀来,而是来到明军前侧的阵地,在死人堆里寻找着什么。
余铭对杨国柱说:“看来他们死了个大人物。”
杨国柱点点头:“应该是。不过我可管不了那么多,敌人既然送上门来,咱们当然不能讲客气。”
于是杨国柱命令弓箭手调转方向,一齐朝前侧放箭,同时还让旗语兵传令,让郑彩的水师继续猛轰前侧的阵地。
来自两边的共同打击,让前来寻找额亦都的清兵死伤惨重。
远处目睹这一惨状的清兵,在多铎身边呼啦啦地跪了一地:“王爷,您不能这样,为了一个额亦都,得死多少兄弟啊?您快让他们回来吧!”
多铎掂量再三,只得恨恨地说了声:“撤!”
清军终于从视线中消失了。杨国柱生怕清军再次来个假撤退,派出探马反复打探,直到听说清军已经走出了很远,才放下心来,下令打扫战场。
杨国柱亲自清理前侧的战场,他想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大人物,逼得清军冒着炮火也要回来寻找。
一番搜查之后,果然有了发现。有个士兵向他报告:前面地上躺着个敌人,装束独一无二,跟别的阵亡清兵都大不相同。
杨国柱连忙走过去,一眼就认出,此人正是自己的死对头额亦都!
杨国柱曾经数次跟额亦都交手,没少吃苦头,想不到今天这家伙竟然死于己方的炮火之下,真是大快人心!
杨国柱深知:要不是水师的火炮,想在野外战场上干掉这家伙,那是相当的不易。
很快,清军甲喇额真额亦都被击毙的消息在明军中迅速传开,众人无不欢欣鼓舞。
然而,等到余铭报来今天的伤亡数字,杨国柱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
此战明军阵亡900余人,重伤1500余人,轻伤的就更多了。
杨国柱命令在附近找地方,就地掩埋阵亡将士,不过他最发愁的还是重伤的士兵们,他们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如果继续随军前进,不但拖累行军的速度,而且还要派专人照顾他们。此外,军中医药、看病郎中等条件均有限,这些伤员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救治,保不齐会死去。
这时,郑彩上岸来见杨国柱。
今天的功劳,起码有一半要归功于水师,杨国柱自然不吝溢美之词。
郑彩摆摆手:“总兵大人过奖了。我们这些在船上的人其实没什么危险,只要炮打得稳、准、狠就行,危险都由岸上的兄弟们承担了,他们的功劳才是最大的。”
“但是额亦都确实是水师的炮火打死的,这份功劳可不小,我会向大帅报告的。”
郑彩拱手道:“那就谢过总兵大人了。”
看到周围伤兵满营,杨国柱忧心忡忡,他问郑彩:“天津来的战船什么时候能到?”
“我正准备向大人报告这事呢。”
原来,郑彩刚刚遇到了一艘先导船,这艘船沿着海边前行,其任务是为后面的船队探路。据先导船带来的消息,船队明天就可以赶到。
“这可真是及时雨啊。”杨国柱很高兴:“咱们现在只剩3天的粮草,箭只也消耗得很厉害,这些都亟待补充,不过我最欣慰的是,伤员都将运回天津,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
果然,第二天中午,补给船队抵达了附近的临时码头,卸下粮草、箭只,带走了不能继续作战的伤员。
现在,杨国柱部虽然减员至17500多人,但兵精粮足,没有什么负担,可以再次轻装上阵。
通过此次遭遇战,明军士兵们发现:阵亡了有优厚的抚恤金,受伤了能很快运回后方治疗,不用担心被遗弃。跟以前相比,待遇可谓天壤之别。他们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只需努力打胜仗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