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信件的奥秘
次日,补给船队到达了临时码头,运来了1万人所需的粮草、箭只,然而这已经远超王廷臣部的需要了。3300多名伤兵随船回了天津,让王廷臣没有了后顾之忧,只是他的手下已经急剧缩水了一半。
这时,探马又有了新消息:多尔衮的人马追上了朱慈烺的中军,双方正在对峙中。
王廷臣立刻召集大家开会,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在亲眼见识了海陆联合作战的威力之后,众将对朱慈烺的怨气渐渐消散。
虽然自身损失过半,但也目睹了清军的惨状,在他们的军旅生涯中,昨天那一幕称得上难得一见的奇观。
头一次,他们看到了打赢清军的曙光,而大帅就是那个希望之星。如今,得知大帅正在跟清军主力鏖战,他们自然不能无动于衷,即便自己力量薄弱,也要尽力帮点忙。
周汝诚提议:“我部应该向中军靠拢,从后方威胁一下清军,让清军有所顾忌。这样的话,大帅的压力就能减轻一些。”
郑森提醒道:“我来之前,大帅要我转告你们,要提防清军半路截击,一旦水师无法提供支援,仗就很难打了。因此,你们的每一个行动,都务必小心谨慎。”
王廷臣点点头:“大帅的叮嘱,我们自当谨记在心,不过周汝诚的意见也不无道理。要不这样吧,我派人去问一下大帅的意思,如果大帅那边需要后军的帮助,我们肯定义不容辞。”
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于是王廷臣亲自写了一封信,交给了最得力的侍卫刘旭浩。
收好信件,刘旭浩飞马赶往中军。
在中军大营门口,两名明军士兵拦住了刘旭浩:“干什么的?”
刘旭浩下马拱手道:“我是后军王廷臣总兵派来的,有重要军务要见大帅,请通禀一下。”
“那你等着。”
中军大帐,朱慈烺正在跟秦元涛密谈。
秦元涛派人暗中跟踪刘世峰三人,已经有四、五天了。
这三人平时接触的那些明军官兵,都是有实据可查的,家住哪里,有哪些家人,都清清楚楚,他们可不像刘世峰三人自称的:来自崔各庄,家人全死光。
从履历上看,这些官兵肯定不是清军派来的。当然,他们也有可能被刘世峰拉下水,暗中投靠了清军,因此秦元涛不敢大意,又增派了不少手下,对这些官兵也加以监视,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人并没有什么异常。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中午的时候,秦元涛手下的侍卫武峰那边终于有了线索。
武峰一直负责跟踪焦明,上午时,他看到焦明一直在海边溜达,后来一位老渔夫来到海边打渔,焦明走过去,跟老渔夫攀谈了一阵,将什么东西交给了老渔夫后就离开了。
那老渔夫也不打渔了,立刻往家走。武峰悄悄跟在后面,见那老渔夫换了身装束,就要往北去,武峰立刻将老渔夫擒住。
据老渔夫交代:焦明给了他二两银子,让他送一封信到到锦州城外的舅舅家,如果有回信,请务必帮着捎回,另有酬金。他觉得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当场就答应下来,回家放了渔具,就要跑这一趟。
秦元涛说完,呈上了那封信。朱慈烺看了一下信,却没有马上拆开。
前世里,张航看过很多谍战剧,这个行当的信,可不是随便就能拆的,上面往往留有一些特殊的标记,一旦拆开,就很难还原了,即便想尽办法复原,也很容易被真正的收信人发觉。
正因为如此,朱慈烺没有轻举妄动。但如果不拆开信,就无法知道其中的内容,这样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仔细看了一阵,朱慈烺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信封,并无特别之处,于是小心地拆开。
信的内容不长:焦明先向舅舅问好,说他在军营里一切平安,然后就是一些家常事。
就这些?朱慈烺和秦元涛都表示不信。
张航想起谍战剧里的那些密写技术,其中用米汤写密信,然后用碘酒来显示,是很常用的一种方法。米汤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用它在纸上书写不会留痕迹,干燥后仍是白纸一张。如果在这张纸上涂上碘酒,由于淀粉遇碘会显示蓝色,随之就能显示出像墨水一样清晰的字迹来。
但是,碘酒是西方近代化学的产物,我国古代是没有这个东东的。因此,即便焦明可以用米汤写信,对方看不了,那也是白搭。
秦元涛也在猜测这封信里的玄机,想了一会后,他点着了一些废纸,然后将信放在火上不断移动着。
朱慈烺感到好奇:“你这是干吗?”
“启禀大帅:我知道一种办法,那就是用毛笔蘸点醋,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是没有字迹的。收信的人只需将纸放在火堆上烤一烤,棕色字迹便会很快出现。”
“这样啊?”朱慈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方法,这应该算是古代的密写技术吧,效果跟用米汤写信、碘酒显示是差不多的。
然而,秦元涛折腾了好一阵,信的正、反两面都没有出现什么额外的字。
秦元涛有些沮丧,朱慈烺却感到幸运:如果焦明真的是用醋写的信,这么一显示之后,势必无法复原,这样的话,这封信就没法投递了,反过来有可能惊动焦明等人,那不是打草惊蛇嘛。
朱慈烺在想:信纸看来是没有什么秘密了,难道问题出在信封上面?
他捏了捏信封:厚度很正常,不存在什么额外的夹层。往信封里头看了看,也没见到有什么字迹。
这可真是邪门了。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老渔夫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武峰都跟到他家里了,确信他就是本地人。
显然,焦明上午在海边时,是在寻找送信人,这时恰好遇到了老渔夫,双方谈妥,由焦明出钱,让老渔夫送信。
难道让武峰向老渔夫说声对不住,然后让老渔夫将这封信送到锦州城外?
朱慈烺很不甘心,沉吟了一下,他开始拆起信封来。
秦元涛感到不解:“大帅,你这是……”
“反正这个信封已经拆开了,干脆拆得彻底一点。”
不一会,信封平摊开来,朱慈烺细细审视着,很快就发现,在信件底部,原本用浆糊粘到一起的地方,有一行文字!
这行字非常小,朱慈烺仔细看了看,竟然一个都不认识,感觉似乎是满文。
他想起袁熙芸说过,她曾经跟着徐传斌学了一些满语,于是让阮禄把袁熙芸找来。
袁熙芸看过后翻译道:启禀和硕睿亲王,前几日,我们遇到一个名叫达布的人,化名何四平,自称是皇上派来打进明军内部的,请核实。
这个焦明看来识字有限,用的都是普通词汇,袁熙芸虽然只是粗通满文,也能看懂。
这下清楚了:刘世峰等人对袁熙芸的身份起了疑心,特地写信给多尔衮,要求查证一下。而所谓锦州城外的“焦明舅舅”家,不过是他们预先约定的一个联络地点而已。
这时,探马又有了新消息:多尔衮的人马追上了朱慈烺的中军,双方正在对峙中。
王廷臣立刻召集大家开会,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在亲眼见识了海陆联合作战的威力之后,众将对朱慈烺的怨气渐渐消散。
虽然自身损失过半,但也目睹了清军的惨状,在他们的军旅生涯中,昨天那一幕称得上难得一见的奇观。
头一次,他们看到了打赢清军的曙光,而大帅就是那个希望之星。如今,得知大帅正在跟清军主力鏖战,他们自然不能无动于衷,即便自己力量薄弱,也要尽力帮点忙。
周汝诚提议:“我部应该向中军靠拢,从后方威胁一下清军,让清军有所顾忌。这样的话,大帅的压力就能减轻一些。”
郑森提醒道:“我来之前,大帅要我转告你们,要提防清军半路截击,一旦水师无法提供支援,仗就很难打了。因此,你们的每一个行动,都务必小心谨慎。”
王廷臣点点头:“大帅的叮嘱,我们自当谨记在心,不过周汝诚的意见也不无道理。要不这样吧,我派人去问一下大帅的意思,如果大帅那边需要后军的帮助,我们肯定义不容辞。”
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于是王廷臣亲自写了一封信,交给了最得力的侍卫刘旭浩。
收好信件,刘旭浩飞马赶往中军。
在中军大营门口,两名明军士兵拦住了刘旭浩:“干什么的?”
刘旭浩下马拱手道:“我是后军王廷臣总兵派来的,有重要军务要见大帅,请通禀一下。”
“那你等着。”
中军大帐,朱慈烺正在跟秦元涛密谈。
秦元涛派人暗中跟踪刘世峰三人,已经有四、五天了。
这三人平时接触的那些明军官兵,都是有实据可查的,家住哪里,有哪些家人,都清清楚楚,他们可不像刘世峰三人自称的:来自崔各庄,家人全死光。
从履历上看,这些官兵肯定不是清军派来的。当然,他们也有可能被刘世峰拉下水,暗中投靠了清军,因此秦元涛不敢大意,又增派了不少手下,对这些官兵也加以监视,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人并没有什么异常。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中午的时候,秦元涛手下的侍卫武峰那边终于有了线索。
武峰一直负责跟踪焦明,上午时,他看到焦明一直在海边溜达,后来一位老渔夫来到海边打渔,焦明走过去,跟老渔夫攀谈了一阵,将什么东西交给了老渔夫后就离开了。
那老渔夫也不打渔了,立刻往家走。武峰悄悄跟在后面,见那老渔夫换了身装束,就要往北去,武峰立刻将老渔夫擒住。
据老渔夫交代:焦明给了他二两银子,让他送一封信到到锦州城外的舅舅家,如果有回信,请务必帮着捎回,另有酬金。他觉得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当场就答应下来,回家放了渔具,就要跑这一趟。
秦元涛说完,呈上了那封信。朱慈烺看了一下信,却没有马上拆开。
前世里,张航看过很多谍战剧,这个行当的信,可不是随便就能拆的,上面往往留有一些特殊的标记,一旦拆开,就很难还原了,即便想尽办法复原,也很容易被真正的收信人发觉。
正因为如此,朱慈烺没有轻举妄动。但如果不拆开信,就无法知道其中的内容,这样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仔细看了一阵,朱慈烺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信封,并无特别之处,于是小心地拆开。
信的内容不长:焦明先向舅舅问好,说他在军营里一切平安,然后就是一些家常事。
就这些?朱慈烺和秦元涛都表示不信。
张航想起谍战剧里的那些密写技术,其中用米汤写密信,然后用碘酒来显示,是很常用的一种方法。米汤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用它在纸上书写不会留痕迹,干燥后仍是白纸一张。如果在这张纸上涂上碘酒,由于淀粉遇碘会显示蓝色,随之就能显示出像墨水一样清晰的字迹来。
但是,碘酒是西方近代化学的产物,我国古代是没有这个东东的。因此,即便焦明可以用米汤写信,对方看不了,那也是白搭。
秦元涛也在猜测这封信里的玄机,想了一会后,他点着了一些废纸,然后将信放在火上不断移动着。
朱慈烺感到好奇:“你这是干吗?”
“启禀大帅:我知道一种办法,那就是用毛笔蘸点醋,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是没有字迹的。收信的人只需将纸放在火堆上烤一烤,棕色字迹便会很快出现。”
“这样啊?”朱慈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方法,这应该算是古代的密写技术吧,效果跟用米汤写信、碘酒显示是差不多的。
然而,秦元涛折腾了好一阵,信的正、反两面都没有出现什么额外的字。
秦元涛有些沮丧,朱慈烺却感到幸运:如果焦明真的是用醋写的信,这么一显示之后,势必无法复原,这样的话,这封信就没法投递了,反过来有可能惊动焦明等人,那不是打草惊蛇嘛。
朱慈烺在想:信纸看来是没有什么秘密了,难道问题出在信封上面?
他捏了捏信封:厚度很正常,不存在什么额外的夹层。往信封里头看了看,也没见到有什么字迹。
这可真是邪门了。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老渔夫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武峰都跟到他家里了,确信他就是本地人。
显然,焦明上午在海边时,是在寻找送信人,这时恰好遇到了老渔夫,双方谈妥,由焦明出钱,让老渔夫送信。
难道让武峰向老渔夫说声对不住,然后让老渔夫将这封信送到锦州城外?
朱慈烺很不甘心,沉吟了一下,他开始拆起信封来。
秦元涛感到不解:“大帅,你这是……”
“反正这个信封已经拆开了,干脆拆得彻底一点。”
不一会,信封平摊开来,朱慈烺细细审视着,很快就发现,在信件底部,原本用浆糊粘到一起的地方,有一行文字!
这行字非常小,朱慈烺仔细看了看,竟然一个都不认识,感觉似乎是满文。
他想起袁熙芸说过,她曾经跟着徐传斌学了一些满语,于是让阮禄把袁熙芸找来。
袁熙芸看过后翻译道:启禀和硕睿亲王,前几日,我们遇到一个名叫达布的人,化名何四平,自称是皇上派来打进明军内部的,请核实。
这个焦明看来识字有限,用的都是普通词汇,袁熙芸虽然只是粗通满文,也能看懂。
这下清楚了:刘世峰等人对袁熙芸的身份起了疑心,特地写信给多尔衮,要求查证一下。而所谓锦州城外的“焦明舅舅”家,不过是他们预先约定的一个联络地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