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8场仗的战损比
天色已晚,众将在大帐中聚齐。
曹变蛟问道:“大帅这个时候把我们找来,是有什么急事吗?”
朱慈烺点点头:“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找一些武功高强的人去办,我身边人手不足,想请你们给我推荐几个。”
“是什么事啊?”马科随口问道,见朱慈烺没吭声,马科意识到自己有点多嘴,连忙解释道:“我的意思是,如果大帅这件事特别重要的话,那我就把身边武功最高的侍卫借给大帅一用。”
“那是再好不过了。”朱慈烺回答道。
众将这下明白了,虽然仍不清楚具体是什么事,但每个人都表示愿意出几个侍卫。
朱慈烺想了想:“也不用太多人,要不每位总兵出两个侍卫,明天一早来我这里报道吧。”
众将拱手道:“遵命。”
“还有一件事,需要跟大家议一议。”朱慈烺说着,拿出一张纸:“上次我的眼线,不是拿到了清军前4场仗的伤亡数据嘛,现在,后4场仗的数据也有了。”
听朱慈烺这么一说,众将都来了兴趣,尤其是郑森,更是伸长了脖子,想看看纸上的内容。
朱慈烺开始念数据,这些已经不是袁熙芸带回来的那些原始数据,而是经过了统计和计算,因此更能说明问题。
首先是第5场仗:浪石坪之战,清军伤亡2017人,明军伤亡4918人,战损比0.41。
杨国柱听了面露喜色:这场仗是他指挥的,战损比数据已经超过了前4仗的平均战损比,打得不错。
第6场仗:撤离赤枫林之战,清军伤亡1877人,曹变蛟部伤亡5213人,战损比只有0.36,不是太理想。
这一仗,如果不是郑森当时果断下令,让水师从曹变蛟部身后开炮,打跑了清军,那么明军8500人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此战清军的伤亡有相当一部分是水师炮火所致,如果仅凭曹变蛟部去跟敌人死拼,战损比有可能达到糟糕的1:5。
面对无可辩驳的数据,先前对郑森多有怨言的马科,也不得不心服口服,当面向郑森致歉。
郑森大度地摆摆手:“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好多天,马总兵就不必再提了吧。”
朱慈烺看了看郑森,他知道,郑森可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轻松。
朝自己人开炮,虽然有充足的理由,但始终免不了受到明军将士的质疑。
在将士们看来,水师身处战舰,自身安全基本无忧,为了立功可以无所顾忌。只是这么一来,陆地上的明军士兵,就成了水师的垫脚石,没有怨言是不可能的。
郑森也清楚将士们的想法,因此一直压力很大。
在朱慈烺看来,如果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肯定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进而互相埋怨,产生嫌隙,因此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评判。
战损比就是那个标准。
不管是水师还是陆上的将士,以可接受的代价,给清军造成杀伤,才是最根本的。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郑森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0.36这个战损比虽然看上去一般般,但好歹超过了1:3的最低标准。要不是郑森的决定,那么撤离赤枫林这一仗,将成为首场不合格的战斗。
朱慈烺的这番话非常客观,让众将都为之折服。
看到大家都能真正理解郑森,朱慈烺深感欣慰:在面对清军这个强敌时,明军内部的团结非常重要,而徐传斌付出了重大代价弄到的数据,就起到了这个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徐传斌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朱慈烺继续往下念:
第7场仗,三角山首战,由于遭遇朝鲜水师的龟船突袭,明军失去了水师的支援,伤亡高达11571人,而清军仅伤亡2027人。战损比不足1:5,接近1:6,非常糟糕。
众将为之哗然:那场仗明军差点完蛋,他们至今心有余悸,而真实的伤亡数据也证实了他们的感觉。
当时明军有6.2万人,如果按照近1:6的战损比,清军付出1万多人的伤亡,就可以彻底击溃明军。
只有张航清楚:这意味着原本历史上的松锦大战重演了,他这个穿越过来的人,最终翻盘失败。
好在清军突然退却了,据袁熙芸说,旺吉努当时受了箭伤,难道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吗?可是清军完全可以另派个人来指挥啊,然而多尔衮却并没有这么做,真是奇怪。
也许自己真的有上天眷顾?好不容易穿越过来,老天爷也不想让他这么快就退场吧。
朱慈烺正在沉思,众将已经议论开了。
杨国柱感叹:“看到没?如果失去水师的支援,我们将陷入危险,数据可以说明一切。”
曹变蛟深表赞同:“所以说,我们都应该感谢郑森,没有他,我们只怕早就败了。可惜啊,有人就是看不清楚这一点,老去挑人家的毛病。”
马科听了很不爽:“我刚才不是已经向郑头领道过歉了嘛,你怎么老揪住以前的事情不放?”
朱慈烺连忙制止:“好了,不要争了,和为贵。”
吴三桂问道:“大帅,第8场仗应该战绩不错吧?你赶紧念念,让我们也高兴高兴啊。”
“是啊是啊,大帅快说给我们听听,冲一下晦气。”马科也催促道。
“好。”朱慈烺接着念道:“第8场仗,三角山次战,清军伤亡5132人,我军伤亡6785人,战损比接近1:1。”
大帐里响起一片掌声:这个数据真是太解气了!而且跟众将的印象相符:当时前后两翼的清军竟然不知道撤退,傻乎乎地在那里挨炮,伤亡自然很惨重。
虽然至今都不清楚清军为何这样,但是这一仗的确打得非常漂亮,伤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至此,8场仗的数据都已经清楚,只有第7场仗不符合要求,在众将心中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遗憾。
朱慈烺安慰道:“一场仗的得失有一定的偶然性,要综合起来看,才有说服力。我统计了一下,8场仗下来,我军共计伤亡36929人,清军伤亡14606人,总的战损比为0.396,高于1:3,达到了预期目标。”
朱慈烺的话打开了众将的心结,马科表示:“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时的输赢算不了什么,只要总账算下来没问题就行。”
众将纷纷点头。
吴三桂一直担心着舅舅祖大寿,他提了一个问题:“海边的仗打得差不多了,今后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将粮草送进锦州,不知道大帅上次说的那个办法,有没有什么进展?”
朱慈烺摇了摇头:“这件事要禀明皇上,哪有那么快的?恐怕得耐心等一等。”
“哦。”
朱慈烺挥手道:“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记得让选派的侍卫来我这里集合。”
众将表示:“大帅放心,这件事误不了。”
曹变蛟问道:“大帅这个时候把我们找来,是有什么急事吗?”
朱慈烺点点头:“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找一些武功高强的人去办,我身边人手不足,想请你们给我推荐几个。”
“是什么事啊?”马科随口问道,见朱慈烺没吭声,马科意识到自己有点多嘴,连忙解释道:“我的意思是,如果大帅这件事特别重要的话,那我就把身边武功最高的侍卫借给大帅一用。”
“那是再好不过了。”朱慈烺回答道。
众将这下明白了,虽然仍不清楚具体是什么事,但每个人都表示愿意出几个侍卫。
朱慈烺想了想:“也不用太多人,要不每位总兵出两个侍卫,明天一早来我这里报道吧。”
众将拱手道:“遵命。”
“还有一件事,需要跟大家议一议。”朱慈烺说着,拿出一张纸:“上次我的眼线,不是拿到了清军前4场仗的伤亡数据嘛,现在,后4场仗的数据也有了。”
听朱慈烺这么一说,众将都来了兴趣,尤其是郑森,更是伸长了脖子,想看看纸上的内容。
朱慈烺开始念数据,这些已经不是袁熙芸带回来的那些原始数据,而是经过了统计和计算,因此更能说明问题。
首先是第5场仗:浪石坪之战,清军伤亡2017人,明军伤亡4918人,战损比0.41。
杨国柱听了面露喜色:这场仗是他指挥的,战损比数据已经超过了前4仗的平均战损比,打得不错。
第6场仗:撤离赤枫林之战,清军伤亡1877人,曹变蛟部伤亡5213人,战损比只有0.36,不是太理想。
这一仗,如果不是郑森当时果断下令,让水师从曹变蛟部身后开炮,打跑了清军,那么明军8500人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此战清军的伤亡有相当一部分是水师炮火所致,如果仅凭曹变蛟部去跟敌人死拼,战损比有可能达到糟糕的1:5。
面对无可辩驳的数据,先前对郑森多有怨言的马科,也不得不心服口服,当面向郑森致歉。
郑森大度地摆摆手:“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好多天,马总兵就不必再提了吧。”
朱慈烺看了看郑森,他知道,郑森可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轻松。
朝自己人开炮,虽然有充足的理由,但始终免不了受到明军将士的质疑。
在将士们看来,水师身处战舰,自身安全基本无忧,为了立功可以无所顾忌。只是这么一来,陆地上的明军士兵,就成了水师的垫脚石,没有怨言是不可能的。
郑森也清楚将士们的想法,因此一直压力很大。
在朱慈烺看来,如果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肯定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进而互相埋怨,产生嫌隙,因此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评判。
战损比就是那个标准。
不管是水师还是陆上的将士,以可接受的代价,给清军造成杀伤,才是最根本的。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郑森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0.36这个战损比虽然看上去一般般,但好歹超过了1:3的最低标准。要不是郑森的决定,那么撤离赤枫林这一仗,将成为首场不合格的战斗。
朱慈烺的这番话非常客观,让众将都为之折服。
看到大家都能真正理解郑森,朱慈烺深感欣慰:在面对清军这个强敌时,明军内部的团结非常重要,而徐传斌付出了重大代价弄到的数据,就起到了这个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徐传斌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朱慈烺继续往下念:
第7场仗,三角山首战,由于遭遇朝鲜水师的龟船突袭,明军失去了水师的支援,伤亡高达11571人,而清军仅伤亡2027人。战损比不足1:5,接近1:6,非常糟糕。
众将为之哗然:那场仗明军差点完蛋,他们至今心有余悸,而真实的伤亡数据也证实了他们的感觉。
当时明军有6.2万人,如果按照近1:6的战损比,清军付出1万多人的伤亡,就可以彻底击溃明军。
只有张航清楚:这意味着原本历史上的松锦大战重演了,他这个穿越过来的人,最终翻盘失败。
好在清军突然退却了,据袁熙芸说,旺吉努当时受了箭伤,难道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吗?可是清军完全可以另派个人来指挥啊,然而多尔衮却并没有这么做,真是奇怪。
也许自己真的有上天眷顾?好不容易穿越过来,老天爷也不想让他这么快就退场吧。
朱慈烺正在沉思,众将已经议论开了。
杨国柱感叹:“看到没?如果失去水师的支援,我们将陷入危险,数据可以说明一切。”
曹变蛟深表赞同:“所以说,我们都应该感谢郑森,没有他,我们只怕早就败了。可惜啊,有人就是看不清楚这一点,老去挑人家的毛病。”
马科听了很不爽:“我刚才不是已经向郑头领道过歉了嘛,你怎么老揪住以前的事情不放?”
朱慈烺连忙制止:“好了,不要争了,和为贵。”
吴三桂问道:“大帅,第8场仗应该战绩不错吧?你赶紧念念,让我们也高兴高兴啊。”
“是啊是啊,大帅快说给我们听听,冲一下晦气。”马科也催促道。
“好。”朱慈烺接着念道:“第8场仗,三角山次战,清军伤亡5132人,我军伤亡6785人,战损比接近1:1。”
大帐里响起一片掌声:这个数据真是太解气了!而且跟众将的印象相符:当时前后两翼的清军竟然不知道撤退,傻乎乎地在那里挨炮,伤亡自然很惨重。
虽然至今都不清楚清军为何这样,但是这一仗的确打得非常漂亮,伤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至此,8场仗的数据都已经清楚,只有第7场仗不符合要求,在众将心中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遗憾。
朱慈烺安慰道:“一场仗的得失有一定的偶然性,要综合起来看,才有说服力。我统计了一下,8场仗下来,我军共计伤亡36929人,清军伤亡14606人,总的战损比为0.396,高于1:3,达到了预期目标。”
朱慈烺的话打开了众将的心结,马科表示:“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时的输赢算不了什么,只要总账算下来没问题就行。”
众将纷纷点头。
吴三桂一直担心着舅舅祖大寿,他提了一个问题:“海边的仗打得差不多了,今后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将粮草送进锦州,不知道大帅上次说的那个办法,有没有什么进展?”
朱慈烺摇了摇头:“这件事要禀明皇上,哪有那么快的?恐怕得耐心等一等。”
“哦。”
朱慈烺挥手道:“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记得让选派的侍卫来我这里集合。”
众将表示:“大帅放心,这件事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