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才子却不能做出好文章
按照明朝的规矩,县官传唤乡民,或者颁布政令,都尽量差遣里长,以免衙役在乡下生事勒索。这一条规定可是写在朱元璋敕定的《大诰》里面:“凡勾摄公事,不可差皂隶、快手、机兵人等下乡生事害人,致生不虞,负累不便。止许差各里里长转令甲首拘与。”
所以,付班头那日去东山吃了个大亏之后,却不敢声张,只说骑马的时候从马背上掉了下来,摔成重伤。
而郑重少年时本就是一行走江湖的游侠儿,武艺高强不说,又有心讨好陈艾,下手极重。
付班头被打得极惨,回城之中就发了高烧,没办法做事,躺在床上养了一个多月尚未见好。
一个多月不能识事,县衙的事务也开始繁忙起来。
此时正值秋粮入库之时,而在朱元璋的高压恐怖政治下,各地小吏缺员严重,衙门里所有的事情都压在胡知县肩上,将这个七品官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陈艾得了郑重不少钱,节省着花,这一年的生活总算有了着落,亦无冻饿之虞,自可安心读书。
生活一安定,时间也过得飞快。
这一日陈艾照例在县学读书,作为吴江士子中的一根独苗,又是一对一教学,而胡知县又是个学问出众之人,倒让他学了不少东西。现代人死记硬背的功夫自然比不上古人,可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却不是明朝人所能比拟的。
几十天下来,陈艾的学业更是突飞猛进,好象已经触摸到国学的门槛了。
不但胡知县所教授的知识他能够飞快掌握,有的时候还能举一反三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些见解不过是现代社会耳熟能详的常识,可在古人听来却非常新鲜,也让胡知对自己这个学生刮目相看。
古代科举的出题范围来自《四书》,这是一道必须攻克的关卡。四书中,《孟子》最易,《论语》最难。
因此,胡知县的课程也从《孟子》开始,接着是《大学》《中庸》,然后才是《论语》。刚开始的时候,胡梦海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一味让陈艾背诵。到后来,发现这个学生记性不错,只一个多月时间就能将这四本书倒背如流,欣慰的同时,也大为惊讶。
陈艾心中好笑,这四本书他读研究生的时候本就被逼着背过一次,早就滚瓜烂熟了。对他来说,学习做八股文章却比纯粹的做学问搞训诂有意义得多。
可当他小心地提出想学写八股文的时候,胡知县却没有兴致,只将几本范文扔了过来,说:“八股时文有什么意思,为师当初也不过是考试前临时读了几篇范文,就一路考了上去。道德文章才是完善自我品性的正道,若存了功利心去读书,则离大道远矣。”
陈艾心中一阵腹诽,老师你进士出身,又是一县知县,功成名就,如今却看不上八股文考试。却不想我陈艾还是一个小小的童生,正要靠此敲开官场大门。
心中虽然不以为然,也恭敬地回答说恩师言之有理,振聋发聩,学生受教了。可回家之后,却将这几本范文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细心揣摩上十几天后,突然发现这八股文也不难写。
所谓八股文,是明朝科举考试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每篇文章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每个部分,每个段落都有一定的字数规定。可说是专讲形式,不讲内容。
写八股文的时候,只要你严格按照格式来写,虽然不能写得花团锦簇,可要想写糟却不容易。
而且,明朝初年正是八股文刚兴起的时候,国家取士一味鼓励,只要格式对了,都会通通录取,这对国学素养不太高的陈艾而言却非常有利。
再说了,在后世,陈艾可是在机关工作多年的小公务员,机关公文写作是他的强项,像这种机械呆板的模板式文章他写起来十分顺手。在他看来,八股文和机关的工作报告,领导的发言稿没什么区别。既不要求你文笔优美,也不要求言之有物,只要依照格式来,不说错话,不跑题就是王道。
想通这一点的陈艾信心满满,自己也尝试着写了几篇。
第一次写八股文的时候,他因为不习惯用古文写作,难免有些磕磕绊绊,一篇八百来字的东西将他折磨得头疼欲裂,只想扔笔了事。
但他却是一个执着的人,也不怕胡知县笑话,每写一篇文章都回送到他手上,请恩师指点。
刚开始几篇自然是不忍程猝睹,也让胡梦海改得满篇都是圈圈叉叉,并苦笑着摇头:“佩萸,你半路出家读书,底子比普通士子要薄许多。文章虽然写得通顺,可细微地方的用词却大有毛病,有些生僻典故也没用好。还是先读几年书,把基础打牢为好。”
换其他人,早被打击得没有自信。
可陈艾还是不肯罢休,既然用词上有毛病,那我就读范文;典故用不好,尽量少用就是了。
这一开始就停不住,陈艾每天写一篇,从不间断,也让胡知县改得脑袋发涨。
几十篇文章作下来,刚开始的时候,胡梦海还能改上些字句。可渐渐的他就发现了许多不对劲的地方,陈艾的文章越作越老成,越作越……圆滑。
很多时候,他的东西都看得人昏昏欲睡,想一把火烧掉了事。可真要让你挑错,你抓半天脑袋也想不出一条将这篇稿子扔掉的理由。
不对啊,陈艾那日在见解纶的时候能做出那等精妙的诗句,怎么一写起时文来却变成这样?
“这种……文章简直就是……就是奔科举考试而去的……”胡知县愕然惊醒过来,只能摇头苦笑:“佩萸,你叫我怎么说你才好呢,你的文章实在是太难看了。为师读起来,感觉像是嗓子眼里塞了一团破棉絮,吞不下去吐不出来,憋得好生难受。。”
“恩师的意思学生明白,正如你所说我底子薄,要想达到你老人家的学问水准,至少得再花上几十年工夫。可学生认为,读书这件事乃是一辈子的事情,人生百年,有的是读书的时间。可人精力有限,像学生吧,今年已经二十六岁,能够替国家替百姓做事也不过区区二十来年。只能先入仕再读书。学生这份功名心思也只敢在恩师面前提起,羞愧,羞愧。”
陈艾见自己的文章让胡知县读得一脸痛苦,心中大乐。胡大人你还不知道后世官样文章的威力吧,领导手拿稿子在台上训话,没一个小时完不了,那种言之无物空洞枯燥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厉害。我只不过是将其移植到明朝来而已。
而且,明朝初年八股文还是新鲜事物,很多考生在参考的时候还讲究文笔辞藻,文章好看是好看,可未必能拿高分。到后来,八股文已经演变成一件纯粹的工具,仕途的敲门砖,经过明清两朝五百年无数能人高手的研究,后人早总结出一套如何能拿高分,如何能顺利获取功名的套路。
陈艾只需依着这个套路写就是了。
这也是他以前在大学读硕士时的研究课程之一。
听到陈艾的话,胡知县点了点头,叹息:“也只能如此了,你这种文章,不要说童子试,只怕连个举人也能考的。”明朝人平均寿命不过五十岁出头,自己这个学生今年已经二十有六,若按步就班地读书,也没有多余的年月可以消耗。
学生是老师的脸面,这个陈艾学问不成,可真上了考场,却未必不给人惊喜。
一念至此,胡知县也只能沉默不语,只悄悄地加重了陈艾的学业,将五经和《通鉴》以及《昭明文选》这些读书人的基本读物加进课程里去,看能不能将陈艾的学养底子打得再厚实些。
胡知县:“佩萸,你即怀为国为民效力之心,为师自然十分高兴。你学问不成,年纪也大,将来若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也没任何可能,不如在经世致用上多下些工夫。”
他振奋起来,突然想起解纶那日在离开吴江时说陈艾将来有六部堂官之才。其意思并不是说陈艾的诗文有多出色,而是指陈艾所作的那首诗做所蕴涵的欲有所作为,若能为国为民,青史留名,虽万死而不悔的壮志。
一切学问都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空谈理学,对国家又有什么意思?
陈艾:“恩师教训得是。”
胡知县:“这样,我手头正缺人才,你平日间就多在衙门里走动,帮我处理文牍和日常事务,也算是熟悉一下地方政务。且,你家境贫寒,若在衙门做事,每月还能领些米粮过活。”
陈艾心中欢喜:“多谢恩师。”
“不日朝廷就要对地方政务进行政绩大考,吴江县秋粮征收一事拖了这么长时间还没办妥,本官辜负圣恩,万般羞愧啊!”胡知县一脸的阴霾。
所以,付班头那日去东山吃了个大亏之后,却不敢声张,只说骑马的时候从马背上掉了下来,摔成重伤。
而郑重少年时本就是一行走江湖的游侠儿,武艺高强不说,又有心讨好陈艾,下手极重。
付班头被打得极惨,回城之中就发了高烧,没办法做事,躺在床上养了一个多月尚未见好。
一个多月不能识事,县衙的事务也开始繁忙起来。
此时正值秋粮入库之时,而在朱元璋的高压恐怖政治下,各地小吏缺员严重,衙门里所有的事情都压在胡知县肩上,将这个七品官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陈艾得了郑重不少钱,节省着花,这一年的生活总算有了着落,亦无冻饿之虞,自可安心读书。
生活一安定,时间也过得飞快。
这一日陈艾照例在县学读书,作为吴江士子中的一根独苗,又是一对一教学,而胡知县又是个学问出众之人,倒让他学了不少东西。现代人死记硬背的功夫自然比不上古人,可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却不是明朝人所能比拟的。
几十天下来,陈艾的学业更是突飞猛进,好象已经触摸到国学的门槛了。
不但胡知县所教授的知识他能够飞快掌握,有的时候还能举一反三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些见解不过是现代社会耳熟能详的常识,可在古人听来却非常新鲜,也让胡知对自己这个学生刮目相看。
古代科举的出题范围来自《四书》,这是一道必须攻克的关卡。四书中,《孟子》最易,《论语》最难。
因此,胡知县的课程也从《孟子》开始,接着是《大学》《中庸》,然后才是《论语》。刚开始的时候,胡梦海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一味让陈艾背诵。到后来,发现这个学生记性不错,只一个多月时间就能将这四本书倒背如流,欣慰的同时,也大为惊讶。
陈艾心中好笑,这四本书他读研究生的时候本就被逼着背过一次,早就滚瓜烂熟了。对他来说,学习做八股文章却比纯粹的做学问搞训诂有意义得多。
可当他小心地提出想学写八股文的时候,胡知县却没有兴致,只将几本范文扔了过来,说:“八股时文有什么意思,为师当初也不过是考试前临时读了几篇范文,就一路考了上去。道德文章才是完善自我品性的正道,若存了功利心去读书,则离大道远矣。”
陈艾心中一阵腹诽,老师你进士出身,又是一县知县,功成名就,如今却看不上八股文考试。却不想我陈艾还是一个小小的童生,正要靠此敲开官场大门。
心中虽然不以为然,也恭敬地回答说恩师言之有理,振聋发聩,学生受教了。可回家之后,却将这几本范文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细心揣摩上十几天后,突然发现这八股文也不难写。
所谓八股文,是明朝科举考试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每篇文章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每个部分,每个段落都有一定的字数规定。可说是专讲形式,不讲内容。
写八股文的时候,只要你严格按照格式来写,虽然不能写得花团锦簇,可要想写糟却不容易。
而且,明朝初年正是八股文刚兴起的时候,国家取士一味鼓励,只要格式对了,都会通通录取,这对国学素养不太高的陈艾而言却非常有利。
再说了,在后世,陈艾可是在机关工作多年的小公务员,机关公文写作是他的强项,像这种机械呆板的模板式文章他写起来十分顺手。在他看来,八股文和机关的工作报告,领导的发言稿没什么区别。既不要求你文笔优美,也不要求言之有物,只要依照格式来,不说错话,不跑题就是王道。
想通这一点的陈艾信心满满,自己也尝试着写了几篇。
第一次写八股文的时候,他因为不习惯用古文写作,难免有些磕磕绊绊,一篇八百来字的东西将他折磨得头疼欲裂,只想扔笔了事。
但他却是一个执着的人,也不怕胡知县笑话,每写一篇文章都回送到他手上,请恩师指点。
刚开始几篇自然是不忍程猝睹,也让胡梦海改得满篇都是圈圈叉叉,并苦笑着摇头:“佩萸,你半路出家读书,底子比普通士子要薄许多。文章虽然写得通顺,可细微地方的用词却大有毛病,有些生僻典故也没用好。还是先读几年书,把基础打牢为好。”
换其他人,早被打击得没有自信。
可陈艾还是不肯罢休,既然用词上有毛病,那我就读范文;典故用不好,尽量少用就是了。
这一开始就停不住,陈艾每天写一篇,从不间断,也让胡知县改得脑袋发涨。
几十篇文章作下来,刚开始的时候,胡梦海还能改上些字句。可渐渐的他就发现了许多不对劲的地方,陈艾的文章越作越老成,越作越……圆滑。
很多时候,他的东西都看得人昏昏欲睡,想一把火烧掉了事。可真要让你挑错,你抓半天脑袋也想不出一条将这篇稿子扔掉的理由。
不对啊,陈艾那日在见解纶的时候能做出那等精妙的诗句,怎么一写起时文来却变成这样?
“这种……文章简直就是……就是奔科举考试而去的……”胡知县愕然惊醒过来,只能摇头苦笑:“佩萸,你叫我怎么说你才好呢,你的文章实在是太难看了。为师读起来,感觉像是嗓子眼里塞了一团破棉絮,吞不下去吐不出来,憋得好生难受。。”
“恩师的意思学生明白,正如你所说我底子薄,要想达到你老人家的学问水准,至少得再花上几十年工夫。可学生认为,读书这件事乃是一辈子的事情,人生百年,有的是读书的时间。可人精力有限,像学生吧,今年已经二十六岁,能够替国家替百姓做事也不过区区二十来年。只能先入仕再读书。学生这份功名心思也只敢在恩师面前提起,羞愧,羞愧。”
陈艾见自己的文章让胡知县读得一脸痛苦,心中大乐。胡大人你还不知道后世官样文章的威力吧,领导手拿稿子在台上训话,没一个小时完不了,那种言之无物空洞枯燥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厉害。我只不过是将其移植到明朝来而已。
而且,明朝初年八股文还是新鲜事物,很多考生在参考的时候还讲究文笔辞藻,文章好看是好看,可未必能拿高分。到后来,八股文已经演变成一件纯粹的工具,仕途的敲门砖,经过明清两朝五百年无数能人高手的研究,后人早总结出一套如何能拿高分,如何能顺利获取功名的套路。
陈艾只需依着这个套路写就是了。
这也是他以前在大学读硕士时的研究课程之一。
听到陈艾的话,胡知县点了点头,叹息:“也只能如此了,你这种文章,不要说童子试,只怕连个举人也能考的。”明朝人平均寿命不过五十岁出头,自己这个学生今年已经二十有六,若按步就班地读书,也没有多余的年月可以消耗。
学生是老师的脸面,这个陈艾学问不成,可真上了考场,却未必不给人惊喜。
一念至此,胡知县也只能沉默不语,只悄悄地加重了陈艾的学业,将五经和《通鉴》以及《昭明文选》这些读书人的基本读物加进课程里去,看能不能将陈艾的学养底子打得再厚实些。
胡知县:“佩萸,你即怀为国为民效力之心,为师自然十分高兴。你学问不成,年纪也大,将来若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也没任何可能,不如在经世致用上多下些工夫。”
他振奋起来,突然想起解纶那日在离开吴江时说陈艾将来有六部堂官之才。其意思并不是说陈艾的诗文有多出色,而是指陈艾所作的那首诗做所蕴涵的欲有所作为,若能为国为民,青史留名,虽万死而不悔的壮志。
一切学问都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空谈理学,对国家又有什么意思?
陈艾:“恩师教训得是。”
胡知县:“这样,我手头正缺人才,你平日间就多在衙门里走动,帮我处理文牍和日常事务,也算是熟悉一下地方政务。且,你家境贫寒,若在衙门做事,每月还能领些米粮过活。”
陈艾心中欢喜:“多谢恩师。”
“不日朝廷就要对地方政务进行政绩大考,吴江县秋粮征收一事拖了这么长时间还没办妥,本官辜负圣恩,万般羞愧啊!”胡知县一脸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