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南诏四季和暖,非春即夏,冬月并不寒冷,但柳汲送回巧珠之后并不即刻返程北上,江朔知道柳汲是放心不下故人之女,他对阁逻凤亦有同样的担心,当下也不催促柳汲启程,耐心在太和城住了下来。
他们耽在太和城的这几个月,浑惟明可也没闲着,南诏需要大唐的丝绸和茶叶,却因为战事道路断绝,已经无法从蜀地获得,浑惟明抓住了商机,与南诏客商约定,将他们所需通过海运,送到南诏控制的交州港,换回南诏的名贵的木料、草药及铜铁等物,一来一往获利可达百倍。
次年春日,阁罗凤携夫人陪着巧珠到将军洞中祭奠李宓,此时洞外已经建了祠庙,楼台亭阁无不俱全,南诏百姓亦多有前往祭拜的,阁逻凤在大殿外亲笔题写楹联:“父忠子孝,留下英魂警后世;节义两全,磷火万点洱河咽。”
李贞元终究还是没有恢复,一直浑浑噩噩的,但认得女儿,生活亦能自理,只是不记得南征之事,对他而言也未尝不是好事。巧珠再未回大唐,李家也世居南中,数年后,阁罗凤为其择配清流官郑回的三公子。
而这郑回,原是大唐西泸县令,后为南诏所俘,因通儒学,得到阁罗凤的赏识,不但委以清流官的重任,更担任了凤迦异、异牟寻、寻阁劝三代南诏王室子弟之师,并助其改革内政,南诏才真正开教化、行唐制,后来也是郑回力主唐诏会盟于苍山,恢复了南诏与大唐的臣属关系。时任大唐使者的剑南道节度判官崔佐时,据说其祖就是留在大唐后来官至宰相的崔圆。
百年以降,李宓祠庙毁于战火,山中榕树林不断生长,加上地震造成山石崩裂,把将军洞两侧的入口都掩盖了起来,既不见其庙更不见其洞了。到了明嘉靖年间,又一次地震令苍山斜阳峰崩裂,内出一泉,直泻到山下,其时恰逢大旱,这道山泉灌溉了万亩良田,助百姓度过了难关,当地李家后人认为这道山泉就是自深藏山中的将军洞中流出,上奏朝廷为李宓建庙供奉,是为“唐李公之庙”,尊为“利济将军”。
八百年后,当年的王侯将相皆成冢中枯骨,独“败军之将”李宓成神,世受香火供奉,令人唏嘘,当然这都是后话,唐人无从知晓了。
回到唐时,这一年已是大唐天宝十四载,乙未羊年。见巧珠已经安顿好了,柳汲再度请旨北上,只是此番不需要再像上次那般匆忙了,崔圆绕了一大圈回到成都之后,果然没有引起杨国忠、杨暄夫子的怀疑,此刻已坐稳剑南道留守之职,柳汲北上求和,他非但不会为难还大开方便之门,因此南诏此番多备邑从、礼物,组成了一支百余人的使团北上。
江朔见南诏使团人数众多,且小半年来又没有尹子奇的消息,料想北地武士不可能在南方山中躲这么久不被发现。看来已无护卫的必要,他便向柳汲请辞,柳汲本不好坚持要他相伴,但罗罗却执意不肯,江朔心想自己确曾说过要陪二人到长安,强要离去似有不守信诺之嫌疑,便决定陪二人北上。
进入剑南道之后,浑惟明的心思却活泛起来了,对江朔说要回震泽去了。江朔知道他是在南诏接了许多生意,要赶紧回去安排发货。江朔虽然对浑惟明的市侩气颇为不屑,但也知道浑惟明绝没有投靠杨国忠,否则不可能和自己定定心心在南诏待这么久。
且浑惟明与南诏做买卖,虽是为了赚钱,实也有利于南诏百姓,江朔当即答应,只是吩咐浑惟明不能逐利过甚,浑惟明答允去了。
他们一行进入蜀中,循故道至成都,拜会崔圆,才知道这年二、三月发生了几件大事。
一是年初,安禄山使副将何千年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杨国忠与兵部尚书韦见素遂极言禄山反迹已明,而圣人竟仍不信,答应安禄山的全部要求,命中书为番将发日敕,给告身。
二是二月间,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入朝,因风疾发作,无法行动,圣人准其留在京师,居家养病。
三是五月,圣人赐庆宗与皇室女荣义郡主成婚,下诏安禄山赴京师观礼,但这一次召无不至的安禄山以病为由没有奉旨进京,圣人终于对安禄山有所怀疑了。
江朔心道:恐怕安禄山造反只在旦夕之间了,而安贼最为忌惮的大将哥舒翰偏偏又得了风疾,又暗下决心,若安贼敢造反,我就去范阳将其刺死。以他今日的武功修为,早已不惧尹子奇、李归仁之辈,故有了行险刺杀安禄山的想法。
柳汲却道安禄山造反的阴谋,反而可能是促成唐诏和解的契机,大唐要扑灭东北的反叛,就需要稳固后方,南诏可为大唐抵挡吐蕃军队入侵的门户。事不宜迟,柳汲立刻告别崔圆,继续北上。
剑南道进入关中需通过蜀道,蜀道分南北,从成都出发,先走南路金牛道到汉中,之后北路便分为五条,江朔上次北上去西域,因此走的是最西面的祁山道,祁山道通陇右,此番去长安自然不会走这条道。
通往关中的蜀道共有四条道,最东面的子午道最短,却最险,南诏使团不宜行险,故不走此道。
西面的陈仓故道是最早的蜀道,周代便已开凿,也称周道,最为平整开阔,但距离长安太远,也不为使团所选。
中间的褒斜、傥骆二道,褒斜道在汉代虽然是大道,但后遭战火蹂躏,更遇着褒水改道,冲毁了不少栈道,在唐代虽还勉强通行旅,却已不作为驿道使用了。
傥骆道则正好相反,虽曾遭废止,但唐武德年间复通以来,经过不断开凿营建,渐成新的驿道。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以到达长安的距离而论,傥骆道比之褒斜道还要短了近三百里,因此有唐以来,傥骆道日益繁忙,虽然不及陈仓故道宽阔,却因为距离近而成了蜀地进入长安最繁忙的一条蜀道,柳汲便决定要走傥骆道入京。
使团五月底离开成都,到了汉中已是六月中了,正是此地最暑热难当的时节,南诏人虽然不怕热,但蜀道多建在悬崖峭壁之上的栈道,无遮无挡,在烈日下赶路也吃不消。
傥骆道虽有路途近捷之利,但途中翻越的几座山岭高度远超过其他各道,路途异常艰险。南诏无论人和马,都没有走过如此险途,站在咯吱直响的栈道之上,人双腿打战尚可勉力前行,马儿踟蹰不前则是无论如何鞭策都无济于事的。
他们只能退回汉中,将南诏带来的马匹都寄养了,换乘当地马北上,这些蜀地之马虽非良马,但在木栈道上早已走得熟了,日行不到五十里,却十分平稳。
经过这一番折腾,又耽搁了时日,预计穿过傥骆道到达长安得是七八月间了。
唐皇圣人的生辰在八月初五,原来叫做“千秋节”,天宝七载改称“天长节”,取“天长地久”之意,在天长节前后长安城内要大肆庆祝,不仅朝中文武百官朝贺,番邦使节也会入朝拜贺。柳汲希望能在八月前到达,还来得及托门路给圣人贺寿,或许圣人一喜便宽宥了南诏。
众人一商议,决定日夜兼程赶路,反正蜀马识途无论日夜都能行路,至于人么,夜间持火炬,小心些也能行路,这样一日能行七八十里,穿越五百里傥骆道只需六七日。更有一节,夜间昏暗,看不见高山危峡谷,只需用火炬照着脚下的栈道,反而不那么恐惧了,因此南诏人更愿意在夜间赶路。
傥骆道南起傥谷口,北出骆谷关,这一日距离骆谷关已不足五十里了,众人皆是精神振奋,欲乘夜走完这最后一段栈道,这一段名为老君岭,正是傥骆道最险峻的一段,蜿蜒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南侧黑水各支流间,升降起伏于人烟稀少、野兽出没的莽莽山林之中,日间看那道路,绝栏萦回,危栈绵亘,使人胆战心惊,夜里看不见反而不那么害怕。
是夜,江朔走在头一个,他内功了的,目力极好,借着星光不需火炬也能看清道路,因此打头引路,前头的栈道一路盘旋向上,据当地向导说,这是去往骆谷关最后的一座险峰了。
江朔正行进间,忽见前方山口有一道人影拦住了去路,栈道上有避让来人的山凹,穿越之人均遵守“去避来,下避上”的原则,况且南诏使团上百人,数百骡马,那人自当让路,江朔于是喊道:“尊驾,我们人多避让不便,请让一让。”
那人却默不作声,江朔还上山上风大,又喊了一遍,那人仍然没有反应,江朔心道:莫不是在山路上睡着了?此地栈道高耸险峻,谁又能在这样的地方立着睡着呢?
江朔快步走进,伸手去拍那人肩头道:“尊驾……”
却见那人忽如鬼魅般向后飘然退开,江朔竟然没摸到他的肩头,江朔不禁“咦”了一声,那人却阴侧侧地笑道:“江少主,好久不见啦。”
他们耽在太和城的这几个月,浑惟明可也没闲着,南诏需要大唐的丝绸和茶叶,却因为战事道路断绝,已经无法从蜀地获得,浑惟明抓住了商机,与南诏客商约定,将他们所需通过海运,送到南诏控制的交州港,换回南诏的名贵的木料、草药及铜铁等物,一来一往获利可达百倍。
次年春日,阁罗凤携夫人陪着巧珠到将军洞中祭奠李宓,此时洞外已经建了祠庙,楼台亭阁无不俱全,南诏百姓亦多有前往祭拜的,阁逻凤在大殿外亲笔题写楹联:“父忠子孝,留下英魂警后世;节义两全,磷火万点洱河咽。”
李贞元终究还是没有恢复,一直浑浑噩噩的,但认得女儿,生活亦能自理,只是不记得南征之事,对他而言也未尝不是好事。巧珠再未回大唐,李家也世居南中,数年后,阁罗凤为其择配清流官郑回的三公子。
而这郑回,原是大唐西泸县令,后为南诏所俘,因通儒学,得到阁罗凤的赏识,不但委以清流官的重任,更担任了凤迦异、异牟寻、寻阁劝三代南诏王室子弟之师,并助其改革内政,南诏才真正开教化、行唐制,后来也是郑回力主唐诏会盟于苍山,恢复了南诏与大唐的臣属关系。时任大唐使者的剑南道节度判官崔佐时,据说其祖就是留在大唐后来官至宰相的崔圆。
百年以降,李宓祠庙毁于战火,山中榕树林不断生长,加上地震造成山石崩裂,把将军洞两侧的入口都掩盖了起来,既不见其庙更不见其洞了。到了明嘉靖年间,又一次地震令苍山斜阳峰崩裂,内出一泉,直泻到山下,其时恰逢大旱,这道山泉灌溉了万亩良田,助百姓度过了难关,当地李家后人认为这道山泉就是自深藏山中的将军洞中流出,上奏朝廷为李宓建庙供奉,是为“唐李公之庙”,尊为“利济将军”。
八百年后,当年的王侯将相皆成冢中枯骨,独“败军之将”李宓成神,世受香火供奉,令人唏嘘,当然这都是后话,唐人无从知晓了。
回到唐时,这一年已是大唐天宝十四载,乙未羊年。见巧珠已经安顿好了,柳汲再度请旨北上,只是此番不需要再像上次那般匆忙了,崔圆绕了一大圈回到成都之后,果然没有引起杨国忠、杨暄夫子的怀疑,此刻已坐稳剑南道留守之职,柳汲北上求和,他非但不会为难还大开方便之门,因此南诏此番多备邑从、礼物,组成了一支百余人的使团北上。
江朔见南诏使团人数众多,且小半年来又没有尹子奇的消息,料想北地武士不可能在南方山中躲这么久不被发现。看来已无护卫的必要,他便向柳汲请辞,柳汲本不好坚持要他相伴,但罗罗却执意不肯,江朔心想自己确曾说过要陪二人到长安,强要离去似有不守信诺之嫌疑,便决定陪二人北上。
进入剑南道之后,浑惟明的心思却活泛起来了,对江朔说要回震泽去了。江朔知道他是在南诏接了许多生意,要赶紧回去安排发货。江朔虽然对浑惟明的市侩气颇为不屑,但也知道浑惟明绝没有投靠杨国忠,否则不可能和自己定定心心在南诏待这么久。
且浑惟明与南诏做买卖,虽是为了赚钱,实也有利于南诏百姓,江朔当即答应,只是吩咐浑惟明不能逐利过甚,浑惟明答允去了。
他们一行进入蜀中,循故道至成都,拜会崔圆,才知道这年二、三月发生了几件大事。
一是年初,安禄山使副将何千年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杨国忠与兵部尚书韦见素遂极言禄山反迹已明,而圣人竟仍不信,答应安禄山的全部要求,命中书为番将发日敕,给告身。
二是二月间,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入朝,因风疾发作,无法行动,圣人准其留在京师,居家养病。
三是五月,圣人赐庆宗与皇室女荣义郡主成婚,下诏安禄山赴京师观礼,但这一次召无不至的安禄山以病为由没有奉旨进京,圣人终于对安禄山有所怀疑了。
江朔心道:恐怕安禄山造反只在旦夕之间了,而安贼最为忌惮的大将哥舒翰偏偏又得了风疾,又暗下决心,若安贼敢造反,我就去范阳将其刺死。以他今日的武功修为,早已不惧尹子奇、李归仁之辈,故有了行险刺杀安禄山的想法。
柳汲却道安禄山造反的阴谋,反而可能是促成唐诏和解的契机,大唐要扑灭东北的反叛,就需要稳固后方,南诏可为大唐抵挡吐蕃军队入侵的门户。事不宜迟,柳汲立刻告别崔圆,继续北上。
剑南道进入关中需通过蜀道,蜀道分南北,从成都出发,先走南路金牛道到汉中,之后北路便分为五条,江朔上次北上去西域,因此走的是最西面的祁山道,祁山道通陇右,此番去长安自然不会走这条道。
通往关中的蜀道共有四条道,最东面的子午道最短,却最险,南诏使团不宜行险,故不走此道。
西面的陈仓故道是最早的蜀道,周代便已开凿,也称周道,最为平整开阔,但距离长安太远,也不为使团所选。
中间的褒斜、傥骆二道,褒斜道在汉代虽然是大道,但后遭战火蹂躏,更遇着褒水改道,冲毁了不少栈道,在唐代虽还勉强通行旅,却已不作为驿道使用了。
傥骆道则正好相反,虽曾遭废止,但唐武德年间复通以来,经过不断开凿营建,渐成新的驿道。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以到达长安的距离而论,傥骆道比之褒斜道还要短了近三百里,因此有唐以来,傥骆道日益繁忙,虽然不及陈仓故道宽阔,却因为距离近而成了蜀地进入长安最繁忙的一条蜀道,柳汲便决定要走傥骆道入京。
使团五月底离开成都,到了汉中已是六月中了,正是此地最暑热难当的时节,南诏人虽然不怕热,但蜀道多建在悬崖峭壁之上的栈道,无遮无挡,在烈日下赶路也吃不消。
傥骆道虽有路途近捷之利,但途中翻越的几座山岭高度远超过其他各道,路途异常艰险。南诏无论人和马,都没有走过如此险途,站在咯吱直响的栈道之上,人双腿打战尚可勉力前行,马儿踟蹰不前则是无论如何鞭策都无济于事的。
他们只能退回汉中,将南诏带来的马匹都寄养了,换乘当地马北上,这些蜀地之马虽非良马,但在木栈道上早已走得熟了,日行不到五十里,却十分平稳。
经过这一番折腾,又耽搁了时日,预计穿过傥骆道到达长安得是七八月间了。
唐皇圣人的生辰在八月初五,原来叫做“千秋节”,天宝七载改称“天长节”,取“天长地久”之意,在天长节前后长安城内要大肆庆祝,不仅朝中文武百官朝贺,番邦使节也会入朝拜贺。柳汲希望能在八月前到达,还来得及托门路给圣人贺寿,或许圣人一喜便宽宥了南诏。
众人一商议,决定日夜兼程赶路,反正蜀马识途无论日夜都能行路,至于人么,夜间持火炬,小心些也能行路,这样一日能行七八十里,穿越五百里傥骆道只需六七日。更有一节,夜间昏暗,看不见高山危峡谷,只需用火炬照着脚下的栈道,反而不那么恐惧了,因此南诏人更愿意在夜间赶路。
傥骆道南起傥谷口,北出骆谷关,这一日距离骆谷关已不足五十里了,众人皆是精神振奋,欲乘夜走完这最后一段栈道,这一段名为老君岭,正是傥骆道最险峻的一段,蜿蜒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南侧黑水各支流间,升降起伏于人烟稀少、野兽出没的莽莽山林之中,日间看那道路,绝栏萦回,危栈绵亘,使人胆战心惊,夜里看不见反而不那么害怕。
是夜,江朔走在头一个,他内功了的,目力极好,借着星光不需火炬也能看清道路,因此打头引路,前头的栈道一路盘旋向上,据当地向导说,这是去往骆谷关最后的一座险峰了。
江朔正行进间,忽见前方山口有一道人影拦住了去路,栈道上有避让来人的山凹,穿越之人均遵守“去避来,下避上”的原则,况且南诏使团上百人,数百骡马,那人自当让路,江朔于是喊道:“尊驾,我们人多避让不便,请让一让。”
那人却默不作声,江朔还上山上风大,又喊了一遍,那人仍然没有反应,江朔心道:莫不是在山路上睡着了?此地栈道高耸险峻,谁又能在这样的地方立着睡着呢?
江朔快步走进,伸手去拍那人肩头道:“尊驾……”
却见那人忽如鬼魅般向后飘然退开,江朔竟然没摸到他的肩头,江朔不禁“咦”了一声,那人却阴侧侧地笑道:“江少主,好久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