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除掉沈浪
最近除了大员的战事,沈浪对辽东的局势也比较关注。
因为周遇吉在稳住了大明对辽东的统治之后,已经逐步开始了北伐行动,准备收复大明早已经失去控制的奴儿干都司。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酵,即便是生活在较为偏僻地区的各部落都几乎知道了强势的建虏惨败,满清已经灭亡的消息。
于是,这些在夹缝中生存的部落又纷纷转投到大明麾下,这其中还包括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这些女真部落。
因为他们虽然也是女真人,但与建州女真并非一路人,长期以来也遭受建州女真的剥削和征伐,与建州女真的仇恨丝毫不比大明与建虏之间的仇恨弱。
如今压在头上的建州女真惨败,他们自然也不愿意跟着残余的多尔衮两兄弟一起反抗大明。
连强大的建州女真都不是大明的对手,自己自然更加不敌,归顺是唯一的出路。
除了这些女真人,连与满清关系最深厚的科尔沁、喀喇沁、奈曼、敖汉等蒙古部落也陆续向大明归顺了。
因为自从清灭亡了之后,与满清关系没有那么密切的察哈尔部便率先归顺明国,然后在明国的支持下疯狂的攻掠其他与满清交好,又没有归顺明国的蒙古部落。
比如明国派出了归顺的豪格率领三千多满州精骑直接参战。
察哈尔部的实力对于蒙古各部来说,本就非常强大,又有豪格卖力表现,各自为战的各部自然不是对手。
不想本部被亡或者迁徙,归顺明国成了唯一的出路。
整合了这些势力,切断了多尔衮两兄弟的爪牙后,周遇吉立即组建北伐联军,率领这些曾经的满清爪牙,去撕咬他们曾经的主子。
周遇吉让这些仆从军作为前锋,勇卫营在后面押阵,也是想趁这个机会督促那些与建虏交好的部落与建虏彻底的决裂。
如果阳奉阴违,大明也不介意拿其中一两个刺头杀鸡儆猴。
不过,多尔衮两兄弟比较识相,自知不敌,也想要保存实力,在双方军队还没有正式接触的情况,便不断往北退却。
其实,他们已经在几个月前就为追随的族人选好了适居地,那就是在瓦剌不里牙惕部控制的小海(贝加尔湖)附近。
这里水草丰美,还有这么大一个湖泊,很适合建州女真这种渔猎民族生存繁衍。
为了占据这片区域,他们还击败并收降了瓦剌不里牙惕部。
但是,多尔衮并没有老老实实的呆在这里安心发展,毕竟抢掠惯了,趁着明军还未北上,在奴儿干都司大肆的搜罗各种资源。
因为在他想来,不趁这个机会多掠夺一些,以后就都是明国的了,所以也没有心思去照顾各部落的情绪了。
毕竟主子的日子都不好过,哪还有心情去管奴才的死活。
为此,还与各部落发生了各种摩擦,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些原本早就被满清打服的部落,根本就不是这些建虏的对手。
这也是这些部落纷纷背叛建虏,转而向明国归顺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明国插手就不一样了,仿佛老鼠见了猫一样,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都没有从大清灭亡的阴影中恢复过来。
所以,哪怕是面对蒙古和女真各部的仆从军,他们也没有心情交战,以防被拖住后,被明军围歼。
周遇吉还是秉承着沈浪的战略思想,不刻意的去追求消灭建虏残部,将他们驱赶到北方与罗刹人争斗即可,除非多尔衮两兄弟自己找死。
显眼,这两兄弟不想找死,所以一路随着大明的十万联军前进的脚步不停的退却。
从松花江一路退到了额尔古纳河南岸,率领万余精骑的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一步三回头。
此时,这两兄弟都明显的黝黑了很多,这主要是自从满清灭亡后,两人都经历了很多,也吃了很多苦。
多铎更是被废了男人的本能,风、流王爷永远的失去了作案工具。
正因如此,多铎对大明的仇恨很深,也多次劝诫多尔衮报仇雪恨,利用精骑去袭扰辽东侧后,但是多尔衮并没有接受这个冒险的建议。
此刻,退到这里后,多铎神色严肃的道:“多尔衮,难道我们要一直退下去吗?明军追到小海,我们也要放弃小海,继续北上吗?”
多尔衮神情凝重,这也是他担心的问题。
说实话,他不想直接与明军,特别是与勇卫营硬碰硬,至少现在是如此。
因为如今的明国太强大了,不是直接的军事手段能对付的。
只要明国不发生重大内乱,建州女真将永远没有机会,甚至连生存都很困难。
所以,对付明国的最好手段,就是用各种办法制造明国的内乱。
多尔衮早已经想好了目标,那就是除掉如日中天的沈浪。
当然,沈浪此人手握重兵,且皆是精锐,想要除掉他千难万难,这天底下能够除掉他的,唯有一人:崇祯。
因为沈浪的功劳太大了,有功高盖主之嫌,而崇祯又生性多疑,所以多尔衮很想借鉴当初除掉袁崇焕一样,借崇祯的手将沈浪除掉。
勇卫营是沈浪一手打造出来的,就像袁祟焕在关宁军中的地位。
如果除掉沈浪这个主脑,勇卫营必然军心不稳,离心离德,甚至变得像祖大寿、吴三桂一样拥兵自重,听调不听宣。
那时,就是满八旗的机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些时日以来,多尔衮也是做了各种准备,派出奸细到明国各地散播各种谣言,并拿沈浪与祖大寿、吴三桂、左良玉等人对比。
造谣沈浪将勇卫营从京师分调出去,就是为了拥兵自重。
同时,这些奸细又四处联络对沈浪有敌意的人进行联合攻讦。
因为这些年沈浪也得罪了不少人,比如那些勋贵大臣、监国朝廷的余党,甚至还有推行崇祯新政得罪的各方势力等等,这股潜在的力量也非常强大。
三人成虎,这些事情一次次的传到崇祯耳中,以崇祯的多疑,迟早会对沈浪有所提防。
最后君臣不睦,以至擅杀功臣。
想到目标还没有达成,多尔衮遥看南方,很是可惜的道:“时间太短了。”
因为他觉得,只要给自己多些时间,按照这个计划除掉沈浪不是不可能。
就算不能借崇祯之手让沈浪身首异处,也要将其弃之不用。
因为周遇吉在稳住了大明对辽东的统治之后,已经逐步开始了北伐行动,准备收复大明早已经失去控制的奴儿干都司。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酵,即便是生活在较为偏僻地区的各部落都几乎知道了强势的建虏惨败,满清已经灭亡的消息。
于是,这些在夹缝中生存的部落又纷纷转投到大明麾下,这其中还包括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这些女真部落。
因为他们虽然也是女真人,但与建州女真并非一路人,长期以来也遭受建州女真的剥削和征伐,与建州女真的仇恨丝毫不比大明与建虏之间的仇恨弱。
如今压在头上的建州女真惨败,他们自然也不愿意跟着残余的多尔衮两兄弟一起反抗大明。
连强大的建州女真都不是大明的对手,自己自然更加不敌,归顺是唯一的出路。
除了这些女真人,连与满清关系最深厚的科尔沁、喀喇沁、奈曼、敖汉等蒙古部落也陆续向大明归顺了。
因为自从清灭亡了之后,与满清关系没有那么密切的察哈尔部便率先归顺明国,然后在明国的支持下疯狂的攻掠其他与满清交好,又没有归顺明国的蒙古部落。
比如明国派出了归顺的豪格率领三千多满州精骑直接参战。
察哈尔部的实力对于蒙古各部来说,本就非常强大,又有豪格卖力表现,各自为战的各部自然不是对手。
不想本部被亡或者迁徙,归顺明国成了唯一的出路。
整合了这些势力,切断了多尔衮两兄弟的爪牙后,周遇吉立即组建北伐联军,率领这些曾经的满清爪牙,去撕咬他们曾经的主子。
周遇吉让这些仆从军作为前锋,勇卫营在后面押阵,也是想趁这个机会督促那些与建虏交好的部落与建虏彻底的决裂。
如果阳奉阴违,大明也不介意拿其中一两个刺头杀鸡儆猴。
不过,多尔衮两兄弟比较识相,自知不敌,也想要保存实力,在双方军队还没有正式接触的情况,便不断往北退却。
其实,他们已经在几个月前就为追随的族人选好了适居地,那就是在瓦剌不里牙惕部控制的小海(贝加尔湖)附近。
这里水草丰美,还有这么大一个湖泊,很适合建州女真这种渔猎民族生存繁衍。
为了占据这片区域,他们还击败并收降了瓦剌不里牙惕部。
但是,多尔衮并没有老老实实的呆在这里安心发展,毕竟抢掠惯了,趁着明军还未北上,在奴儿干都司大肆的搜罗各种资源。
因为在他想来,不趁这个机会多掠夺一些,以后就都是明国的了,所以也没有心思去照顾各部落的情绪了。
毕竟主子的日子都不好过,哪还有心情去管奴才的死活。
为此,还与各部落发生了各种摩擦,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些原本早就被满清打服的部落,根本就不是这些建虏的对手。
这也是这些部落纷纷背叛建虏,转而向明国归顺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明国插手就不一样了,仿佛老鼠见了猫一样,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都没有从大清灭亡的阴影中恢复过来。
所以,哪怕是面对蒙古和女真各部的仆从军,他们也没有心情交战,以防被拖住后,被明军围歼。
周遇吉还是秉承着沈浪的战略思想,不刻意的去追求消灭建虏残部,将他们驱赶到北方与罗刹人争斗即可,除非多尔衮两兄弟自己找死。
显眼,这两兄弟不想找死,所以一路随着大明的十万联军前进的脚步不停的退却。
从松花江一路退到了额尔古纳河南岸,率领万余精骑的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一步三回头。
此时,这两兄弟都明显的黝黑了很多,这主要是自从满清灭亡后,两人都经历了很多,也吃了很多苦。
多铎更是被废了男人的本能,风、流王爷永远的失去了作案工具。
正因如此,多铎对大明的仇恨很深,也多次劝诫多尔衮报仇雪恨,利用精骑去袭扰辽东侧后,但是多尔衮并没有接受这个冒险的建议。
此刻,退到这里后,多铎神色严肃的道:“多尔衮,难道我们要一直退下去吗?明军追到小海,我们也要放弃小海,继续北上吗?”
多尔衮神情凝重,这也是他担心的问题。
说实话,他不想直接与明军,特别是与勇卫营硬碰硬,至少现在是如此。
因为如今的明国太强大了,不是直接的军事手段能对付的。
只要明国不发生重大内乱,建州女真将永远没有机会,甚至连生存都很困难。
所以,对付明国的最好手段,就是用各种办法制造明国的内乱。
多尔衮早已经想好了目标,那就是除掉如日中天的沈浪。
当然,沈浪此人手握重兵,且皆是精锐,想要除掉他千难万难,这天底下能够除掉他的,唯有一人:崇祯。
因为沈浪的功劳太大了,有功高盖主之嫌,而崇祯又生性多疑,所以多尔衮很想借鉴当初除掉袁崇焕一样,借崇祯的手将沈浪除掉。
勇卫营是沈浪一手打造出来的,就像袁祟焕在关宁军中的地位。
如果除掉沈浪这个主脑,勇卫营必然军心不稳,离心离德,甚至变得像祖大寿、吴三桂一样拥兵自重,听调不听宣。
那时,就是满八旗的机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些时日以来,多尔衮也是做了各种准备,派出奸细到明国各地散播各种谣言,并拿沈浪与祖大寿、吴三桂、左良玉等人对比。
造谣沈浪将勇卫营从京师分调出去,就是为了拥兵自重。
同时,这些奸细又四处联络对沈浪有敌意的人进行联合攻讦。
因为这些年沈浪也得罪了不少人,比如那些勋贵大臣、监国朝廷的余党,甚至还有推行崇祯新政得罪的各方势力等等,这股潜在的力量也非常强大。
三人成虎,这些事情一次次的传到崇祯耳中,以崇祯的多疑,迟早会对沈浪有所提防。
最后君臣不睦,以至擅杀功臣。
想到目标还没有达成,多尔衮遥看南方,很是可惜的道:“时间太短了。”
因为他觉得,只要给自己多些时间,按照这个计划除掉沈浪不是不可能。
就算不能借崇祯之手让沈浪身首异处,也要将其弃之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