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临安
依旧还是照例论剑七日,依然还是不禁前来观战听讲者。
比起第一次论剑,此次华山论剑来人更多,只是华山道路比起恒山要艰险的多,能上的山顶的基本都是以前一流高手,打通全身经脉,气贯全身之辈,才能占得一席之地。
不过即便如此,华山山巅依旧有接近千人,比起当初一流高手连十指之数都没有,便可知道,这十年整个世界的进步有多大了。
而对于第三次论剑,王浮也很期待,希望到时候真有已经修真修出成果的人出现。
王浮行事向来不显山不漏水,当真正显露手段之时,基本已经是大局已定了。
第一次论剑定下基调,整个世界,只要修炼,便逃不过如今王浮定下的体系,即便不是青羊宫的人,但传道之恩,却也早早定下。
第二次论剑结束,过程没什么好说,基本都是王浮讲道,众人提问,连动手切磋也只是寥寥。
下了山,黄药师招呼众人前去临安饮宴,王浮自然满口答应,喝酒只是次要,主要是吕布和陈宫二人去往牛家村已经十余年,如今不知如何了,王浮也想去看看。
都是自家弟子,谢然郭泰等人一直跟随在自己身旁接受提点,只有这两个弟子常年不见,王浮也是有些想念的。
众人都是先天境界,炼出道种的人物,真气源源不绝,脚程自然也是甚快,从华山到临安,数千里的路程,不过六七日便已经到了,这还是众人没有全力赶路才如此。
要是日夜不停,恐怕三日也要不掉。
这些年因为朱标改革,不但朝廷有钱,百姓也颇为富足,人口增长更是比以前数十年加上还要多。
人口多了,临安这个南方都城,其实就有些小了。
本来定都临安就是无奈之举,如今人口繁盛,更加显得这个临时的都城处处小家子气。
段智兴看着到处都是人的临安,忍不住感叹道:
“大宋果然是上国,比起金国,此地的百姓脸色都要红润的多,放眼看去,都是小儿闹,与长安相比人口多了不知多少。”
黄药师脸有傲色,大宋能有今日之景,他也是出了不少心力的。
“临安终究太小了,周围地形也太允许扩建,老夫与朱相商议,准备将朝廷先迁回汴梁。”
段智兴一惊,迁都汴梁不单单只是简单的迁都,这更像是一个政治信号,标志着大宋已经准备好了要北伐。
汴梁地处平原,虽然交通便利,但却无险可守,黄河虽然是天险,但一年之后,总有几月是枯水期和冬天的结冻期。
北方多骑兵,一旦开战,金国可以直接兵临城下,朝廷被围,那绝对是天大的事,可朱标和黄药师却还要迁都汴梁,这便表明,是要开始北伐了。
只有拿下足够的纵深,汴梁才能安全。
微微犹豫,段智兴还是问道:
“是要北伐了?”
黄药师只是微微一笑,并不作答,段智兴知道这是默认了,当下心中沉思,大宋重新崛起,大理国该何去何从。
黄药师如今担任三司之一的度支使,也是大宋官场之中的顶尖人物,虽然没有拜相,可权利之大,却丝毫不弱,被人称呼为‘计相’负责掌管天下钱粮的用度。
和以往的朝廷不同,因为得国不正,缺少安全感,大宋的皇帝,不但对武将提防的很,对文官其实也一直在防备。
和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度不同,大宋在前唐的制度之中还另外创立了一套官制。
名为两府三司制度,整个大宋最高的权力,基本就在这五个部门之中。
二府包括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三司包括度支、户部、盐铁。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
两套管制一同使用,造成的后果便是相互牵扯,有些人看着位高,拿着顶级的俸禄,可却没有半点实权,有的人看着位卑,可手中的权力却是极大,甚至可以直接影响朝廷的运转。
如此一来安全是安全了,可却造成了人力极大的浪费,和多支出了不知道多少钱粮,用来养这些明明没有什么用的官职。
这十年来,朱标自然也是裁撤了不少这般无用的官职,可对两府三司制度,却暂时没动。
无他,为了权力集中而已。
如今朱标不但是中书门下平章政事,还是枢密院最高掌管,而黄药师又掌管着三司之首的度支司,不但军政一把抓,还捏住了钱袋子。
虽为宰相,却能行皇帝事。
这就是如今朱标的权力,朱标真要有什么坏心思,说句不好听的,赵昚立刻就得禅让。
不过赵昚从来没有担心过这些,一来是朱标自身为人持正,性格醇厚,二来则是这些年来,朱标从始至终都是孤身一人,如今偌大的相府,除了几个老仆,便再无她人。
这让赵昚以为朱标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己,他没有半点谋逆之心,却不知,朱标家中还有个母老虎呢,只是如今不在此界,而在地仙界的武当山下罢了。
来到黄药师府上,几个守门的仆人,看到众人之后,一人跑回去禀报,剩下之人则是连忙前来见礼的同时,想要帮众人拿行礼。
东西没有多少,基本都是一些干粮清水和随身带的兵刃,自然是摆了摆手,拒绝了。
不过一会,便看到一个极为灵秀的女子,从府中走来。
这女子相貌其实只是中上,但身上却有一股灵秀之气,让人一眼之下,根本注意不到其相貌。
王浮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位黄夫人,忍不住‘咦’了一声,笑着对黄药师道:
“药师兄,真是好福气,当真好福气。”
连续两次赞叹好福气,连黄药师都有些察觉不对了,问道:
“真人这是?”
王浮又仔细看了黄夫人一眼,笑道:
“贵夫人一身灵秀之气,此气不是常人可有,也不是凡人能得,夫人肯定自小便极为聪慧,看书过目不忘,做事一点就通,是也不是?”
此时黄夫人也来到近前,听到王浮所言,笑道:
“想必这位便是夫君常常提起的王真人,小女子有礼了。”
王浮也自回了一礼:“见过嫂夫人,贫道王浮有礼。”
此时黄药师也回了刚刚王浮所问:“真人怎知?”
王浮一笑:“因为嫂夫人本就不是凡人。”
比起第一次论剑,此次华山论剑来人更多,只是华山道路比起恒山要艰险的多,能上的山顶的基本都是以前一流高手,打通全身经脉,气贯全身之辈,才能占得一席之地。
不过即便如此,华山山巅依旧有接近千人,比起当初一流高手连十指之数都没有,便可知道,这十年整个世界的进步有多大了。
而对于第三次论剑,王浮也很期待,希望到时候真有已经修真修出成果的人出现。
王浮行事向来不显山不漏水,当真正显露手段之时,基本已经是大局已定了。
第一次论剑定下基调,整个世界,只要修炼,便逃不过如今王浮定下的体系,即便不是青羊宫的人,但传道之恩,却也早早定下。
第二次论剑结束,过程没什么好说,基本都是王浮讲道,众人提问,连动手切磋也只是寥寥。
下了山,黄药师招呼众人前去临安饮宴,王浮自然满口答应,喝酒只是次要,主要是吕布和陈宫二人去往牛家村已经十余年,如今不知如何了,王浮也想去看看。
都是自家弟子,谢然郭泰等人一直跟随在自己身旁接受提点,只有这两个弟子常年不见,王浮也是有些想念的。
众人都是先天境界,炼出道种的人物,真气源源不绝,脚程自然也是甚快,从华山到临安,数千里的路程,不过六七日便已经到了,这还是众人没有全力赶路才如此。
要是日夜不停,恐怕三日也要不掉。
这些年因为朱标改革,不但朝廷有钱,百姓也颇为富足,人口增长更是比以前数十年加上还要多。
人口多了,临安这个南方都城,其实就有些小了。
本来定都临安就是无奈之举,如今人口繁盛,更加显得这个临时的都城处处小家子气。
段智兴看着到处都是人的临安,忍不住感叹道:
“大宋果然是上国,比起金国,此地的百姓脸色都要红润的多,放眼看去,都是小儿闹,与长安相比人口多了不知多少。”
黄药师脸有傲色,大宋能有今日之景,他也是出了不少心力的。
“临安终究太小了,周围地形也太允许扩建,老夫与朱相商议,准备将朝廷先迁回汴梁。”
段智兴一惊,迁都汴梁不单单只是简单的迁都,这更像是一个政治信号,标志着大宋已经准备好了要北伐。
汴梁地处平原,虽然交通便利,但却无险可守,黄河虽然是天险,但一年之后,总有几月是枯水期和冬天的结冻期。
北方多骑兵,一旦开战,金国可以直接兵临城下,朝廷被围,那绝对是天大的事,可朱标和黄药师却还要迁都汴梁,这便表明,是要开始北伐了。
只有拿下足够的纵深,汴梁才能安全。
微微犹豫,段智兴还是问道:
“是要北伐了?”
黄药师只是微微一笑,并不作答,段智兴知道这是默认了,当下心中沉思,大宋重新崛起,大理国该何去何从。
黄药师如今担任三司之一的度支使,也是大宋官场之中的顶尖人物,虽然没有拜相,可权利之大,却丝毫不弱,被人称呼为‘计相’负责掌管天下钱粮的用度。
和以往的朝廷不同,因为得国不正,缺少安全感,大宋的皇帝,不但对武将提防的很,对文官其实也一直在防备。
和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度不同,大宋在前唐的制度之中还另外创立了一套官制。
名为两府三司制度,整个大宋最高的权力,基本就在这五个部门之中。
二府包括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三司包括度支、户部、盐铁。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
两套管制一同使用,造成的后果便是相互牵扯,有些人看着位高,拿着顶级的俸禄,可却没有半点实权,有的人看着位卑,可手中的权力却是极大,甚至可以直接影响朝廷的运转。
如此一来安全是安全了,可却造成了人力极大的浪费,和多支出了不知道多少钱粮,用来养这些明明没有什么用的官职。
这十年来,朱标自然也是裁撤了不少这般无用的官职,可对两府三司制度,却暂时没动。
无他,为了权力集中而已。
如今朱标不但是中书门下平章政事,还是枢密院最高掌管,而黄药师又掌管着三司之首的度支司,不但军政一把抓,还捏住了钱袋子。
虽为宰相,却能行皇帝事。
这就是如今朱标的权力,朱标真要有什么坏心思,说句不好听的,赵昚立刻就得禅让。
不过赵昚从来没有担心过这些,一来是朱标自身为人持正,性格醇厚,二来则是这些年来,朱标从始至终都是孤身一人,如今偌大的相府,除了几个老仆,便再无她人。
这让赵昚以为朱标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己,他没有半点谋逆之心,却不知,朱标家中还有个母老虎呢,只是如今不在此界,而在地仙界的武当山下罢了。
来到黄药师府上,几个守门的仆人,看到众人之后,一人跑回去禀报,剩下之人则是连忙前来见礼的同时,想要帮众人拿行礼。
东西没有多少,基本都是一些干粮清水和随身带的兵刃,自然是摆了摆手,拒绝了。
不过一会,便看到一个极为灵秀的女子,从府中走来。
这女子相貌其实只是中上,但身上却有一股灵秀之气,让人一眼之下,根本注意不到其相貌。
王浮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位黄夫人,忍不住‘咦’了一声,笑着对黄药师道:
“药师兄,真是好福气,当真好福气。”
连续两次赞叹好福气,连黄药师都有些察觉不对了,问道:
“真人这是?”
王浮又仔细看了黄夫人一眼,笑道:
“贵夫人一身灵秀之气,此气不是常人可有,也不是凡人能得,夫人肯定自小便极为聪慧,看书过目不忘,做事一点就通,是也不是?”
此时黄夫人也来到近前,听到王浮所言,笑道:
“想必这位便是夫君常常提起的王真人,小女子有礼了。”
王浮也自回了一礼:“见过嫂夫人,贫道王浮有礼。”
此时黄药师也回了刚刚王浮所问:“真人怎知?”
王浮一笑:“因为嫂夫人本就不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