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力牧归降和战后重建
见到玄嚣默默的点了头,力牧不由得一阵气闷。战场上连战连败,形势危在旦夕。各部落本来已经人心慌慌,面对着楚国咄咄逼人的攻势,现在后方又出了大问题。连军粮和补给都要减半,那肯定要引起军心动荡,如何能对峙下去。
“太师,天下哪有这种道理。我们上了战场拼死打仗粮食补给还要减半,大家饿着肚子如何打仗?我看各部落不如散去,说不定还能找到一条活路。哼!我们又不想和那位神子争夺天下……”
“是啊!我们又不想当人皇,颛顼想当夏皇,让他自己来打……”
“早知道这样,在商丘还跑个啥子咯。还不如降了楚军,领些救济粮,部众至少还饿不死……”
“哼!老子是黄帝的部落,降谁不是降,他颛顼算个屁……”
看到力牧站在那里两眼发直,都说不出话来。众人知道这位太师心中也是忿忿不平,心里就有了底。诸位酋长也开始七嘴八舌,纷纷大着胆子倒起了苦水。
大家七嘴八舌地一顿牢骚。让力牧不由头昏脑胀。听到最后越说越离谱,越说越不像话。力牧也知道再任由众人说下去,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力牧稳住心神,他大喝了一声:“闭嘴!你们想干什么?造反吗?你们也不想想,楚国是个什么情况,只有国人和朝庭。投降楚国,呸!亏你们说得出口。在夏国,你们还是一方诸侯,部落的酋长,手上还有自己的部众。你们一个个不想失去部众,失去神赋予的权利。这才过来打仗的,遇到一点挫折,就一个个唧唧歪歪。哪有那么多的废话!”
看到力牧发飙,一下子又搓破了他们的小心思。众人顿时又不敢说话了,一个个垂头丧气。但是酋长心中的怨愤哪有那么容易驱除,打仗最怕断粮。
虽然知道战局不利,但是粮草补济事关切身利益,没有粮食,不用打,部众也会反。众人虽然低着头不与力牧对呛,却人人都在低声埋怨,一时间现场嗡嗡声一片。
这时玄嚣走了过来,刚才他劝了半天,没有任何效果。现在他心乱如麻,一时间也没有好的方法。
玄嚣在力牧的耳边低声说道:“太师,如今是军心涣散,如果不想办法恢复士气的话,恐怕大有麻烦。我们是断后的军队,本来在心中就有怨气。现在又和楚军对峙,千万不能散了士气。”
力牧心里也在暗暗发苦。战局如此不利,楚军一日千里。万般无奈下,颛顼不得已授予自己兵权,让自己领着旧部为全军断后。这些人大半是轩辕部落的骑兵,光军士就超过九万,马匹更有两万余匹。这一天算下来,人吃马嚼的粮草供应就是个天文数字。
力牧和楚军对峙有二十余天了,楚军却迟迟没有动作,即不打他也不走,反正就跟你耗着。这一天接着一天的算下来,已经有五十万斤粮草没有了。
这几天,后方补给上来的物质越来越少,粮食更是少的可怜。看样子颛顼的日子也不好过,只怕是他也撑不住了。再对峙几天,颛顼部肯定供不上粮草了,到那个时候,那可真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恐怕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了。
想到这里,力牧也是一筹莫展。此刻他也变不出粮食来,望着一个个的老部下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他忍不住一声长叹:“罢了,天意如此啊!你们想怎样,就怎样吧。有人想走,那就走吧。有人想降,也请自便。”
这话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下来。众酋长都傻了眼。降?那哪能呢,他们可不想投降;走?哪也得手上有粮食,走到哪里也得吃饭呀。
看着力牧萧瑟的背影,玄嚣也是百感交集。曾经黄帝手下的大将,现在已是暮气沉沉。玄嚣作为颛顼的代表,实际上也是监军,力牧说出这样的话。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拿下力牧?谁来率领这支大军。自己吗?自己hold不住啊。
这可如何是好?玄嚣急得直跺脚,一时间也没了主意。好不容易挨到第二天天明。玄嚣走出帐篷一看,好嘛!营寨空了一半。看样子不少部落趁夜走了,这个时代北方还属于部落联盟。这一点和后世的游牧民族差不多,大多数是时聚时散。现在要倒霉了,肯定是一哄而散。
有些部落还没有走。倒不是他们不想走,是他们走不了,手中没粮食。这不,这些酋长正带着部众围住后营,准备开抢。“哎,天意如此啊!”,玄嚣一声长叹,带领自己的部下离营而去,整个夏军大营乱成了一锅粥。
这边这么大的动静,对面的楚军早就察觉到了。仡牛打着饱嗝举着望远镜欣赏着这一幕,看到情况乱得差不多了,他令旗一挥,早已准备多时的楚军立刻冲出大营,排着整齐的战阵向对面压去……
泰安十四年八月十五,力牧率轩辕部大军五万余人向楚军投降。随后几日,陆陆续续有部落前往楚营归降。消息送到阚石手里时,投降的人数已达到七万多人。
……
阚石没有时间为胜利庆贺,他现在是焦头烂额。人多了,虽然是好事,但一下子增加这么多,楚国实在有点消化不良,粮食的缺口实在是太大。倒不是楚国没有粮食,而是根本运不上来。
临近九月,更是连绵大雨。老天爷肆虐着北方大地,黄河水位猛涨,道路泥泞。别说运送粮食,就是走路都成了问题。粮食一时供济不上,有些屯民变得蠢蠢欲动。不安分起来。
这可把阚石愁坏了,众人聚在一块,抚着腮帮子思量着对策。最后稆貅出了一个主意,先抽调部分军粮把屯民安抚下来。再把他们中间的不安定分子挑选出来,集中到偏僻之地看管起来。现在黄河水位高涨,水流湍急。不如调集所有海船向沿河几个大城运粮。把所有屯民点的人先集中到这几座大城周围,以工代赈抢修道路和码头。
阚石犹豫了半天,他主要害怕军队一旦断粮会动摇军心。思前想后,他最后一咬牙,决定赌上一把,便同意了这个对策。阚石亲自向全军将领说明了情况,并表示自己和军队同甘共苦。
阚石的号召得到了军人的响应。在得到军队一批粮食后,这些屯民果然安定下来。当得知这是军队省下来的粮食,楚王更是亲自以身作则节衣缩食。这些消息经过有心人的宣传,顿时让这些刚刚归附的人对楚国心生好感,对武装工作队编户齐名的工作也配合起来。
泰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当第一批三十余艘巨大的海船停泊在大梁城码头时,全城顿时轰动起来。一车车粮食衣服从船上卸下,灾民登时人心安定下来。随着运送粮食的海船越来越多,通往各地的道路也慢慢开始成型,阚石总算是松了口气。
……
泰安十五年五月,从新乡到大梁的新修的大道上,有十余骑护卫着一辆精致的四轮马车在疾驰着。人们一看就知道,这一定是楚国的某位大官出行。不用说别的,就说那些充当护卫的军士,一个个身强体壮,一看就知道是军中好汉。
队伍过了新乡没有进城,马车继续北上,直奔原来的大梁城(改名开封)。马车上的官员便是姜洛。姜洛这次前往开封,主要是顶替阚石坐镇北方。他打开车窗,观赏沿途的风景,道路两旁到处都是新开垦出来没多久的良田,看样子这些地方不久前大部分还是荒地。
每隔几十里,在大路的边上会突然出现一个寨子。从新乡往开封的沿途到处都是这样的寨子,这寨子虽然有大有小,但格局都基本一样,都是楚国属下屯民的屯寨。大道上不时的有一些骑兵小队经过,这是当地的驻军在巡逻。
这里的情况和南方有所不同。去年大战结束后,有一些部落不愿意归附楚国,他们啸聚山林,成了打家劫舍的土匪。这些土匪经常偷袭屯寨,抢完一个地方马上就转移。他们行踪飘浮不定,对当地很熟悉,又以马匹代步,所以非常的难以对付。
当地驻军本来人手不够,需要防守的地方很多。短时期没有办法将土匪彻底剿灭,目前还只能被动的防守。因此,这边的屯寨都比南方要大,寨子里的人也更多,布局也不同,戒备也更加森严。
大寨子一般以五屯为一寨,因为河南地区以平原居多,所以分配到寨子里的人也较多。小的就是以一屯为一寨,依山临路而建。屯寨择地势较高处,周围暂时采用木栅围起。屯寨呈四方形,分四个方向开四门。四向各立哨楼一座,大寨四门又各有箭楼一座,上面都有人日夜警戒。
四围木栅外大寨有深沟,小寨只有篱刺木拒。站在远处看去,可以从大门洞开的屯寨中间有木屋一排排、一列列整齐林立,中间空出田字形的路来。更有屯丁背负弓箭、持矛列队巡视寨中里外周围,日夜巡逻。
但有火警盗匪,寨中立即大锣骤响,黑烟直起,四处各屯寨立即先各自闭门紧守,然后屯丁结队援救。另外一方面,警报一寨传一寨,一直传到附近的楚军驻地。
平常无事的时候,屯民或成组抽麻织绢,或结伙下河捕鱼,或列队军事训练,或聚群听屯长宣讲。一派鸡犬相闻、安居乡里景象,跟南方商业发达,道路上行人如织的状况截然不同。
“太师,天下哪有这种道理。我们上了战场拼死打仗粮食补给还要减半,大家饿着肚子如何打仗?我看各部落不如散去,说不定还能找到一条活路。哼!我们又不想和那位神子争夺天下……”
“是啊!我们又不想当人皇,颛顼想当夏皇,让他自己来打……”
“早知道这样,在商丘还跑个啥子咯。还不如降了楚军,领些救济粮,部众至少还饿不死……”
“哼!老子是黄帝的部落,降谁不是降,他颛顼算个屁……”
看到力牧站在那里两眼发直,都说不出话来。众人知道这位太师心中也是忿忿不平,心里就有了底。诸位酋长也开始七嘴八舌,纷纷大着胆子倒起了苦水。
大家七嘴八舌地一顿牢骚。让力牧不由头昏脑胀。听到最后越说越离谱,越说越不像话。力牧也知道再任由众人说下去,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力牧稳住心神,他大喝了一声:“闭嘴!你们想干什么?造反吗?你们也不想想,楚国是个什么情况,只有国人和朝庭。投降楚国,呸!亏你们说得出口。在夏国,你们还是一方诸侯,部落的酋长,手上还有自己的部众。你们一个个不想失去部众,失去神赋予的权利。这才过来打仗的,遇到一点挫折,就一个个唧唧歪歪。哪有那么多的废话!”
看到力牧发飙,一下子又搓破了他们的小心思。众人顿时又不敢说话了,一个个垂头丧气。但是酋长心中的怨愤哪有那么容易驱除,打仗最怕断粮。
虽然知道战局不利,但是粮草补济事关切身利益,没有粮食,不用打,部众也会反。众人虽然低着头不与力牧对呛,却人人都在低声埋怨,一时间现场嗡嗡声一片。
这时玄嚣走了过来,刚才他劝了半天,没有任何效果。现在他心乱如麻,一时间也没有好的方法。
玄嚣在力牧的耳边低声说道:“太师,如今是军心涣散,如果不想办法恢复士气的话,恐怕大有麻烦。我们是断后的军队,本来在心中就有怨气。现在又和楚军对峙,千万不能散了士气。”
力牧心里也在暗暗发苦。战局如此不利,楚军一日千里。万般无奈下,颛顼不得已授予自己兵权,让自己领着旧部为全军断后。这些人大半是轩辕部落的骑兵,光军士就超过九万,马匹更有两万余匹。这一天算下来,人吃马嚼的粮草供应就是个天文数字。
力牧和楚军对峙有二十余天了,楚军却迟迟没有动作,即不打他也不走,反正就跟你耗着。这一天接着一天的算下来,已经有五十万斤粮草没有了。
这几天,后方补给上来的物质越来越少,粮食更是少的可怜。看样子颛顼的日子也不好过,只怕是他也撑不住了。再对峙几天,颛顼部肯定供不上粮草了,到那个时候,那可真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恐怕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了。
想到这里,力牧也是一筹莫展。此刻他也变不出粮食来,望着一个个的老部下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他忍不住一声长叹:“罢了,天意如此啊!你们想怎样,就怎样吧。有人想走,那就走吧。有人想降,也请自便。”
这话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下来。众酋长都傻了眼。降?那哪能呢,他们可不想投降;走?哪也得手上有粮食,走到哪里也得吃饭呀。
看着力牧萧瑟的背影,玄嚣也是百感交集。曾经黄帝手下的大将,现在已是暮气沉沉。玄嚣作为颛顼的代表,实际上也是监军,力牧说出这样的话。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拿下力牧?谁来率领这支大军。自己吗?自己hold不住啊。
这可如何是好?玄嚣急得直跺脚,一时间也没了主意。好不容易挨到第二天天明。玄嚣走出帐篷一看,好嘛!营寨空了一半。看样子不少部落趁夜走了,这个时代北方还属于部落联盟。这一点和后世的游牧民族差不多,大多数是时聚时散。现在要倒霉了,肯定是一哄而散。
有些部落还没有走。倒不是他们不想走,是他们走不了,手中没粮食。这不,这些酋长正带着部众围住后营,准备开抢。“哎,天意如此啊!”,玄嚣一声长叹,带领自己的部下离营而去,整个夏军大营乱成了一锅粥。
这边这么大的动静,对面的楚军早就察觉到了。仡牛打着饱嗝举着望远镜欣赏着这一幕,看到情况乱得差不多了,他令旗一挥,早已准备多时的楚军立刻冲出大营,排着整齐的战阵向对面压去……
泰安十四年八月十五,力牧率轩辕部大军五万余人向楚军投降。随后几日,陆陆续续有部落前往楚营归降。消息送到阚石手里时,投降的人数已达到七万多人。
……
阚石没有时间为胜利庆贺,他现在是焦头烂额。人多了,虽然是好事,但一下子增加这么多,楚国实在有点消化不良,粮食的缺口实在是太大。倒不是楚国没有粮食,而是根本运不上来。
临近九月,更是连绵大雨。老天爷肆虐着北方大地,黄河水位猛涨,道路泥泞。别说运送粮食,就是走路都成了问题。粮食一时供济不上,有些屯民变得蠢蠢欲动。不安分起来。
这可把阚石愁坏了,众人聚在一块,抚着腮帮子思量着对策。最后稆貅出了一个主意,先抽调部分军粮把屯民安抚下来。再把他们中间的不安定分子挑选出来,集中到偏僻之地看管起来。现在黄河水位高涨,水流湍急。不如调集所有海船向沿河几个大城运粮。把所有屯民点的人先集中到这几座大城周围,以工代赈抢修道路和码头。
阚石犹豫了半天,他主要害怕军队一旦断粮会动摇军心。思前想后,他最后一咬牙,决定赌上一把,便同意了这个对策。阚石亲自向全军将领说明了情况,并表示自己和军队同甘共苦。
阚石的号召得到了军人的响应。在得到军队一批粮食后,这些屯民果然安定下来。当得知这是军队省下来的粮食,楚王更是亲自以身作则节衣缩食。这些消息经过有心人的宣传,顿时让这些刚刚归附的人对楚国心生好感,对武装工作队编户齐名的工作也配合起来。
泰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当第一批三十余艘巨大的海船停泊在大梁城码头时,全城顿时轰动起来。一车车粮食衣服从船上卸下,灾民登时人心安定下来。随着运送粮食的海船越来越多,通往各地的道路也慢慢开始成型,阚石总算是松了口气。
……
泰安十五年五月,从新乡到大梁的新修的大道上,有十余骑护卫着一辆精致的四轮马车在疾驰着。人们一看就知道,这一定是楚国的某位大官出行。不用说别的,就说那些充当护卫的军士,一个个身强体壮,一看就知道是军中好汉。
队伍过了新乡没有进城,马车继续北上,直奔原来的大梁城(改名开封)。马车上的官员便是姜洛。姜洛这次前往开封,主要是顶替阚石坐镇北方。他打开车窗,观赏沿途的风景,道路两旁到处都是新开垦出来没多久的良田,看样子这些地方不久前大部分还是荒地。
每隔几十里,在大路的边上会突然出现一个寨子。从新乡往开封的沿途到处都是这样的寨子,这寨子虽然有大有小,但格局都基本一样,都是楚国属下屯民的屯寨。大道上不时的有一些骑兵小队经过,这是当地的驻军在巡逻。
这里的情况和南方有所不同。去年大战结束后,有一些部落不愿意归附楚国,他们啸聚山林,成了打家劫舍的土匪。这些土匪经常偷袭屯寨,抢完一个地方马上就转移。他们行踪飘浮不定,对当地很熟悉,又以马匹代步,所以非常的难以对付。
当地驻军本来人手不够,需要防守的地方很多。短时期没有办法将土匪彻底剿灭,目前还只能被动的防守。因此,这边的屯寨都比南方要大,寨子里的人也更多,布局也不同,戒备也更加森严。
大寨子一般以五屯为一寨,因为河南地区以平原居多,所以分配到寨子里的人也较多。小的就是以一屯为一寨,依山临路而建。屯寨择地势较高处,周围暂时采用木栅围起。屯寨呈四方形,分四个方向开四门。四向各立哨楼一座,大寨四门又各有箭楼一座,上面都有人日夜警戒。
四围木栅外大寨有深沟,小寨只有篱刺木拒。站在远处看去,可以从大门洞开的屯寨中间有木屋一排排、一列列整齐林立,中间空出田字形的路来。更有屯丁背负弓箭、持矛列队巡视寨中里外周围,日夜巡逻。
但有火警盗匪,寨中立即大锣骤响,黑烟直起,四处各屯寨立即先各自闭门紧守,然后屯丁结队援救。另外一方面,警报一寨传一寨,一直传到附近的楚军驻地。
平常无事的时候,屯民或成组抽麻织绢,或结伙下河捕鱼,或列队军事训练,或聚群听屯长宣讲。一派鸡犬相闻、安居乡里景象,跟南方商业发达,道路上行人如织的状况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