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郑家兄弟
郑芝龙与杨嗣昌一起出来时,本来也是晃晃悠悠的,但送杨嗣昌入客房后,郑芝龙却仿若变了一个人似的,四平八稳虎虎生风的便朝着自己的主宅行去。
“大哥,如何?那杨嗣昌不会坏咱们好事吧?”
郑芝龙刚进来,他的五弟郑芝豹就腾的一声站起来问道。
郑家在海上有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郑家所有的名利、生意几乎都依托着那支水军船队,虽然如今投效了朝廷,但这只水军如今却依旧牢牢的控制在郑芝龙及其众兄弟手中。
郑家人最担心的,便是朝廷打他们船队的主意,所以每次朝廷在福建任命新的巡抚,郑家人都会担心一番。
郑芝龙闻言没有说话,而是端起不知谁的茶水一饮而尽,而后忧心忡忡的坐在了主位上。
“目前来看,这杨嗣昌并没有表露这个意思,他此来的重要原因可能就是粮食,朝廷缺粮了。”郑芝龙沉声道。
“如此甚好,那咱就放心了。”老六郑芝鹏道。
“唉,要我说咱们在海上好好的,干嘛非要搬过来,每年都要提心吊胆的应付那些贪官污吏。”郑芝豹又道。
原来在海上立足的时候,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海上多的是无人的小岛,就算想找个大点的,那东番岛上虽然有尼德兰人占着,但也并非不能夺过来。
就算再不济,他们郑家在南洋有那么多的领地、港口,哪儿不比在大明装孙子强?
“住口!你懂什么?这儿是咱们家的根!咱们爹娘、祖祖辈辈都在这儿,你能跑哪里去?”郑芝龙呵斥郑芝豹道。
落叶归根,即便在后世,这种思想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更别提儒家文化最浓重的大明了,郑芝龙年少离家,在东番、南洋、东瀛四处漂泊闯荡,好不容易挣下这份家业。
光宗耀祖,光宗耀祖,你不回去老祖宗的家,又如何光宗耀祖?
郑芝豹被郑芝龙训了一顿也不吭气,尤自坐在角落里喝闷酒,老四郑芝彪站了起来,给郑芝龙又倒了一杯茶。
“大哥,如今江南的粮食价格都涨到了天上去,我看这朝廷缺粮食倒是真的,南洋那边粮食产量高,那些泥猴子又吃不了,不如咱们派些船去买些粮食,一来也算为朝廷帮些忙,二来咱那陛下估计也会念着咱们的好。”郑芝彪道。
“还是老四想的周到,你们几个呀,整日就会打打杀杀,海上那么好,过几日我就派你们去海上吹几个月的风!”郑芝龙教训道。
郑芝豹听了大哥又要给他派远活儿,赶紧站起来咧着嘴道:
“大哥消消气儿,咱说笑的,说笑的,咱在这儿呆的好好的咧,不出海,嘿嘿。”
郑芝豹只是不想受朝廷的窝囊气罢了,在安平住的还是挺舒服的,再加上家里有那几个娇妻美妾侍候,鬼才要去海里飘荡呢!
郑家船队跑一趟东瀛、东番都算近活儿,倘若是南洋诸岛,或者是更远的莫卧儿那边,动辄就要半年以上。
在海上待个三五十天还能忍受,待的久了,白天看鱼,晚上看星星,整日里就是在海船上晃荡,眼睛都能绿了。
郑芝豹服软,刚才还一肚子气的郑志鹏也赶紧腆着脸给郑芝龙说好话,这些兄弟几乎都是郑芝龙在外头闯出了名堂后才跟着出去混的,所以对郑芝龙基本都言听计从。
毕竟都是自己的亲兄弟,郑芝龙倒是也没真生气。
“我已经答应那杨嗣昌,会派些海船专门去南洋收购粮食,暂时供给大明朝廷所需,就是不知这杨嗣昌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幺蛾子,他可是咱那陛下的内阁辅臣,这几日我心里总是不太安稳。”郑芝龙担忧道。
“大哥怕什么,咱郑家有的是银子,大不了多给些银子,杨嗣昌也好,咱那陛下也好,怎么会跟银子过不去呢?”郑芝豹不屑的道。
“咱也觉得五哥说的有理,朝廷要银子咱给银子,要粮食咱给粮食,陛下他老人家还想怎么样?
大哥不用太过担心,朝廷连个像样的水师都没有,咱陛下估摸着也指望咱们的船队咧。”郑志鹏附和道。
郑芝鹏今年才刚满二十岁,是郑芝龙最小的兄弟,但别看年纪轻,身手也是不一般,海上强者为王,能镇得住那些手下的头领,都不是简单的人。
“你们不懂,朝廷根本就不缺银子,这两年咱们那陛下玩儿命的折腾那些豪绅地主,去年江南多少官员被杀你们不是不知道,如今又捣鼓这劳什子新政,这是想割了那些豪绅们的命根子,咱瞅着大明恐怕要乱喽。
还有那杨嗣昌,他来之前我就查过,这人不爱钱财。”郑芝龙道。
“谁教陛下老是乱搞,咱听说西边的蜀王有动作咧。”郑志鹏道。
“六弟不要瞎说,我看咱们这陛下虽然年纪轻轻,但所图之大非我等敢想,别的不说,你就看看这才两年时间,咱们那陛下不仅将九边防御的滴水不漏,还新征了二十万大军,那建虏接连两次犯边都没占到便宜。”郑芝彪道。
“四哥你老是向着朝廷说话,咱那陛下真这么厉害,为啥搞的大明内忧外困?我看这就是穷兵黩武,否则朝廷何至于缺粮?”郑芝豹道。
“得了吧几位叔叔,只要不坏咱们的好事,朝廷爱怎么着怎么着咱们也管不着,当务之急还是搞清楚这新任巡抚的脾性,搞定了这杨嗣昌比啥都强。”一直没说话的郑彩接过了话茬道。
郑彩今年二十三岁,年纪虽然比芝豹、芝鹏大,但按照辈分仍然是他的叔叔辈,不过在气场上,郑彩却比芝豹、芝鹏都要强,因为他是最高跟着郑芝龙出去闯荡的。
“嗯,还是羽公知理,我把那杨嗣昌灌了个差不离,又送了个瘦马过去,倘若他吃这一套,以后便好说了。”郑芝龙坏笑道。
“对了老四,你不是要去参加朝廷的武举吗?”
PS:东番,今台湾,东瀛,今倭国。
郑芝彪,郑芝龙的四弟,小名儿芝彪、大名儿芝凤、考中武举后改鸿奎,字曰渐,崇祯八年二十三岁。
“大哥,如何?那杨嗣昌不会坏咱们好事吧?”
郑芝龙刚进来,他的五弟郑芝豹就腾的一声站起来问道。
郑家在海上有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郑家所有的名利、生意几乎都依托着那支水军船队,虽然如今投效了朝廷,但这只水军如今却依旧牢牢的控制在郑芝龙及其众兄弟手中。
郑家人最担心的,便是朝廷打他们船队的主意,所以每次朝廷在福建任命新的巡抚,郑家人都会担心一番。
郑芝龙闻言没有说话,而是端起不知谁的茶水一饮而尽,而后忧心忡忡的坐在了主位上。
“目前来看,这杨嗣昌并没有表露这个意思,他此来的重要原因可能就是粮食,朝廷缺粮了。”郑芝龙沉声道。
“如此甚好,那咱就放心了。”老六郑芝鹏道。
“唉,要我说咱们在海上好好的,干嘛非要搬过来,每年都要提心吊胆的应付那些贪官污吏。”郑芝豹又道。
原来在海上立足的时候,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海上多的是无人的小岛,就算想找个大点的,那东番岛上虽然有尼德兰人占着,但也并非不能夺过来。
就算再不济,他们郑家在南洋有那么多的领地、港口,哪儿不比在大明装孙子强?
“住口!你懂什么?这儿是咱们家的根!咱们爹娘、祖祖辈辈都在这儿,你能跑哪里去?”郑芝龙呵斥郑芝豹道。
落叶归根,即便在后世,这种思想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更别提儒家文化最浓重的大明了,郑芝龙年少离家,在东番、南洋、东瀛四处漂泊闯荡,好不容易挣下这份家业。
光宗耀祖,光宗耀祖,你不回去老祖宗的家,又如何光宗耀祖?
郑芝豹被郑芝龙训了一顿也不吭气,尤自坐在角落里喝闷酒,老四郑芝彪站了起来,给郑芝龙又倒了一杯茶。
“大哥,如今江南的粮食价格都涨到了天上去,我看这朝廷缺粮食倒是真的,南洋那边粮食产量高,那些泥猴子又吃不了,不如咱们派些船去买些粮食,一来也算为朝廷帮些忙,二来咱那陛下估计也会念着咱们的好。”郑芝彪道。
“还是老四想的周到,你们几个呀,整日就会打打杀杀,海上那么好,过几日我就派你们去海上吹几个月的风!”郑芝龙教训道。
郑芝豹听了大哥又要给他派远活儿,赶紧站起来咧着嘴道:
“大哥消消气儿,咱说笑的,说笑的,咱在这儿呆的好好的咧,不出海,嘿嘿。”
郑芝豹只是不想受朝廷的窝囊气罢了,在安平住的还是挺舒服的,再加上家里有那几个娇妻美妾侍候,鬼才要去海里飘荡呢!
郑家船队跑一趟东瀛、东番都算近活儿,倘若是南洋诸岛,或者是更远的莫卧儿那边,动辄就要半年以上。
在海上待个三五十天还能忍受,待的久了,白天看鱼,晚上看星星,整日里就是在海船上晃荡,眼睛都能绿了。
郑芝豹服软,刚才还一肚子气的郑志鹏也赶紧腆着脸给郑芝龙说好话,这些兄弟几乎都是郑芝龙在外头闯出了名堂后才跟着出去混的,所以对郑芝龙基本都言听计从。
毕竟都是自己的亲兄弟,郑芝龙倒是也没真生气。
“我已经答应那杨嗣昌,会派些海船专门去南洋收购粮食,暂时供给大明朝廷所需,就是不知这杨嗣昌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幺蛾子,他可是咱那陛下的内阁辅臣,这几日我心里总是不太安稳。”郑芝龙担忧道。
“大哥怕什么,咱郑家有的是银子,大不了多给些银子,杨嗣昌也好,咱那陛下也好,怎么会跟银子过不去呢?”郑芝豹不屑的道。
“咱也觉得五哥说的有理,朝廷要银子咱给银子,要粮食咱给粮食,陛下他老人家还想怎么样?
大哥不用太过担心,朝廷连个像样的水师都没有,咱陛下估摸着也指望咱们的船队咧。”郑志鹏附和道。
郑芝鹏今年才刚满二十岁,是郑芝龙最小的兄弟,但别看年纪轻,身手也是不一般,海上强者为王,能镇得住那些手下的头领,都不是简单的人。
“你们不懂,朝廷根本就不缺银子,这两年咱们那陛下玩儿命的折腾那些豪绅地主,去年江南多少官员被杀你们不是不知道,如今又捣鼓这劳什子新政,这是想割了那些豪绅们的命根子,咱瞅着大明恐怕要乱喽。
还有那杨嗣昌,他来之前我就查过,这人不爱钱财。”郑芝龙道。
“谁教陛下老是乱搞,咱听说西边的蜀王有动作咧。”郑志鹏道。
“六弟不要瞎说,我看咱们这陛下虽然年纪轻轻,但所图之大非我等敢想,别的不说,你就看看这才两年时间,咱们那陛下不仅将九边防御的滴水不漏,还新征了二十万大军,那建虏接连两次犯边都没占到便宜。”郑芝彪道。
“四哥你老是向着朝廷说话,咱那陛下真这么厉害,为啥搞的大明内忧外困?我看这就是穷兵黩武,否则朝廷何至于缺粮?”郑芝豹道。
“得了吧几位叔叔,只要不坏咱们的好事,朝廷爱怎么着怎么着咱们也管不着,当务之急还是搞清楚这新任巡抚的脾性,搞定了这杨嗣昌比啥都强。”一直没说话的郑彩接过了话茬道。
郑彩今年二十三岁,年纪虽然比芝豹、芝鹏大,但按照辈分仍然是他的叔叔辈,不过在气场上,郑彩却比芝豹、芝鹏都要强,因为他是最高跟着郑芝龙出去闯荡的。
“嗯,还是羽公知理,我把那杨嗣昌灌了个差不离,又送了个瘦马过去,倘若他吃这一套,以后便好说了。”郑芝龙坏笑道。
“对了老四,你不是要去参加朝廷的武举吗?”
PS:东番,今台湾,东瀛,今倭国。
郑芝彪,郑芝龙的四弟,小名儿芝彪、大名儿芝凤、考中武举后改鸿奎,字曰渐,崇祯八年二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