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朱常洵
按照崇祯皇帝的计划,镇压造反藩王肯定是不能随意动用边军的,大明内乱,他并不认为建虏那群人会放弃这个机会,必须堤防。
不过陕西的秦王倒是可以交给孙传庭,毕竟离得近,本来崇祯皇帝是打算御驾亲征的,但想了想好像不好搞。
藩王分散在大明各地,他就算是充当救火队员,也不能挨个去打呀,倒不如在北京城等着,以逸待劳,枪打出头草,谁先来了他就干谁。
只是崇祯皇帝这么想,群臣们可不这么想,大明三百年来京城总共被围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且每一次都把城内的官员和百姓吓的够呛。
“陛下,此事万急,边军如今有孙传庭的秦兵和卢象升的天雄军,兵力、军备都充沛,即便考虑道建虏,也可至少抽调出五万人来,请陛下三思呀!”兵部右侍郎、武英殿大学士熊文灿出班奏道。
熊文灿当过巡抚,又在兵部任职,对大明目前的兵力分布非常了解,他只是想不通,天下群王造反,这都火烧眉毛了,陛下怎么还不当回事?
熊文灿言毕,大殿内多数官员都随声附议,唯有温体仁、陈奇瑜等先头进内阁的几个阁臣没有动。
共事一年多,温体仁也好,陈奇瑜也罢,早就大概估摸出了崇祯皇帝的处事风格,就看陛下那老神在在、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温体仁就知道,这陛下肯定是心中早已有了计较。
而崇祯皇帝定下的调子,除非是朝臣能确切的提出中肯的理由,否则一般都是很难改变主意的,温体仁深知这一点,陈奇瑜虽然不爱多管闲事,但他这人很聪明,他就是个户部尚书,战时最重要的事儿就是准备好粮草和补给,以及与工部协调运送一应的武器弹药。
至于朝政,除非是崇祯皇帝主动问到他,否则陈奇瑜基本就是看温体仁,因为他觉得温体仁更能明白崇祯皇帝的想法,基本只要温体仁开了腔,陈奇瑜略作考虑就会来个附议三连。
那是你说豆腐能垒墙,我说比砖墙,你说巴掌能切菜,我说比刀快。
“万急的事儿多着呢?山陕的瘟病急不急?诸位爱卿可知道那边一天因为瘟病死多少百姓么?清田急不急?你们知道多少百姓没有地种还在饿肚子吗?
商税急不急?国库收不来钱,就是坐吃山空,国库的银子怎么来的?你们心里没个数吗?花完了怎么办?你们有想过吗?
朕知道你们怎么想,大明三百年兵围北京城的敌人里,有哪个是真正破了城进来的?再说了,朕都不怕死呢,你们怕什么?”崇祯皇帝一连串的问题如同炮弹一般砸在大殿内要求立即出兵的官员头上。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说的那么急,其实还不是担心北京城被围,虽然这些朝臣早就经过厂卫的筛查,家里银子多的都被吵了家,但并不代表这些人不怕死呀。
更有甚者,一旦京城真的被攻破了,这些官员可都要面对良心上的谴责。
投降吧,难免让人背后戳脊梁骨,不投降吧,方孝孺前车之鉴,不仅奋斗半辈子的官职没了,说不定小命都不保。
崇祯皇帝十分了解这些官员们的想法,他之所以如此生气,并不是因为这些官员们怕死,而是这些官员竟然不相信崇祯皇帝弹压不住这群藩王。
开玩笑!山海关的城墙够雄伟吧?即便是黄台吉的老爹野猪皮看了,都望洋生叹。
可北京城的城墙比山海关更高也更厚,黄台吉奋斗了一辈子也没能正面打下山海关,李自成二十万大军围困北京城数月,倘若没有内奸开门,也得看着干着急。
一群藩王草草起事,且不说兵员战力如何,没有重炮加持,只凭洛阳等内地州府的弗朗机小炮,想把京城城墙轰塌,没有个把月想都别想。
可京城仅仅外城的红夷大炮就有上百门,藩王拿什么跟老子斗?
除非有内鬼!崇祯皇帝突然想到,自古以来,最坚固的城池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念及此,崇祯皇帝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崇祯皇帝一连串的质问,让熊文灿额头都冒了汗,他微微撇了一眼老神在在站在他前头的温体仁,甚至有些后悔干嘛起这个头儿。
“此事朕心中自有定意,诸位爱卿倘若真是想为朝廷分忧,还是将心思都放在新政上吧,还有两个多月过年了,到了年底朕要看到新政初见成效。”崇祯皇帝瞅着熊文灿等人道。
意思很明白,军事上的事儿你们都别管了,朕自己来应付,但新政的事儿倘若年底还是一团乱麻,不好意思,朕就要杀鸡儆猴了。
……
话分两头,且说福王朱常洵自应衍圣公檄文起事,已经过了十天,可他的大军仍旧还没走出河南,这让朱常洵十分的不满。
“左爱卿,按照目前的行军速度,抵达京城至少需要一个月,迟则生变,必须加快行军速度了。”朱常洵掀开马车的窗帘,对外头骑马跟在马车边的左良玉道。
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的表现,左良玉现在不仅仅是自己带来的那五千人的将官,还是福王侍卫队扩招的那部分人的将官,对外官职是大统领,兵力总数多达一万六千人。
这其实一点也不出乎左良玉的预料,左良玉是谁?当过总兵的兵油子,糊弄个连洛阳府都没出去过的藩王还不好糊弄,倒不是说左良玉有多厉害,实在都是同行衬托。
福王府原来的侍卫首领本是朱常洵一个宠妾的弟弟,不过一个纨绔公子哥罢了,平日里除了吃喝嫖赌,哪里懂半分兵家之事。
朱常洵为了大局,果断的选择了大义灭亲,将前正牌总兵左良玉扶上了高位,并十分信任。
“殿下,咱们只有三千多骑兵,其他大部皆为步军,步军行军速度本来就慢,再加上辎重太多,又要防备周边兵备道的袭击,倘若走的太快,队伍散乱,很容易扎营的,所以为稳妥起见,还是不能操之过急。
不过殿下不用担心,按照卑职的估算,顶多到十一月中旬,大军一定能抵达京城。”左良玉解释道。
左良玉的解释半真半假,步军行军速度是慢,但也有快的,即便是一般行军速度,一天也至少能行六十里。
不过莫看才一万六千人的兵力,辎重属实是不少,只雇佣的民壮都有四千多,朱常洵此番起事踌躇满志,几乎将王府内他觉得重要的东西都带了过来。
毕竟造反这事儿不成功则成仁,一旦成了事儿,他带的东西可就有了大用,不过结果是,只朱常洵自己的行李就装了三十大车。
……
不过陕西的秦王倒是可以交给孙传庭,毕竟离得近,本来崇祯皇帝是打算御驾亲征的,但想了想好像不好搞。
藩王分散在大明各地,他就算是充当救火队员,也不能挨个去打呀,倒不如在北京城等着,以逸待劳,枪打出头草,谁先来了他就干谁。
只是崇祯皇帝这么想,群臣们可不这么想,大明三百年来京城总共被围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且每一次都把城内的官员和百姓吓的够呛。
“陛下,此事万急,边军如今有孙传庭的秦兵和卢象升的天雄军,兵力、军备都充沛,即便考虑道建虏,也可至少抽调出五万人来,请陛下三思呀!”兵部右侍郎、武英殿大学士熊文灿出班奏道。
熊文灿当过巡抚,又在兵部任职,对大明目前的兵力分布非常了解,他只是想不通,天下群王造反,这都火烧眉毛了,陛下怎么还不当回事?
熊文灿言毕,大殿内多数官员都随声附议,唯有温体仁、陈奇瑜等先头进内阁的几个阁臣没有动。
共事一年多,温体仁也好,陈奇瑜也罢,早就大概估摸出了崇祯皇帝的处事风格,就看陛下那老神在在、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温体仁就知道,这陛下肯定是心中早已有了计较。
而崇祯皇帝定下的调子,除非是朝臣能确切的提出中肯的理由,否则一般都是很难改变主意的,温体仁深知这一点,陈奇瑜虽然不爱多管闲事,但他这人很聪明,他就是个户部尚书,战时最重要的事儿就是准备好粮草和补给,以及与工部协调运送一应的武器弹药。
至于朝政,除非是崇祯皇帝主动问到他,否则陈奇瑜基本就是看温体仁,因为他觉得温体仁更能明白崇祯皇帝的想法,基本只要温体仁开了腔,陈奇瑜略作考虑就会来个附议三连。
那是你说豆腐能垒墙,我说比砖墙,你说巴掌能切菜,我说比刀快。
“万急的事儿多着呢?山陕的瘟病急不急?诸位爱卿可知道那边一天因为瘟病死多少百姓么?清田急不急?你们知道多少百姓没有地种还在饿肚子吗?
商税急不急?国库收不来钱,就是坐吃山空,国库的银子怎么来的?你们心里没个数吗?花完了怎么办?你们有想过吗?
朕知道你们怎么想,大明三百年兵围北京城的敌人里,有哪个是真正破了城进来的?再说了,朕都不怕死呢,你们怕什么?”崇祯皇帝一连串的问题如同炮弹一般砸在大殿内要求立即出兵的官员头上。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说的那么急,其实还不是担心北京城被围,虽然这些朝臣早就经过厂卫的筛查,家里银子多的都被吵了家,但并不代表这些人不怕死呀。
更有甚者,一旦京城真的被攻破了,这些官员可都要面对良心上的谴责。
投降吧,难免让人背后戳脊梁骨,不投降吧,方孝孺前车之鉴,不仅奋斗半辈子的官职没了,说不定小命都不保。
崇祯皇帝十分了解这些官员们的想法,他之所以如此生气,并不是因为这些官员们怕死,而是这些官员竟然不相信崇祯皇帝弹压不住这群藩王。
开玩笑!山海关的城墙够雄伟吧?即便是黄台吉的老爹野猪皮看了,都望洋生叹。
可北京城的城墙比山海关更高也更厚,黄台吉奋斗了一辈子也没能正面打下山海关,李自成二十万大军围困北京城数月,倘若没有内奸开门,也得看着干着急。
一群藩王草草起事,且不说兵员战力如何,没有重炮加持,只凭洛阳等内地州府的弗朗机小炮,想把京城城墙轰塌,没有个把月想都别想。
可京城仅仅外城的红夷大炮就有上百门,藩王拿什么跟老子斗?
除非有内鬼!崇祯皇帝突然想到,自古以来,最坚固的城池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念及此,崇祯皇帝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崇祯皇帝一连串的质问,让熊文灿额头都冒了汗,他微微撇了一眼老神在在站在他前头的温体仁,甚至有些后悔干嘛起这个头儿。
“此事朕心中自有定意,诸位爱卿倘若真是想为朝廷分忧,还是将心思都放在新政上吧,还有两个多月过年了,到了年底朕要看到新政初见成效。”崇祯皇帝瞅着熊文灿等人道。
意思很明白,军事上的事儿你们都别管了,朕自己来应付,但新政的事儿倘若年底还是一团乱麻,不好意思,朕就要杀鸡儆猴了。
……
话分两头,且说福王朱常洵自应衍圣公檄文起事,已经过了十天,可他的大军仍旧还没走出河南,这让朱常洵十分的不满。
“左爱卿,按照目前的行军速度,抵达京城至少需要一个月,迟则生变,必须加快行军速度了。”朱常洵掀开马车的窗帘,对外头骑马跟在马车边的左良玉道。
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的表现,左良玉现在不仅仅是自己带来的那五千人的将官,还是福王侍卫队扩招的那部分人的将官,对外官职是大统领,兵力总数多达一万六千人。
这其实一点也不出乎左良玉的预料,左良玉是谁?当过总兵的兵油子,糊弄个连洛阳府都没出去过的藩王还不好糊弄,倒不是说左良玉有多厉害,实在都是同行衬托。
福王府原来的侍卫首领本是朱常洵一个宠妾的弟弟,不过一个纨绔公子哥罢了,平日里除了吃喝嫖赌,哪里懂半分兵家之事。
朱常洵为了大局,果断的选择了大义灭亲,将前正牌总兵左良玉扶上了高位,并十分信任。
“殿下,咱们只有三千多骑兵,其他大部皆为步军,步军行军速度本来就慢,再加上辎重太多,又要防备周边兵备道的袭击,倘若走的太快,队伍散乱,很容易扎营的,所以为稳妥起见,还是不能操之过急。
不过殿下不用担心,按照卑职的估算,顶多到十一月中旬,大军一定能抵达京城。”左良玉解释道。
左良玉的解释半真半假,步军行军速度是慢,但也有快的,即便是一般行军速度,一天也至少能行六十里。
不过莫看才一万六千人的兵力,辎重属实是不少,只雇佣的民壮都有四千多,朱常洵此番起事踌躇满志,几乎将王府内他觉得重要的东西都带了过来。
毕竟造反这事儿不成功则成仁,一旦成了事儿,他带的东西可就有了大用,不过结果是,只朱常洵自己的行李就装了三十大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