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评才会开始
“太常大人来得这么早啊?”文宗祠外的围观群众中有人道。
“那是当然,太常大人对文学是非常虔诚的,每次评才会都会提前到场。”
“太常大人真是吾辈楷模啊。”
陶寿来后不久,一些太安城里的大儒也陆续赶到,自觉的站在陶寿身后,静静等待。
“诸位仁兄,小生第一次来这评才会,不知这评才会几时开始,流程如何,可否指点小生一二?”围观人群中有个年轻人开口说。
“好说好说,我给你介绍一下评才会的流程,这评才会开始之前要先进文宗祠祭拜,文宗祠辰时开启,开启之后,由陶太常带领大儒们祭拜。
首当其冲祭拜文神,冈,就是他创造了文字,天下文学起源于他,之后就是祭拜古来圣贤……”讲解的这人口才还行,就是有些话痨,滔滔不绝的讲着,把文宗祠里供奉的所有圣贤都讲了一遍。
讲得人昏昏欲睡时,他才开始下一话题,“祭拜完了之后,评才会就正式开始了,看见那边的平台了吗?”
话痨指着文宗祠外一座圆形平台,什么都不懂的小白点了点头,“看见了。”
“那叫品文台,只有拥有邀请函的人才可以登上那品文台,请求我北安大儒鉴赏自己的作品,诗词字画都可品鉴,而品鉴总共分为四等,劣,良,优,极……”话痨侃侃而谈。
“必须要有邀请函才能去吗?我没有啊,而且别处的评才会也没听说必须要有邀请函啊。”小白脸色难看的说。
“太安乃是国都,这里的评才会能与他处相同吗,这里必须要有邀请函才能上,至于你说没有邀请函能不能上,你看见那边的竹筒了吗?”话痨指着品文台左边的几排架子。
架子上悬挂着只有一节的细竹筒,数量能有上百。
“那竹筒是空心的,里面放着一个题目,你要按照题目作诗一首,只要这品文台上三十位大儒,有半数认可你的诗,你也能上台,请大儒们鉴赏自己的作品。
你可别把这想的太简单,台上的三十位大儒那可不是一般人,想要让他们中的半数认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有些得到邀请函的人都不一定能做到。”话痨说着,见小白有些跃跃欲试,泼了盆冷水。
小白一脸失望,刚想要说什么,就听到文宗祠外的守卫喊道,“辰时到!文宗开祠!”
陶寿睁开眼睛,整了整衣衫,带领身后的大儒进入祭拜先贤。
……
“离太安还有多远?”江孙彻勒住缰绳,转头问苏云。
“还有三十里。”苏云回答道。
“都是你们俩,耽误了那么多时间。”宋清驾着马车,回头恶狠狠的对毕达民和山贼头子说。
山贼头子丢了一条手臂,骑马把握不好平衡,让他骑马还不如让他坐车呢,而毕达民不但没了一条手臂,连两条腿都废了,更是不可能骑马,宋清只能驾着马车带着他们,不过马车的速度和单独骑马比可是差了不少,所以到现在都没回到太安城。
听到宋清的话,两人不约而同的浑身颤抖,颤栗着不敢吭声。
这两天他们可是见识到了宋清的手段,十几种折磨人,但却不造成实质伤害的毒药,毕达民都尝试过了,才刚刚过了两天,毕达民就已经瘦脱了相。
江孙彻驾马来到马车旁,“马上就能见到你的叔叔了,有什么想说的吗?”
毕达民所在马车里一动都不敢动,他怕了,这两天的生活说是地狱都不为过,他实在没胆子放什么狠话,再说,他都被宋清毒哑了,怎么回答江孙彻啊。
江孙彻摇了摇头,他本来也没指望毕达民会回答自己,他只是想让毕达民更难受罢了。
有人说过,世间最残酷的事情不是绝望,而是在绝望中升出希望,可这希望又破灭。
江孙彻要做的是杀人诛心,在毕达民在看到生的希望时,让他去死,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被毕达民害死的人安息。
“你确定他会死?”沈青枝走了过来,他没有离开,因为他也痛恨毕达民这样的狗官,他要确保毕达民不会卷土重来。
“当然。”江孙彻认真的点了点头。
“不是我不信任你,而是士族权力太大,毕竟你到现在都没告诉我你到底是谁。”沈青枝摊了摊手。
“你不是猜到了吗?”江孙彻笑了笑。
“猜测只是猜测,谁知道我猜的对不对。”沈青枝盯着江孙彻的眼睛说。
“呵呵,你果然对我的身份有所怀疑。”江孙彻呵呵一笑说。
沈青枝的表情呆滞了一下,“你诈我。”
他本来还奇怪呢,江孙彻怎么知道自己猜到了他的身份。
“走吧,解决了毕达民,我还要回去睡觉呢,这两天都没好好睡觉。”
江孙彻驾马往太安城赶去,他不但要解决毕达民,还要去找老爹,不,是江义泉,要一个答案。
……
卯时,日上三竿。
陶寿终于带着大儒们完成了祭拜,走上了品文台。
“读书所为何?通事理,明礼义,晓廉耻,习天道,读书为开智,用以为民祈太平。然,闭门造车,终属下乘,今评才会之际,诸位学子当携手共进,共同探讨学问。好了,就说这么多,评才会一如往例,开始吧。”陶寿说完,坐在了品文台的首座。
等陶寿坐下,其他大儒也分别坐在他的左右,围成了一个圈。
等他们都坐下,太常寺下属的一名主簿拿着一本册子走上台去。
“太安城,梁勤!”主簿中气十足的喊道。
他刚喊完,一个身穿白袍的年轻人拿着一卷画跑了上来。
先是对陶寿行礼,之后对着四方大儒行礼,“晚辈梁勤,见过太常大人,见过诸位大儒,晚辈今日有画一幅,请大儒们品鉴!”
说完,他把画交给主簿,主簿把这幅画,送到了专门品画的大儒面前,大儒打开画卷,上面画的是三根青竹。
趁着大儒品鉴时,梁勤解说道,“竹,坚韧不拔,宁折不屈,晚辈希望……”
没过多久那名品画的大儒看过画之后,传阅给周围的人。
等所有大儒都看过之后,他们又聚集起来讨论了一下。
梁勤紧张的看着他们,等待着他们给自己的评价。
最后,那个专门品鉴画作的大儒站了起来,“此画三等,良,你这画看着栩栩如生,然,徒有其表,只画竹其形,未有竹其神。着色甚浓,反失竹之意……”
“那是当然,太常大人对文学是非常虔诚的,每次评才会都会提前到场。”
“太常大人真是吾辈楷模啊。”
陶寿来后不久,一些太安城里的大儒也陆续赶到,自觉的站在陶寿身后,静静等待。
“诸位仁兄,小生第一次来这评才会,不知这评才会几时开始,流程如何,可否指点小生一二?”围观人群中有个年轻人开口说。
“好说好说,我给你介绍一下评才会的流程,这评才会开始之前要先进文宗祠祭拜,文宗祠辰时开启,开启之后,由陶太常带领大儒们祭拜。
首当其冲祭拜文神,冈,就是他创造了文字,天下文学起源于他,之后就是祭拜古来圣贤……”讲解的这人口才还行,就是有些话痨,滔滔不绝的讲着,把文宗祠里供奉的所有圣贤都讲了一遍。
讲得人昏昏欲睡时,他才开始下一话题,“祭拜完了之后,评才会就正式开始了,看见那边的平台了吗?”
话痨指着文宗祠外一座圆形平台,什么都不懂的小白点了点头,“看见了。”
“那叫品文台,只有拥有邀请函的人才可以登上那品文台,请求我北安大儒鉴赏自己的作品,诗词字画都可品鉴,而品鉴总共分为四等,劣,良,优,极……”话痨侃侃而谈。
“必须要有邀请函才能去吗?我没有啊,而且别处的评才会也没听说必须要有邀请函啊。”小白脸色难看的说。
“太安乃是国都,这里的评才会能与他处相同吗,这里必须要有邀请函才能上,至于你说没有邀请函能不能上,你看见那边的竹筒了吗?”话痨指着品文台左边的几排架子。
架子上悬挂着只有一节的细竹筒,数量能有上百。
“那竹筒是空心的,里面放着一个题目,你要按照题目作诗一首,只要这品文台上三十位大儒,有半数认可你的诗,你也能上台,请大儒们鉴赏自己的作品。
你可别把这想的太简单,台上的三十位大儒那可不是一般人,想要让他们中的半数认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有些得到邀请函的人都不一定能做到。”话痨说着,见小白有些跃跃欲试,泼了盆冷水。
小白一脸失望,刚想要说什么,就听到文宗祠外的守卫喊道,“辰时到!文宗开祠!”
陶寿睁开眼睛,整了整衣衫,带领身后的大儒进入祭拜先贤。
……
“离太安还有多远?”江孙彻勒住缰绳,转头问苏云。
“还有三十里。”苏云回答道。
“都是你们俩,耽误了那么多时间。”宋清驾着马车,回头恶狠狠的对毕达民和山贼头子说。
山贼头子丢了一条手臂,骑马把握不好平衡,让他骑马还不如让他坐车呢,而毕达民不但没了一条手臂,连两条腿都废了,更是不可能骑马,宋清只能驾着马车带着他们,不过马车的速度和单独骑马比可是差了不少,所以到现在都没回到太安城。
听到宋清的话,两人不约而同的浑身颤抖,颤栗着不敢吭声。
这两天他们可是见识到了宋清的手段,十几种折磨人,但却不造成实质伤害的毒药,毕达民都尝试过了,才刚刚过了两天,毕达民就已经瘦脱了相。
江孙彻驾马来到马车旁,“马上就能见到你的叔叔了,有什么想说的吗?”
毕达民所在马车里一动都不敢动,他怕了,这两天的生活说是地狱都不为过,他实在没胆子放什么狠话,再说,他都被宋清毒哑了,怎么回答江孙彻啊。
江孙彻摇了摇头,他本来也没指望毕达民会回答自己,他只是想让毕达民更难受罢了。
有人说过,世间最残酷的事情不是绝望,而是在绝望中升出希望,可这希望又破灭。
江孙彻要做的是杀人诛心,在毕达民在看到生的希望时,让他去死,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被毕达民害死的人安息。
“你确定他会死?”沈青枝走了过来,他没有离开,因为他也痛恨毕达民这样的狗官,他要确保毕达民不会卷土重来。
“当然。”江孙彻认真的点了点头。
“不是我不信任你,而是士族权力太大,毕竟你到现在都没告诉我你到底是谁。”沈青枝摊了摊手。
“你不是猜到了吗?”江孙彻笑了笑。
“猜测只是猜测,谁知道我猜的对不对。”沈青枝盯着江孙彻的眼睛说。
“呵呵,你果然对我的身份有所怀疑。”江孙彻呵呵一笑说。
沈青枝的表情呆滞了一下,“你诈我。”
他本来还奇怪呢,江孙彻怎么知道自己猜到了他的身份。
“走吧,解决了毕达民,我还要回去睡觉呢,这两天都没好好睡觉。”
江孙彻驾马往太安城赶去,他不但要解决毕达民,还要去找老爹,不,是江义泉,要一个答案。
……
卯时,日上三竿。
陶寿终于带着大儒们完成了祭拜,走上了品文台。
“读书所为何?通事理,明礼义,晓廉耻,习天道,读书为开智,用以为民祈太平。然,闭门造车,终属下乘,今评才会之际,诸位学子当携手共进,共同探讨学问。好了,就说这么多,评才会一如往例,开始吧。”陶寿说完,坐在了品文台的首座。
等陶寿坐下,其他大儒也分别坐在他的左右,围成了一个圈。
等他们都坐下,太常寺下属的一名主簿拿着一本册子走上台去。
“太安城,梁勤!”主簿中气十足的喊道。
他刚喊完,一个身穿白袍的年轻人拿着一卷画跑了上来。
先是对陶寿行礼,之后对着四方大儒行礼,“晚辈梁勤,见过太常大人,见过诸位大儒,晚辈今日有画一幅,请大儒们品鉴!”
说完,他把画交给主簿,主簿把这幅画,送到了专门品画的大儒面前,大儒打开画卷,上面画的是三根青竹。
趁着大儒品鉴时,梁勤解说道,“竹,坚韧不拔,宁折不屈,晚辈希望……”
没过多久那名品画的大儒看过画之后,传阅给周围的人。
等所有大儒都看过之后,他们又聚集起来讨论了一下。
梁勤紧张的看着他们,等待着他们给自己的评价。
最后,那个专门品鉴画作的大儒站了起来,“此画三等,良,你这画看着栩栩如生,然,徒有其表,只画竹其形,未有竹其神。着色甚浓,反失竹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