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末年货币购买力(按粮价算)
五代用开元通宝居多,至于具体的与商品挂钩的银价,则记载更少,只能以唐之后五代十国的后蜀为例了:
伪蜀广政中,凡银一两,直钱千七百。(《续资治通鉴长编》)
此时的后蜀也通行的是唐代开元通宝钱的规制,粮价如下:
孟昶广政十三年,是时蜀中久安,赋役俱省,米斗三钱。(张唐英《蜀檮杌》)
10斗1石,则蜀国1石米为30钱,五代一斤合596.82克,一两合37.30克。
1700钱可换56.67唐石=6800唐斤大米=8116.752市斤大米。
截止2021年12月31日,我查到的京东袋装大米500g最便宜的是3.3元,取此,则总值为26,785.28元人民币。
即唐代、五代十国时1两白银约等于目前26,785.28元人民币,1文钱等于15.76元人民币。
广政十三年是950年,与广顺二年952年相近,书中银价便取于此。
五代吴越时(978年以前)米(石)50钱(范仲淹述五代时米价)
书中此时便算米(石)50钱,斗5钱。(时中原地区战火不断,政权更迭频繁,没有蜀和吴越等南方地区来得安定富足,5钱只少不多。)
所以书中后周1两白银的购买力算16071元,一文为9.4元。
按粮价算购买力自然是不准确的,但鄙人才疏学浅,五代史又多不可考,就没有花太多心思,毕竟写小说,不是搞学术,见谅。
另,唐代铜钱供应不足,短陌普遍。
唐天宝九年(750年),官方定一贯为980文,中唐穆宗时,一贯为920文,唐哀帝(904-907年)时曾下诏,一贯为850文,五代后唐为800文,到了后汉一贯钱则只有770文,后周未查到相关记载,但后周代后汉,北宋沿后周,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曾下诏一贯为770文,遂本书取一贯为770文,一两银子等于1700钱等于2.2贯。
伪蜀广政中,凡银一两,直钱千七百。(《续资治通鉴长编》)
此时的后蜀也通行的是唐代开元通宝钱的规制,粮价如下:
孟昶广政十三年,是时蜀中久安,赋役俱省,米斗三钱。(张唐英《蜀檮杌》)
10斗1石,则蜀国1石米为30钱,五代一斤合596.82克,一两合37.30克。
1700钱可换56.67唐石=6800唐斤大米=8116.752市斤大米。
截止2021年12月31日,我查到的京东袋装大米500g最便宜的是3.3元,取此,则总值为26,785.28元人民币。
即唐代、五代十国时1两白银约等于目前26,785.28元人民币,1文钱等于15.76元人民币。
广政十三年是950年,与广顺二年952年相近,书中银价便取于此。
五代吴越时(978年以前)米(石)50钱(范仲淹述五代时米价)
书中此时便算米(石)50钱,斗5钱。(时中原地区战火不断,政权更迭频繁,没有蜀和吴越等南方地区来得安定富足,5钱只少不多。)
所以书中后周1两白银的购买力算16071元,一文为9.4元。
按粮价算购买力自然是不准确的,但鄙人才疏学浅,五代史又多不可考,就没有花太多心思,毕竟写小说,不是搞学术,见谅。
另,唐代铜钱供应不足,短陌普遍。
唐天宝九年(750年),官方定一贯为980文,中唐穆宗时,一贯为920文,唐哀帝(904-907年)时曾下诏,一贯为850文,五代后唐为800文,到了后汉一贯钱则只有770文,后周未查到相关记载,但后周代后汉,北宋沿后周,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曾下诏一贯为770文,遂本书取一贯为770文,一两银子等于1700钱等于2.2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