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猜灯谜,拿花灯
孟适之和他身边那位公子都是相貌堂堂,风度翩翩,又才名在外,一出现就引得望月楼中的姑娘们眼中异彩连连。
不少书生学子看向他的眼神都有些嫉妒,当然也有很多崇拜的。
“快看,那就是孟适之孟公子。”
“好久不见孟公子,没想到竟然还是这么丰神俊朗。”
“他便是我们沧州第一才子,孟适之?”
“那是以前,现在的沧州第一才子是冯大人点的陈宁。”
“也不一定,你没听说吗,那陈宁和冯大人关系密切,这第一才子的名头没准就是……”
“话不是这么说,陈公子的诗词你又不是读过,那都是足以传世的啊。”
……
不同于陈宁,孟适之是地地道道的沧州临安县人士,少年成名,在沧州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陈宁在七夕诗会拔得头筹,被冯致远点为沧州城第一才子,虽然也有可称之为传世之作的上好诗词流出,但是在大家心中的认同度还是不如孟适之。
一方面是因为外面传言冯致远和陈宁的关系密切,还有一方面是因为陈宁的作品和孟适之相比确实太少。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大家彼此心知肚明,却谁都不愿意明说。
自古文人相轻。
每个人心中都有劣性。
以往孟适之是毫无疑问的沧州城第一才子。
可是他去永京城一段时间后,这名头没落到李晋,李铭,苏文俊这些人的头上,反而竟被凭空杀出的陈宁把这名头拔了。
陈宁,这个名字他们以前连听都没听过。
被这么一个人压在头上,大家内心自然觉得,还不如是孟适之呢。
这,就是人性。
……
望月楼楼上,不时有新作的诗词传到一楼供大家阅览。
但凡是这种盛会,总归是少不了诗词歌赋的点缀。
沈青梅对这东西是完全不感兴趣,至于蔓儿就更是了,双手捧着下巴,眼睛不停的向望月楼的大门处打量着,巴不得陈宁早点出现。
又是一次不经意的转头,陈宁终于在蔓儿无比期待的眼神中出现了。
蔓儿猛的起身,冲着门口喊道,“姑爷!”
这一嗓子顿时让她还有门口的陈宁成为了焦点。
“如此大声喧哗,真是有失体统。”
“不知道是谁家的丫鬟,主人一定也好不到哪去。”
责备的声音随着他们转头看向望月楼的大门处,慢慢的变了味道。
“这,这公子好帅啊。”
“他是陈宁啊,我在广聚楼见过。”
“哇,他就是现在的沧州第一才子,今天他和孟适之都在,会不会有好戏看啊。”
“唉,可惜了,我们上不去顶楼。”
陈宁和沈青竹的出现顿时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郎才女貌,走到哪里都容易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更何况陈宁这个郎不但有才,也一样有貌。
尤其是当陈宁和沈青竹走到蔓儿她们这桌坐下的时候,在场大多数的男子们眼中嫉妒的火焰已经喷涌而出。
沈青竹和沈青梅这对双生子坐在陈宁的身边,顿时将他变成了毫无疑问的吸引仇恨的中心。
沈青竹温婉大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对陈宁温柔如水。
沈青梅眉宇间则透漏着一丝冷清,在陈宁落座时还瞪了他一眼,在外人看来却是别样的风情。
相同的绝世容颜,一冷一热两种不同的性格,在座的男子们看着陈宁咬牙切齿,顿时感觉孟适之是真的可爱。
陈宁坐下忙喝了口水,“平时没感觉这沧州城竟然这么繁华,我和青竹差一点没下来第三座桥。”
放下茶杯,他看着一脸着急的蔓儿道,“说吧,怎么了?”
蔓儿委屈的说道,“蔓儿想上顶楼去看灯,他们却非要猜什么灯谜,猜不对不让上去,姑爷你一定很擅长猜灯谜吧?”
陈宁看着一脸期待的蔓儿,微笑道,“姑爷从来没猜过灯谜。”
和沈青梅一样,陈宁从来就没有猜过灯谜,因为后世虽然也偶尔会猜些谜语,但是因为娱乐活动实在是太多了,灯谜这种活动基本上平常很少见。
而且他那时候,大多数猜的都是脑筋急转弯。
灯谜这种东西哪里会有人出。
他看蔓儿期待的表情凝固在脸上,忙安慰道,“没事,姑爷以前没猜过,但是没准我猜这东西就有天赋呢?”
猜灯谜这东西,除非以前看过原题,不然的话和平时积累确实关系不大,主要是思维方式,思维角度和偶尔的灵光一闪。
这方面,陈宁感觉自己还算是不错,何况后世基本上已经将谜语的出题方式都研究个遍了,他可以算是有了“解题方式”。
解出答案还难吗。
他带着几人来到楼梯口,指着楼梯两侧挂着的花灯对她们问道,“你们一人挑一个。”
沈青竹道,“相公,不如你看一看,哪个好猜我们便选哪个?”
陈宁拉起沈青竹的手,说道,“没事,你挑吧,就当是中秋节送你的礼物。”
沈青竹媚眼含羞的点点头,“那好。”
待几人挑好后,陈宁对看管花灯的小伙计招了招手,将几人挑好的花灯指给那伙计看,不多时手中便多了几张写着灯谜的纸条。
陈宁随意选了一张纸条打开,便见到上面写着,“二月相逢在汕尾。”
这是一个字谜。
他一看,答案已经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开口对那小伙计说道,“这是一个‘漰
’字。”
那伙计一愣,旁边看热闹的人已经开口。
“你这不是那人家寻开心吗,想都不想随口就说?还什么漰字,哪个漰啊?”
这位开腔的公子这是还没想出来这个漰字什么样呢。
刚有人想跟着附和他,小伙计开口了,“恭喜陈公子,猜对了。”他说着将花灯递给了陈宁。
刚刚叫嚣那人顿时哑口无声,低声嘀咕着,“怕是运气好罢了。”
蔓儿接过花灯,高兴的笑了起来,一个劲的夸奖陈宁,“姑爷真厉害。”
陈宁笑道,“那是当然,也不看看姑爷是谁家的姑爷。”
这个谜面可能对其他人来说很难,现在这个时候的人看到这谜面,可能就会想这汕尾在什么地方,二月相逢是什么?难道是朋?
绕了个弯到这儿,就怎么也想不到下面了。想不到“汕尾”其实说的是结构,是汕下的意思。
这就是思维的局限性。
但是陈宁不一样,这是后世谜语最简单的一种字谜的解题方式,自然难不倒他。
看完这,陈宁对后面几道题信心大增。
第二张字条打开一看,“出言成几否。”
陈宁阅后,略微思考了下,开口说道,“这是一个‘讽’字。”
出言,是言字旁,几中填上个否,否也可以是X,这便是一个“讽”字。
陈宁说完,围观人看向伙计,就见伙计将花灯摘下递给陈宁,说道,“陈公子不愧是沧州第一才子,这个谜底也对了。”
陈宁客气着接过花灯,心说这猜谜倒是和才学没什么大关系。
刚才质疑陈宁猜出谜底是因为运气的那人,此时见陈宁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猜出了第二道灯谜,蹲时间哑口无声。
感受着周围人看向他异样的眼神,这人头一低,灰溜溜的分开人群,向人群外走去。
不少书生学子看向他的眼神都有些嫉妒,当然也有很多崇拜的。
“快看,那就是孟适之孟公子。”
“好久不见孟公子,没想到竟然还是这么丰神俊朗。”
“他便是我们沧州第一才子,孟适之?”
“那是以前,现在的沧州第一才子是冯大人点的陈宁。”
“也不一定,你没听说吗,那陈宁和冯大人关系密切,这第一才子的名头没准就是……”
“话不是这么说,陈公子的诗词你又不是读过,那都是足以传世的啊。”
……
不同于陈宁,孟适之是地地道道的沧州临安县人士,少年成名,在沧州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陈宁在七夕诗会拔得头筹,被冯致远点为沧州城第一才子,虽然也有可称之为传世之作的上好诗词流出,但是在大家心中的认同度还是不如孟适之。
一方面是因为外面传言冯致远和陈宁的关系密切,还有一方面是因为陈宁的作品和孟适之相比确实太少。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大家彼此心知肚明,却谁都不愿意明说。
自古文人相轻。
每个人心中都有劣性。
以往孟适之是毫无疑问的沧州城第一才子。
可是他去永京城一段时间后,这名头没落到李晋,李铭,苏文俊这些人的头上,反而竟被凭空杀出的陈宁把这名头拔了。
陈宁,这个名字他们以前连听都没听过。
被这么一个人压在头上,大家内心自然觉得,还不如是孟适之呢。
这,就是人性。
……
望月楼楼上,不时有新作的诗词传到一楼供大家阅览。
但凡是这种盛会,总归是少不了诗词歌赋的点缀。
沈青梅对这东西是完全不感兴趣,至于蔓儿就更是了,双手捧着下巴,眼睛不停的向望月楼的大门处打量着,巴不得陈宁早点出现。
又是一次不经意的转头,陈宁终于在蔓儿无比期待的眼神中出现了。
蔓儿猛的起身,冲着门口喊道,“姑爷!”
这一嗓子顿时让她还有门口的陈宁成为了焦点。
“如此大声喧哗,真是有失体统。”
“不知道是谁家的丫鬟,主人一定也好不到哪去。”
责备的声音随着他们转头看向望月楼的大门处,慢慢的变了味道。
“这,这公子好帅啊。”
“他是陈宁啊,我在广聚楼见过。”
“哇,他就是现在的沧州第一才子,今天他和孟适之都在,会不会有好戏看啊。”
“唉,可惜了,我们上不去顶楼。”
陈宁和沈青竹的出现顿时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郎才女貌,走到哪里都容易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更何况陈宁这个郎不但有才,也一样有貌。
尤其是当陈宁和沈青竹走到蔓儿她们这桌坐下的时候,在场大多数的男子们眼中嫉妒的火焰已经喷涌而出。
沈青竹和沈青梅这对双生子坐在陈宁的身边,顿时将他变成了毫无疑问的吸引仇恨的中心。
沈青竹温婉大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对陈宁温柔如水。
沈青梅眉宇间则透漏着一丝冷清,在陈宁落座时还瞪了他一眼,在外人看来却是别样的风情。
相同的绝世容颜,一冷一热两种不同的性格,在座的男子们看着陈宁咬牙切齿,顿时感觉孟适之是真的可爱。
陈宁坐下忙喝了口水,“平时没感觉这沧州城竟然这么繁华,我和青竹差一点没下来第三座桥。”
放下茶杯,他看着一脸着急的蔓儿道,“说吧,怎么了?”
蔓儿委屈的说道,“蔓儿想上顶楼去看灯,他们却非要猜什么灯谜,猜不对不让上去,姑爷你一定很擅长猜灯谜吧?”
陈宁看着一脸期待的蔓儿,微笑道,“姑爷从来没猜过灯谜。”
和沈青梅一样,陈宁从来就没有猜过灯谜,因为后世虽然也偶尔会猜些谜语,但是因为娱乐活动实在是太多了,灯谜这种活动基本上平常很少见。
而且他那时候,大多数猜的都是脑筋急转弯。
灯谜这种东西哪里会有人出。
他看蔓儿期待的表情凝固在脸上,忙安慰道,“没事,姑爷以前没猜过,但是没准我猜这东西就有天赋呢?”
猜灯谜这东西,除非以前看过原题,不然的话和平时积累确实关系不大,主要是思维方式,思维角度和偶尔的灵光一闪。
这方面,陈宁感觉自己还算是不错,何况后世基本上已经将谜语的出题方式都研究个遍了,他可以算是有了“解题方式”。
解出答案还难吗。
他带着几人来到楼梯口,指着楼梯两侧挂着的花灯对她们问道,“你们一人挑一个。”
沈青竹道,“相公,不如你看一看,哪个好猜我们便选哪个?”
陈宁拉起沈青竹的手,说道,“没事,你挑吧,就当是中秋节送你的礼物。”
沈青竹媚眼含羞的点点头,“那好。”
待几人挑好后,陈宁对看管花灯的小伙计招了招手,将几人挑好的花灯指给那伙计看,不多时手中便多了几张写着灯谜的纸条。
陈宁随意选了一张纸条打开,便见到上面写着,“二月相逢在汕尾。”
这是一个字谜。
他一看,答案已经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开口对那小伙计说道,“这是一个‘漰
’字。”
那伙计一愣,旁边看热闹的人已经开口。
“你这不是那人家寻开心吗,想都不想随口就说?还什么漰字,哪个漰啊?”
这位开腔的公子这是还没想出来这个漰字什么样呢。
刚有人想跟着附和他,小伙计开口了,“恭喜陈公子,猜对了。”他说着将花灯递给了陈宁。
刚刚叫嚣那人顿时哑口无声,低声嘀咕着,“怕是运气好罢了。”
蔓儿接过花灯,高兴的笑了起来,一个劲的夸奖陈宁,“姑爷真厉害。”
陈宁笑道,“那是当然,也不看看姑爷是谁家的姑爷。”
这个谜面可能对其他人来说很难,现在这个时候的人看到这谜面,可能就会想这汕尾在什么地方,二月相逢是什么?难道是朋?
绕了个弯到这儿,就怎么也想不到下面了。想不到“汕尾”其实说的是结构,是汕下的意思。
这就是思维的局限性。
但是陈宁不一样,这是后世谜语最简单的一种字谜的解题方式,自然难不倒他。
看完这,陈宁对后面几道题信心大增。
第二张字条打开一看,“出言成几否。”
陈宁阅后,略微思考了下,开口说道,“这是一个‘讽’字。”
出言,是言字旁,几中填上个否,否也可以是X,这便是一个“讽”字。
陈宁说完,围观人看向伙计,就见伙计将花灯摘下递给陈宁,说道,“陈公子不愧是沧州第一才子,这个谜底也对了。”
陈宁客气着接过花灯,心说这猜谜倒是和才学没什么大关系。
刚才质疑陈宁猜出谜底是因为运气的那人,此时见陈宁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猜出了第二道灯谜,蹲时间哑口无声。
感受着周围人看向他异样的眼神,这人头一低,灰溜溜的分开人群,向人群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