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忽悠老实人李值
陈宁沉吟了一番。
李值这首词不管从立意还是构词上都是上佳,如果非说要有什么瑕疵的话。
他开口对李值说道,“这首词已经算是上上之作,如果非说瑕疵的话,便是太过刻意。”
李值一怔,说道,“刻意?”
陈宁点点头,对他问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首词应该是你看过我的《明月几时有》之后,也想做一首格律相同的词,先定下格律,再选定的题材对不对。“
李值点头道,“没错。”却不知道陈宁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这样便会影响到他的词?
陈宁接着说道,“这种作词的方法其实很常见,先有命题,或者是先有格律,然后再根据命题和格律填词,完全没有问题。
可是这样作出的词有传世之作,却非常之少。”
陈宁话音一落,在场众人仔细一想,还真是。
在吴国历史上,真正的传世之词,没有几首是在命题后做出来的。
冯致远看向陈宁问道,“你一说,好像还真的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众人都将目光投向陈宁等着他的解释。
陈宁环视众人,一字一顿地吐出两个字,“刻意。”
“刻意?”
众人迷惑。
陈宁继续解释道,“没错,就是因为刻意。
不管是固定命题,还是固定格律,都会将作词之人限定在一个框架中,这样作词之人就会受到一次限制。
而后,对一个命题和格律长时间的研究,修改。
为了创作而创作,创作出来的词虽然是细致的,是严谨的,是构词精美的,是名副其实的好词。
却唯独缺了一样至关重要的东西,灵感!”
他继续说道,“一首好词,不单单要体现在构词和立意上,更重要的是作词之人当时的心绪,是词中那一刻的灵光一现。
那灵光一现,是词人思想的迸发,是他当时的感悟,是福至心灵汇成的文字。
那样的词表现出来的情感才是刚刚好,浑然天成,多一分则溢,少一分则缺。
词,归根结底是对情感的抒发,当将作词变成一种刻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瑕疵。
李兄你再观你这一首《兵扣临铜关》,是不是感觉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些太过用力,导致整首词的基调过于高昂,反而让金戈铁马中不由得多了一丝杀戮暴戾之气。
当然,每个人的见解不同,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别说,陈宁这番话说完,众人在看向李值的词,竟真的和陈宁说的一模一样,感觉他在这首词的情感表达上确实是用力过猛了。
李值顿时恍然,看向陈宁拜谢道,“今日听陈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深有感悟。
陈兄说的对,词是用来表达心绪,不应该过于刻意的填写,是李值愚钝了。”
陈宁看李值一副受教的样子,心中不忍,忙道,“李兄不必如此,只是一些愚见,彼此共同交流而已。”
李值这首词真的如同陈宁所说这样吗?
刻意,确实是有的,但是绝对没有陈宁说的那么严重。
至于为什么陈宁说完后,众人看向李值词中确有杀戮暴戾之气,说到底其实只是被陈宁的话引导了而已。
当然,陈宁说的也不无道。
真正的好词好诗,通过他人命题而做出来的也有,但还是那种诗人发自内心抒发情感所做的更多一些。
就像是陈宁前世那位被称为“诗仙”的李白。
他为什么能够“斗酒诗百篇”,因为酒后吐真言,写下来的都是自己的真实想法。
李值继续请教道,“陈兄,我还有一事请教,自《水调歌头》后,我将陈兄的诗词都仔细的研读过。
此时想来,正如陈兄所说,陈兄的每一首作品都和当时的情境异常契合,是当时心绪的抒发。
《长相思》据说是赠与穆云玉姑娘,词与名和,人与词和。
《秋夕》更是处处描物,实则言情,让人赞叹。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自是天上之词,不必过多缀叙。
李值只想请教,陈兄是如何能够时时有灵感能够得出这么多好诗词。”
陈宁对李值说道,“说起这个,你其实只看到了我写出的好诗词,却不知道暗地里我练习诗词的宣纸怕是能够填满一间屋子。”
众人面色一震,看向陈宁或惊讶,或怀疑,或恍然。
陈宁心道,不好意思了各位,为了铺垫一下,暂时让我先吹一波。
他接着道,“灵感不常有,但是每个人每一天面对不同的事物,心中都会有所思绪。
如果能够将心中的思绪用诗词很好的表达出来,而在表达的过程中,又能够不自禁的迸发出灵感,那不就行了?
这完全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却需要大量的练习。
举个例子,曾经的我,吃饭的时候看到了桌上的米饭,便以米饭作诗一首。
走在路上,看到孩童,便以孩童作诗一首。
有好友来来访,便以好友作诗一首。
如此长时间的练习,如今我已形成本能,不管何时何地,以何为题,都能够借物言志,表达内心的思绪。”
陈宁这一波吹的可以说是天花乱坠,吹的在场众人头发蒙。
难怪,难怪他刚刚说他以前练诗的宣纸能够堆满一间房。
李值敬佩的看向陈宁,道,“李值受教了,果然自古无捷径,陈兄的努力和坚持才是我李值应该学习的。”
陈宁拱手道,“李兄客气了,有志者,事竟成。”
就在人们都为陈宁的坚持感叹时,一道弱弱的声音出现,“我怎么感觉有点言过其实了。”
这话一出,在场顿时鸦群无声,所有人都看向说出这话的那位学子。
那学子顿时感觉自己说错了话,有些不知所措,“我…我…”
陈宁笑了笑,对他说道,“我能理解你。”
他看似是在为这人解围,实则他自己心中对这人万分感谢。
质疑的好啊!
这学子一质疑,陈宁正好顺其自然,借着刚刚的由头,以仙人酿为题,作词一首,达到宣传的目的。
李值这首词不管从立意还是构词上都是上佳,如果非说要有什么瑕疵的话。
他开口对李值说道,“这首词已经算是上上之作,如果非说瑕疵的话,便是太过刻意。”
李值一怔,说道,“刻意?”
陈宁点点头,对他问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首词应该是你看过我的《明月几时有》之后,也想做一首格律相同的词,先定下格律,再选定的题材对不对。“
李值点头道,“没错。”却不知道陈宁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这样便会影响到他的词?
陈宁接着说道,“这种作词的方法其实很常见,先有命题,或者是先有格律,然后再根据命题和格律填词,完全没有问题。
可是这样作出的词有传世之作,却非常之少。”
陈宁话音一落,在场众人仔细一想,还真是。
在吴国历史上,真正的传世之词,没有几首是在命题后做出来的。
冯致远看向陈宁问道,“你一说,好像还真的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众人都将目光投向陈宁等着他的解释。
陈宁环视众人,一字一顿地吐出两个字,“刻意。”
“刻意?”
众人迷惑。
陈宁继续解释道,“没错,就是因为刻意。
不管是固定命题,还是固定格律,都会将作词之人限定在一个框架中,这样作词之人就会受到一次限制。
而后,对一个命题和格律长时间的研究,修改。
为了创作而创作,创作出来的词虽然是细致的,是严谨的,是构词精美的,是名副其实的好词。
却唯独缺了一样至关重要的东西,灵感!”
他继续说道,“一首好词,不单单要体现在构词和立意上,更重要的是作词之人当时的心绪,是词中那一刻的灵光一现。
那灵光一现,是词人思想的迸发,是他当时的感悟,是福至心灵汇成的文字。
那样的词表现出来的情感才是刚刚好,浑然天成,多一分则溢,少一分则缺。
词,归根结底是对情感的抒发,当将作词变成一种刻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瑕疵。
李兄你再观你这一首《兵扣临铜关》,是不是感觉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些太过用力,导致整首词的基调过于高昂,反而让金戈铁马中不由得多了一丝杀戮暴戾之气。
当然,每个人的见解不同,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别说,陈宁这番话说完,众人在看向李值的词,竟真的和陈宁说的一模一样,感觉他在这首词的情感表达上确实是用力过猛了。
李值顿时恍然,看向陈宁拜谢道,“今日听陈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深有感悟。
陈兄说的对,词是用来表达心绪,不应该过于刻意的填写,是李值愚钝了。”
陈宁看李值一副受教的样子,心中不忍,忙道,“李兄不必如此,只是一些愚见,彼此共同交流而已。”
李值这首词真的如同陈宁所说这样吗?
刻意,确实是有的,但是绝对没有陈宁说的那么严重。
至于为什么陈宁说完后,众人看向李值词中确有杀戮暴戾之气,说到底其实只是被陈宁的话引导了而已。
当然,陈宁说的也不无道。
真正的好词好诗,通过他人命题而做出来的也有,但还是那种诗人发自内心抒发情感所做的更多一些。
就像是陈宁前世那位被称为“诗仙”的李白。
他为什么能够“斗酒诗百篇”,因为酒后吐真言,写下来的都是自己的真实想法。
李值继续请教道,“陈兄,我还有一事请教,自《水调歌头》后,我将陈兄的诗词都仔细的研读过。
此时想来,正如陈兄所说,陈兄的每一首作品都和当时的情境异常契合,是当时心绪的抒发。
《长相思》据说是赠与穆云玉姑娘,词与名和,人与词和。
《秋夕》更是处处描物,实则言情,让人赞叹。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自是天上之词,不必过多缀叙。
李值只想请教,陈兄是如何能够时时有灵感能够得出这么多好诗词。”
陈宁对李值说道,“说起这个,你其实只看到了我写出的好诗词,却不知道暗地里我练习诗词的宣纸怕是能够填满一间屋子。”
众人面色一震,看向陈宁或惊讶,或怀疑,或恍然。
陈宁心道,不好意思了各位,为了铺垫一下,暂时让我先吹一波。
他接着道,“灵感不常有,但是每个人每一天面对不同的事物,心中都会有所思绪。
如果能够将心中的思绪用诗词很好的表达出来,而在表达的过程中,又能够不自禁的迸发出灵感,那不就行了?
这完全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却需要大量的练习。
举个例子,曾经的我,吃饭的时候看到了桌上的米饭,便以米饭作诗一首。
走在路上,看到孩童,便以孩童作诗一首。
有好友来来访,便以好友作诗一首。
如此长时间的练习,如今我已形成本能,不管何时何地,以何为题,都能够借物言志,表达内心的思绪。”
陈宁这一波吹的可以说是天花乱坠,吹的在场众人头发蒙。
难怪,难怪他刚刚说他以前练诗的宣纸能够堆满一间房。
李值敬佩的看向陈宁,道,“李值受教了,果然自古无捷径,陈兄的努力和坚持才是我李值应该学习的。”
陈宁拱手道,“李兄客气了,有志者,事竟成。”
就在人们都为陈宁的坚持感叹时,一道弱弱的声音出现,“我怎么感觉有点言过其实了。”
这话一出,在场顿时鸦群无声,所有人都看向说出这话的那位学子。
那学子顿时感觉自己说错了话,有些不知所措,“我…我…”
陈宁笑了笑,对他说道,“我能理解你。”
他看似是在为这人解围,实则他自己心中对这人万分感谢。
质疑的好啊!
这学子一质疑,陈宁正好顺其自然,借着刚刚的由头,以仙人酿为题,作词一首,达到宣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