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克鲁布林造船厂
“向海洋挺进的计划……”
楚七在里士满收到了一份来自华盛顿的密报,不过密报的内容很含糊,合众国的战争部提出了新的作战计划,即使活跃在华盛顿的探子也无法得知其具体内容,只知道和日不落帝国相关。
海洋?楚七想到漫长的大西洋海岸,林肯等人实施的“蟒蛇计划”一环就有封锁大西洋沿岸、将联盟国孤立起来的企图。
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要开始封锁海岸的行动了。
楚七盯着里士满的地图,联盟国的海岸线超过5000公里,拥有200个左右的港口和通航河道。
合众国想要封锁如此漫长的海岸线,在这些海岸线进行巡逻,以合众国现在不算强大的船队,真的能够做到吗?
如果他们做不到,有没有可能寻找伦敦的援助?
楚七自己凭空的猜测也没用,他向平时活跃在北美的锦衣卫成员询问:“合众国有多少吨位可用于作战的船只?凭借他们自己的船只是否能够实现对海岸线的封锁?”
“大约有将近10万吨的船只,绝大多数是蒸汽木帆船,还有少数在外层包裹铁甲的木船,不过距离真正的铁甲舰还有很大的差距。南部诸州独立成为联盟国之后,合众国的船只也分成了两部分,联盟国大概瓜分了其中4万吨船只,而合众国有6万吨船只,上百艘船。合众国没有绝对的优势,他们想要对长达5000公里的海岸线进行封锁恐怕有困难,巡逻时候的船只多了那么就无法兼顾众多的南部港口,船只少了又会被联盟国的船只偷袭。”
很快楚七从北美所的情报人员口中得知了现在双方的实力对比。
一般来说各国都会率先看对方的船只排水量来衡量对方的海军实力,日不落帝国为了维持海上霸权还会将自己的皇家海军排水量维持在几个国家的总和之上。
其次就是看对方的船只、配套的武器有没有过时。
因为大明帝国的影响,各国的技术都比以前要更加先进,合众国却由于孤立的原因受到的影响较小,纵使如此也保持了10万吨的船队。
然而合众国的船只技术依然落后,由蒸汽木船和外面覆盖铁甲的木船担任主力。这种船只无法入得了楚七他们的眼中,因为现在大明帝国的军用船只已经很少有木船了,木船一般都是民用而已。
楚七又问:“他们是否有在短期内大量建造船只的能力?”
“根据我们搜集的情报,合众国拥有几年内大规模生产蒸汽船的能力。日不落帝国除了在旧金山协助他们建立猎人角造船厂以外,还帮助纽约州的布鲁克林造船厂进行改造,属下以为纽约州的布鲁克林造船厂现在拥有大量制造蒸汽船甚至是铁甲舰的能力。”
“不要凭空猜测,我需要详细的情报,有关这个布鲁克林造船厂的详细情报。”
楚七知道旧金山的猎人角造船厂已经被郭瑭秘密破坏,大明第二舰队出现在旧金山,但是他却忽略了合众国的工业基地在东北部的纽约州等地,该地有钢铁厂、造船厂、纺织厂等工厂,是联盟国所无法比拟的工业优势。
大明帝国以及其他欧陆列强将合众国视为第七列强,但是楚七却不这么认为。
也许合众国没有常备军,所以显得威胁比较弱小,但实际上合众国的工业能力并不差,与大明帝国、日不落帝国这样的超然存在没得比,却完全可以和法兰西、普鲁士、奥匈有一拼,尤其是其大量的民兵,只需要经过几年战争的历练就可以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
像是南北战争开始之前合众国仅仅有为数不多的民兵,但是南北战争开始之后,他们就拉起了几十万民兵在长达几千里的防线上对峙。
楚七对于合众国未来的威胁有着清醒的认识,如果不趁着南北战争的机会将其拆分成两个国家,以后会形成巨大的威胁。
面对楚七要求得到纽约州的克鲁布林造船厂情报,北美所的锦衣卫有些为难:“千户大人,合众国对克鲁布林造船厂进行了严格的保密,他们有成立专门的情报机构在暗中保护造船厂,一旦收买他们的船工反而会被举报,这些船工还可以获得大量的奖励。我们有几个情报人员在渗透造船厂的时候身份暴露,不得不逃到了加拿大隐匿。现在得知的情报都是在造船厂外围通过暗中观察得知。克鲁布林造船厂的规模扩大了至少三倍,特别是干船坞扩大,足以生产几千吨甚至上万吨的铁甲舰。”
楚七差点就忽略了这个重要的消息,他现在醒悟纽约州这个造船厂有多么可怕。
日不落帝国看来是铁了心要帮助合众国修建铁甲舰。
维多利亚时代的日不落帝国风光无限,还没有意识到合众国以后对他们自己都是一个大威胁。现在东方有个更加强大的大明帝国,他们也不顾合众国的威胁,而是要援助他们建立起来自己的铁甲舰舰队。
林肯对克鲁布林造船厂严加保密,让楚七更加好奇:“再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弄到有关造船厂更加详细的情报,如果能够弄到他们研发铁甲舰的进度或者建造船只的计划最好。另外我会让负责渗透日不落帝国的同僚在伦敦打听他们对合众国的援助计划。”
楚七安排下去加强对纽约州造船厂的打探,与此同时迫不及待地前去寻找此时在里士满的罗伯特·李将军。
在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大明帝国舰队可不会万里迢迢地绕道南美合恩角进入大西洋。大西洋目前还是西方列强舰队的活动范围。
真正能够应对海岸封锁的只有联盟国自己,而且按照大明帝国与联盟国预定的计划,他们也已经做好暂时放弃海岸线的计划。至于联盟国生产的棉花等物资,可以通过铁路或者途径墨西哥运到大明帝国,由大明帝国进行消化。
楚七在里士满收到了一份来自华盛顿的密报,不过密报的内容很含糊,合众国的战争部提出了新的作战计划,即使活跃在华盛顿的探子也无法得知其具体内容,只知道和日不落帝国相关。
海洋?楚七想到漫长的大西洋海岸,林肯等人实施的“蟒蛇计划”一环就有封锁大西洋沿岸、将联盟国孤立起来的企图。
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要开始封锁海岸的行动了。
楚七盯着里士满的地图,联盟国的海岸线超过5000公里,拥有200个左右的港口和通航河道。
合众国想要封锁如此漫长的海岸线,在这些海岸线进行巡逻,以合众国现在不算强大的船队,真的能够做到吗?
如果他们做不到,有没有可能寻找伦敦的援助?
楚七自己凭空的猜测也没用,他向平时活跃在北美的锦衣卫成员询问:“合众国有多少吨位可用于作战的船只?凭借他们自己的船只是否能够实现对海岸线的封锁?”
“大约有将近10万吨的船只,绝大多数是蒸汽木帆船,还有少数在外层包裹铁甲的木船,不过距离真正的铁甲舰还有很大的差距。南部诸州独立成为联盟国之后,合众国的船只也分成了两部分,联盟国大概瓜分了其中4万吨船只,而合众国有6万吨船只,上百艘船。合众国没有绝对的优势,他们想要对长达5000公里的海岸线进行封锁恐怕有困难,巡逻时候的船只多了那么就无法兼顾众多的南部港口,船只少了又会被联盟国的船只偷袭。”
很快楚七从北美所的情报人员口中得知了现在双方的实力对比。
一般来说各国都会率先看对方的船只排水量来衡量对方的海军实力,日不落帝国为了维持海上霸权还会将自己的皇家海军排水量维持在几个国家的总和之上。
其次就是看对方的船只、配套的武器有没有过时。
因为大明帝国的影响,各国的技术都比以前要更加先进,合众国却由于孤立的原因受到的影响较小,纵使如此也保持了10万吨的船队。
然而合众国的船只技术依然落后,由蒸汽木船和外面覆盖铁甲的木船担任主力。这种船只无法入得了楚七他们的眼中,因为现在大明帝国的军用船只已经很少有木船了,木船一般都是民用而已。
楚七又问:“他们是否有在短期内大量建造船只的能力?”
“根据我们搜集的情报,合众国拥有几年内大规模生产蒸汽船的能力。日不落帝国除了在旧金山协助他们建立猎人角造船厂以外,还帮助纽约州的布鲁克林造船厂进行改造,属下以为纽约州的布鲁克林造船厂现在拥有大量制造蒸汽船甚至是铁甲舰的能力。”
“不要凭空猜测,我需要详细的情报,有关这个布鲁克林造船厂的详细情报。”
楚七知道旧金山的猎人角造船厂已经被郭瑭秘密破坏,大明第二舰队出现在旧金山,但是他却忽略了合众国的工业基地在东北部的纽约州等地,该地有钢铁厂、造船厂、纺织厂等工厂,是联盟国所无法比拟的工业优势。
大明帝国以及其他欧陆列强将合众国视为第七列强,但是楚七却不这么认为。
也许合众国没有常备军,所以显得威胁比较弱小,但实际上合众国的工业能力并不差,与大明帝国、日不落帝国这样的超然存在没得比,却完全可以和法兰西、普鲁士、奥匈有一拼,尤其是其大量的民兵,只需要经过几年战争的历练就可以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
像是南北战争开始之前合众国仅仅有为数不多的民兵,但是南北战争开始之后,他们就拉起了几十万民兵在长达几千里的防线上对峙。
楚七对于合众国未来的威胁有着清醒的认识,如果不趁着南北战争的机会将其拆分成两个国家,以后会形成巨大的威胁。
面对楚七要求得到纽约州的克鲁布林造船厂情报,北美所的锦衣卫有些为难:“千户大人,合众国对克鲁布林造船厂进行了严格的保密,他们有成立专门的情报机构在暗中保护造船厂,一旦收买他们的船工反而会被举报,这些船工还可以获得大量的奖励。我们有几个情报人员在渗透造船厂的时候身份暴露,不得不逃到了加拿大隐匿。现在得知的情报都是在造船厂外围通过暗中观察得知。克鲁布林造船厂的规模扩大了至少三倍,特别是干船坞扩大,足以生产几千吨甚至上万吨的铁甲舰。”
楚七差点就忽略了这个重要的消息,他现在醒悟纽约州这个造船厂有多么可怕。
日不落帝国看来是铁了心要帮助合众国修建铁甲舰。
维多利亚时代的日不落帝国风光无限,还没有意识到合众国以后对他们自己都是一个大威胁。现在东方有个更加强大的大明帝国,他们也不顾合众国的威胁,而是要援助他们建立起来自己的铁甲舰舰队。
林肯对克鲁布林造船厂严加保密,让楚七更加好奇:“再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弄到有关造船厂更加详细的情报,如果能够弄到他们研发铁甲舰的进度或者建造船只的计划最好。另外我会让负责渗透日不落帝国的同僚在伦敦打听他们对合众国的援助计划。”
楚七安排下去加强对纽约州造船厂的打探,与此同时迫不及待地前去寻找此时在里士满的罗伯特·李将军。
在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大明帝国舰队可不会万里迢迢地绕道南美合恩角进入大西洋。大西洋目前还是西方列强舰队的活动范围。
真正能够应对海岸封锁的只有联盟国自己,而且按照大明帝国与联盟国预定的计划,他们也已经做好暂时放弃海岸线的计划。至于联盟国生产的棉花等物资,可以通过铁路或者途径墨西哥运到大明帝国,由大明帝国进行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