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拜师学艺 三国修史
吴淳回到福临客栈,径直走进卧房,来到书桌前,提起一根毛笔,佯装认真备考的模样。
进来端茶递水的店小二崇敬地看了一眼吴淳。
他们这个客栈每年都会招待许多前来珉州府参与秋闱的秀才,是故读书人并不鲜见,但每次看到那些秀才扬文弄墨的时候,他都不由得露出真心钦佩的神情。
学而优则仕,这些人以后可是注定要做一方父母官的人物,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尊贵至极。
就算当不上官员,仅凭着满肚子的学问也可以混个一辈子吃穿不愁,所以文人几乎是最为吃香的行类。
而且眼前这位公子还如此勤奋,真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店小二轻轻走了出去,吴淳暗暗松了一口气。
“要是被人知道我天天出去游玩,没有看过一本书,那些皓首穷经的秀才会不会骂死我啊。”
临近秋闱,住在客栈里的秀才们都成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姑娘”,俗话说:临阵磨枪,不亮也光。这些秀才们可没有他这样清闲,天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苦读复习。
而吴淳无疑是最为特殊的那个,无心学习就算了,还有闲心出去游玩,并且冒充范公子将那犯官家眷都放走了。
“唉,算了。该准备的都准备的,不用给自己太多压力。”
吴淳咕囔了一句,丢掉那还没来得及沾沾墨水的毛笔,走到椅子边,来了个舒适惬意的“葛优躺”。
“话说那张奉给我写了推荐信,还没有去学政拜见李清晏,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做张奉的老师,想必是个厉害的,跟着他吃香喝辣倒是不错。”
吴淳感觉自己的靠山还是少了,甚至说几乎没有。
在这个人情社会,上面有人好办事,能够多结交一些人总归有好处的。
李清晏贵为一州学政,掌管地方教化,在后世就相当于市教育局局长了,要是能够跟这样的大佬搭上线,以后的仕途想必更加顺风顺水,再说有张奉的推荐信,不用白不用。
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去武安侯爵府找那武兰的。
虽然跟那武兰接触不多,但他一眼就看出,这个女人控制欲很强,凡是强悍的将军都有这个通病,喜欢搜罗勇猛的士兵和有才智的谋士为已所用,而一旦超出自己的掌控,就会抱着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的想法。
他才不想去武安侯爵府找罪受,到时候身不由己,小命掌握在别人的手上,想想就难受。
这时,朱光武从外面走了进来,看见吴淳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不禁摇头皱眉起来。
“吴里正有吩咐,让我们督促你备考,不能光顾着玩。”
吴淳抬起头翻了个白眼,忿忿道:“他说的你就信,我说的你就当耳边风,大旺,你变了。”
朱光武连连摆手,解释道:“我也听你的,但是......吴里正说的有道理啊。”
吴淳想到吴建业那唠叨不绝苦口婆心的场景,不禁心底发麻。
像极了后世被父母的话语支配的恐惧,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父母能够多么会唠叨,连你出个门迈左脚还是迈右脚都能说出一大堆道理出来。
吴淳挠了一下头发,起身来到书桌前装模作样,低头随意道:“我知道吴建业会派人来询问,到时候你就对他说一切准备就绪,其他不该说的不要说,尤其是今天的事情。”
“今天什么事情,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我怎么不知道。”
朱光武挠着后脑勺,满脸呆萌地说道。
吴淳抬头惊讶地看了一眼朱光武,眼里露出“孺子可教”的眼神。
“对了,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朱光武这才正色道:“下面派出去的人打探到一些消息,听说珉州学政李清晏过几日在自家府邸宴请珉州学子,似乎有选取一人收徒的想法,现在珉州文人圈里都传遍了,估计大部分人都会去。”
“哦?宴请,收徒,有意思,这么好的活动,我可不能错过。”
刚想睡觉就有人来给自己送枕头,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要是抓住这个机会,他以后在珉州府也算是有依仗了。
朱光武不由得担心道:“珉州府所有学子都会去,你有几分把握?”
吴淳淡淡一笑,说道:“原先把握不大,但是现在嘛,我起码有九成的把握。”
朱光武顿时语滞,没好意思揭穿吴淳这迷之自信。
李清晏在端朝的地位,不在官场,而首要在学理方面,在文坛名声日隆的一代大儒,其著作颇丰,更有无数桃李遍布天下。
学富五车,地位尊崇,这样的大人物什么优秀的学子没有见过,吴淳说有九成把握拜入门下,论谁听到都会竖起大拇指,佩服他不知天高地厚,脸皮厚到这种地步。
早在来到珉州府之前,朱光武便派人暗地里打探了李清晏的相关情报。这样的大人物传奇的故事一大堆,就是上大街随便找个学子一问,都能说得出来几个,其知名度可见一斑。
曾经有个云熙行省的天才学子,十四岁考中举人,天资聪颖,很多人认为他能够成为端朝最年轻的两榜进士,但那学子亲自登门拜师,仍旧被李清晏拒之门外,并且评论其早慧则妖。
果然,几年后,那学子在一次泛舟游湖时,不慎跌落游船溺死,证实了李清晏的评语,过后再无人敢质疑这位当世儒学大师,尽皆以隆礼待之。
吴淳心知朱光武不会相信,但也没有解释,反而转过话题问道:“你知道,这李儒师近来在做什么事情?”
朱光武摇摇头,他派出去的人还真没有关注这方面。
吴淳沾了一下墨水,提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这才说道:“据我所知,李儒师最近在修撰三国正史。”
“修史!”
朱光武作为一个门外汉,自然听不出这修史的真正含义,只觉得听起来很牛的样子,反正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就对了,否则人家那么出名的大人物岂会亲自做这件事。
“对,就是修史。”
吴淳淡然一笑,胸有成竹道:“他修正史,那我就修一个野史,不比哪家修的好,就比哪家最受欢迎!”
朱光武心里很震惊,吴淳既然敢跟那么厉害的大人物掰手腕,这种勇气值得敬佩。
但也只能说勇气可嘉,毕竟人家可是读了几十年书的一代大儒,吴淳想要和人家比斗,那完全是不够格的。
吴淳有些话没有说出来,反正他说出来也不会有人信,就让行动去证明一切。
在这个世界的三国史,与前世的三国有很大的不同,历史人物和史实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丝毫不妨碍吴淳写出一个荡气回肠的三国故事。
就算他不尊重史实如何?
本来就是魔改的野史,完全可以借用一个框架,然后将人物和故事套进去,有血有肉,人物丰满,剧情曲折,能够吸引读者就足够了。
基于这个时代的条件,他并不打算写出来刻印,而是让专门提供给茶馆说书人,这样受众面更广,能够迅速积攒名气。
等珉州府所有的茶馆都在说他的三国故事,想不得到李清晏的关注都难。
有时候好名声不如坏名声。
吴淳几乎可以料到,要是他将这个故事写出来,肯定会受到文人圈的口诛笔伐,甚至连李清晏都会朝他吹鼻子瞪眼,但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怕你出名,就怕你太出名。
对于出名的人来说,坏名声有时候也是一种资源。
“就叫三国演义,来这世间一遭,总得留点什么吧”
吴淳看着纸上的四个字,眼里闪过一丝精光。
进来端茶递水的店小二崇敬地看了一眼吴淳。
他们这个客栈每年都会招待许多前来珉州府参与秋闱的秀才,是故读书人并不鲜见,但每次看到那些秀才扬文弄墨的时候,他都不由得露出真心钦佩的神情。
学而优则仕,这些人以后可是注定要做一方父母官的人物,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尊贵至极。
就算当不上官员,仅凭着满肚子的学问也可以混个一辈子吃穿不愁,所以文人几乎是最为吃香的行类。
而且眼前这位公子还如此勤奋,真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店小二轻轻走了出去,吴淳暗暗松了一口气。
“要是被人知道我天天出去游玩,没有看过一本书,那些皓首穷经的秀才会不会骂死我啊。”
临近秋闱,住在客栈里的秀才们都成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姑娘”,俗话说:临阵磨枪,不亮也光。这些秀才们可没有他这样清闲,天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苦读复习。
而吴淳无疑是最为特殊的那个,无心学习就算了,还有闲心出去游玩,并且冒充范公子将那犯官家眷都放走了。
“唉,算了。该准备的都准备的,不用给自己太多压力。”
吴淳咕囔了一句,丢掉那还没来得及沾沾墨水的毛笔,走到椅子边,来了个舒适惬意的“葛优躺”。
“话说那张奉给我写了推荐信,还没有去学政拜见李清晏,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做张奉的老师,想必是个厉害的,跟着他吃香喝辣倒是不错。”
吴淳感觉自己的靠山还是少了,甚至说几乎没有。
在这个人情社会,上面有人好办事,能够多结交一些人总归有好处的。
李清晏贵为一州学政,掌管地方教化,在后世就相当于市教育局局长了,要是能够跟这样的大佬搭上线,以后的仕途想必更加顺风顺水,再说有张奉的推荐信,不用白不用。
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去武安侯爵府找那武兰的。
虽然跟那武兰接触不多,但他一眼就看出,这个女人控制欲很强,凡是强悍的将军都有这个通病,喜欢搜罗勇猛的士兵和有才智的谋士为已所用,而一旦超出自己的掌控,就会抱着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的想法。
他才不想去武安侯爵府找罪受,到时候身不由己,小命掌握在别人的手上,想想就难受。
这时,朱光武从外面走了进来,看见吴淳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不禁摇头皱眉起来。
“吴里正有吩咐,让我们督促你备考,不能光顾着玩。”
吴淳抬起头翻了个白眼,忿忿道:“他说的你就信,我说的你就当耳边风,大旺,你变了。”
朱光武连连摆手,解释道:“我也听你的,但是......吴里正说的有道理啊。”
吴淳想到吴建业那唠叨不绝苦口婆心的场景,不禁心底发麻。
像极了后世被父母的话语支配的恐惧,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父母能够多么会唠叨,连你出个门迈左脚还是迈右脚都能说出一大堆道理出来。
吴淳挠了一下头发,起身来到书桌前装模作样,低头随意道:“我知道吴建业会派人来询问,到时候你就对他说一切准备就绪,其他不该说的不要说,尤其是今天的事情。”
“今天什么事情,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我怎么不知道。”
朱光武挠着后脑勺,满脸呆萌地说道。
吴淳抬头惊讶地看了一眼朱光武,眼里露出“孺子可教”的眼神。
“对了,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朱光武这才正色道:“下面派出去的人打探到一些消息,听说珉州学政李清晏过几日在自家府邸宴请珉州学子,似乎有选取一人收徒的想法,现在珉州文人圈里都传遍了,估计大部分人都会去。”
“哦?宴请,收徒,有意思,这么好的活动,我可不能错过。”
刚想睡觉就有人来给自己送枕头,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要是抓住这个机会,他以后在珉州府也算是有依仗了。
朱光武不由得担心道:“珉州府所有学子都会去,你有几分把握?”
吴淳淡淡一笑,说道:“原先把握不大,但是现在嘛,我起码有九成的把握。”
朱光武顿时语滞,没好意思揭穿吴淳这迷之自信。
李清晏在端朝的地位,不在官场,而首要在学理方面,在文坛名声日隆的一代大儒,其著作颇丰,更有无数桃李遍布天下。
学富五车,地位尊崇,这样的大人物什么优秀的学子没有见过,吴淳说有九成把握拜入门下,论谁听到都会竖起大拇指,佩服他不知天高地厚,脸皮厚到这种地步。
早在来到珉州府之前,朱光武便派人暗地里打探了李清晏的相关情报。这样的大人物传奇的故事一大堆,就是上大街随便找个学子一问,都能说得出来几个,其知名度可见一斑。
曾经有个云熙行省的天才学子,十四岁考中举人,天资聪颖,很多人认为他能够成为端朝最年轻的两榜进士,但那学子亲自登门拜师,仍旧被李清晏拒之门外,并且评论其早慧则妖。
果然,几年后,那学子在一次泛舟游湖时,不慎跌落游船溺死,证实了李清晏的评语,过后再无人敢质疑这位当世儒学大师,尽皆以隆礼待之。
吴淳心知朱光武不会相信,但也没有解释,反而转过话题问道:“你知道,这李儒师近来在做什么事情?”
朱光武摇摇头,他派出去的人还真没有关注这方面。
吴淳沾了一下墨水,提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这才说道:“据我所知,李儒师最近在修撰三国正史。”
“修史!”
朱光武作为一个门外汉,自然听不出这修史的真正含义,只觉得听起来很牛的样子,反正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就对了,否则人家那么出名的大人物岂会亲自做这件事。
“对,就是修史。”
吴淳淡然一笑,胸有成竹道:“他修正史,那我就修一个野史,不比哪家修的好,就比哪家最受欢迎!”
朱光武心里很震惊,吴淳既然敢跟那么厉害的大人物掰手腕,这种勇气值得敬佩。
但也只能说勇气可嘉,毕竟人家可是读了几十年书的一代大儒,吴淳想要和人家比斗,那完全是不够格的。
吴淳有些话没有说出来,反正他说出来也不会有人信,就让行动去证明一切。
在这个世界的三国史,与前世的三国有很大的不同,历史人物和史实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丝毫不妨碍吴淳写出一个荡气回肠的三国故事。
就算他不尊重史实如何?
本来就是魔改的野史,完全可以借用一个框架,然后将人物和故事套进去,有血有肉,人物丰满,剧情曲折,能够吸引读者就足够了。
基于这个时代的条件,他并不打算写出来刻印,而是让专门提供给茶馆说书人,这样受众面更广,能够迅速积攒名气。
等珉州府所有的茶馆都在说他的三国故事,想不得到李清晏的关注都难。
有时候好名声不如坏名声。
吴淳几乎可以料到,要是他将这个故事写出来,肯定会受到文人圈的口诛笔伐,甚至连李清晏都会朝他吹鼻子瞪眼,但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怕你出名,就怕你太出名。
对于出名的人来说,坏名声有时候也是一种资源。
“就叫三国演义,来这世间一遭,总得留点什么吧”
吴淳看着纸上的四个字,眼里闪过一丝精光。